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現代服務業發展意見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推動我市現代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結合市政府對服務業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年我市服務業發展情況,提出*年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意見。
一、基本思路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我省服務業發展和改革的意見》及《關于加快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商務服務業、文化產業、社區服務業,提高現代物流與商貿服務業、旅游業、信息服務業發展水平,穩步發展房地產業,突出抓好中心商務區和特色商圈建設,注重服務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品牌的建設與發展,大力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積極探索服務業標準化、規范化工作,著力完善服務業發展支撐體系,確保服務業生產總值高于全市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穩步提高。
二、工作目標
*年全市服務業生產總值比*年增長14%,服務業生產總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比*年提高1個百分點;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比*年增長20%,服務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年增長20%;交通運輸與倉儲服務業生產總值比*年增長11%,批發和零售服務業生產總值比*增長1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總值比*年增長14%,金融服務業生產總值比*年增長18%;中心城區和各組團重點鎮區服務業生產總值占當地生產總值的比重比*年提高1個百分點。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商務服務業、文化產業、社區服務業
金融服務業。創新政府基礎設施融資方式,在公路、橋梁、公交、供水等領域引入BT(建設-移交)、BOT(建設-運營-移交)、BOOT(建設-運營-擁有-移交)、PPP(公私合作)等新型項目融資方式,積極探索發行短期融資券和城市建設債券,拓寬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積極吸引各類金融機構落戶中山,支持有條件的鎮區籌辦地方性銀行,打造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競爭適度有序的金融組織體系;鼓勵銀信部門開展個人理財、中小企業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大力培育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完善后備上市企業改制的政策支持體系,加快其改制上市步伐;推動公用科技、中炬高新的資產重組,增強其再融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依托有條件的中介服務機構,采取自建或合作共建方式建設產權交易服務機構,推動本地企業兼并重組和優勢企業的低成本擴張。貫徹《關于加快保險業發展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和企業財產保險,充分發揮保險在防災減損和災害事故處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企業年金、意外和健康保險,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商務服務業。加快東區、火炬區、小欖中心商務區規劃建設,積極吸引內外資銀行、股份制銀行、風險投資、證券交易、擔保、會計、法律、咨詢、信息服務、廣告、策劃等服務企業進駐,使之成為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平臺;年內力促東區建綸商務酒店、市軟件園二期工程、古鎮“世紀燈王”、小欖農村銀行等重點項目啟動建設。建立健全*中介服務公共信息平臺,使之成為中介服務企業展示、業務交流互動、中介服務交易和信用信息平臺;加快設立*企業投資與管理咨詢協會,為我市中小企業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投資與管理咨詢、產權交易與企業重組及業務與人員培訓服務,在此基礎上探索組建*中介服務企業聯盟,進一步加強中介服務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完善服務鏈條。按照市場導向、政企分開、統籌協調、依法監督的原則,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的改革,支持行業協會、商會依照有關規定創辦會刊、網站,開展法律、政策、技術、管理、市場等咨詢服務,組織人才、技術、管理、法規等培訓,參與行業資質認證、新技術和新產品鑒定及推廣,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承辦交易會、展覽會、推介會等。加強與國內外會展業的合作,促進會展業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提升會展水平。
文化產業。重點做大報刊業、影視業、廣告業、出版發行業、動漫業、文化藝術業、娛樂游藝業,做強文化會展業、網絡服務業、文化旅游業、休閑娛樂業,做優印刷業、文化產品流通業。繼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積極吸引國內外文化傳播集團、娛樂傳媒集團和大型文化娛樂項目落戶中山;充分整合我市歷史人文和特色產業資源,建設系列博物館群,大力推動南朗文化產業園、小欖文化產業基地、三鄉古玩城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游戲游藝產業基地;努力培育文化消費市場,打造文化演出品牌,發展健康、高品位的觀演文化;加快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依托數字電視平臺為廣大市民提供工作、生活、學習、休閑娛樂等多方面的文化服務。
