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局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國辦發〔*〕46號)精神,進一步提高交通資源利用效率,緩解交通擁堵,促進城市交通與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經濟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現就我市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如下實施意見:
一、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地位
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車、軌道交通、出租汽車等交通方式組成的公共客運系統,是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公益事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隨著我市經濟和城市化、機動化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工具快速增加,出現了城市主要道路趨于飽和、車輛行駛速度降低、居民出行時間延長的問題,影響了城市發展。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關鍵要確立公共交通在全市交通系統中的主導地位,全面實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戰略,充分發揮公共交通運量大、價格低廉的優勢,引導群眾選擇公共交通作為主要出行方式。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不僅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各鎮區、各有關部門要把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管理和監督,努力營造有利于公共交通優先、穩定、健康發展的社會氛圍,促進公共交通與我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明確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思路和目標
基本思路:堅持城市公共交通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服務的指導方針,按照城鄉統籌、政府主導、政策扶持、有序競爭、優先發展的總體要求,以構建地面快速公交系統為主要載體,通過優化行政管理、完善市場運作機制、整合現有公交資源、改善公交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公交服務質量,努力提高公交車輛出行分擔率,形成干支協調、結構合理、高效快捷并與我市城市規模、人口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公共交通系統,為群眾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經濟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引導群眾選擇公共交通作為主要出行方式。
近期目標:爭取在*年底,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達7標臺,基本形成以公共汽車為主,出租汽車為補充的公共交通系統。全面鋪開智能公交系統建設工作,啟動ic卡自動繳費系統建設。完成中心城區主干道和組團中心鎮主干道上公共汽車停靠站的港灣式改造,爭取年公交分擔率達到7%以上。
中期目標:到2010年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市域交通中的主體地位。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達10標臺,市區內公共汽車平均運營速度達到20公里/小時,準點率達到90%以上;城區范圍300米站點覆蓋率,建成市區大于50%,中心城區大于70%。城區任意兩點間公共交通可達時間不超過50分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總出行中的比重達20%以上,其中軌道交通2%,出租汽車5%,公共汽車13%。公交站場及車輛運營實現數字化全市統一調度,完成線網基礎線路的布設,實現公交ic一卡通。
遠期目標:到2020年建成以快速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為骨架,以常規公交為主,出租車為補充的多層次的市域公共客運交通系統。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達18標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總出行中的比重達40%以上,其中軌道交通8%,公共汽車18~22%,出租汽車8~10%。公共交通能向乘客提供安全、準點和便捷的客運服務,相對小汽車交通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公交線網布設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對外交通換乘方便。經營實體主次搭配,有序競爭,共同發展。公共交通為我市建設最適合人類居住和創業的城市提供交通便捷的支撐,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在*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市場運作機制
建立完善的公交市場運作機制,整合公交線路資源,形成國有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格局,為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供機制保障。
(一)深化國有公交企業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鎮區資金和集團資本參與國有公交企業的改革,優化公交企業的資本結構,加快體制和機制轉換,進一步整合全市公交資源,實施全市公交一盤棋戰略,促進公交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實行公交特許經營,規范公交企業服務行為。根據《*市域公共客運交通規劃》和城市發展需要,對現有公交線路進行調整和優化,并由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明確營運主體、期限和服務標準。建立公交線路經營權招投標制度,對現有經營城市公共交通的企業和通過招投標進入的企業,實行特許經營制度,由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授予營運企業在一定時間和區域內的公交經營權,打破公交線路終身經營制。以公共服務質量規范公交企業,突出公交服務質量、服務裝備、服務標準和公共義務,為乘客提供質優價廉的公共服務。通過特許經營和政府監管,將營運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的公交企業淘汰出公交市場,促進我市公交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是實施“公交優先”的硬件,要把公交專用道和場站設施建設作為近期工作的重點所依托。規劃、建設、交通、公安等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為盡快實現“公交優先”創造良好條件。
(一)加快公交設施建設。公交場站是城市重要基礎設施,也是實現“公交優先”的重要保證。根據《*市域公共客運交通規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大投資力度,積極推進公交站場樞紐、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候車亭的規劃建設。在長途車站、口岸、軌道交通等交通節點建設大型公交換乘樞紐,形成市內公交與對外交通的轉換,使乘客能及時換乘公交車。按照規劃在城區市人民醫院、京華酒店、中醫院、大信新都匯、博愛醫院、中懇百貨等地建設六個大型公交換乘樞紐站,在城南、城北、*區、黃圃、坦洲等地建設綜合客運樞紐站。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設港灣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臺、候車亭等設施。對符合公共交通車輛通行條件的居住區,設置公共交通線路及相應的站點。按照“滿足群眾需求,不干擾正常通行”的原則,合理規劃、科學設置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停靠點,嚴禁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場站設施隨意改變用途。將公共交通場站作為新建居住小區、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等工程項目配套建設的內容,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二)建立城市快速公交路網。把公交專用道建設作為城市道路建設的重點,通過設置和劃定公交專用道,保證公交車輛對道路的專用或優先使用權。積極創造條件在市區現有主干道上逐步辟建公交專用道,市區新建、改建的主干道也應同步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通過公交專用道建設,使中心城區形成比較完善、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主干路網,充分發揮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快捷、經濟的優勢,使廣大市民和乘客主動選擇公共交通作為主要的出行工具。
