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教育改革服務農業產業化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進一步明確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全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轉變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方向,調整教育結構,提高辦學效益,切實服務農業產業化,積極探索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的運行機制,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的緊密結合和協調發展。
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目標是:切實轉變就教育抓教育,就經濟抓經濟的現象,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與經濟相脫離的問題,實現農村教育與農村經濟建設的“轉軌合轍”。
用3年時間在農村普通初中全面推行“全員、全程、定向、分流”的職業滲透教育;使農村新增從業者接受9年以上的文化教育并掌握基本生產技能;到本世紀末,縣市集中建設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標準較高的職教中心;建成一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每個縣(市)爭取創辦一所國家級示范成校,三分之一的鄉鎮成校創建成省市級示范
鄉鎮成校。為全市三分之一的農戶各培養一名科技致富明白人,使教育的科技貢獻份額在市內鄉鎮企業科技貢獻份額中占一半以上,基本形成農、科、教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實現建立“教育強市”的發展戰略。
二、積極推進普通、職業、成人教育統籌
㈠在普通教育中大力滲透職業教育。小學高年級要結合勞動課、活動課等傳授直觀的農業生產技術,培養學生愛勞動、愛家鄉、愛農村的思想品質。對初中學生從初一至初三全程教育過程,根據其家庭生產項目和當地農業產業化的要求,組成不同的特長專班、興趣小組進行職業技術教育滲透,納入常規教學,實行初中畢
業生二次分流(畢業后分流和升學考試后分流)。普遍高中要改變單一的辦學形式,開設職業技能課和職業指導課,鼓勵高中畢業生報考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各地要依據滲透和分流的要求,結合當地產業化生產和經營需要,認真編寫鄉土教材。對不能繼續升學的畢業生還可采取其它培訓方式,組織他們學習實用生產知識和技術。
㈡積極構建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職教體系。各地要依托現有地方高校及條件較好的中專積極發展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在高等院校**大學爭取開設為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服務的專業;在襄陽農校和市機電工程學校開辦高等職教專業;增開農類自學考試專業;進一步加強與農、林、水產高校的聯合辦學,拓寬為農業產
業化培養高層技術人才的渠道;切實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效益,除結構調整外,今后一般不再布設中等職教新校點,集中力量建好由政府統籌,各有關行業、部門共同參與的綜合性職教中心;到1999年底前,各縣(市)建成一所辦學條件好、教育質量高的職教中心;各職教中心要打破職成教和部門所有的界限,將本地各類職業教育機構有機地組合起來;要圍繞當地支柱產業建好2至3個骨干專業,發揮龍頭示范作用。
㈢進一步完善農村成人教育網絡。鄉鎮重點辦好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村級依托村小辦好農民文化技術培訓學校,使之成為當地人才培養、科技示范、技術推廣的基地。村小以上的農村中小學圖書閱覽室要有指導當地生產發展的圖書、報刊及資料,定期向農民開放。村小一校兩用,白天供學生上課、晚上舉辦農民科技文化夜
校,定期舉辦現代農業科技咨詢講座。鼓勵行業、部門和社會力量興辦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類成人培訓教育,辦好農廣校和農經函校,向農民廣泛傳播現代農業科技知識。
㈣三教之間要相互滲透,優勢互補。主要在5個方面統籌,即:教學設施和實習場地統一使用、統籌安排,普通學校學生實習可以利用職業學校實習基地,在縣級及其以上職教成教的培訓基地要盡量統一起來;辦學經費上統盤考慮、協調使用,先用、急用、重用要一致;教師安排上要通用,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可以到普通學校從事勞技課、活動課的教學,普通學校文化課教師也可到職業學校任教;勤工儉學項目可以彼此共同開發,普通學校開發的項目可到職成校推廣、普及,職業成人教育可以聯合開發利用勤工儉學資源;教學方法手段等可以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三、大力實施農業、科技、教育工作結合
㈠大力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認真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方針,動員、組織、統籌、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培植、開發和利用農村教育資源,促進農村的科技進步和經濟振興,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㈡進一步明確農科教各部門在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中的職責和任務。農科教各部門要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按照農業出題目、科技出項目、教育出人才的職能分工,農業部門要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多從科技和教育上找出路,真心實意地依靠科技攻關、推廣和開發,依靠教育培養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科
技部門要在重視基礎性研究的同時加強應用性研究,注重傳播農業實用技術和現代科技知識。教育部門要進行必要的人才預測,利用自身優勢,培養培訓農村生產、經營和發展鄉鎮企業的科技帶頭人,把已有的農業科技成果盡快推廣到農民手中在培養人才中開展科技實驗和推廣。
㈢積極探索農科教結合的途徑,把“結合點”的選擇作為突破口。
1、以職業學校和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基地,在培訓中結合。各類培訓本著“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由農科教部門以推廣實用技術為主,政府安排人才的培養培訓,解決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應用需要的人才,從而加快技術推廣和普及。
2、以技術推廣和基地建設為依托,在輻射中結合。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要根據本地農業產業化的特點和傳統優勢,為中、小學劃定適當的土地和小型廠(場),作為科技實驗、技術推廣的基地。由農科教部門共同開展科教實驗和示范,依托基地的科技實驗和示范培訓人才,依靠人才推廣技術,向農戶輻射,形成燎原之勢。
3、以服務組織為載體,在技術推廣中結合。各級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和縣、鄉成人、職業教育機構,共同建立健全服務實體,通過技術推廣承包、技術服務,把實用技術傳播到千家萬戶。
