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掃盲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村(社區):
大力開展掃盲教育工作,減少文盲人口,是我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和教育部等12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掃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高我鎮人口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鎮,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現就進一步加強我鎮掃盲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掃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與目標
1、提高掃盲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開展掃盲教育工作,大力提高全鎮人口素質,是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維護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各村(社區)要從實踐“*”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提高對掃盲教育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掃盲工作的開展。據*年福建省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全省各地成人掃盲率和青壯年文盲率和“五普”時文盲率相近,因此,我鎮的掃盲工作仍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
2、明確掃盲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以我市*年人口抽樣調查和“五普”有關文盲數據為基礎,到2010年,使全區成人文盲人口減少到13574人以下,其中成人文盲率下降到3.04%以下,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32%以下。到2015年,全區成人文盲總數減少到12074人以下,成人文盲率降低到2.7%以下,其中女性文盲率下降到4.21%以下,力爭青壯年文盲率(除喪失學習能力的)為0。為實現全區掃盲教育工作總體目標,區下達我鎮*年脫盲人數55人,我們要確保完成任務。
二、掃盲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
1、核清文盲底數,建立掃盲工作檔案。根據統計部門提供的“五普”文盲人口的信息卡,以行政村或社區為單位,核清文盲底數。對新增文盲、流動人口中的文盲等要加強監測,完善掃盲教育工作檔案,建立掃盲教育工作動態管理機制,為制訂掃盲教育工作規劃奠定基礎。
2、制訂掃盲教育規劃。各村(社區)要根據本地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掃盲教育中、長期規劃,明確目標,分工負責,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規劃要科學,措施要具體并切實可行。
3、把握掃盲教育重點對象。針對不同的文盲群體,采取不同的掃盲教育措施。對15周歲以下的文盲,由當地中小學校負責進行補償教育,使其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或達到個人脫盲標準;對15-24周歲有學習能力的青年文盲,各村(社區)要強制進行掃盲教育,保證全部脫盲。重點抓好掃除婦女文盲和流動人口文盲的教育工作。
4、組織多種形式的掃盲教學。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改變單純以識字量、閱讀、寫作、算術運算等作為衡量學員是否脫盲的標準。建立滿足掃盲對象的基本學習需求,在一定識字量和讀寫算能力的基礎上,增加與其生產和生活密切結合、實用而急需內容的脫盲標準。掃盲教材由省里統一印制,免費發放。要因地制宜開展掃盲教學工作,以注重教學效果為原則。針對掃盲對象絕大多數在農村,居住分散,年齡較大,婦女比重大的實際情況,可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農閑時集中掃盲,農忙時分散包教。文盲較多的地方,要集中辦掃盲班;文盲比較分散的地方,采取包教包學、送教上門、學生輔導家長等辦法。在學習內容上要根據當地產業實際,將學文化與學技術相結合,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對人口普查中登記為文盲但不是文盲,又無任何文化程度證明的青壯年,可以組織他們直接參加脫盲考試,“以考代掃”。
5、做好掃盲后的鞏固提高工作。要摸清脫盲群眾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實用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使脫盲人員鞏固所學會的文字,掌握1-2項農村生產實用技術,具備公民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識和基本能力。要將掃盲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加脫盲群眾運用文字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復盲率應低于5%。
6、組織脫盲考試和文化程度變更。對參加掃盲學習并達到學時要求的學員進行脫盲測試。要研究并開發適合文盲學員特點的脫盲測試方法和材料,改變以正規教育的考試辦法來測試文盲學員的做法,可利用文字、影像、聲音、圖片等多種材料對文盲學員進行脫盲測試。考試的試卷由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出題,并做好制卷、閱卷、登分、通知成績等各項工作。區教育行政部門對考試合格的脫盲學員發放統一編號的脫盲證書。在進行人口普查或其他統計時,學員出示脫盲證書的,不再視為文盲。區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戶籍管理部門,對脫盲考試成績合格的學員及時進行文化程度變更。脫盲人員的文化程度可登記為“小學”或“脫盲”。
三、建立掃盲教育工作的保障機制
1、組織領導。為了加強對掃盲工作領導,村(社區)均要成立掃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協調推進,齊抓共管”的掃盲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轄區各中小學要配合鎮政府將掃盲的工作任務落實到各村(社區)。
2、加強掃盲教育的隊伍建設。必須建立健全掃盲教育的管理、組織、教學三支隊伍,組織和指導他們切實做好掃盲教育工作。一是由區教育行政部門配備或明確掃盲教育專(兼)職人員,組成掃盲工作的管理隊伍。二是由鄉鎮(街道)領導、婦聯干部、中小學的校長等組成的動員掃盲對象參加學習的組織隊伍;三是由鄉鎮(街道)中小學、鄉鎮文化技術學校的教師所組成的掃盲教學隊伍。我區教育行政部門結合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調整,在鄉鎮中心小學增設1-2名掃盲教學管理人員。
3、掃盲教育經費的保障。按照掃盲教育以地方為主負責的要求,加大掃盲教育經費投入。建立省、市、縣各級政府共同承擔的掃盲經費投入機制。掃除文盲教育所需要的經費由省、市、縣各級政府共同承擔。省、市財政安排掃盲專項經費,引導和推動各地掃盲工作的實施,開展掃盲工作的表彰、獎勵等。我區從農村教育轉移支付中安排2%-3%用于掃盲教育。鎮將根據掃盲教育需要,安排一定的經費。各村(社區)也要安排適當的經費用于掃盲教育。企業、事業單位的掃盲經費,可以在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民間資金支持并參與掃盲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自愿資助掃除文盲教育,或建立掃除文盲教育基金。
4、建立掃盲工作的表彰獎勵機制。鎮將開展表彰獎勵活動,表彰獎勵為掃盲教育工作做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對未按期實現掃盲教育目標的地方在教育綜合考評和表彰獎勵中不得評為教育先進單位。
5、建立掃盲工作報告和督導檢查制度。鎮教育協調辦每年都要對掃盲工作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向鎮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各村(社區)掃盲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定期對各村(社區)掃盲工作情況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