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規范土地利用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積極為社會和經濟建設提供用地保障
(一)加快供地速度
20*年市局下達我區全年供地總量為3500畝,其中工業用地為1000畝,市對區考核指標20*年至20*年已農轉用的供地率要求達到85%,其中20*年當年的供地率達75%。20*年,我區實際完成總供地4232.2855畝,其中工業用地1713.9畝。20*年至20*年共農轉用9545.4畝,已完成供地7516.7畝,供地率為78.75%,如剔去市級項目的929畝,供地率為87.24%。20*年當年批準農轉用1144.101畝,已供地1140.1畝,供地率為99.6%,超額完成了市局下達我區全年供地總量和供地率。
(二)完成農轉用報批情況
20*年共批次上報批準農轉用18個批次,面積3921.9畝。其中工業用地809.4畝,公共建筑用地132.7畝,商住用地150.3畝,交通用地1259.7畝,農村個人建房674.8畝,村民拆遷安置892.8畝,特殊用地2.2畝。順利完成了中心大道、開發大道東延段、臺縉高速東延段、污水處理工程等重點項目的農轉用報批工作,基本上滿足了20*年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用地需求。
(三)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調整,拓展用地空間
我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1999年編制批準,2001年基本農田劃區定界做了一次調整。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次我區以鄉鎮改為街道的行政區域調整的契機,向省國土廳提出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調整將1000多畝新增耕地劃入基本農田同時置換成等面積的建設用地,共盤活和新增建設用地空間8500多畝,調整后我區可用建設用地空間總量達到35000多畝。規劃調整后將能適度緩解用地緊張問題,保證今后2-3年內全區基礎設施、工業區塊、招拍掛項目和農民建房的用地需求。該規劃已得到省政府的批準。
(四)為民辦實事,努力破解農民建房難題
村民建房難,是近幾年來,群眾反映的一個熱點、難點問題,但由于規劃控制、安居點無法落實等因素的影響,一直難以有效地解決。為此,我局把解決農民建房用地指標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作來抓。全年共批準個人建房農轉用674.8畝,加上村民拆遷安置農轉用893畝,實際我區20*年農民建房用地共批準農轉用1567.8畝;個人建房審批供地2219戶、33*間、689.3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20*年農民建房難的問題。
二、地產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
在嚴格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工作的基礎上,20*年我區對工業用地也全面進行“招拍掛”出讓。在“招拍掛”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程序,每宗土地公開出讓都由區政府批準,其底價經過集體審定,并嚴格按照規定,制訂出讓文件,統一由市土地交易管理中心出讓公告,組織報名,進行“招拍掛”出讓。全年,我區共公開出讓土地58宗,2212.6畝,獲取出讓金143400萬元。其中公開出讓工業用地46宗,1424畝,獲取出讓金57196萬元;經營性用地12宗,789.22畝,獲取出讓金862*萬元。
繼續加強對已竣工項目的復核驗收工作,全年共辦理企業復核驗收26宗,商品房開發復核驗收5宗。對歷年拖欠土地出讓行為進行了集中催繳,并嚴格土地出讓后的土地出讓金的繳納規定,20*年出讓土地的土地出讓金應收部分已全部收繳到位。
進一步規范土地交易市場。全年共辦理地產交易1501宗,面積429.48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300.32萬元。其中單位轉讓37宗,面積358.76畝,收取土地出讓金739.14萬元;個人轉讓1464宗,面積70.72畝,收取土地出讓金561.18萬元。
三、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積極開展標準農田建設和建設用地復墾
一是起草耕地保護責任制考核辦法。按市政府的要求,參照《*市縣(市、區)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臺政辦發[2006]72號)文件,我局起草了《*區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明確了街道辦事處對轄區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責,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耕地保護責任的內容涉及建立耕地保護責任制、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建設用地復墾土地開發、標準農田保護、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打擊違法用地非法取土、建立保護耕地執行體系等8方面,并納入政府綜合目標考核。對耕地保護的獎勵也進行了適當提高,以提高鎮、街道、農場開展耕地保護工作的積極性。
二是落實宅基地整理示范村建設,開展建設復墾。20*年,我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用地復墾工作的通知》,對建設用地復墾的項目工程補助及項目獎勵,指標安排做了適當的調整。全年共完成了九塘鹽田1069畝的廢棄鹽田的復墾。在章安街道蔡橋、東西、西洋王村等3個村進行了宅基地復墾,并獲得了省廳認定。下半年,我們又在章安街道九子村開展宅基地整理示范村建設,該項目涉及動遷65戶、動遷226人口,拆除房屋92間。九子村的宅基地總復耕面積34.74畝,新增耕地32.45畝。現該項目已經*市國土局批準立項,計劃20*年8月完成。
三是開展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我區在章安街道開展示范區建設,制訂了基本農田保護“六項”制度,設立大型保護牌4塊,小型保護牌25塊,保護界樁347個,發放基本農田保護卡2萬多份,示范區保護面積25569畝,占全街道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的80%,并通過了市、區兩級驗收,正在上報省廳認定。同時,我區還啟動了前所街道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前期工作。
四、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嚴查土地違法違規案件
土地執法監察,繼續堅持“預防與綜合治理相結合,事前防范與事后查處相結合”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加強動態巡查工作,做到臺帳清楚,發現制止及時。全年,共開展日常動態巡查856批次,63*人次,發現違法行為1011處,制止動態巡查發現違法行為1011處,制止率達100%。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3*宗,面積為464.4畝,其中耕地164.3畝,結案率達100%;全年收繳罰款623.9879萬元。集中開展打擊非法取土1*次,698人次,拆除非法搭建的取土碼頭51處,查扣船只38只,銷毀運輸工具115個。非法取土違法行為立案21件,收繳罰款10.44萬元。共提出黨政紀處分建議6人,已處理2人,并通報了4起典型土地違法違規案。
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分解年”活動,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全年開展信訪排查14批次,全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99件(來信180件,來訪19批次,51人次分布在55個行政村)。其登記率、署名信受理告知率和書面反饋率、上級領導批示督辦件的查結率和認可率均達100%。
