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農業開發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街、農場,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黨的*全會提出了“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的戰略思想,作出了“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3個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和部署,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勾勒了一幅切實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徑圖”。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全會精神,確保完成今年農業發展目標,打牢明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加快推進我區農村改革和發展,現就抓好20*年秋冬農業開發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奮斗目標
20*年全區秋冬農業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黨的*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為主線,以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壓縮稻棉、擴大瓜菜、增加養殖、發展加工,對接市場,加強板塊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扎實推進我區秋冬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目標是:力爭全區秋冬播農作物總面積達12.4萬畝,其中:夏糧0.8萬畝,油菜1萬,瓜菜4.5萬畝,早玉米3.2萬畝,其它2.9萬畝,秋冬播農作物覆蓋率達到85%以上,平均畝產值達到1000元;開發名特水產標準化板塊基地1200畝,其中生態養蟹500畝,網箱養鱔200畝,魚鱉混養500畝,使總面積達到2.41萬畝;初步建成2.5萬畝循環農業板塊基地。
二、工作重點
種植業突出抓好早春開發,實施“四壓四擴”:
一是壓縮大小麥面積,擴大油菜、蔬菜面積。大小麥由常年的3萬畝調減到0.8萬畝,油菜、秋冬蔬菜達到4.5萬畝。
二是壓縮棉田套種,擴大其它套種。擴大以春玉米為主的菜—玉米—菜,春玉米—秋玉米—菜等套種模式,力爭面積達到1萬以上。
三是壓縮冬閑田,擴大季節性作物。針對棉田面積大,退地時間晚的特點,積極推廣種植綠肥,實現種地養地相結合。
四是壓縮稻棉,擴大特色產品開發。結合土地整理項目,壓縮棉田,擴大特色作物面積,力爭在鄧南街建成基地面積3000畝;水田重點抓好禮品西瓜及特種水產養殖,禮品西瓜面積達到1萬畝,新開發特種水產板塊基地1200畝。
畜牧水產業要以項目為支撐,大力進行水產板塊集中連片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名特水產健康養殖,加強豬場綜合改造治理,探索循環農業新模式,擴大循環農業基地規模,加快發展以生豬為載體的“兩型”農業。
三、推進措施
(一)明確調整方向,提升秋播秋調水平
全區各地必須站在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謀劃20*年秋冬農業結構調整工作。
一是要明確調整的定位。要從傳統農業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破除小農經濟觀念,樹立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思想,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破除就農業抓農業的觀念,樹立大農業思想,力爭使農產品加工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得到大幅提高;破除傳統粗放增長觀念,樹立現代農業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破除單一型農業觀念,樹立多功能農業的思想,大力發展農業生物質產業;破除農業投入等靠要觀念,樹立多元投入思想。充分利用政府的有限資金來吸引外來資本、工商資本和民營資本對農業的投入,提高基地的機械化、設施化裝備水平。
二是要明確調整的定向。圍繞現代都市農業定位,秋冬農業重點抓好“四調”:一要調產業。大力實施“抓二舉一促三”戰略,以加工業帶動種養業,促進“三高”農業(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向“兩型農業”轉變;二要調品種。大力發展高效、鮮活農產品生產,促進粗放種植向集約經營轉變;三要調結構。大力發展植物、動物、微生物三位一體、互生互補的三維農業,促進一維農業向三維農業轉變;四要調模式。圍繞主導品種,建立節本、增效、降耗的多種高產高效配套模式和核心技術,促進調整的漸進性,不給低效作物種植以空間,確保調整不反彈。
三是要明確調整的定性。要下決心把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又無法治理的產業從農業中退出去;要下決心把小麥、低產棉、低質稻等與現代都市農業定位不符的低效作物從農業中退出去;要下決心消滅冬閑田,大力發展冬季綠色農業。
(二)突出區域特色,推進板塊基地建設
在鞏固現有特色農產品基地的基礎上,重點建設鮮食玉米、禮品西瓜、新特蔬菜、名特水產等板塊基地。
一是鮮食玉米基地:以鄧南街為主發展鮮食玉米4萬畝,其中早春播甜糯玉米2.5萬畝,栽培模式以鮮食玉米—夏菜—秋玉米—秋冬菜、春玉米—秋玉米—秋冬菜等為主。
二是禮品西瓜基地:在烏金農場新增禮品西瓜1000畝,在東城垸農場、銀蓮湖農場新增2000畝,力爭禮品西瓜達到10000畝。
三是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國營農場的土地資源優勢發展新特蔬菜。在東城垸農場東荊陽光新特菜基地內,新增基地1000畝;在漢南農場優質茄子基地內,新增基地2000畝。
四是名特水產健康養殖基地:在湘口街新增生態養蟹500畝,網箱養鱔200畝,在東荊街新增魚鱉混養500畝。
(三)發展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項目為支撐,加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廣應用五種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一是“豬—沼—電—瓜菜”模式。構建以生豬養殖為載體,以沼氣利用為紐帶的“豬—沼—電—瓜菜”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循環模式,形成以壇山畜牧有限公司為主的2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與夢迪園公司為主的500畝快生菜基地循環組合;以金金公司為主的3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與漢南農場3000畝西甜瓜、苦瓜基地的循環組合;西湖洲生豬養殖小區2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與烏金農場2000畝禮品西瓜基地的循環組合;豐達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與東荊陽光新特菜有限公司2000畝新特菜基地的循環組合。
