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災后新村規劃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扎實推進全區救災復產重建家園工作,確保重災區全倒戶在明年元旦前搬入新居。現就我區災后新村規劃建設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災后重建工作全局,把新村規劃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堅持政府引導、部門配合、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既解決眼前問題,又考慮長遠發展;既著重群眾意愿,又服從科學規劃;既適度超前、又量力而行。確保災區重建工作順利進行。
具體要求:各受災鎮和駐受災村工作隊迅速組織各村委在充分調查模底的基礎上確定安置新村的選址方案(包括新村選址位置、規劃面積、水源狀況、村(組)個數、容納戶數、各種戶型數量比例等相關經濟技術指標),填報《安置新村選址呈報表》(呈報表格式附后),加蓋村、鎮公章后,于7月28日前報區重建家園組(辦公地點設在區城鄉建設局,辦公及傳真電話8255023)。區城鄉建設局匯總相關資料后立即報市城鄉規劃局,并協調該局加緊組織規劃設計工作,力爭在8月上旬完成所有安置新村規劃設計方案。及時提供給各鎮組織新村開工建設,確保今年底前安置新村竣工交付使用。
二、基本原則
(一)新村建設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由農戶自籌資金建造新農房。由鎮、村兩級組織統一規劃,統一安排村址,統一選擇建房圖紙,統一動工時間和竣工時間,分類指導實施。區政府對新村的公共設施、建房戶給予適當扶持,不進入新村規劃而建造農房的農戶不予扶持。
(二)新村建設在選址上要盡可能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段,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標準考慮。
(三)盡可能在荒坡地選址,原則上不占用耕地規劃興建安置新村。選址應考慮供應水源充沛、交通便利,方便生產和生活等方面問題。
(四)確實無法在本村選擇適宜新村建設用地的村委(或自然村),由區鎮兩級政府協調建設用地。
(五)在無法選址山坡地建設新村的情況下,又確實需要在原址興建新村的村委(或自然村),宜選擇適合的住宅結構形式,以抵御洪水。
(六)條件具備的村委,規劃新村一般以村委為單位,相對集中、形成規模。村內可由若干組團構成,每個組團為一個村小組,每個新村不能少于20戶。
(七)安置新村應規劃村道、巷道、管線、綠化等公共設施,預留公共活動場所建設用地。新村生活用水盡可能采用集中采水的供水方式。
(八)住宅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單家獨戶設置,人均建筑面積不少于20㎡,人畜分離,每戶預留沼氣池位置。
(九)單體建筑設計,由規劃部門提供適合本地生產生活情況的若干套結構戶型供村民選擇。一般規劃建三層的基礎,年內可先建一層,日后視財力情況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