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經貿局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局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堅持經濟中心、推進率先發展”的總體要求,克服要素緊縮、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下調等一系列宏觀制約因素,牢固樹立“畝產論英雄”理念,主抓有效投入,注重企業培育,強化節能降耗,求真務實,團結拼搏,凝聚力量,創新工作,基本實現了全縣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1-12月份,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073.28億元,同比增長25.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757.27億元,同比增長27.1%;工業產品銷售產值2005.56億元,產銷率達96.7%。完成工業性投入140.31億元,同比增長10.6%。萬元產值電耗417.32KWH,同比下降12.7%;萬元產值綜合能耗0.35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7.1%;重點耗能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0.50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9%。前三季度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06%,在全市五縣(市)考核中,居第二位。
一年來,我局主要圍繞以下六項措施開展工作,推動和保證了全縣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致力于技改推動,工業有效投入實現增量增效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履行工業投入主管部門職責,以技改項目為重點,著力做好全縣工業投入的指導、督促和協調工作,工業投入呈現總量穩步增長和質量穩步提升的“雙穩”態勢,預計全年工業有效投入達到140.31億元,增速達到10.6%。主要突出“三抓”:一是抓實重點項目實施。工業重點技改項目的實施,既是確保工業投入增量的支撐,更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今年,在充分調查篩選的基礎上,共確定與紡織業提升和新產業培育密切相關縣級重點工業項目50只,計劃總投資139.85億元。同時,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爭取了市級重點項目37只,省級重點項目10只,省、市重點項目總投資達到130.7億元。二是抓優工業投入服務。組織重點工業建設項目銀企洽談會,落實5家企業與銀行的項目融資意向,意向簽約資金達到3.6億元。積極幫助企業加強上層聯系,做好項目進“籠子”工作。強化“窗口”服務,在規范投資備案的基礎上,及時適應“強鎮擴權”形勢,為5個新型城鎮提供項目備案的業務指導,發放業務培訓資料200余份,累計授課達到8場次。認真做好項目會審,累計參與各類項目會審20多場次,為工業性項目的立項和及早開工做好服務。三是抓好項目全程督查。成立縣級重點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重點項目領導聯系制,加強項目的協調和實施。全年組織由縣主要領導參加的重點項目督查2次,發現并解決項目進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7個。建立重點項目季度通報制和億元以上在建項目進展月度通報制,在縣委《每日交流》定期公布累計達到12次;同時對全縣內資引進情況進行了半月通報。有力地促進工業項目的建設進度和內資引進。
(二)致力于創新推動,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今年以來,圍繞“提升紡織業,壯大新產業”的發展要求,抓好工業企業創新工作。一是項目創新水平有提升。延鋒偉世通、志仁印染、精功太陽能、金騰針織機械、蘭亭高科、第二印染、南方科技等企業的7只項目列入浙江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列入省級“雙千工程”重點項目達到10只,精功太陽能*有限公司N型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片等2只項目列入浙江省“958”趕超計劃項目,均創歷史新高。二是創業創新能力有加強。華聯三鑫、佳隆防腐、世創石化、中環銅業、越王控股、精盾軸承和至味食品等7家企業技術中心列入第10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浙江精工鋼構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2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精盾汽車、梅盛實業、中環銅業、至味食品企業技術中心列入第七批省級中小企業技術中心,使我縣市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分別達到44家和13家。
(三)致力于“畝產”推動,節約集約發展得到深化
