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資委經濟運行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008年工作總結
2008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發的特大自然災害和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按照年初全市國資國企工作會議的部署,未雨綢繆,及早應對,不畏艱難,穩中求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一年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冷靜應對危機,市屬國有經濟基本保持平穩運行。
去年至今,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都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很大沖擊。中央企業出現了自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以來的首次效益下降;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前三季度利潤總額同比仍有增長,但從10月份開始利潤同比下降,且下降呈加速趨勢;市屬國有企業也出現自國資委成立以來的首次經濟效益下滑。面對嚴峻的經營形勢,市國資委和市屬國有企業沉著應對,采取多項措施確保市屬國有經濟平穩運行。我們多次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明確要求企業重點抓好“一個加快,三個控制”,即“加快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嚴格控制財務風險、嚴格控制投資速度和投資規模”。市屬國有企業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全年生產經營基本保持穩定。至2008年12月底,市屬國有企業總資產達2404億元、凈資產1377億元、國有凈資產877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4.8%、11.2%和21.5%。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利潤總額117億元,分別比上年下降5.6%和46.2%。全年經濟運行呈現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總體運行比較平穩。剔除資本市場影響,利潤總額與上年基本持平。并表的21戶直管企業中,有9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創新投公司抓住有利時機及時變現部分投資項目,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6%;尚未并表的報業、廣電、發行等三大文化產業集團在經營管理方面積極想辦法、節成本、挖潛力,經營狀況保持了基本穩定,經濟效益位居國內同行業中前列。二是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強。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市屬國有企業的總資產利潤率、銷售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三項指標依然位居前列,資產負債率最低。能源集團狠抓成本費用控制,在國內火電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較高的盈利水平;免稅集團把握時機,靈活經營,利潤指標創歷史新高。
(二)打造優勢企業,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繼續提升。
一是企業“對標”工作初步展開。燃氣集團以香港中華煤氣為對標企業,從經營效率、安全生產和優質服務等多個方面尋找與標桿企業的差距,提出了打造優勢企業的具體方案和措施;農產品公司從上市公司、國內同行和國際同行等三個層面開展了對標研究,努力向行業標桿企業靠攏;二是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機場、地鐵、港口、水務和高速公路等一批全市在建的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燃氣集團成功在九江、肇慶等地拓展了3個新項目,水務集團新增對外投資6.7億元,能源集團等企業也加快對外投資步伐,成功實現向內地產業擴張;燃氣、能源、機場、鹽田港、大鏟灣等企業的重大項目戰略合作取得新進展。三是資本運作成效明顯。通產麗星順利實現上市,燃氣集團、國信證券、賽格導航、深愛公司等企業IPO相關工作積極推進,農產品公司、機場股份的增發順利完成。建立了資本運作專項資金,推動了股份戰略增持工作的有序實施。四是國有資本收益促進優勢企業發展的作用繼續發揮。全年共安排資本性支出、融資支出、重大項目建設專項資金支出40億元,支持了優勢企業發展。
(三)轉變發展方式,國有企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一是企業自主創新力度逐步加大。深愛公司、賽格導航、通產麗星、特發信息等企業被認定為2008年*市第一批自主創新行業龍頭企業;地鐵公司等企業積極探索地鐵上蓋物業開發模式,獲得廣東省企業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創新投公司被國內權威機構評為國內最佳創業投資機構第一名;水務集團和創新投還充分利用本企業所設的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加強重大科研專項研究;建科院獲準建設國家級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機構,目前已擁有3個國家級測評平臺。二是內部基礎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國際繼續調整管理層級,進一步縮短管理鏈條;深業集團建立財務、投資和人事三大管控體系,集團內部監控和執行力得到提升。三是品牌建設意識逐步增強。農產品公司推出“海吉星”計劃,努力打造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高端品牌;水務集團全力塑造企業品牌新形象;機場集團突出空港精品服務,努力為品牌建設注入新的內涵。四是節能減排取得新成績。巴士集團深化綠色公交線路創建工作,能源集團加快推進“油改氣”工程,振業集團積極應用建筑節能技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五是履行社會責任水平得到新提升。在年初CPI、PPI指數高企的經濟形勢下,市屬公用事業類國有企業頂住經營壓力,保持價格穩定,部分企業帶頭降價,為提高民生凈福利指標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南方冰雪災害中,市屬國有企業努力保障水、電、氣、農產品等供應;全系統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8410萬元,并積極參與災區建設,獲得社會高度評價。巴士和地鐵在全國率先開展非上市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公開披露工作,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四)繼續深化改革,國有企業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1、歷時三年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一是市場化的薪酬管理和績效考核體系初步建立。市屬國有企業加緊制定與行業市場薪酬水平貼近的薪酬方案和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辦法,農產品等企業探索引入經濟增加值對高管進行考核,地鐵公司嘗試建立高管人員年度考評公開述職與評分機制,進一步完善業績考核體系。二是以薪酬預算為核心的企業薪酬管理模式逐步完善。通過建立并適時更新薪酬市場數據庫,引導企業薪酬動態調整,有效推進薪酬分配的市場化。鹽田港集團抓好下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薪酬預算管理,提高了集團薪酬預算的準確度與合理性;長城控股大力優化內部人力資源配置,實現員工能進能出,薪酬成本大幅下降,人員規模與業務量初步實現匹配。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市屬國有企業加快發展的內部經營機制更加健全。
