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局春季造林綠化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植樹造林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市綠化委的統一部署,經縣政府同意,現就2009年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調研林業工作時提出的“林權改革、林業發展、林病防控、林農增收、林區和諧”五大任務,堅持以林業改革為動力,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以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生態改善為目標,大力發展竹林、香榧、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和花卉苗木,加快森林經營、林種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生態強縣、綠色富民”,進一步提高林業在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中的貢獻率。
二、目標任務
2009年全縣完成人工造林2700畝,其中退耕還林荒山造林20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經濟林造林400畝,一般社會造林3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補植補造1000畝;現有林培育間伐11200畝;低產低效林改造4000畝;封山育林65.01萬畝,其中退耕還林工程封山育林(新封)0.5萬畝,一般封山育林(新封)0.5萬畝,續封64.01萬畝;花卉苗木基地800畝,綠色長廊線路綠化5公里,生物防火隔離帶5公里,義務植樹20萬株。
三、建設重點
1、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安徽省全民義務植樹條例》要求,不斷創新義務植樹形式,結合自身實際,大力開展“三八林”、“青年林”、“公仆林”和“八一林”等基地建設,提高義務植樹基地的經濟效益。積極探索認養林木、林地、綠地等活動,認真落實義務植樹屬地管理和登記卡制度,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
2、抓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認真實施好退耕還林、重點公益林、生物防火隔離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綠色長廊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確保年度建設任務順利完成。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充分調動廣大退耕戶的積極性,全力抓好退耕還林成果的鞏固,確保退耕還林1000畝補植補造任務全面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經濟林造林,以發展香榧、油茶、南方紅豆杉等高效經濟林為主,造林起始面積為50畝,由各鄉鎮以項目形式申報,縣退耕還林領導組辦公室統一安排。要嚴格按照《退耕還林條例》要求,完善管護措施,落實管護責任,將管護責任與退耕戶的生活補助掛鉤,堅決杜絕毀林復墾現象的發生。對已征占用的退耕還林地,要及時調整作業設計,易地補造,并完善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技術檔案和錢糧補助資金發放檔案。
3、加快林業特色園區建設。加大林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竹林、香榧、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加快林業特色園區建設,拓展林業內涵和外延,推進林業與旅游觀光、生態建設有機結合,促進林業發揮多功能效益。
4、組建專業經濟合作社。緊緊抓住集體林改機遇,因勢利導,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企業牽頭型、村組牽頭型和聯戶、能人牽頭型等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培育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扶持農民依法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和市場開拓能力,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過程綜合服務。
5、加快林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結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圍繞農民急需和適合農民特點的實用技術,積極組織林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現場指導,培養造就一批懂政策、會經營、有技術的新型林農和林業科技“明白人”、“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民依靠科技興林致富。
6、全面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各鄉鎮要按照《*市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實施方案》要求,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20*年創建工作基礎上,繼續抓好“千村綠化”工程,搞好施工設計,認真組織實施,進一步加快村莊綠化步伐,以綠化促美化、促文明、促富裕。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村”、“綠色小康村”、“綠色小康戶”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四、主要措施
當前已進入造林綠化的關鍵時期,縣政府確定2月20日至3月20日為造林綠化突擊月,各鄉鎮要充分利用農閑和晴好天氣的有利時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迅速掀起造林綠化高潮,力爭在3月20日前全面完成造林綠化任務。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從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高度,切實加強對造林綠化工作的領導,把造林綠化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鄉鎮要抓住時機,采取有力措施,深入發動,全面動員,把造林綠化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切實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h綠化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作配合,做到有規劃、有部署、有要求、有獎懲,確保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全面完成。
(二)創新形式,完善機制。認真貫徹中央〔20*〕9號和中發〔20*〕10號文件精神,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圍繞“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全面推進配套改革。不斷創新機制,落實“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林業政策,建立多主體參與、多渠道投入的林業政策機制。積極鼓勵各類法人、經濟實體和個人以承包、租賃、拍賣、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林業建設和綜合開發,大力發展各類非公有制林業,調動全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林業開發的積極性。
(三)嚴格把關,確保質量。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嚴格工程質量管理,要把講求質量貫穿到林業工程的各個環節。一要嚴把種苗質量關,加強種苗質量的監督和檢疫工作,禁止使用不合格苗木,提高良種使用率,確保工程用苗的數量和質量。二要按照適地適樹原則,科學確定造林樹種、造林方式和配置結構,嚴格按照造林技術規程及作業設計要求,認真組織施工。三是加強技術指導,嚴格檢查驗收,繼續實施技術人員跟班作業制度,把各項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落實到整地、施肥、栽植等各個環節,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嚴把質量關。
(四)強化督查,狠抓落實。各鄉鎮要統籌協調好造林綠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關系,強化對造林綠化工作的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嚴格履行造林申請審批制度,及時轉變造林方式和方法,開展“免煉山造林”,同時要積極推廣林下造林模式,改善林分結構。嚴禁在江河源頭、河流兩岸、公路沿線、景區景點周圍及重點公益林內進行撥山造林,嚴禁借造林之名采伐天然林,嚴禁毀林造林。從2月16日起,各鄉鎮每周四上午將造林完成情況報縣林業局(聯系電話:*),縣林業局要加強督查,及時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