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局科學發展觀實踐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密切關注民生問題,把群眾體育工作放在首位
以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理念為指導,關注人民群眾身體素質,著力推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進程,將城鄉一體集成推進群眾體育工作作為關注民生的重要途徑,認真組織市民參與群眾性體育活動,引導科學健身,樹立健康理念,使體育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
(一)強化健身活動組織領導。以國務院將每年8月8日確定為“全民健身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健身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將2009年在全市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主題確定為“文明*、運動*、活力*”,擬定了《關于在全市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實施意見》并報經市政府同意,由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各區(市)縣及市級各部門,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主任,市級有關部門、各區(市)縣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全民健身活動組委會。同時,報請市委、市政府將“組織全市性全民健身活動100次以上,參加市民超過1200萬人次”納入2009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并聯合市委目督辦、市政府目督辦下發了《關于印發〈2009年*市全民健身活動專項目標〉的通知》,細化了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的工作職責和目標,對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實施起到了有力的監督作用。我們還通過開展全市全民健身活動調研,形成了《“運動*”全民健身行動實施方案(2009-2012)》和《“運動*”全民健身行動計劃(2009-2012)》,為我市全民健身活動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社會化軌道,建成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務體系,形成“運動*”全民健身活動品牌作好準備工作。
(二)認真組織群眾健身活動。通過組隊參加四川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比賽,使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全市參與選拔的運動員超過67萬人次。圓滿完成了承辦四川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18個項目的比賽和大型展示活動的組織任務,榮獲了最佳賽區稱號,得到省、市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在紀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際,舉行了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市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的“板房體育活動”。通過市場化運作,開展2009安利紐崔萊健康跑、2009水城新津龍湖國際名標賽艇表演暨傳統龍舟會等活動。組織了8月8日首個“全民健身日”活動,來自全市各行各業上萬人次的市民群眾參加了*體育中心主會場的活動,其中包括來自地震災區的殘疾人,各區(市)縣分會場的各種全民健身活動也吸引了近21萬人次參加了。此外,指導、協助各區(市)縣制定本地區全民健身活動實施方案,將全民健身活動沉下去,重點放在社區和鄉鎮上,結合慶祝國慶60周年和九九重陽節等,開展了“SM”杯羽毛球比賽、百村籃球賽、“運動*·相約游泳”全民健身水上趣味活動、*市首屆職工運動會乒乓球比賽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健身活動。
2009年,共組織全市性體育活動150余次,參加活動人數達1500余萬人次,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
(三)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把“城鄉一體化”和“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與災后體育設施恢復重建相結合,加大對標準化農民健身工程(一個標準籃球場及兩張乒乓球臺)的投入。安排體育彩票公益金150萬元,并報市財政安排專款100萬元,用于器材的采購安裝,完成了218套“農民健身工程”和91條健身路徑的安裝并投入使用,培訓了1580名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此外,會同市教育局籌集資金250萬元,用于4個災區學校體育器材購置、14個區(市)縣的標準化學校和體育器材缺乏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同時,按要求做好監督、檢查災后重建項目和資金使用情況,及時報送災后重建工作進度報表,并做好抗震救災資金物資公示工作。
(四)著力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加大體育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體育宣傳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專門約請在蓉中央、省和市媒體商議全民健身活動的宣傳策劃工作,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體育報》等重要媒體對我市全民健身活動作了專題報道,《*日報》開辟了“運動*”專欄,在*體育網站設立了全民健身活動宣傳版塊。通過專業宣傳策劃、建立激勵機制、增進媒體溝通等有效方式,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報道,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
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促發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市體育局自3月中旬起在全系統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學習調研、檢查分析、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的學習實踐活動,提高了全系統干部職工隊伍的思想認識。同時,我們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把握第一要義,緊抓核心思想,理解基本要求,掌握根本方法,將科學發展觀這一強大的思想武器用到體育事業發展的實處。
(一)理清發展思路。通過學習,認真思考“后奧運”時期的體育工作開展思路,樹立科學發展理念,銳意改革創新,建立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對我市體育工作發展的要求,繼續堅持“把*打造為全國體育強市”的目標不放松。二是用好發展方法。運用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發展的根本方法,著眼于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新追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體育服務的同時,兼顧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全面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體育需求。
