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生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管理區,鎮人民政府、辦事處,高場原種場,市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號)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決定》(*政發[20*]51號)精神,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我市社區衛生事業發展,努力滿足群眾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經研究,現就加強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效解決城市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作為構建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落實政府的主體責任,切實加大投入,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服務功能,全面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基本原則。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規劃,立足于調整現有衛生資源,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防治結合,注重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堅持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積極推進。
(三)工作目標。從20*年開始,在東、西城區和有條件的辦事處開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到20*年,全市建成機構設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居民可以在社區享受到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等基本醫療服務。具體目標是: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城市居民比例達到90%以上;社區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比例達到35%以上;以家庭為單位,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85%以上;社區內高血壓、糖尿病人等重點人群的管理率達到75%;社區殘疾人康復指導管理率達到70%;轄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二、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一)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政府舉辦為主,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重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原則上按辦事處所轄范圍或覆蓋3~*萬居住人口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未覆蓋到的社區,按0.5~1萬居住人口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每2個人口較少的社區(常住人口不到0.4萬人)可共同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通過整合現有衛生資源,盤活存量,對政府舉辦的一級、部分二級醫院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的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整體轉型或者改造改制設立。現有衛生資源不足的,應加以補充和完善。鼓勵城區一級和二級以上專科醫院經過市政府同意后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和設置標準,參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二)理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體制。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日常監督和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獨立法人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在業務上接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統一管理;對由醫院承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經營管理由醫院負責,業務上接受市衛生局的統一管理,實行“院辦局管”。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將現由地段醫療機構承擔的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功能逐步交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要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開展社區首診制試點,逐步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成為常見病、多發病的首診服務的承擔者和一般慢性病的管理者。
(三)合理配置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編制。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編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市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意見,市編辦會同財政、人事部門核定。原則上按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全科醫師、1名公共衛生醫師,并在醫師總編制內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與護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標準配備,其他人員不超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總數的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編制首先從衛生機構現有人員編制中調劑解決,同時相應核銷有關機構的編制。
(四)逐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社會公益性單位。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原則,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實行定編定崗、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崗位管理、績效考核的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實行以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為主要內容的收入分配辦法,把社區衛生人員的崗位職責、業務水平、服務質量、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作為其收入考核的基本依據,不得與其服務收入直接掛鉤。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自主用人制度,相關人員的職稱評定享有與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等待遇。
(五)加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依法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制度、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按衛生部制定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在基礎設施、基本設備配置、人員配備、內部管理等方面實行標準化建設。統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識、用藥目錄、服務價格等,方便居民識別、利用和監督。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嚴格考核,不符合要求的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及時調整退出,確保社區衛生服務質量。
三、完善職能,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一)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得向單純的醫療型機構發展。要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方式,建立社區家庭健康管理責任制,落實全科醫生分片管理措施,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團隊式服務為主要服務模式,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綜合性健康管理與服務。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認真做好計劃免疫和傳染病預防控制;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實施干預措施,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的監測和規范化管理;提供保健服務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疾病的診療及護理;為殘疾人提供康復醫學技術指導,開展殘障、智障、疾病恢復期康復治療等服務。
(二)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社區現場應急救護,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醫療服務以及轉診和康復醫療服務。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合理配置中醫藥專業人員,對社區衛生技術人員進行中醫藥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訓,積極應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的適宜技術,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要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在保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功能落實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批準可以根據社區居民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專科保健服務以及家庭護理、老年關懷等延伸性衛生服務。
四、提高素質,增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
(一)加強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科教育,充分利用潛江衛生學校教學培訓基地的有利條件,積極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和護士,適應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
(二)加強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根據社區衛生服務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具有本科學歷和執業醫師資格的全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充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鼓勵城區大中型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特別是具有中、高級衛生技術職稱的人員,經過全科醫學培訓后補充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社區衛生服務。通過學歷教育、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和規范化培訓等,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服務能力和崗位技能。分批對社區醫務人員開展全科醫學崗位培訓,所需經費由市政府給予適當補助。20*年前,全市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到相應的崗位執業要求。
