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切實做好20*年度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效保護地質環境,避免發生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概況
我市地處江淮低山丘陵及波狀平原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曾發生過地質災害四起。第一起發生在冶山鐵礦東礦區崩落區,由地下開采鐵礦形成大面積采空區引起山頂塌陷、大范圍開裂。災害發生以來,該處地裂縫明顯不斷加寬,規模逐漸增大,且局部伴有地面塌陷的現象產生。第二起發生在諭興鄉蜘蛛山,由于露天開采邊坡過高過陡造成大量塌方。第三起發生在關塘鐵礦,施工主巷道掘井至地下40米時遭遇流砂層,坑道突然滲水,造成經濟損失數十萬元。第四起是在2004年10月份,關塘鐵礦主礦井發生突水,造成礦區井下開采巷道及設備被淹,并影響到地表,關塘集鄉鄭莊村王莊村民組的2戶民房發生墻體開裂(地裂縫)現象。另外,城區地下水無限制地超量開采,地下水位下降,已形成降落漏斗區,可能導致地面沉降開裂等次生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降雨、巖石強度等;人為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采礦行為、過量開采地下水等。
通過對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類型、分布及其發生規律、誘發因素的分析,現對汛期及20*度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發生區段、時段等進行預測、預報,以便更加有效地防控災害。
(一)、地質災害類型預測
20*年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主要類型有如下幾種:
1、地下采礦開采的采空區地裂縫、塌陷、滑坡等;
2、地下礦井滲水;
3、露天開采引起的崩塌等;
4、部分小型水庫堤壩滲漏等。
(二)、地質災害區段預測
1、礦山地質災害易發區段
地下采礦引起的地裂縫、塌陷、滑坡易發生在江蘇冶山鐵礦東礦區的采空區及其周邊,其原因為地下采空區面積較大、頂板較薄、無力支撐。
露天采礦造成的崩塌易發生在邊坡較陡、巖石裂隙發育、礦層產狀較陡且采礦方法不當的礦山企業。
礦井流砂層滲水易發生在關塘鐵礦。
2、河流、水庫地質災害易發區段
一些小型水庫、河流,如劉跳、石橋、官橋水庫壩堤年久失修和滋生白蟻,導致開裂和滲漏。汛期注意加固處理。由于水庫庫容較小,發生災害可能性不太大。
3、城區地下水要限量開采,要制定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地下水資源,防止進一步超采而引發地質災害。
(三)、地質災害發生時段預測
除人為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外,降雨的強度和降雨量的大小與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今年汛期或長時間的降雨可誘發地質災害。因此,汛期必須加強落實防范措施。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地質災害防治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構建和諧生態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加強領導,密切協作、抓好落實。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從實踐*重要思想,全力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將責任細化到部門、到人頭,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健全和完善各種制度,確保信息暢通。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健全地質災害信息反饋網絡,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各鄉鎮要結合本區域實際,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災情速報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值班人員要保證24小時在崗,確保信息暢通,一旦發生災險情,要及時上報,并迅速組織搶險救災,防止災情擴大。
(三)開展群測群防,加強監測預報。要廣泛動員受災害威脅的群眾積極投入防災救災工作,暢通和擴大險情信息渠道。有地質災害隱患的鄉鎮,要落實監測人、責任人,要實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展趨勢,捕捉災害發生前兆信息,及時做出預警預報,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要與市氣象局要聯合做好災害性氣象信息預報工作,為及早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提供依據。
(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災自救意識。大力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重點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掌握避險、搶險、治理等預防地質災害的知識和技能,實現自覺防災、全民防災,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抗災自救能力。
(五)切實采取措施,力爭避免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一是加強地質災害執法監督,規范采礦行為。對于人為引發的或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應督促責任主體限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三是村民建房的選址要避開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鑿巖、開挖坡角建房,從源頭上遏制人為引發地質災害的勢頭。
(六)防治地質災害,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堅持“誰誘發,誰治理”、“誰受威脅,誰參與治理”、“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增強防治地質災害的責任感,把地質災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四、地質災害易發區、隱患地段防治措施和意見
(一)冶山鐵礦東礦區采空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市冶山鎮要對已出現的采空區塌陷及地裂縫要密切注意,定點定時進行測報。汛期每日觀測不少于一次,非汛期每周觀測不少于兩次,并及時上報觀測資料,以便掌握其變化量,預防重大地質災害的發生。
2、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地裂縫進行位移觀測,密切注視災情變化,及時上報觀測資料,以便掌握其變化量,預防重大地質災害的發生。
3、為了防止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科學合理地開采礦產資源,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督促冶山鐵礦和市冶山鎮有關采石企業開展礦區地質環境評價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要求冶山鐵礦立即采取強有力的切實有效的措施封堵有關硐口,在硐口設立顯著標志,嚴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進硐采礦,并在災害區周圍設立明顯標志禁止人員進入,避免發生人員墜落事件。
(二)關塘鐵礦礦井透水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
當地政府完成災害區域內居民搬遷安置工作,確保村民居住安全。對關塘鐵礦修復礦井進行檢查指導,確保礦井修復施工安全。
(三)城區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措施和建議
1、加大對淺層水的開發利用力度,實行分層、分質供水。嚴格控制深層水的開采,對深層水的開采應統一規劃,合理布井,合理分配有限的深層水資源,實行限量按計劃取水制度。
2、加強地下水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地下水保護意識。合理進行工業布局,減少“三廢”排放,防止地下水污染。
3、加強地質環境評價工作。我市是皖東地區唯一以地下水作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盡快開展該地區的地下水資源評價十分必要。同時,還應加強該地區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以便密切注視地下水動態變化和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預測地質環境的變化趨勢并及時提出合理對策,為地質環境保護和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4、建議供水單位建地表水廠,以緩解地下水需求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