今年以來,“畝產論英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不斷深化,科學發展示范企業考評的各項準備工作順利展開,工業企業畝均產出季度公示制度在縣、鎮兩級得到全面實施,企業節約集約發展氛圍進一步濃厚,“畝產論英雄”已成為全縣上下一致共識。一是建立并實施企業發展評價新機制。會同縣統計局,從科學、創新、和諧發展的角度和高度出發,經過深入的調研和多方征求意見,出臺并實施了《推進科學發展示范企業考核體系》,用集約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三大類的13項考核指標,來全面評價工業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從而實現了全縣企業發展的評價從單一的做大做強向綜合性評價轉變。上半年,在國土、國稅、地稅、統計和投資服務辦的密切配合下,共評出全縣最具實力科學發展示范企業30家、科學發展重點示范企業60家。全年科學發展示范企業評比工作正在加緊實施。我局深化“畝產論英雄“理念,建立企業評價新模式被縣委評為雙十佳工作。二是全面實施畝均產出季度公示制度。會同縣統計局及時推出落實畝均產出示范企業季度公示制度的實施辦法,全縣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前30位和“畝均銷售”前30位按季在縣報公示。全縣19個鎮(街道)、開發區也相應成立考核機構,出臺考核文件,對本區域范圍內的工業企業進行“畝均稅收”、“畝均銷售”的季度公示,各項工作也順利開展。同時,把“畝產論英雄”擴大到了”單位能耗論英雄”和“單位排放論英雄”,從5月份開始每月在媒體予以公布。三是深化“畝產論英雄”工作扎實推進。根據縣委辦《關于成立深化“畝產論英雄”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精神,由經貿局、國土局、國稅局、地稅局、統計局和投資服務辦分管領導和業務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全縣深化“畝產論英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得到明確,并順利開展工作。下發了《進一步深化“畝產論英雄”理念,加快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若干意見》,并將考核公示范圍擴大到鎮(街道)、開發區,80強工業企業和“131”行業龍頭企業,鎮(街道)、開發區前三季度“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排名在內部通報。
(四)致力于節能推動,能源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具體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調整經濟結構為根本、科技創新為關鍵、依法節能為保障,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促進工業經濟由“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轉變。一是加大政策導向力度。出臺《關于加強節能降耗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綜合能耗年均下降5.6%的總體目標;設立節能降耗專項資金,對自行淘汰高耗能設備、綜合能耗明顯下降的企業進行獎勵并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型、綜合利用型和清潔生產型示范企業的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源頭管理,對新上項目年綜合能耗超過1000噸標準煤或年用電量超過250萬千瓦時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行節能評估制度。二是加大重點用能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格實行能源利用狀況月報制度和定期能源審計制度,依法監督重點用能企業,對重點用能企業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及時跟蹤和監測;從5月份開始,對全縣166家重點用能企業的單位能耗稅收情況,按印染、熱電和其他行業分類在縣報上按月公布;建立健全企業節能目標考核制度,以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5%為考核目標,按下降百分比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并在新聞媒體上通報公示,對未完成年度節能考核目標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本年度各項獎勵政策。同時,分檔收取超能耗資金,對考核結果排位后10位企業,加倍收取超能耗資金。三是加大督查力度。9月26日-30日,會同縣統計局對上半年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60家超能耗企業進行督查,組成6個督查組走訪各個企業,聽取企業節能降耗工作情況匯報,分析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上升的原因和打算采取的措施,宣傳節能降耗相關法規、政策。同時配合市經貿委、市統計局對我縣166家重點用能企業進行了逐個督查。