(二)創新發展機制。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制定了《*市體育局領導班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和《*市體育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落實方案》,以此為指導,積極推進體育事業發展的機制改革創新。一是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實行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廣泛吸引社會多方資源參與,形成了《推動社會力量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二是建立申辦*市綜合性運動會競爭機制。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區(市)縣申辦市運會的積極性,以此促進區(市)縣體育場館和設施的完善,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引導全民參與體育鍛煉。三是建立體育專業技術人員引入機制。為推進我市競技體育出人才、出成績,我們在市人事局、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印發了《*市運動員聘用管理暫行辦法》,并正在醞釀草擬《*市教練員聘用管理暫行辦法》。四是建立體育宣傳報道激勵機制。通過聘請專業人員組建體育宣傳策劃班子,對體育賽事和活動進行宣傳策劃,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效果,并制定了《*市體育新聞宣傳創新獎評選暫行辦法》,對宣傳效果進行評估,對好的新聞和作品給予獎勵。
(三)規范政府建設。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深刻把握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認真做好政務服務工作,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一是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的意見》(成辦發〔2009〕23號)和全市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會議的要求,我們清理出行政許可事項5項,行政處罰事項9項和其他行政權力5項,并制定了行政審批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了行政權力的項目、內容、范圍及運行流程,保證行政權力公開、透明、有效運行,也方便群眾查詢。二是政府信息公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通過市政府網站管理系統報送政務信息47條,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75條,通過市體育局網站公開信息1634條,并及時處理“局長信箱”群眾來信17件,得到群眾的滿意答復。三是完成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工作。按照《*市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指南和目錄編制工作方案》,完成體育行業服務類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分類規范編制,組織直屬事業單位對辦事公開管理系統進行培訓,及時完成相關信息填報工作,并按市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對其進行檢查,完成整改工作,為我市體育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四)抓好隊伍建設。深刻把握以人為本重要理念,抓好體育系統干部隊伍建設。一是深入開展整治用人不正之風工作。以科學發展觀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指導,在體育系統中認真學習并貫徹落實《中共*市委組織部關于轉發省委組織部〈關于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認真治理拉票行為的通知〉的通知》(成組通〔2009〕32號)的重要精神,全面考察擬用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干部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做到“選拔任用干部服務體育事業,發展體育事業服務人民群眾”。二是做好選拔任用干部工作。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市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民主推薦暫行辦法》之規定,嚴格執行黨組研究、制定方案、民主推薦、任前考察、征求意見、投票選舉的程序,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今年共選拔任用干部11人。
三、結合備戰與參賽,實現競技體育創佳績
為了提高我市競技體育水平,與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我們開展了競技體育“抓優勢、出人才、出成績”調研,與*體育學院專家合作,完成了《進一步發展*市優勢競技項目的實施方案》。以此為指導,從選材、注冊、組隊、申報、集訓等基礎工作環節抓起,從組織青少年體育活動和比賽的質量抓起,在備戰2010年省運會和參加各類比賽上均取得較好成績。
(一)備戰省運會緊張有序。嚴格按照“資格過關、隊伍整齊、成績優異”的要求,認真做好參加2010年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的注冊、報名、集訓工作。全市共有1077名運動員參加集訓,各訓練單位制定了集訓方案,成立了組織機構,在場地器材、后勤保障等方面均作了周密的安排。同時我們制定了《*市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管理實施辦法》,加大督察力度,保證集訓備戰工作真正達到“出成績、爭榮譽、創輝煌”的目標。同時以戰為練,以參加比賽的方式鍛煉隊伍,并且創新組隊方式,充分吸收社會資源參與。舉辦了羽毛球、跆拳道、排球、游泳等項目面向社會的選拔賽,組成我市最強陣容,共1127名運動員、200余名教練員參加了21項四川省青少年錦標賽,取得246枚金牌、158枚銀牌、135枚銅牌,總分8442分的好成績。
(二)參加各類比賽成績突出。*籍運動員在今年的各類大賽中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是參加世界大賽成績突出。邱貽可在2009年乒乓球世界杯上獲得混雙冠軍,馮喆在體操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雙杠亞軍。二是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成績突出。*籍運動員126人(占四川代表團運動員總數的22.2%)參加了田徑、網球、體操等19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3.5金(占競賽金牌總數6.5枚的50.83%)、6銀、4銅,獎牌13.5枚(占競賽獎牌總數44枚的30.68%),競賽總分(不包括奧運會成績帶分)392.5分的好成績。此外,還派出兩個年齡組的*足球隊代表四川省男子甲、乙組預賽,均取得了出線資格,創城市代表四川省參加全運會之先例。三是參加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成績突出。組隊代表四川省參加了除橋牌之外的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國際跳棋、五子棋和圍棋5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3金1銀1銅,總分94分的好成績。除了參賽成績突出之外,我們還完成了向國家體育總局報名參加2011年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工作。
