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委經濟結構調整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實現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戰略目標的根本出路,也是結合河北實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幾年來,雖然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一些成績,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工業主導產業實力增強,電子信息、現代物流和文化旅游業初具規模,但經濟結構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日益突出。農業生產整體競爭力不強,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不快;工業發展方式粗放,產業集中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差,核心競爭力不強,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現象仍較嚴重;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仍然較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能力不強;經濟發展受資源、環境、科技和人才等約束日益明顯。為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意見。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則
(一)基本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做大做強工業支柱產業,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振興現代服務業,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以大產業、大基地、大園區、大項目建設為載體,努力提高對內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培育內陸增長極;強化政策引導和規劃指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二)主要原則。
遵循規律、注重引導。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切實加強規劃指導和政策引導,積極創造有利于發展的公平競爭環境。
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分工明確、各有側重的產業布局。打造以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滄州渤海新區和秦皇島臨海經濟區等為重點的沿海經濟隆起帶,建設*、*等先進制造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帶,*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帶,加快資源型城市改造振興和欠發達地區崛起,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生產集約、資源節約。加強規劃指導和政策引導,鼓勵生產要素向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集中,支持重化工業向有資源條件、有市場優勢和有環境容量的沿海地區轉移,推進大基地、大園區、大項目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發展循環經濟,形成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的生產力布局。
突出重點、扶優扶強。積極培育大集團、大公司和產業龍頭,強力推進重點產業支撐項目建設,發展壯大鋼鐵、裝備制造、石化等三大戰略支撐產業,改造提升醫藥、建筑建材、食品、紡織服裝等四大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大力扶持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自主創新、引進吸收并重。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著力培育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探討新的人才培養及保有模式,努力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京津技術、人才優勢,加強與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系與溝通,促進科研成果引進、消化、吸收和產業化。
改革開放、加強合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努力加強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戰略性合作,加速京津冀經濟一體化進程。
二、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
(一)全力推進工業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繼續鞏固壯大鋼鐵、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戰略支撐產業。鋼鐵工業要按照“品種、質量、整合”方針,重點實施“246工程”,做大做強唐鋼、邯鋼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建設曹妃甸精品鋼、承鋼釩鈦制品、邯鋼優質高檔板材、滄州渤海特種鋼鐵材料4大基地,打造板帶材、優質鋼棒材、管材、型材、鋼筋和鋼材深加工等6大產品系列。要堅持“增高減低、上大壓小、扶優汰劣”,加大企業整合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裝備制造業要遵循“面上提升、點上突破,發展整機、加強配套,接納轉移、努力創新”原則,圍繞電氣設備、交通運輸裝備、專用設備3大領域,重點抓好保定輸變電及新能源設備、秦皇島唐山修造船、保定汽車及零部件、張家口工程及煤礦機械等8大基地和泊頭鑄造及模具、安平絲網等10大園區建設;石化工業要圍繞產業鏈構筑,重點推進煉油“兩新四改”工程,即曹妃甸石化基地中石油、中石化兩個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和石家莊、任丘、滄州、中捷四個煉油廠的質量升級改造,著力推進邢臺、邯鄲、唐山、石家莊等重點煤化工園區和唐山、衡水、張家口等鹽化工園區建設進程,推進循環經濟園區建設。
不斷改造提升醫藥、建筑建材、食品、紡織服裝4大傳統優勢產業。醫藥工業要按照“創新帶動、集聚發展,拓寬領域、優化結構”原則,以石家莊、安國醫藥基地建設為重點,重點抓好華藥新工業園、石藥工業園和神威現代中藥產業園、河北醫科大學生物醫藥產業園、安國現代中藥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建材工業要圍繞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兩大任務,重點建設冀東、冀中、冀南水泥基地,秦皇島耀華、邢臺晶牛玻璃基地,唐山、邯鄲建筑及衛生陶瓷和保定、唐山化學建材基地,積極推進建材企業整合重組、聯合兼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建筑業要以建設建筑業強省為目標,積極推進產業組織、專業和所有制結構調整,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份額,重點支持已選定的10家大型建筑業企業集團和30家優勢企業的發展;食品工業要圍繞“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扶優扶強、整體提高”原則,重點抓好石家莊、保定、唐山、張家口4大乳品加工基地,秦皇島、廊坊、邢臺等3大糧油加工基地,懷涿干型葡萄酒和秦皇島葡萄酒生產基地,廊坊、滄州兩大肉牛養殖加工基地和唐山、衡水、石家莊3大瘦肉型豬養殖加工基地建設,發展壯大骨干企業,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紡織服裝業要按照“存量改造、增量發展,名牌帶動、產業聚集”原則,著力推進石家莊紡織服裝、邯鄲紡織、容城服裝、清河羊絨等8大基地和石家莊卓達、磁縣雪馳等4大園區建設,大力發展新型化纖原料、高附加值紡織品、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4大系列,積極培育產業名牌,不斷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