社區服務業。繼續支持社會投資主體興辦家政、養老、托幼、體育保健、生活品配送、洗染維修、物業管理等服務項目;大力發展社區醫療,建立健全以疾病預防、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努力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完成“數字社區”信息平臺建設,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物業管理、家居安防、日用小商品配送、網上看樓、家居裝修服務,做強12319行政服務咨詢熱線,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務;廣泛開展社區志愿服務,進一步擴大志愿者隊伍。
(二)提高現代物流與商貿服務業、旅游業、信息服務業發展水平
現代物流與商貿服務業。加快中順快線、新沙水公路、福源路、古神公路和中山港二期擴建工程等交通基礎設施和*保稅物流中心、中外運物流中心二期工程、金島木業物流中心、東升醫藥物流中心、民眾農產品交易市場、三角農產品交易市場等重點物流商貿項目的規劃建設。深入開展工業企業購銷專業化活動,支持工商企業自建獨立的物流服務機構或將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等物流服務業務分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機構。鼓勵物流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物流,推廣條形碼、EOS(電子定貨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貨物跟蹤系統、DRP(配送需求計劃)、ASS(自動分揀系統)等先進的物流技術,提高物流企業貨物存儲、分揀、加工、配送等環節的服務效率和運作質量。開展物流企業、物流技術、物流設施、供應鏈管理標準化試點工作,推動我市物流業發展由“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高。鼓勵物流商貿企業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落戶中山。依托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繼續加強物流師、助理物流師、物流企業高級高管人員培養。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并依托該中心籌建出口加工區;在有效監管條件下,進一步簡化通關作業流程,提高通關效率。依托優勢專業批發市場和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一批交易主體組織化、交易方式現代化、交易商品標準化的中高級批發市場;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專業市場、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生產流通服務體系。加快西區富華道商圈、石岐區長堤路-鳳鳴路商圈規劃建設步伐,積極引導重點鎮區發展特色商業功能區,打造商貿服務業集聚發展平臺。加快建設中國(中山)輕工博覽中心,確保年內投入使用。
旅游業。加快建設南區詹園二期、文筆山大風車樂園、神灣盛世游艇會、小欖菊花大觀園、大涌安堂祠堂文化街、陳家祠公園等重點旅游項目;規劃建設翠亨村國家5A級旅游景區、橫石圍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園、黃圃海蝕遺跡公園,增強旅游發展后勁。繼續鼓勵和支持高星級酒店建設,提高我市旅游接待水平。采取政府支持、社會投資、市場運作的方式,建設*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借鑒桂林“印象劉三姐”、麗江“麗水金沙”、杭州“印象西湖”等先進旅游城市經驗,高水平策劃一臺具有濃郁中山特色的夜間文藝表演,打造中山旅游文化新名片。整合中山特色產業集群優勢,發揮坦洲伊泰蓮娜DIY地帶和中山百年老字號咀香園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新規劃建設一批工業旅游項目。進一步加強區域旅游合作,重點抓好“中珠澳”區域旅游產品推介,充分發揮三地歷史上同根、地理上同源、文化上同祖的特點,合力打造“大香山”區域旅游品牌。
信息服務業。加快推進金盾工程、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重大項目協同辦公系統、勞動保障(市民)卡系統、電子口岸、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等重點電子政務項目建設,推動電子政務的深入應用和部門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與信息共享。結合“廣東省數字家庭推進計劃”,組織設備制造商、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結成數字家庭產業發展聯盟,并在接入網層面逐步推動電信、廣電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加快中山軟件園二期工程建設,積極吸引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進駐,形成集聚效應。建設Linux、嵌入式軟件、信息安全保障、數字認證等技術服務中心,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支持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以我市優勢產業集群為依托推進電子商務深入應用。加快“金農工程”和各類專業化、智能化農業信息系統建設,積極推進信息資源“進村入戶”。加大企業信用信息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三)穩步發展房地產業
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中低價位小戶型商品房的土地供給,嚴控低密度、大戶型住房開發項目土地供給,停止別墅類住房開發項目土地供給,合理調控房地產開發總量;進一步完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拆遷安置用房住房保障政策,加快城區預制構件公房改造工程,建立健全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渠道、多層次住房分類供應和保障體系。設立*房地產經紀員協會,建立和完善房地產企業和執業人員信用制度;嚴厲打擊無證銷售、虛假宣傳、合同違約等違法違規房地產交易行為,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我市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服務業規劃體系