(三)實施“鎮鎮有站、村村有亭”工程。采取向省爭取一點,市鎮兩級各出一點的辦法,在明年底前實現所有鎮區至少有一個四級車站,各行政村均有一對候車室亭的目標,改善農村候車條件,吸引市民乘坐公交車。
(四)啟動地面快速公共汽車營運系統和輕軌規劃的研究。地面快速公共汽車營運系統(下稱brt系統)是利用大容量的專用公交車輛,在專用的道路空間營運并由專用信號控制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工程造價低、建設周期短、運營成本低等特點,是當今世界解決交通擁堵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要加快brt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力爭在3至5年內啟動brt系統專用線路。盡快啟動市內輕軌規劃的研究,推進軌道交通的建設,發展現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
五、強化以“公交優先”為重點的交通管理
強化交通管理是實施“公交優先”的重要手段。其重點是設置公交優先權標志、調整路網布局、優化車輛結構、建立智能交通系統,以改善公交服務質量、提高公交運行能力、緩解道路擁堵。
(一)強化“公交優先”通行權。在市中心城區設置公交車優先通行道路網絡,在有條件的路口增設公交車專用導向車道。在道路交叉口,公交線路的布置可不受禁左、禁直等交通管制措施限制。在具備公交車輛通行條件的部分擁堵道路,可設置除公交車外其他車輛禁駛區域。加大對違反交通法規、擅自占用公交專用道路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促進“公交優先”通行權的落實,實現公交全面提速。
(二)完善公交路網布局。公交線路向新建大型居住區、商業區、學校、風景旅游景區(點)等區域延伸,縮短公交班次間隔時間,延長服務時間。優化公交線網,減少線路重疊,調整非直線系數過大的公交線路,減輕道路交通壓力,提高公交服務效率。
(三)實行公交人性化服務。大力發展大容量、低能耗、環保型的公交車,提高公交車輛的檔次和舒適度;加強對車輛的維護保養,不斷改善乘車服務硬件,增強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在交通出行中的吸引力。在有條件的公交停靠站設置候車亭,在市區主要道路逐步設置盲人觸摸式站牌、中英文標識站牌,提供公交人性化服務。在公交轉乘線路比較多的停靠站點設置觸摸式多媒體電腦查詢系統,為乘客提供相關信息服務。加強公交企業員工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教育,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做到誠信服務、禮貌待客、安全營運、規范操作。
六、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市政府成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領導機構,負責組織本實施意見的落實、檢查和監督工作。各鎮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根據實施意見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落到實處。
(二)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規范補貼制度。各級政府要對軌道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場站建設,以及車輛和設施裝備的配置、更新給予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政府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設,并向公共交通傾斜。市、鎮兩級政府要分別建立公共交通發展專項資金,規范公交成本費用評價制度和政策性虧損評估制度,對公共交通實行經濟補貼、補償政策。對公交企業的成本和費用進行年度審計與評價,合理界定和計算政策性虧損,并給予適當補貼;對公交企業承擔社會福利(包括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免費乘車,學生和成人持月票乘車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所增加的支出,由市、鎮兩級財政分別給予專項經濟補償。
(三)完善價格調控機制。建立油價運價聯動機制,緩解由燃油價格上漲給公共交通經營者帶來的經營壓力。兼顧企業經營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科學合理地確定公共交通價格,充分發揮客運價格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各種公共交通方式之間要建立合理比價關系,實現優勢互補,提高整個公共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
(四)強化公交設施規劃和用地制度。以“公交優先”理念統領城市交通規劃,做好對《*市域公共客運交通規劃》實施及滾動修編等方面的工作。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確定我市城鄉統籌發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戰略和目標。近期形成以公共汽車為主、出租汽車為補充的公共客運體系;遠期形成以常規公交為基礎、軌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交為主、出租汽車為補充的協調發展的公共客運體系。統籌規劃城市公共交通專用路網,組織開展公共交通場站設施專項用地規劃,科學論證需求規模。建立公交設施用地保障制度,優先安排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用地,《*市域公共客運交通規劃》確定的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換乘樞紐等設施,其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采用劃撥方式供地。不得隨意擠占公共交通設施用地或改變土地用途。
(五)健全法制保障體系。結合我市實際,借鑒國內外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成功經驗,在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確保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出臺《*市公共交通管理辦法》,為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提供法制保障。
(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對公共交通行業的科研投入,強化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的科技支撐。對公共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綜合交通樞紐設計、公共交通優先的道路網利用和信號系統、綜合交通信息平臺、車輛智能化和安全性有關標準等組織立項,加大科研力度。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滿足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技術需要。公共交通營運企業要加大對企業管理系統的科技投入,提高運營組織水平。
(七)加強市場監管。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等部門要加強對公共交通企業經營和服務質量的監管,規范經營行為,依法查處非法營運、妨礙公共交通正常運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為。要逐步推行等級服務評定制度,開展文明線路創建活動,加強行業自律,促進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八)提高服務水平。公共交通企業要科學調度車輛和編制運行圖,加大行車密度,及時疏解客流,縮短乘客等候時間。要加快車輛更新步伐,積極選用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的車輛,淘汰環境污染嚴重、技術條件差的車輛。要加強對公共交通場站、車輛、設施裝備等的維護保養,為群眾創造良好的乘車、候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