4、以示范項目為樣板,在示范中結合。縣(市)成、職教育培訓機構和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要積極吸納最新農業、科技成果,以科技部門為指導,圍繞農業推廣項目建立示范項目點,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通過科學的種、養、加示范,帶動農民科學致富。
5、以合作計劃為龍頭,在指導中結合。大中專學校要結合本校開設專業實際積極與鄉鎮合作,共同推進“大中?!l鎮合作計劃”,協助鄉鎮引進智力、人才、項目、科研成果及資金,下派科技副鄉(鎮)長、村委副主任和技術人員等,把教改試點鄉鎮作為教學實習、技術推廣及后勤生活供應基地,形成校促鄉、農助校的互利局面。
6、以“百萬千工程”為紐帶,在互促中結合。認真組織“燎原計劃”、“星火計劃”、“豐收計劃”和重要攻關項目的實施。從農科教有關部門選派有關人員組建**市農業科技推廣講師團,按照農時季節定期到縣、鄉、村巡回指導,舉辦講座,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把科學知識和技術送到農民手中。
四、完善運行機制,健全保障措施
㈠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科教興農富民的思想。由單純依賴資源開發和增加投入發展經濟的舊觀念向依靠人才開發和科教興農新觀念轉變;由單純依靠教育部門辦教育的觀念向全黨全社會抓教育的新觀念轉變;由只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舊觀念向“三教統籌”、協調發展的新觀念轉變;由單純追求升學的舊觀念向“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的新觀念轉變。
㈡切實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作為科教興農、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措施,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保證。市、縣、鄉要建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組長,分管教育、農業、科技等工作的負責人及部門領導參加的改革領導協調小組,設立辦事機構,配備辦事人員,安排必需的經費。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制訂本地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中長期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統籌安排人才培訓計劃、科技開發、項目推廣、基地、資金的共同使用;動員協調科協、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團體參與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總結經驗,評估工作,推廣典型。各級領導都要建立聯系點,及時解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對工作成績突出者給予表彰獎勵。市政府每2年召開一次全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會議,總結成績,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推進工作,促進全市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㈢理順管理體制。農村教育綜合改革重點在縣市,關鍵在鄉鎮。縣、鄉政府要在教育經費籌措、師資配備、學校管理等方面統籌兼顧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以地方政府辦學為主,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在當地政府領導下,提倡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實行政府統籌、部門聯辦或經濟部門主辦、教育部門主
管的體制。辦學形式可一校多點、一校多用,實行職前職后結合,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結合。
縣、鄉、村3級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縣(市)一級要集中力量建好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相結合的綜合性職教中心,成為縣(市)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龍頭和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鄉鎮一級要重點辦好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校園面積10畝以上、基地面積30至50畝以上、設施齊全的鄉鎮示范成人文化技術學
校,形成人才培養、科學實驗、技術推廣、生產經營、社會服務多位一體的教學體制。村一級著重辦好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利用村小學教育設施和智力優勢進行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大面積推廣實用農業生產技術,達到致富農民的目的。
㈣加大投入力度。要按照“三個增長”的原則優先保證教育經費的財政拔款。
同時開通教育經費的多種籌措渠道,以滿足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需要。市、縣、鄉同時從農業開發資金、科普、科研???、教育公用經費中分別列出一定比例作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專項資金,用于技術培訓、項目扶持和獎勵。
㈤建設穩定合格的教師隊伍。
加強教師培養培訓。要根據一補充二提高的原則加強農村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各級政府要因地制宜建設好師訓基地,分級培訓師資。每所農村普通中小學應逐步配備2至4名實用技術專業教師。要利用高校和中專大力培養職業技術專業教師。鼓勵農、林、水產、種養殖等專業的畢業生到職業學校任教。鼓勵高、初中畢業生
報考職業院校,通過培養、相近專業改行培訓、從有關部門聘請、調配等多種途徑補充職教師資隊伍。要切實解決教師的工資、住房、看病、子女就業等實際問題,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要在教師評先和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對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人員要一視同仁,享受同等待遇。農業科技部門的科研科技人員
要主動成為職業技術教育的兼職教師。
㈥辦好改革示范區。市政府重點抓好**3個實驗縣(市)和36個實驗鄉(鎮)。每個縣(市)都要辦好3至5個試點鄉(鎮)。每個鄉(鎮)都要辦好3至5個示范村和若干個綜合開發示范項目,從而達到“點上提高水平,面上整體推動”的目的。
㈦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
在初、高中畢業生中推行3種證書制度。受完初中教育發給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證書,經培訓合格發給職業技術培訓合格證書,取得以上兩證并經德智體全面考核合格發給畢業證書。高中畢業生經畢業試考合格發給會考證書,經過職業技術考試和操作考核合格發給職業指導教育合格證書,取得以上兩證并經德智體全面考核合
格發給畢業證書。在農村從業人員中推行實用技術等級證書和“綠色證書”制度,職業高中畢業生可直接從學校取得實用技術等級證書或“綠色證書”,作為上崗、土地承包等優惠政策享受的依據。實行定期評估和獎勵制度。制定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縣(市)、鄉(鎮)、村評估辦法,每年進行一次評估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