2、董事會建設深入推進。一是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系統修訂了鹽田港和免稅集團等試點企業的公司章程和議事規則,董事會有效運作的機制初步形成。建立了外部董事人才庫,進一步拓寬外部董事來源渠道,新增三家試點企業全部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鹽田港集團、免稅集團等試點企業的董事會運作逐步規范,決策的科學性逐步提高,投控等新增試點企業的章程修訂工作正式啟動。二是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多元股東公司的董事會建設提上日程。*控股的董事會嚴格按照香港法例運作,被香港董事學會評為2008年度“杰出董事會”;深高速董事會加強信息披露,被香港會計師公會評為“2008年度最佳企業管治資料披露大獎”;農產品公司著手完善下屬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努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3、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和改制收尾工作取得新突破。沙河集團、農科集團和科技園公司等三家直管企業并入深業集團,促進了優勢企業做強做大。投控加快轉企單位整合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五個板塊共92家劃轉單位的整合重組,分流安置員工約1900名,劃轉企業的三項制度改革也在分批推進。運發公司經營者員工持股改制、投控和天健集團各有3家下屬企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加強國資監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進一步落實。
一是深入探索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市國資委以新加坡淡馬錫為“標桿”,積極開展法定機構研究,力爭在實現國資監管和運營體制改革上邁出新步伐。二是進一步轉變出資人履職模式。探索建立與企業之間規范順暢有效的溝通機制,全面梳理和優化出資人履職工作流程,履職的內部機制更加協調。三是完成市屬國有企業“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鹽田港集團、水務集團和地鐵公司等企業結合自身情況開展了戰略規劃的修編工作。四是加強企業財務監管。建立企業現金流量月報制度,督促企業建立應對支付風險、債務風險的應急預案;采取多項措施緩解企業資金缺口問題,防止資金鏈條斷裂。五是完善業績考核體系。出臺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試行辦法,進一步完善短期考核與中長期考核相結合的業績考核體系。啟動了經濟增加值考核工作。五是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制度。出臺市屬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及七個配套文件。三大文化產業集團按照《辦法》的要求,分別制訂了薪酬、投資和貸款擔保等各項管理制度。六是強化國資監管法制工作。開展《企業國有資產法》培訓,協調企業發生的重大法律案件。七是加強產權管理。組織對投控、深業等重點企業開展資產清查工作,強化資產管理。八是加強監督稽查。修訂完善外派監事、財務總監相關配套制度,強化審計整改工作,積極開展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職務消費專題研究。九是加強安全生產,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六)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
一是全市國資國企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開展。水務集團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全國十大國企典型”,投控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能源集團黨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媽灣電廠黨委被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二是企業文化建設取得新成績。市國資委出臺了加強市屬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將企業文化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有效延伸,有步驟地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農產品公司突出以人為本理念,設立“情感互動中心”,大力打造和諧國企;長城控股、燃氣集團、建科院等企業的文化建設也各具特色。三是企業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正式啟動企業領導人員動態管理系統,制訂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人才庫建設管理辦法。公開招聘鹽田港集團總經理和機場集團副總經理,積極實踐企業領導人員的市場化選聘。繼續加強外派監管隊伍和劃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四是加強反腐倡廉和紀檢監察工作,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懲防體系建設。五是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訪突出問題。
在去年召開的京津滬渝深五城市第五次國資工作交流會和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我們的工作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國資國企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企業對市場規律和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還不夠充分,對本行業市場預測能力和應對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業內部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部分企業的集團管控較弱,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資金鏈條過緊,財務風險加大,風險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三是公司治理還不完善,推進董事會建設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四是企業加快自主創新的意識還不夠強,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這些問題暴露出我們工作上的差距和不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