二是“豬—沼—鮮食玉米”模式。構建鄧南街養豬專業大戶、振興豬場等10個專業豬場共10萬頭生豬與鄧南街4萬畝鮮食玉米基地的循環組合。
三是“豬—水蚯蚓—名特水產”模式。構建以東盛畜牧公司、永源養殖場、金匯養豬小區、康美養豬小區、銀蓮養豬小區等為主的10萬頭的生豬養殖與湘口街和東荊街1000畝蚯蚓養殖基地、湘口街和東荊街4萬畝的名特水產養殖板塊的循環組合。
四是種—養—加—銷一體化生態循環農場模式。構建以壇山畜牧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態種養循環農場,實現種—養—加—銷一體化經營格局。
五是零污染生豬養殖小區模式。構建以武漢鑫淼畜牧公司為龍頭的零污染養殖小區模式。利用漢南區大量的農作物秸稈作養豬場生物發酵物料,通過生物技術與先進的工藝技術,對養豬場糞便進行微生物發酵處理,使畜禽糞便完全腐熟并變為生物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再回田種植農作物。
(四)推廣適用技術,提高科技到田入戶率
以提高農民致富能力為重點,繼續推進農業實用技術進村入戶工作,突出抓好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一是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全區秋冬作物良種普及率達95%以上,加強新品種引進示范工作。重點推廣西瓜一種多收高效栽培技術,甜、糯玉米高產高效配茬栽培技術及土豆免耕栽培技術。擴大春玉米—快生菜—秋玉米—冬菜、玉米—西瓜、毛豆—辣椒、瓜稻等高效栽培模式。
二是健康養殖技術。在畜牧小區內,推廣健康養殖技術和操作規程,杜絕使用違禁藥品和含有違禁添加劑的飼料。在水產養殖帶重點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湘口板塊主推河蟹池塘生態健康養殖和池塘無公害網箱養鱔技術。
三是循環農業技術。依托國家農村能源項目,以實施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劃”為契機,積極推廣豬—沼—菜、豬—沼—果、豬—沼—漁等循環農業模式。
四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土壤肥力調查成果,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五是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依托綠色食品基地,加快推廣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新增綠色食品品牌10個以上。
(五)抓好產銷對接,提高農產品商品率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農產品銷售工作是重點。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繼續做大做強水產品加工業,全面提升我區漁類加工產品的競爭力。加快推進武漢卓爾生態工業園項目建設,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落戶加工園區,帶動生豬、辣椒、玉米、名特水產品的加工增值,使我區的農業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要鼓勵農村基層干部帶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植新型的市場主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引導各類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為農業和農民提供購銷、貯運和技術服務,發展壯大自己,突出抓好養豬合作社、養蟹合作社、養蝦合作社、農機作業合作社、蔬菜合作社、農產品產銷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建設。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專業運銷大戶、經紀人,帶動農民進入流通領域。著力搞好農商聯手,積極推動“三品三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進超市、進餐飲店、進流通企業)工作。
(六)注重防災抗災,確保秋冬農業生產安全
要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強化層級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氣象災害和動植物疫病、蟲害的預警機制,提高應急響應能力。要針對當前的旱情、蟲病,及時向農民防災減災信息,指導農民科學防范。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依法實行強制性免疫,免疫密度要達到100%。加強抗體檢測工作,確保口蹄疫、豬瘟抗體檢測合格率90%以上,禽流感抗體檢測合格率88%以上,雞新城疫抗體檢測合格率100%,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抗體檢測合格率70%以上。加大動物檢疫力度,確保動物產地檢疫開展面100%、平均受檢率85%以上、生豬屠宰和市場檢疫率100%。
(七)落實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鑒于今年農業災害較為嚴重,區人民政府對今年秋冬連片新開發的高效作物示范片帶進行“以獎代補”,連片規模100畝以上、300畝以下的,每畝補帖100元;300畝以上、500畝以下的,每畝補貼200元;5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300元。同時繼續做好農民負擔監管工作,強化涉農收費的專項治理,重點對建房、教育、生豬屠宰、外出務工辦證等面向農民的收費進行清理整頓,及時依法依規處理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抓緊搭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立街、場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村隊服務點,做好信息、合同簽定、政策咨詢等工作,協調解決好土地流出、流入方用工、報酬等方面的問題,及時化解土地糾紛,加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繼續做好中央、省、市、區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和秋冬農業生產配套政策的落實工作,努力增加農業投入,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八)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秋冬農業開發工作是當前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一是要強化領導責任制。把目標分解到位,把任務落實到人、到田塊,實行目標管理,層層抓落實。二是要強化農業執法。大力開展執法打假保秋播行動,確保不漏一店一品,堅決把假冒偽劣農資坑農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強化技術服務。組織大批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四是強化檢查督導。建立強有力的工作專班,加強對秋冬農業開發工作的檢查督導,確保全區秋冬農業開發工作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