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科技特派員年終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素有“滇南糧倉”之稱的××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農業大縣,又是聞名遐邇的“普洱茶”的故鄉,優質米之鄉,也是國家和我省重要的糧食、茶葉、糖料基地縣之一。在55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傣、哈尼、拉祜、布朗等25個民族33.25萬人,國境線長達146.56公里。2008年轄11個鄉(鎮)85個村民委員會946個村民小組,農民人均純收入2977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515公斤,主產糧食、甘蔗、茶葉、蔬菜等,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邊疆農業縣。
由于邊疆發展滯后,學科技難成了制約我縣農業產業提升,產業化發展的“瓶頸”。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邊疆解“五難”惠民工程的部署要求,2007年以來,××縣把選派科技特派員作為培育新型農民、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三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三年來,全縣共選派縣級科技特派員11名,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4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1人;并結合實際,創造性的選派了85名甘蔗、茶葉、冬作物、云麻、養殖等專業鄉(鎮)級科技特派員。全縣科技特派員在三年的工作中累計實施開展各類科技示范項目44項,引進各類新品種18個,推廣各類新技術44項,帶動投入107萬余元;舉辦培訓班1355期,培訓農民12.2萬人次,輻射帶動22萬人,發放農村實用技術手冊6萬余份,使廣大農民朋友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引導培育農村經濟合作組織9個,建立水稻、甘蔗、蔬菜、茶葉、云麻、亞麻等12個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使惠民工程實施鄉鎮農民人均增收15%。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管好科技特派員
為切實加強對科技特派員的管理,我縣成立了××縣科技特派員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科技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科協、農業局、林業局、財政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科技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建立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聽取科技特派員工作匯報,安排部署工作,切實解決工作實施中的具體問題;制定了科技特派員選派方案和管理辦法,定期對科技特派員進行考評和考核;開展科技特派員業務培訓,在縣委黨校集中組織科技特派員參加以農業種養殖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培訓3期201人次,使他們真正成為業務工作骨干和技術操作能手;從科技項目、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扶持,為科技特派員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開展優秀科技特派員評選工作,推薦我縣科技特派員羅正明同志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
(二)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選準科技特派員
根據全縣各項目實施鄉鎮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規劃,先由鄉鎮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所需人才情況,經縣級各涉農單位推薦、科技特派員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嚴格審查篩選,最后由縣人民政府根據各鄉鎮產業發展情況確定選派對象。2007年我縣從農、畜部門選派了11名具有較高素質、事業心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分別到全縣11個鄉鎮任科技特派員,并由縣人民政府下發了聘書,確保了每個項目實施鄉鎮有1名科技特派員。在選派過程中堅持三個原則,即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指導性選派和地方需求相結合的原則。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創造性的選派了85名甘蔗、茶葉、冬作物、云麻、養殖等專業鄉(鎮)級科技特派員,為解“五難”(學科技難)項目實施鄉鎮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援助。
三、主要成效
三年來,我們以農業示范基地、主導產業及專業大戶為依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新時期科技工作“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通過基地示范、技術培訓、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開展新項目等方式,將科技特派員工作落到實處,使科技特派員真正成為農村科技的播種人,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緊密結合,科技成果在農民群眾致富增收的實踐中有效地轉化,推進了農村科技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加快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建設示范樣板,發揮基地示范帶動作用
各科技特派員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自身專業技術特長,重點抓好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在基地建設中,他們大量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優良品種,給當地老百姓做好示范,并發揮帶動作用,加快了農村科技推廣和普及,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如科技特派員、縣甘蔗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楊建榮同志利用自身專業特長,在勐遮鎮曼杭混村小組建立田蔗連片高產高效示范基地650畝,通過推廣甘蔗優質品種桂糖21號、粵糖93/159、新臺糖系列及先進適用技術,使畝產平均達9.13噸。按2007—2008榨季200元/噸計算,每畝實現了農業產值1826元,與一般田蔗相比,畝產增收達5噸以上,提高了畝產值1000余元。甘蔗基地的示范建設,以甘蔗優質高產為主導,應用甘蔗先進適用技術,實現了甘蔗優質高產目標,使農民群眾看到了依靠科技進步,增加科技含量,推動甘蔗產業高效發展的新路子,農民群眾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不斷增強。勐遮鎮曼杭混村小組“田蔗連片高產高效示范園”脫穎而出,形成了××縣甘蔗科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同時也成為××縣農業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示范樣板村。通過高產示范帶動,2009年2月,勐阿鎮嘎賽村7個村小組200余戶農戶自愿把包產到戶的所有承包田、自留田全部打散,統一規劃,集中開發,采取“兩犁二耙一開溝”大型拖拉機作業,建成千畝甘蔗連片“高產示范園”,同時克服了冬春干旱等不利條件影響,千畝甘蔗連片“高產示范園”初見成效,甘蔗長勢喜人有望豐產。目前,全縣共有田蔗100—200畝連片種植38片,300—500畝連片種植21片。