四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拆除全縣全部11座水泥機立窯,使水泥生產向新型干法回轉窯轉變,實現了產業升級。按計劃逐步關停了1.725萬千瓦小火電機組,逐步改造了鏈條爐、拋煤爐、抽凝機組,改善了全縣的電力能耗結構;對粘土磚瓦窯進行了專項整頓,截止12月15日,拆除磚瓦窯16座;積極推進新農村電氣化改造,有111個村完成該項工作。五是大力推進節能技改。在印染行業中,5月初,在安昌大和集團舉辦熱能梯級利用(替代導熱油鍋爐定型)和余熱回用技術現場會,印染企業反應強烈。加大氣流缸的推廣應用,到10月份,全縣共有氣流缸染色機25臺,預計到年底將新增近40臺。另外推介回收鍋爐煙氣余熱的余熱蒸汽發生器,在興美達印染企業試點的基礎上推廣了英福特節電技術,以東盛印染為試點推介了氣流缸染色工藝設備,積極宣傳介紹印染水清濁分流計算機控制技術,積極推廣中水回用技術,節約工業用水。在熱電行業中,開展了以降低發電標煤耗和廠用電率為主要內容的節煤、節電競賽,并召開了高壓變頻和給水泵電動改氣動現場推廣會。在建材行業中,在浙江水泥試點的基礎上,鼓勵企業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對日產2000噸回轉窯水泥生產中產生的余熱進行利用,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該技術使每噸水泥降低能耗成本30元左右。各種大型節能設備在高耗能行業中的推廣應用,有力地提升全縣高耗能行業能耗設備的技術含量。六是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實質是資源的循環和高效利用。我們以建設物質循環、循環用水、集中供熱、信息交換等四大類項目為重點,開展了中水回用,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以先進工藝、設備替代傳統設備等一批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項目。全年有20多家工業企業實施了中水回用工程,4家企業正在實施或將要實施尾礦制蒸壓加氣砌塊,20多家企業正在使用或將要引進新型環保節能的氣流染色機,45家企業實施了清潔生產。我縣的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和大和集團、二印公司、愛德新建材公司等一個園區、三家企業列入了省“4121”工程工業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報廢汽車綜合利用項目列入了省發展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清潔生產的核心是污染的預防,就企業層面講主要是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實施清潔生產將直接推動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今年5月份,先后邀請了市環保局副局長,浙江大學清潔生產中心主任等專家進行現場授課,具體指導我縣企業清潔生產工作的開展。到目前為止,45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其中省級試點企業24家,5家企業被命名為省級綠色企業。43家企業列入縣清潔生產試點企業,開始實施清潔生產的各項工作。清潔生產的推廣,有利地推動了全縣企業的節能降耗和減污增效。七是發展新型墻材,推進散裝水泥。全縣新建年產15萬立方米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企業1家,新建混凝土磚生產企業6家,新型墻材企業達到了27家,新型墻材年產能力達20億塊標磚。全縣已形成板、塊、磚、門類齊全的新墻材生產基地,預計全年可生產新型墻材8.8億塊標磚,同比增長8.9%。僅此一項,可節約土地1452畝,節能14.19億噸,減少廢氣排放3548噸,利用廢渣20余萬噸。全縣90%以上的建筑工程使用了新型墻材,30套農民聯建房實行了示范試點。全縣水泥散裝率達到77%。同時,建立了會稽山水泥、鼎峰水泥、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三個建設新農村散裝水泥配送網點,全年農村發散散裝水泥達到67萬噸。八是加強節能宣傳,提升能管隊伍。以“全國節能宣傳周”為契機,深入開展了節能降耗宣傳活動。在縣報、縣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開辟節能宣傳專欄專版,總結宣傳節能降耗工作先進典型,推出節能專題“溝通”欄目,介紹我縣節能工作情況和有關政策法規,組織開展節能知識競賽和有關政策宣傳,征集“節能合理化建議”,分發“節能宣傳傘”,印發相關行業節能宣傳資料,召開各類節能降耗工作現場會、交流會等。全年共張貼節能宣傳標語(畫)186條,道路橫幅83條,出期刊、黑板報158期,廠礦廣播120篇(次),大力營造節能降耗的良好氛圍,有力促進了全縣節能降耗工作的順利推進。堅持把節能降耗與強化管理相結合,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在鎮(街)、開發區和重點用能企業中,分別配設了能管員,并開展上崗培訓,共組織了4期鎮(街道)和企業的能管員培訓,開設了節能法律法規、企業能源管理、能源監測與審計、清潔生產、能源統計等課目的輔導培訓,邀請了浙江大學、省能源監測利用中心、市統計局等單位的5名專家到現場授課,使全縣能管員隊伍的知識得到極大的充實和更新,有效提升了能管隊伍素質,收到了比較好的培訓效果。聯合縣統計局分鎮分行業到各鎮(街道)、開發區為重點用能企業的統計、會計人員進行培訓。