按照“規劃一批、編制一批、實施一批”的原則,加強服務業發展規劃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年內組織實施東區、小欖、火炬區等3個中心商務區規劃,富華道、長堤路-鳳鳴路特色商圈規劃,石岐區、西區服務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園發展戰略規劃,南朗旅游業總體發展規劃、黃圃橫石圍生態旅游區規劃等2個旅游業專項規劃;啟動南朗翠亨村國家5A級旅游景區規劃、輕軌沿線站點服務業發展規劃、國家級游戲游藝產業基地發展規劃、石岐區清溪路創意產業園發展規劃及部分鎮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發揮服務業專項資金作用,繼續支持鎮區服務業發展規劃、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發展規劃、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從*年開始,對部門、鎮區、行業協會商會、企業開展的服務業重要課題研究和重大項目前期研究給予支持,充分發揮規劃和研究在服務業資源整合、合理布局、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引導作用。
(二)注重服務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品牌的建設與發展
設立我市服務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庫,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并在資源配置、部門審批、服務業專項資金扶持與獎勵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制定促進服務業品牌的政策意見,年內舉行首次“全市十大服務業品牌”評選活動。
(三)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
制定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意見,加緊構筑我市與港澳地區服務業的合作平臺。年內舉辦金融服務業、旅游業、文化產業、中心商務區、特色商圈專項招商推介活動,形成“季季有招商”的良好局面。
(四)積極探索服務業標準化、規范化
制定并實施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方案。年內啟動現代物流、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服務、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等行業標準化工作;支持國家和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鼓勵行業協會、優勢企業參與國家、省、市服務業標準和行業規范制定。
(五)抓好服務業政策體系建設
出臺促進金融服務業、文化產業、旅游業等重點行業以及支持服務業集聚區、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建設、對外開放、人才培養等關鍵領域發展的政策意見。制定相應產業政策,對我市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實施差別化電價、水價、污水和垃圾處理費,通過轉移支付方式支持服務業發展。整合工商、國地稅、物價、規劃、國土等各部門的政策資源,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六)完善服務業人才體系
推進*職業技術學院服務業實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年內建成物流實訓中心、旅游實訓中心和電子商務實訓中心。支持各類服務業實用型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心)建設;鼓勵服務業優勢企業聯合社會力量設立服務業人才實訓基地,支持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開展服務業人才培養和在崗人員培訓。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快人才引進工作的意見》,積極引進我市高端服務業發展所需的各類高層次人才。
(七)加強組織機構建設
在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適時成立由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相關鎮區共同參與的專門工作推進小組,加大對服務業重點行業(關鍵領域)、重點集聚區、重點項目的推進力度。在市統計部門成立服務業統計科,充實服務業統計力量;落實鎮區服務業專責機構的獨立編制和專職崗位人員,加大鎮區服務業工作力度。
(八)強化服務業統計和績效考核
加快服務業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新興產業及集聚區、特色功能區的統計方法創新、統計制度和統計體系建設,健全服務業統計信息的季度制度,為各部門、鎮區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服務業統計信息。改革服務業工作任務和預期目標考核制度,將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服務業招商引資額、服務業組織機構建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納入鎮區服務業考核范疇,并于年內建成*服務業工作任務和預期目標考核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將部門和鎮區工作任務與預期目標完成情況按季向社會公布。
本意見所列各項工作是各部門、鎮區制定*年工作計劃的依據并納入《*年鎮區服務業發展預期目標和部門主要工作任務分解方案》,列入各鎮區黨委政府、各部門政績考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