(二)強化科技培訓,推動農業增產增收
科技特派員們常年活動在生產第一線,深入到農村千家萬戶、田間地頭,把自己的職責與農民群眾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毫無保留地奉獻著自己的知識與智慧,把科技的恩惠灑向廣大農村。××縣地處邊疆,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群眾種植養殖方式單一、管理粗放,農業機械化耕作程度不高,病蟲草害防治意識薄弱,從種植到管理到收產,都未能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科技特派員們在深深地感覺到農民在對新知識、新科技迫切渴望的同時,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對新技術又有很深的顧慮。因此,科技特派員們把傳播技術的講桌搬到了田間地頭,特別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和詼諧幽默的小故事,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民群眾科技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身邊的實例,潛移默化地改變農民群眾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傳統作業思想,而不是被動的按部就班的要求群眾正座聽講堂。在實際的指導工作中普遍采取重點指導、以點帶面的方式,通過采取現場講解、示范指導、入戶面授等形式,把科技滲透到千家萬戶,使農民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先進的農業適用技術,這不僅解決了由于農村特色產業分散化帶來的指導不便的問題,還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鄉土科技人才,出現了一大批種植大王、養殖能手和種養專業大戶。三年來,共計開展培訓1355期,培訓農民12.2萬人次,輻射帶動22萬人,發放農村實用技術手冊6萬余份,使廣大農民朋友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建立科技示范村14個、科技示范戶105戶、科技示范基地12個。目前,全縣11個鄉鎮80%以上的農戶均實現了科學種植養殖,并有很多群眾與科技特派員們聯系咨詢相關的種養殖技術知識,主動表示愿意承擔和參與新的試驗項目和課題。
(三)以項目為切入點,培育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為充分發揮科技項目在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縣科技資金優先支持當地支柱產業及特色產業開發項目。2007—2009年全縣共下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44項,安排項目資金107萬余元。科技特派員、高級農藝師羅正明同志意識到水稻耕作制的改進,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耕作制的改進充分利用稻田閑置時間,種植一季或二季經濟作物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綜合利用力,實現作物多熟制的種植模式,做到水、旱輪作改良土壤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措施。他下派后即深入到勐遮鎮開展稻田養魚及二熟制調研,并積極向縣科技局申報“二熟或多熟制改進研究示范”項目,在勐遮鎮曼根村委會開展高產示范村、稻、豆、麻(薯)等二熟三熟制、耕作制的改進研究。2007年—2008年,曼根村委會曼裴村小組連續2年示范種植水稻800畝平均單產450公斤,畝產值810元,水稻收獲后8月初種植一季秋大豆200畝,平均單產65公斤,畝產值325元,11月中下旬大豆收獲后11月底種植200畝馬鈴薯,平均(鮮薯)產量1500公斤,畝產值1350元。其中農戶康朗家利用10畝土地年內先后種植水稻、秋大豆和馬鈴薯,水稻平均單產508千克;秋大豆平均單產68千克;冬季馬鈴薯平均單產1520千克;三項合計,年畝產值達2622.4元,比種植一季水稻畝產值914.4元,增值1708元,增幅186.8%(扣出成本),經多熟制改進種植,使康朗家年增收1萬余元,示范效果顯著,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四)創新科技載體,依托企業帶動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載體、同時又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鎮科技特派員納美仙同志,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技推廣新模式,通過與政府、科技部門及企業聯系,帶動了全縣石斛、黑木耳種植的快速發展。云南紅土生源藥用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縣建成主培室1200平方米,規范化種植石斛8畝,農民示范種植面積16畝,公司現已培育30萬叢生根馴化苗,預計到2010年2月份可培育100萬叢生根馴化苗。在××鎮曼尾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103戶農戶申報示范種植面積11.2畝。通過投工投勞,自籌建材,至8月20日,群眾已按照鐵皮石斛種植技術流程完成田地清理消毒、搭建竹子大棚和種植苗床以及排水設施建設等前期工作,待公司提供種苗即可開展種植。由康源菇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黑木耳種植栽培袋,目前,××鎮曼襖村委會曼襖村民小組8戶農戶示范種植黑木耳5.7畝,種植栽培袋3.25萬株,現已采收見效益,預計每畝每批可收入2.4萬元以上。
我縣科技特派員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建樣板、做示范,開展科普宣傳、技術培訓,進行各項實用技術的推廣,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帶動農業增產增收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為全縣科技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科技特派員工作經費及科技試驗示范經費安排較少,良種良法、先進適用技術推廣較慢;二是涉農部門未能充分整合資源,致使科技特派員工作被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未能充分發揮。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的開展,有待于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縣科學技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