(五)致力于服務推動,工業發展環境得到不斷優化
以服務為抓手,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優化工業發展環境。一是認真傾聽企業呼聲。采取調查研究、走訪等形式,召開重點企業座談會、中小企業座談會、拆遷企業座談會和行業協會座談會,認真傾聽企業呼聲,全年召開各類座談會10多次,征集問題意見建議近百個。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和有關領導。二是認真做好運行分析。按企業培育、技改投入、節能降耗、行業運行等內容,扎實開展工業經濟形勢分析,通過走訪鎮(街道)、企業一線,認真聽取企業家對發展工業經濟的意見,掌握全縣的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和特點,為領導決策服務。三是推進中小企業培育。建立微小企業培育信息庫,上報省級微小企業培育對象111家;及時了解跟蹤全縣標準廠房使用情況;召開擔保公司座談會,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擔保達到2.47億元。四是企業管理培訓不斷加強。配合省組織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組織38家企業負責人參加清華大學執行管理浙江輔導中心培訓,提高企業家隊伍素質;實行企業文化建設試點,5家企業參加市經委組織的企業文化建設培訓。組織45家“131“工業行業龍頭企業家到廣東、蘇南發達地區考察,拓展企業家做強工業經濟思路。五是提升窗口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盡快辦理好后續手續提供及時便捷服務,窗口累計審批及備案辦結工業性計劃總投資91.45億元,審批技術改造項目256只。六是推動行業協會規范管理。積極推進政會分開,實現行業協會依法設立、民主管理、自律發展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我縣探索協會會長產生辦法,在服裝、家紡協會民主差額選舉會長的基礎上,縣印染協會實行了5個會長輪值制,以增強協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完成政會分離,各協會都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的工作人員,目前縣家紡、熱電、印染、服裝等協會并都設立了固定的辦公場所。如縣印染、熱電等協會根據發展需要,自租場地進行辦公,聘請了協會專職秘書長,使協會走了健康發展之路。縣家紡、熱電、黃酒、平絨等協會也都自找辦公用房,聘請工作人員,各協會為維護行業利益、加強行業自律、開展行業調研、進行技術交流、組織會員企業參展等方面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第*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在我縣召開,極大地促進了我縣紡織產業的發展,提升了我縣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六)致力于效能推動,機關形象得到明顯提升
以“兩個更加”主題教育活動為抓手,強化機關效能建設。一是扎實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做到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負責抓,明確責任,層層抓落實,并自覺將業務工作與作風建設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落實,一起考核。運用觀看電教片、交談交流等形式,增強干部、黨員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今年上半年機關學習會達8次,及時辦理了與我局有關的22只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反饋的意見到目前為止均為滿意。我們推行并實施了重大事項聯審制,確保行政權力運用的透明公開。我局機關黨總支被縣直機關工委表彰為機關“五好”基層黨組織。二是規范經濟政策運作。我局嚴格按照經濟政策,在充分核查的基礎上,制訂了嚴密的政策兌現方案,認真做好工業技改、技術創新、企業發展、內資招商、節約集約用地、行業管理等由我局牽頭負責的20*年工業經濟政策兌現工作,得到鎮(街)、開發區和企業的好評。同時,及時出臺了20*年工業經濟政策實施意見。三是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在縣報上成功創辦了《半月經貿》欄目,累計刊出達到25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基層企業的一致好評。改版《經貿信息網》,在擴大經貿工作宣傳的同時,提高了局機關的工作效率。四是積極開展“聯村促發展”活動。在與陶堰鎮南湖村的聯村幫扶工作中,圍繞發展村級經濟、繁榮家庭工業、增加農民收入三大任務開展工作。局黨組成員先后15次到村現場考察了解情況,幫助該村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出資20萬元幫助該村進行主要道路改道,扶持家庭工業發展戶,結對貧困黨員和群眾12戶,聯村工作得到群眾較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