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資源管理年終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0*年度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嚴格土地出讓工作,國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
土地出讓抓牢二個政策不放松,即嚴格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底價標準,全面實行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土地使用權。全年共公開出讓土地20宗,出讓面積892.6畝,獲得出讓金75924.5萬元,其中公開出讓工業用地13宗,出讓面積557.7畝,獲得出讓金23293萬元,公開出讓經營性用地7宗,出讓面積334.9畝,獲得出讓金52631.5萬元。收購土地5宗,面積59.8畝,收購金額5236.8萬元,有效地解決了國有企業改制、國有資產盤活和歷史遺留問題。辦理地產交易1657宗,面積224.4畝,收取土地出讓金2592.94萬元。在加強土地資源市場配置的同時,還積極開展閑置土地清理工作,組織力量對全區近幾年來供而未用的工業用地進行了全面核查。全區因企業資金缺乏、圈地,拆建未完成等原因造成供而未用的工業用地共有98宗,面積2876.4畝。
(二)保障用地需求,土地報批再創新高
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全區國土資源系統統籌謀劃,上下協力,在想方設法落實征地、耕地占補平衡、標準農田易地代建等難題的同時,按照先上報先使用的原則,嚴格執行建設用地計劃,完善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嚴格執行“雙控指標”,對用地單位報批資料,做到提前介入。20*年,上級合計下達給*區農用地指標2130畝,在規定期限內,我區共上報農用地指標2126畝,報批率為99.81%,再創歷史新高。全年,組織報件上報省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征收土地有17個批次,總面積2386.1畝,其中工業用地755畝。全年共供地3983畝,其中工業用地878畝。特別農村個人建房,是群眾反映的熱難點問題。為此,在全區用地指標緊缺的情況下解決農民建房農轉用指標474畝,全年共審批個人建房2*8戶、2284間、537.33畝,扎實推進三年內基本解決農民建房難問題的承諾。
(三)服務項目建設,做好建設項目預審及重大項目的規劃調整
一是做好建設項目的前期服務工作,全年共辦理建設項目預審12個,面積541.5畝,初審4個,面積710.6畝,個人建房規劃選址377間,面積1.55萬平方米。二是做好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做好*二橋及連接線工程的土地利用決體規劃的調整方案。三是及時開展7-8塘的東二路、中心大道上徐村部分安置地塊等涉及基本農田項目的前期資格確認工作。同時,還參與了甬臺溫高速復線、82省道復線、74省道南延、75省道南延、機場路擴建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各類面積統計等工作。
(四)雙違已完成,普法取成效,土地執法不斷深化
去年上半年,我區完成了“雙違”整治工作,共發通知書2220宗,繳款1522宗,金額為1477萬元。同時還對全區隱漏的217宗企業違法地進行了查處。區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嚴禁利用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通知》,建立了工商、供電、供水、供氣、國土、建設、房產、金融等八個部門共同管理建設用地制度,建立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預防和查處長效機制。
在“五五”普法中,從增強依法行政觀念入手,通過多種方式,按“精、懂、學”的要求,分層次、分內容對系統內干部職工開展學習法制培訓教育活動,狠抓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制定了國土法制普及教育工作制度、重點對象學法用法制度,不斷加強群眾國土法律意識。尤其是去年在全區范圍開展了村級干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分4期每期3課,對全區275個行政村550名主要干部進行一次系統的封閉式培訓。由于普法工作計劃周密、措施有力、成效顯著,分局還被省國土廳評為的“五五”普法先進集體。
土地執法監察,繼續按照“預防與綜合治理相結合,事前防范與事后查處相結合”的工作方針,積極聯合街道辦事處、城建等相關部門開展巡查及執法工作,做到每周一次大巡查,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巡查無空缺。全年,共開展執法巡查949批次,5327人次,共發現土地違法364宗,現場制止364件,拆除非法建筑面積為9*88平方米,復墾15畝,立案328宗,面積490畝,已查處到位328宗,收繳罰款769.1萬元。應追究黨政紀處分的人和事都得到了及時處理。涉土矛盾糾紛通過信訪百日行動等活動得到了較好的化解,全年共受理來信來訪138件,同比減少31%,在全省排名退居38位。
(五)耕地保護重抓落實,連續十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市政府出臺了《*市縣(市、區)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市、區)長為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推動鄉鎮政府履行土地管理職能到位。為進一步做好耕地保護工作,及時完成了81774畝的標準農田上圖任務,其中2461畝是進入我區標準農田儲備庫,已通過省國土資源廳的審核認定,并已移交給農業主管部門,為以后憑圖批地打下了基礎。完成章安街道九子村32畝的宅基地復墾。在該項目中,還結合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工作,將臺縉高速東延*段項目地塊表土剝離出來,覆蓋到九子村32畝宅基地復墾項目地塊上,提高了復墾耕地質量。前所街道的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也按時完成,并順利通過了市級驗收。同時,分局還積極開展了廢棄園地、造田造地工作。全年共完成廢棄園地、造田造地1603畝,分別為:洪家街道的157畝,章安街道的254畝,前所街道的37畝、水果場二期225畝、十塘二期900畝,且均已通過市或區級驗收。
