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年終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成立于1988年8月17日,近20年來學會始終堅持辦會宗旨,不斷進取,開拓創新。*6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前半年由第四屆理事會主持工作,下半年由新一屆理事會主持工作,是承上啟下的一年。本年度*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在自治區科協的領導下,在自治區科技廳、新聞出版局、民政廳指導下,在第四屆理事會、新一屆理事會、團體會員單位和廣大會員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下,學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有所創新,也為“十一五”工作開了一個好頭,現將本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1學會換屆工作
第四屆理事會經過半年之久的籌備,經自治區科協的批準,“*科技期刊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于6月22~24日在烏魯木齊市科技大廈隆重召開,到會代表101人。自治區科協秘書長謝國政到會并做重要指示,自治區科技廳情報所副所長吳永毅、科協學會學術部副部長鄧向新等一一發言,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報刊管理處熱米娜副處長原定到會并發言,由于第16屆全國書市在烏市召開,未能成行,深表謙意,會后送來了講話稿,中國科協期刊編輯學會等也發來賀信。與會代表充分討論、審議、通過了第四屆理事長王紅德同志的工作報告及張德衡秘書長的財務工作報告,審議、修改、通過了學會新的《章程》等,大會選舉并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正、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共計19名(附件1)。此外,大會對收到學術論文13篇(附件2)進行了交流與宣讀,并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6年增刊形式出版了論文集(附件3),責任編輯為王憲清、閆新云、陳勇。大會學術交流期間,榮獲第四屆*期刊獎的《*農業科學》、《*石油地質》、《*農業大學學報》和《干旱區地理》(維文版)的編輯部代表介紹了自己的辦刊經驗。6月24日代表們到南山綠野山莊考查調研一天。
本次大會開的熱烈、圓滿、成功,代表們一致表示今后將在第五屆理事會的領導下,互相學習與交流,辦好刊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會議期間得到自治區科協經費資助5000元,這充分體現了自治區科協對學會工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是對學會工作莫大的鞭策與鼓勵?!?農墾科技》資助*0元,《*地質》資助500元,籌備組王紅德、張德衡、張瓊、陳曉梅、塔世根、王憲清和會務組秘書處王芳、瞿華、熱孜萬古力、王鳳梅等一道為會議策劃、組織付出了時間和精力。
2《會訊》編輯出版工作
本期《會訊》為學會創辦總第11期,*6年的第1期,由《*農業科學》編輯部承辦,這期《會訊》對自治區科協、自治區科技廳、新聞出版局相關領導的發言進行了認真記錄、整理,并送本人審閱后刊登,王紅德、張德衡等積極配合,由張瓊、王芳、瞿華擔任責任編輯,負責組稿、送審、編輯加工、校對和郵寄工作?!稌崱饭灿?0頁,約10萬字,印刷100冊,寄送到自治區科協、科技廳、新聞出版局、民政廳,兵團科協、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團體會員單位等?!稌崱穬热菖浜献灾螀^科協的相關工作,刊登了“第九屆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申報評選工作通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節選),與以往不同的是《會訊》專門撰寫了“編后語”和會議“簡訊”,“編后語”記錄了大會的點點滴滴。“簡訊”將大會內容壓縮精練至500字左右,供各編輯部宣傳報道,擴大影響。“簡訊”內容已發表在《*新聞出版》(*6年第4期)、《科協工作交流》、《*農科院簡訊》、《*農業科學》(*6年第4期)、《*石油地質》(*6年第4期)、《地方病通報》(*6年第6期)。
3學會移交工作
第四屆學會秘書長張德衡對學會的業務工作檔案整理較齊全,學會會計劉晶將所有帳目整理裝訂成冊,使得業務和財務工作移交規范、順利,財務移交人為劉晶,接交人王芳,監交人張瓊,對所有賬目查閱清單、一一核對后,順利交接。
換屆后學會多個證件需要變更,手續繁雜,6月24日~10月20日,歷時4個月才辦理妥當。期間《*農業科學》編輯部瞿華同志多次往返民政廳、自治區科協審批文件,張瓊和出納王偉華及時和工行、中行和財政廳票據中心接洽有關業務,所穿插工作頻繁,例如撰寫報告、填報表格、復印各種文件、證明和遞送工作等,主要由張瓊、王芳、賀昉、溫娟及時完成。目前社會團體法人證和組織代碼證均已變更。
學會新的帳戶于10月26日正式開通使用,名稱:*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開戶行:烏市農行南昌路支行,帳號:30-004601040004740,新聘學會會計為李紅梅,出納為王偉華。
4會費收繳工作
