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鎮人民政府,吉溪林場,縣府直屬各單位:
《*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業經縣長辦公會議研究討論通過,為更好地貫徹落實《規劃》,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對實施《規劃》認識。《規劃》是縣委縣政府聘請廣東省旅游研究發展中心、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研究所負責組織,經專家組多次實地考察、廣泛征集縣四套班子及紀委班子主要領導成員、各鎮、相關縣直機關及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通過多次易稿編撰而成。它提出了我縣發展旅游經濟的總思路和總目標是:依托全縣旅游資源和縣城,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為基礎,以“綠林飛流、生態家園、客俗桃源”為旅游形象,以綠色生態走廊旅游區開發為重點,以白水瀑布公園、紅椎林生態公園、黃金坑溫泉度假村、瑞龍莊園、廣東生寶農業科技示范園等景區(點)建設為龍頭,以各級旅游區建設為主體,以客家文化和美食為主線,逐步把*建設成為粵港澳旅游區上的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客家文化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實施《規劃》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統一規劃,整體設計,區域發展,突出特色,重點優先,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良性循環,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規劃》具有重要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實用性,是我縣實施“旅游旺縣”、“抓旅游促商貿”戰略指南。因此,各地各部門要提高對《規劃》的認識,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確保《規劃》實施到位,加快我縣旅游資源開發和景區(點)建設步伐。
二、依法行政,齊抓共管,形成發展旅游業的良好運行機制。各地各部門在實施《規劃》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的運行機制,才能保證我縣旅游業發展總體目標的實現和確保旅游業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專門成立旅游發展工作領導機構,由分管旅游工作的領導負責,旅游、計劃與發展、財政、建設、規劃、宗教、環保、林業、國土、農業、交通、衛生、工商、公安、廣電、文化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機構要掛牌辦公。負責指導、協調、審議旅游業發展中的相關業務工作。各重點景區所在鎮(場),有旅游開發項目的鎮(場)要相應成立機構,在縣旅游發展工作領導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下開展工作。
(二)堅持政府主導戰略。各級政府要把旅游業作為當地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在財政計劃內,對重點旅游資源開發,配套的交通設施、環保、生態設施,供水、供電設施和安全、衛生保障設施,以及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設施等公益性的項目啟動資金要給予保障。同時,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旅游宣傳促銷經費,把本地的整體旅游形象推介納入公益性宣傳,從而提高地區和景區(點)的知名度。
(三)堅持科學規劃原則。各鎮開發旅游項目要嚴格遵循《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發展目標,在《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認真做好本地的旅游發展編制工作。
(四)堅持合理開發原則。旅游景區開發建設要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具有科學技術、歷史文化知識與趣味性、參與性相結合的新風貌。旅游項目建設要上檔次,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景區(點)按規劃設計方案要求,公開招商,投資者按方案投資建設,不得改變規劃設計方案。
(五)加強對《規劃》的實施監督。縣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代表縣人民政府對《規劃》實行指導,協調和監督。一般新建、擴建、改建旅游景區(點)和旅游娛樂等投資項目,先由縣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評價,加具意見后再報縣級有關部門,并報市旅游管理部門備案。列入*市規劃的重點旅游區和投資3000萬元以上旅游項目、按三星級以上標準設計的賓館飯店應提供可行性報告,報*市旅游管理部門審核,經審核后再向有關部門申報立項和報建。
(六)加強對控制區和景區用地管理。對按《規劃》確定的旅游資源和景區(點)建設范圍用地要予以保護。國土部門要抓緊落實景區旅游資源控制區和景區項目建設用地征用工作,處理好土地權屬與土地資源保護的關系,處理好農用土地與景區用地的關系。不得把控制范圍地域改作對環境有破壞和污染的其他項目用地。
(七)加大對旅游交通支持力度。交通部門要千方百計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籌集通往景區的道路建設資金,加快通往各景區(點)道路建設。在主要道路口為重點旅游景區(點)設置交通指示牌。
(八)加強對景區(點)、旅游賓館的治安管理。公安、交警部門要采取強有力措施預防景區(點)、旅游賓館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維護好景區(點)沿途及區內的交通秩序和旅游賓館安全,消除治安隱患,切實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創造良好的旅游治安環境。
(九)加強對旅游景區、景點的保護。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宣傳貫徹執行好《*縣人民政府關于對旅游景區景點實行控制性保護的通告》,嚴禁擅自改變破壞景區景點現狀,嚴禁在景區范圍及周邊亂建亂搭、采礦、墾荒、取土、取沙、伐木、燒荒、捕魚、炸魚和造墳修墓,違者將給予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十)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環保部門對資源開發和景區建設的自然保護和防污處理按有關政策、法規,加強管理、監督;積極爭取扶持資金配合景區環境保護和公共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