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推廣以物流控制為核心的智能控制和優化調度、能源和資源梯次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先進技術;通過工藝流程的改造升級,實現生產過程的先進控制和優化控制;在大中型企業開展各種計算機輔助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探索實施虛擬制造、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先進制造技術,應用網絡協同設計(制造)平臺等形式促進企業間的生產和研發合作。通過實施制造執行系統(MES)、實時數據庫等實現底層自動化與企業資源規劃管理系統(ERP)的高度集成,達到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優化運行,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能力。
(二)努力促進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水平,推進糧食生產集約化發展;實施優質糧產業工程,搞好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實施農業綜合節水、農業科技、農產品品種更新和農產品加工增值等4大技術創新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狠抓蔬菜產業提質增效,提高農業主導產業對農民增收的引領帶動作用。完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促進石家莊、保定、唐山、承德、滄州、邯鄲、張家口等7大奶業主產區快速發展。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促進產加銷經營一體化。
(三)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加快發展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制造、新能源等5個優勢領域,積極培育衛星應用、先進環保、現代農業等3個有發展潛力的領域。著力推進石家莊國家生物產業、河北半導體材料、石家莊信息產業、保定新能源、廊坊和秦皇島信息產品制造等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抓好通訊設備及數字整機、軟件及集成電路和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生物醫藥及新醫藥、生物制造及生物能源、半導體照明、高端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先進制造、通用飛機制造等10個重點專項,努力實現我省高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性核心技術,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四)著力扶持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原則,強化“依托主導產業,服務主導產業”理念,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產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協作與配套服務。加大政策扶持,集中力量發展現代物流、文化產業、信息服務、旅游、商貿流通、金融和研發設計等7大領域。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積極培育石家莊、唐山等5大物流樞紐城市和10大物流園區,加快推進石家莊內陸港、渤海新區國際物流園等30個物流配送項目建設;按照構建“東出西聯”開放格局的要求,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加快發展港口物流;培育壯大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影視制作、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動漫等文化產業,鼓勵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等10大集團做大做強,重點扶持石家莊動漫產業基地、保定動漫產業園、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園和邯鄲文化產業園建設;加快河北數字電視、河北出版文化產業園及河北出版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進度。以旅游線路為紐帶,以資源整合、提檔升級和優化結構為手段,打造品牌突出、設施完善的旅游精品,立足國內旅游客源市場,大力開拓入境旅游,努力形成多格局、多層次的旅游市場結構,加快實現由觀光型向觀光、商務、會展、休閑度假等綜合性旅游轉變。
(五)積極引導區域經濟布局優化調整。圍繞加快秦皇島臨海經濟區、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和滄州渤海新區開發建設,推動生產要素向沿海轉移,秦皇島、唐山、滄州市重點發展鋼鐵、石化、重型裝備、新型建材等支柱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形成國際性、外向型、現代化的沿海新型產業群。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建立以中心城市和港口為支撐的大流通服務體系,構建沿海經濟隆起帶。
廊坊市要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突出抓好高新技術產業,要通過整體引進、嫁接改造等手段,謀劃實施一批能占領現代技術前沿、發揮主導作用的高科技項目,集中力量推進通訊設備制造和平板顯示等電子信息、生物制品、醫藥和新材料等領域的產業化進程,打造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
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等市要加快發展汽車、新能源及能源設備、紡織服裝、鋼鐵、石化、醫藥、食品、建材等先進制造業,加快基地、園區和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努力構建先進制造產業帶。
張家口、承德市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發揮煤炭、風能和釩鈦資源優勢,依托現有基礎,加快建設能源基地、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裝備制造業基地;依托生態環境優勢,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突出“皇家”和生態品牌,發展壯大生態林業和旅游業。充分發揮運輸通道和陸路商埠的優勢,建設面向“三北”的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
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實施意見”。鋼鐵、石化、裝備、醫藥、建筑、建材、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12個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印發實施。這是指導10大支柱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綱領性文件。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積極謀劃重大項目,傾心培育產業龍頭,努力創造建設條件,積極落實支持政策,全力推進基地、園區建設。要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為加快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對需要列入國家有關規劃或需要經過國家核準、審批的項目,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落實項目責任制,配合業主單位加大跑辦力度,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進程。進一步優化建設環境,減少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服務。
(二)提高開放水平,推進對外合作。要把擴大對外開放作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積極吸引大型跨國公司來我省投資;要抓住“外資東移、南資北移”和環渤海地區加速崛起的難得機遇,進一步加強對世界500強、央企、省外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的跟蹤研究,主動承接國內外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轉移。
根據產業發展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變單個項目引進為產業集團引進,單個企業招商為產業鏈上下游的組團式招商;要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認真做好項目篩選,主動與相關企業搞好對接。已開展合作的,要繼續擴大合作領域,已有合作意向的,要爭取早日簽約。重點針對尚未與我省開展合作的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大集團、大公司,研究其業務領域,尋找與我省產業的對接點,爭取開展合作。
