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切實提高政府對重特大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浙政發〔*〕21號),現就全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
(一)充分認識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當前,我省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嚴峻,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居高不下。加強應對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建立全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政府應對重特大傷亡事故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貫徹以人為本指導方針的充分體現;是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確保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提高政府危機管理能力和化解風險能力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強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把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作為落實省委關于推進“平安*”建設,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二)指導思想。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設“平安*”的要求,制訂和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切實加強各類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優化、整合現有的應急資源,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網絡體系,提高政府對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避免和減少事故施救過程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低生產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努力促進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
(三)建設原則。全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屬地為主、優化整合的原則。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和現有各種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等資源情況,以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有重點地加強、補充和完善,做到資源共享,避免浪費和重復建設。
二是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應急救援現實和發展需要,設定應急救援信息網絡系統功能,堅持先進性和實用性相統一,積極采用國內外成熟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對生產安全應急救援的指揮機構、主要救援隊伍、主要保障系統等,一次性總體設計,分步建設。
三是條塊結合、合理布局的原則。在堅持以塊為主的同時,根據區域內產業分布、重大危險源分布等情況,對重點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培訓演習基地、物資儲備等進行科學規劃,做到合理布局,以便在事故發生時能及時、快速、高效地實施應急救援。
二、全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目標和重點
(一)基本框架。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主要由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省生產安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相關部門應急救援體系,以及應急救援培訓、訓練、演練基地和各市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等構成,是省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建設目標。根據全省經濟發展現狀和現有各種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等資源情況,通過優化、整合現有的應急資源,盡快形成全省上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常備不懈、運轉協調、符合省情的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
(三)主要功能。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預測重大事故風險,當發生重特大事故時,迅速實行緊急程度的判斷、及時傳遞情況、合理調度應急力量、協助領導科學決策、實施快捷有效的救援等。
(四)建立省、市兩級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以現代化通信手段為依托,盡快建立和形成全省上下暢通、反應靈敏、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全省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網絡。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起到通達上下情況、輔助領導科學決策、合理調度各種搶險救援資源的指揮決策中樞作用。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既是區域內維持日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的部門,又作為在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時負責應急處置的指揮、協調機構。省、市兩級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要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還應建立與國家及各市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聯網的通信信息網絡,并建立與本地公安、交通、消防、醫療、海上搜救等專業應急指揮中心的通信網絡,為實現快速反應和資源共享提供保障。在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時,通過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正確指揮調度,及時調集各相關專業應急救援力量,迅速控制事態發展,盡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盡快恢復正常狀態。
(五)建立規范化的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運作程序。通過整合、優化各種應急救援資源,明確各級、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充分發揮區域內各種應急救援力量的整體效能,努力形成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與統一指揮的工作機制,解決應急救援力量分散、應急指揮職能交叉、力量不足、職責不明、平時缺少綜合應急演練等諸多問題,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應急體系和實施規范有序的標準化運作程序,鞏固和強化區域內應急救援的整體優勢。
(六)切實加強省級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重點隊伍建設。根據全省重大危險源的種類、數量、分布以及救援工作的需要,以現有專業救援隊伍為基礎,重點加強危險化學品專業救援隊伍和礦山專業救護隊伍建設。依托重點工業園區、大型石化企業和礦山企業,有重點地扶持若干支省級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骨干隊伍。同時,根據我省產業結構、企業分布及災害情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則,建立4至5個省級生產安全應急救援培訓、訓練、演練基地。通過改善裝備和訓練設施、加強訓練和管理等措施,努力建成一專多能、平戰結合,不僅能勝任本企業事故搶險,而且能支援周邊地區和企業,并在化工、礦山等行業領域中具有獨特搶險救援能力的專業骨干力量。各市也應根據當地的實際,切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培訓、訓練、演練基地建設工作,保證救援人員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應急救援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應急救援實戰能力。
(七)建立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系統。加強對各類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研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具有技術性強、難度大、情況復雜多變、處理困難等特點。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實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省、市兩級必須建立由相關行業和領域專家組成的事故搶險技術指導組,輔助領導科學決策和指揮。
三、加強領導,制定方案,認真實施
(一)切實加強對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加快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是各級政府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應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履行職能,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協調一致,共同推進這項工作。
(二)落實責任,認真組織方案制定。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應會同省級有關部門盡快制訂《*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方案》,經有關部門和專家論證并經省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應在職責范圍內做好配合與協助工作。各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也應會同市級有關部門,負責制訂本地區的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方案,并經當地政府批準后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