(六)礦山生態治理穩步推進,廢棄地質災害防治再度實現零傷亡
根據年初的安排,20*年廢棄礦山生態治理任務是3個,分別為井馬、高坎和巖頭。到年底,三處廢棄礦山的治理任務都已完成。同時,我們還按照“宜地則地”、“宜景則景”、“宜綠則綠”的原則,多次組織人員對以往治理過的廢棄礦山進行了檢查,確保廢棄礦山治理工作達到既定的工作目標。
*新設置礦山報批工作,我們落實專人跟蹤報批的每個環節,經過地質普查、儲量測算、開發利用方案編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石料資源評估等多道程序,并與省國土資源廳多次匯報溝通,于6月底前完成了招拍掛前的報批工作。待完成林業報批和街道處理好有關補償后,即可進行采礦權的招拍掛出讓。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對全區的地質災害重要隱患點進行普查,并進一步完善了局機關、中心所、村三位一體的防治地質災害管理網絡體系,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威脅程度,落實專人進行監控。完成了海門騰云山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同時還發放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加強地質災害發生時的應急能力。在臺汛期間,全區沒有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
(七)抓好業務基礎,國土資源管理效率明顯提高
土地登記是和普通群眾接觸最多的一項工作,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國土形象,引發產權糾紛。一年來,分局在壓縮土地登記發證時間的同時,辦證質量明顯提高,188個行政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準備工作已完成,其中飛地251塊。全年辦理土地使用權證8330本,抵押登記324宗,抵押金額17.98億元,沒有發生辦錯證的現象。為方便群眾,還對全村集中登記的村進行上門登記發證,受到村民和群眾的好評。同時,還配合解決了馬莊小康樓等土地權屬的歷史遺留問題。另外,還利用土地分割登記和變更登記環節開展房地產經營性項目和工業項目復核驗收工作。全年辦理建設用地竣工驗收工業37宗,面積28.715萬平方米,查出超面積項目5個,處罰面積1400平方米,處罰金額28.27萬元,辦理商品房竣工驗收8個項目,面積31.22萬平方米,查得超面積3個項目,超面積179平方米,補繳出讓金19.43萬元。土地二次調查歷時一年多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其調查成果已提交省詳查辦。
(八)強素質抓效能,國土資源隊伍建設創特色
一是以業務培訓為抓手,先后組了4批次,45人次,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另外,我們還通過輪崗、掛職等方式自行組織各類業務培訓活動。二是以國土所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提高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硬件、軟件、個體能力建設”三位一體的國土所“坐標式”管理模式,將所有能夠量化和細化的工作予以標準化定位,讓基層所每個工作人員在坐標式管理體系中都找到自己的一個坐標點,實現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海門、椒北所今年共接待部、省、市領導和同行考察、參觀9批,獲得良好的肯定和好評。三是以效能建設為載體,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三優兩滿意”為目標,組織開展五項專題教育活動,積極創建“人民滿意機關”,大力推進一線工作法。深入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通過構建集中性、經常性、輻射性等三大教育平臺,全力打造廉政隊伍,取得了明顯成效。分局還被評為20*年度創建“人民滿意機關”示范單位。
二、20*年工作存在的問題
20*年,雖然我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1、土地供地率較低。20*年市對區考核任務為:供地總量3300畝,其中工業用地1200畝。供地率考核20*年、20*年20*年、20*年分別為95%、90%、60%、40%。但實際上,我區全年供地3983畝,其中工業用地只有878畝。20*年、20*年、20*年供地率分別只有89.28%、73.65%、1.7%,遠沒有達到市對區考核的要求。2、供后土地嚴重閑置等現象。全區工業用地供地后超過一年未動工的項目有98宗,面積2876.4畝。供地后未動工時間最長的椒北功能區的14宗項目,供地時間是2003年12月。閑置土地之多,時間之長都是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違背的。3、土地征地難。被征地農民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大提高了征地成本和難度。4、土地執法難仍然存在。政府類違法用地、村留地未批先占,村集體違法用地、非法取土等問題難以處理到位。5、*新采礦點的設置,雖然完成了招拍掛前的報批工作,由于林地補償和林地報批工作沒有得到解,采礦權的出讓工作一直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