鞏固提高傳統商品出口,努力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積極發展農產品出口,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開展跨國生產和經營,建立海外生產基地、銷售網絡和融資渠道。積極開發利用國外戰略資源,保障主導產業發展安全;大力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積極承攬境外承包工程。擴大對外勞務合作規模和范圍。
加強與資源大省的戰略合作,緩解我省資源能源的瓶頸制約。加速推進京津冀都市圈一體化進程,主動承接京津地區重化工業戰略轉移,配套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對接。
(三)培育戰略支撐,壯大產業龍頭。各級各部門要圍繞貫徹落實《河北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管理試行辦法》,建立健全項目月報告、季巡視的全程跟蹤管理機制,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做到從項目篩選申報、論證評估到責任書簽訂和扶持政策落實,從建設過程中的協調服務到竣工投產后效益跟蹤的全過程管理;要對照承諾意見,積極幫助企業進一步落實土地、環保、水資源等各項建設條件和扶持政策,破解建設難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程。
(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節能型工業和低耗型服務業,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加快冶金、煤炭、化工、醫藥、電力、建材等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改造,大力發展沼氣等農村新能源,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推進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行業與行業間的有效生態鏈接。
圍繞余熱、余壓利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排放等,推廣應用一批先進、成熟、適用技術,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積極推廣粉煤灰建材、電石渣制水泥、建筑垃圾等社會化大宗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實現企業的循環式生產和清潔生產,構建循環經濟產業網絡;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項目核準、備案程序,實施項目審批問責制;加大差別政策實施力度,建立淘汰落后補償機制,全面落實差別電價、差別水價和差別排污費政策,引導企業上大壓小,淘汰落后的工藝、裝置及生產能力,避免和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及產能過剩行業過度投資。要制定鼓勵政策和措施,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及濃鹽水綜合利用、污水處理再利用等節水工程,鼓勵企業合理用水、分級用水、減少直排。
依托現有基礎,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和燃料乙醇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張家口、承德等風電基地和保定、寧晉等新能源基地建設,積極調整能源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
(五)鼓勵自主創新,提高競爭能力。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工業主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抓手,支持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等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努力研究和建立鼓勵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管理體系,創造有利于創新成果產出、產業化的自主創新環境。加強政策引導,在科技三項費用、項目貼息資金、新產品開發補助、引進設備減免稅等方面向重點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傾斜;鼓勵企業、發明人將創新成果產權化、商品化和產業化。引導企業加大對研究開發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投入,切實掌握和發展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專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鼓勵企業與科研、設計院所聯合開發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
(六)優化要素配置,加大政策扶持。對主導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要優先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對重要基地、園區內的產業龍頭項目,要優先列入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在建設用地、環境、淡水、資金等生產要素配置上給予傾斜。對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滄州渤海新區及各地在治理河灘地、沙荒地和廢棄礦基地范圍內的未利用地,要優先安排年度用地計劃,并免除其上繳省級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
制定相關政策,促進煤、電、油、運及淡水、資金等生產要素向省確定的主導產業、重點基地園區和產業龍頭傾斜;要圍繞推進生產集約、資源節約,建立利益調節機制,鼓勵重大項目向沿海聚集,產業向基地、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匯集,對涉及跨行政區域的,可試行稅收收入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分享的政策。
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支持優勢企業的發展、重大項目引進和關鍵技術研發;要積極推進企業與銀行、擔保中心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逐步建立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貸款為支撐、外資與民間資金并重、風險投資機構和擔保機構穩步發展的開放式、多元化投入機制和融資體系;要優先推薦基地、園區和產業龍頭項目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優先向國家申報發行企業債券,優先向國外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和各類開發型金融機構推薦重大項目。對列入從業單位搬遷計劃的重大產業結構升級項目,要在土地置換、人員安置、環境容量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要制定促進建筑業發展的相關鼓勵支持政策和措施,在稅收征管、工程招投標、質量創優、承包方式及開拓省外、境外建筑市場等方面給予扶持。
(七)加強體系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大力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和農業先進適用技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建設,構建多元化的農技推廣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質量檢驗檢測和農產品認證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快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和檢疫監督等系統建設,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和植物保護體系;開發和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健全農業信息體系;加強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堅持“工業帶動農業,農業服務工業”思路,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努力形成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穩固的供需關系,提高農業組織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