(三)組織各類青少年體育活動。以提高青少年體質和體育技能水平為目標,并結合選拔優秀人才參加集訓,備戰比賽,我們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體育活動。一是會同市教育局舉辦以“文明*、運動*、活力*”為主題的*市青少年體育競賽95項,參加人數為53424人次。二是在全市中小學校中開展了傳統的乒乓球活動月、百日游、排球活動月、田徑班級賽、籃球活動、足球活動、棋類活動、模型活動等青少年“八大體育活動”,共有2842所學校的22937980人次學生參加。三是舉行*市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合會定向越野比賽、輪滑比賽、30人31足跑比賽,47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全部組織參加,參加活動人數達542900人次。
四、開展專項調研,夯實體育產業發展基礎
為了詳細掌握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摸清家底,夯實基礎,發現工作中的不足,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要求,開展了一系列體育專項調研工作,為我市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
(一)開展體育產業相關調研。一是開展社會力量投資體育產業調研,形成了《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體育產業項目實施意見》并上報市領導。二是開展*——“中國網球城”調研工作,形成了《建設“中國網球城”實施方案》并上報市領導,為網球這一時尚運動在*更好更快的發展并有效帶動*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指導。三是調查全市體育場館現狀,繪制“*體育漫步”——2009年版*體育地圖,既讓我們掌握了全市體育場館的發展現狀,也方便市民查詢。四是按照國家體育產業統計標準,形成了《*市體育產業專項統計調查報告》上并報市領導,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完成了體育產業專項調查統計。
(二)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在一系列調研工作和專項調查統計后,我們獲得了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數據,對我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有了較詳細的掌握。在此基礎上,結合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我市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我們會同專家研究、論證,完成了《*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送審稿),并在12月7日的市委專題會議上原則通過。我們再根據市領導關于我市功能分區規劃的指示精神,對“規劃”進行了修改,以使我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務。
五、申辦承辦大型賽事,著力提高城市影響力
以積極申辦和組織承辦國際大賽為抓手,以單項比賽和世界大賽為著力點,把賽事吸引力和城市吸引力作為交融點,未辦賽事的申辦籌備工作和已辦賽事的組織承辦工作都進行得有聲有色,讓我市的受關注率不斷提高。
(一)申辦國際大賽獲成功。通過積極努力,在國際現代五項主席舒曼兩次來蓉考察后,*最終獲得2010年世界現代五項錦標賽的承辦權,目前,場地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馬匹挑選和訓練正在進行。作為成功承辦FIFA2007女足世界杯比賽的城市,作為亞足聯“亞洲展望”城市,我們在中國足協的支持下,成功取得2010年女足亞洲杯的承辦權。這兩項國際A級賽事又將使*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二)承辦各類大賽顯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級相關部門的積極協助下,幾項大賽的承辦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成功承辦了WCG2009中國*世界電子競技總決賽。在市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們通過精心籌備,使這一全球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電子競技賽事——WCG總決賽首次落戶中國即在*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比賽在規模、觀眾人數和網上點擊率上均超越以往任何一屆WCG總決賽,不僅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和省、市領導以及WCG委員會代表和WCG首席執行官的高度贊譽,還受到世界各地選手、媒體記者以及線上線下觀眾的一致好評。中國電子競技隊在本次比賽中取得了1金1銀的好成績。
二是成功承辦了*網球公開賽——ATP冠軍巡回賽。這是國內繼北京承辦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和上海承辦的大師杯之后的第三項世界頂級網球賽事,匯集了網球史上最著名的選手。這是本項賽事首次在亞洲城市落戶,在*取得圓滿成功,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對本次比賽的組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是協助省體育局成功承辦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在承辦了全國國際象棋甲級聯賽首站比賽和第七屆春蘭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等重要的棋類賽事之后,*的“棋城”美譽不脛而走。在此良好基礎上,我們又于11月13日至23日協助省體育局成功承辦了全國首創的棋牌類智力項目綜合性運動會——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市體育局除承擔參賽隊伍的組織、訓練任務外,還圓滿完成了國際組織觀摩團的接待任務,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和省、市領導以及國際組織觀摩團的贊譽。
四是“匯聚真誠愛心、重建美好家園”*國際籃球邀請賽。本次比賽已于11月28日在雙流縣體育中心開幕,將延續至2010年4月,共有來自美國ABA聯盟和歐洲的18支球隊,約380人來蓉,與北京奧神職業籃球隊進行36場比賽。
五是2009*“汽車文化周”暨全國超級卡車大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總決賽。本次總決賽將于12月19日在龍泉驛區舉行,共有來自全國的8支超級卡車隊參賽,預計來蓉媒體記者突破百人。比賽期間還將舉行自行車隊爬坡賽、“中國汽車城”博客大賽、汽車巡游活動、賽車嘉年華、卡車寶貝評選等配套活動。
這幾項大型賽事在*成功舉辦,使*受到廣泛的關注,如:WCG2009總決賽共有來自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名選手和近150名裁判員參加,吸引了71家境外媒體和142家境內媒體約350名記者來蓉,全球范圍內共有592名記者參與了賽事的宣傳報道,共計8.2萬人次的觀眾到場觀看比賽及參與互動,網上相關信息和論壇的點擊達到數億次;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共有全國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13個行業體協以及香港和澳門地區的51個單位約5000名運動員參賽,吸引境內外200余名記者和數十人的國際組織觀摩團來蓉。通過這些大型賽事,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以不斷提升,促進了*的電子信息、會展旅游、餐飲酒店、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我們在“5.12”地震后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