(三)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培訓和指導。政府舉辦的大中型醫院應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定點技術協作關系,有計劃地安排中高級技術人員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坐診、傳技帶教,進行技術指導、咨詢,舉辦講座;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大中型醫院、預防保健機構進修學習和培訓,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城市大中型醫院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必須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1年以上。建立政府舉辦的城市二級以上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交流培訓機制。城市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要組織具有高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技術指導,為居民提供診療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要定期到定點技術指導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進修,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減免進修費用。
(四)吸引和穩定社區衛生人才隊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可提前1年參加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級資格考試,參加高級職稱量化評審時,可適當加分。鼓勵大中型醫院、預防保健機構的離退休專家、教授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應聘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離退休衛生技術人員在原單位待遇不變,衛生行政部門應準予執業備案。對經過批準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中級職稱以上的衛生技術人員,由市政府給予適當補助。
五、強化管理,建立科學運行機制
(一)依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準入管理。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經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審批注冊,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方可執業。
(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公示和服務滿意度評價制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考核標準,將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完成情況、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社區居民滿意度、社區居民健康指標等納入考核范圍,進行綜合評價,作為政府核撥補助經費的依據。
(三)規范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及價格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的服務項目必須符合國家醫療服務項目規范,其服務收費執行一級醫療機構的醫療及服務價格標準。
(四)建設數字化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逐步建立統一的數字化社區健康檔案系統、社區公共衛生管理系統和社區衛生工作評價系統。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網絡平臺,對社區居民健康信息進行動態監控管理,實現家庭、社區、醫院和管理部門信息互動共享。
(五)采取多種措施降低社區居民醫藥衛生服務費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社區居民實行醫藥衛生服務費用減免政策,并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逐步擴大減免范圍。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用藥目錄,確保群眾基本醫療用藥需要,積極推廣適宜技術和藥物,降低居民醫藥費用。采取得力措施,減少藥品流通中間環節,進一步降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銷售藥品的實際加成率。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積極開展醫藥分開試點,降低藥品費用。
(六)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經費的監管。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區衛生服務收支運行監管機制,規范收支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的各項補助資金必須實行專戶管理,確保各項資金專款專用,提高使用效益。
六、落實政策,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保障機制
(一)建立以政府為主的投入補償機制。中央、省補助主要用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培訓、基本醫療等。從20*年開始,市財政按城區居住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標準補助社區衛生服務經費。市政府補助主要用于社區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各地要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在3年內完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3年后,市政府補助經費轉為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人員培訓補助經費。因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醫療服務虧損,由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政府委托的公共衛生服務和政策性基本醫療服務,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政府補助。江漢油田社區衛生服務地方配套補助經費,在江漢油田公共衛生職能還未完全剝離的情況下,其經費的落實,按現行體制對待。
(二)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范圍。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財政給予補助。
(三)充分發揮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促進作用。勞動保障部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起付線按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的同等級醫院起付標準降低20%,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個人自付比例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建立社區慢性病費用控制與效果管理機制,將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慢性病納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治療管理,個人自付比例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病人設立家庭病床,符合醫療保險有關規定的,納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根據需要及時調整社區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項目和用藥范圍,推動雙向轉診制度的實施。社保機構應及時結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墊付的醫保病人費用。
七、加強領導,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
(一)切實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領導。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加強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各地各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市政府成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研究制定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方針政策,協調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的問題,加強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工作的組織指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具體負責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日常工作。
(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落實相關部門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的責任,各負其責,協同配合。衛生部門負責制定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以及機構、人員、設備、技術等準入標準和管理規范,確定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行業監管,組織開展崗位、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協調相關部門制定促進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并組織落實,加強對其他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需要統籌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改善、更新的投資;編制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會同衛生部門根據服務人口、工作項目等因素核定政府舉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人事部門負責制定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制度、聘用辦法和引進衛生人才進社區的有關政策;建設和規劃部門負責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將社區衛生服務場所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并依法加強監督;物價部門負責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并加強監管;民政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社區建設規劃,注重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城市醫療救助中的作用,積極探索與社區衛生服務相適應的城市醫療救助辦法;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療保險定點范圍,研究制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政策措施;財政部門負責制定社區衛生服務的公共財政補助標準、社區衛生從業人員的培訓費用等財政補助政策、財務收支管理及監管辦法,落實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發展經費;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藥品的質量監督管理;殘聯負責協調推進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將社區衛生服務技能培訓作為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計劃生育服務的指導和管理;辦事處要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綜合協調,組織動員轄區內有關部門、居委會、社區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活動。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通力協作,相互支持,共同推進我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