努力構建與政府的聯合執法機制。根據《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我區結合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考核制度,出臺了《*區街道耕地目標考核辦法》,明確了街道辦事處對轄區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責,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并將耕地保護工作納入兩個社會考核體系中。各街道也相應地建立了保護耕地的執法機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并與年終獎金掛鉤。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土地監察管理,我區還開展了建立村級國土資源協管員隊伍試點工作,下在陳街道二個村招聘土地監察協管員各1名,發揮村級干部土地管理信息員、監督員、聯絡員、宣傳員作用,及時掌握基層土管動態信息。
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我們還積極開展了“兩違”整治大行動、土地執法百日行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等一系列專項活動。區政府多次召開動員會、現場會、專項行動會議,雙違整治文件,召集公、檢、法等聯合執法,做到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各項專項行動。在“兩違”整治中,全區已發出處理通知書4139宗(戶),收繳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罰款和租金共?039??64萬元。同時,我們還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拆違行動,共組織拆違行動35次,參加人數3*8人次,其中100人以上拆違法行動18次,共拆除違法建筑物構建物121起,面積33640米,土地復耕3380平方米。
五、礦山生態治理工作開展順利
穩定推進廢棄礦山治理工作。我們以“百礦示范、千礦整治”活動為契機,對規劃重點治理區及治理點的30處礦山分步實施治理。至20*年底我區完成了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24處,已完成了廢棄礦山治理總量的80%,其中20*年完成了海辦大寨山,葭辦富強、烏石,章安黃礁下洋、古橋和前所虎龍口等6家廢棄礦山治理任務。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和新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查管理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安全和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二是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凡區域內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設立警示標記,制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并發放到街道、村和受威脅的群眾。地質災害隱患點都落實監測人和監管人,做到點點有監測。臺汛期間,組織有關人員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經常性巡查,確保可能發生地質災害地方的人員全部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嚴防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堅持24小時值班,隨時與防汛辦聯系,保持信息暢通。三是全面開展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對區域內存在的地質災害安全隱患點進行方案編制,并對葭芷中村、前所下浦等二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著手進行治理,目前已治理完畢,并通過了專家的驗收。
規范采礦權市場建設,對老礦山全面實行有償使用,對工程性項目均按規定權限審批采礦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截止目前,共收取采礦價款28.55萬元,共征收礦產資源補償費5.70萬元。
六、優化業務基礎,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效率
1、地籍管理情況。20*年我局共完成土地登記發證6676宗,抵押登記400多宗。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按照原定計劃已基本完成。全區共涉及發證的村188個,飛地251塊,現在除椒北所外大部分都已完成權屬界線簽字且資料已經歸檔。
2、第二輪城鎮地籍調查(主要為測量補測)全面完成。該項我局委托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具體進行實施,從1月份開始實施,到4月底完成野外測圖任務,經內業圖件的編輯、數理處理,到5月份止,整個測量工作全部完成。
3、開展第二輪土地普查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要求,我局將結合土地更新調查工作,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第二輪土地普查工作,現農村調查的外業調查工作已完成,正在內業數據處理階段。
七、以人大執行評議為抓手,實現隊伍素質有新提高
1、全面自查,接受人大代表執法評議。根據區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并經區委同意,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對我局20*年以來的行政執法工作進行評議。按照要求,我局對評議的八方面主要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自查,找差距,挖根源,并根據人大代表的評議意見形成書面報告遞交區人大常委會,分別在20*年11月23日和20*年1月24日向人大代表匯報了自查報告和整改報告。自查和整改情況得到了人大常委會的肯定。
2、深入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加強隊伍建設。一是制訂全員責任制。進一步細化責任,將全局每一位同志的責任分工都進行明確、細化,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二是制訂系統工作人員能力標準,規定了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崗位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并根據不的業務要求在全系統內進行分線輪訓和集中培訓,及時選派人員參加市局組織的業務培訓。三是狠抓規范所建設。制訂印發《機關事業單位國土所輪崗交流三年計劃》、《科室業務延伸中心所及職責劃分》等文件,繼續實施機關、所三年交流計劃,將9項職能全部落實到基層國土所。以海門中心所的規范化建設做法經驗為基礎,在全區其他各個中心所推廣。通過努力,我區的基層所規范化建設受到部、省領導的好評,并在海門中心所召開了基層所規范化現場會。椒北中心所被推薦為省級文明所。
3、深化開展廉政勤政建設。一是年初,我局召開了系統廉政勤政工作會議,回顧總結、部署廉政勤政工作。二是明確機關各科室和中心所的職責,明確各科室所黨風廉政建設分管科所長和聯絡員,局長正與各位系統干部職工簽訂效能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三是認真開展房地產秩序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對在建并進入商品預售環節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未明顯發現和接到群眾舉報投訴涉及本系統工作人員在土地審批、出讓、發證等環節中有違規操作,濫用權力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