經上屆理事會財務委員會統計,登記已交納團體會費的45個,尚未交納的15個,換屆大會期間補交4個,會后學會派專人對未交納或長期不交納會費的團體會員單位逐個進行了催繳會費工作,補齊會費的有9個。截止12月19日學會共有團體會員58個,其中漢文版35個,占60.3%;少數民族文字版23個,占39.7%;學科分布為農業類24個,占41.38%;醫學類8個,占13.79%;石油地質類10個,占17.24%;綜合類16個,占27.59%(附件4)。
上屆會費繳納登記本顯示《*環境保護》從1999年起一直未交納會費,按照學會《章程》有關規定,學會派專人催繳后仍不交納,按學會章程規定,經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按自動退會處理。另《干旱環境監測》從1999年至今也未交會費,經秘書長多次電話聯系,未聯系到負責人,按章程的有關規定暫按自動退會處理。非學會團體會員單位今后將不得參加學會組織的任何學術或其它活動。
5學會組織或參加的工作會議
——6月24日,召開第五屆常務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擴大會議),參會理事30人,主持人張瓊,會議就*7年度團體會費的額度做了重新修定,確定為普通會員單位*元、理事單位300元和常務理事單位400元以及繳納會費的期限等。選舉了新一屆工作委員會成員,包括學術委員會、組織委員會、開發咨詢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共計30人(附件5)。
——6月27日,學會收到自治區科協43號文“學會科普活動資助申請”、“學會問卷調查表”,由理事長單位《*農業科學》編輯部張瓊、王芳、瞿華認真填表,征得學術委員會的同意撰寫申請資助報告。
——7~11月,秘書長溫娟三次參加自治區科協“全民科學素質計劃綱要座談會”。獲取了相關信息,并做了傳達。
——8月13日上午,《*石油地質》編輯部劉景榮、范曉玲來烏市出差,由《*農業科學》編輯部張瓊、王芳、瞿華接待。
——8月13日下午,全國高校自然科學編輯學會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學報》主編顏帥和《編輯學報》主編陳浩元來烏市講學,學會張瓊、王紅德(特邀)、塔世根、艾麗曼與他們座談,艾麗曼還負責聯系車輛接送。
——8月15日,收到自治區科協“開展學會繼續教育調查的通知”、“學會繼續教育情況統計表”、“月份重點學術活動報表”,由《*農業科學》編輯部張瓊、王芳、瞿華填報并回復。
——8月22日,召開學會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會議由張瓊主持,參會人員為溫娟、賀昉、阿不來提·達吾提、特邀專家代表楊愛萍,其他三位委員因出差或在外地未能參會。會議著重討論了關于報送“自治區科協第九屆自然科學論文的評選工作”,之前秘書長溫娟已在7月21日和8月20日兩次通過電子郵件將通知發往各團體會員單位。
——8月24日,召開第五屆常務理事會議第二次會議,主持人張瓊,參會人員溫娟、朱惠珍、李強、阿拉吾丁、艾沙、阿不來提·達吾提、賀昉、楊新玲和艾麗曼。伊河山、塔世根、張忠、宋慶平、宮秀君因工作原因提前請假未出席。楚躍輝未出席,事后打電話表示因工作有變未能參加。會議就報送論文評比做了進一步的動員,并就今后的工作做了安排,同時會議決定今后將嚴格考勤制度,對重要會議請假者須得到理事長或秘書長批準。
——9月2日,學會學術委員會共收到申報論文9篇,分別來自《*農業科學》、《地方病通報》、《知識力量》(維文版)、《科學和生活》(維文版)、《干旱區地理》(維文版)。學會聘請了五位專家,專家們認真學習并領會了《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獎條例》的精神,對論文進行評比并寫出評審意見,由張瓊、溫娟報送至科協鄧向新處。
——11月28~30日,學會副理事長楊新玲參加了在克拉瑪依市召開的第六屆青年學術年會及首屆博士論壇。
——12月6日,秘書長溫娟參加了自治區科協主持召開的“捐書惠農”活動工作會議,會后積極組織相關團體會員單位參加捐助活動,共征集刊物35種,有漢、維、哈、蒙四種文版,共計305種,其中漢文158種,民文148種(附件6),所有捐刊于12月28日送往自治區圖書館,并獲得由*維吾爾自治區“捐書惠農”活動組委會辦公室頒發的“自治區‘捐書惠農’活動捐助證明書”。
6學會年度創新工作
6月23日~8月20日,學會向自治區科協申請科普活動資助項目,內容為*農作物(陸地棉、長絨棉、冬小麥、春小麥、面包小麥、玉米、糖用甜菜、飼用甜菜、紅甜菜、油菜、大豆等的實用栽培技術與規范)、園藝(加工番茄、杏、葡萄、西甜瓜、李、蔬菜等的實用栽培技術與規范)、林業(紅棗、核桃、巴旦杏、林木的實用栽培技術與規范)、畜牧業(畜禽實用育肥技術、畜病實用防治技術)、土壤肥料(配方施肥、膜下灌溉技術、全程施肥等)、植物保護(農作物病蟲害、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奶業、草業、農產品加工、野生植物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實用科普知識等。
《*農業實用科普技術手冊》將遵照執行國家有關“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性和緊迫性、《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和《全民素質綱要》的精神,重點結合*地域農業特色,突出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妒謨浴穬热菥鶠樵瓌撟髌贰⑹状沃觯欠g、改編演繹作品。
10月12日經過嚴格的篩選,自治區科協批準項目經費補助共17個學會,*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獲得資助5000元,主要用于編輯發行《*杏樹栽培管理技術》。該手冊由*農科院杏葡萄學科帶頭人車鳳斌研究員編著。擬印刷*0份,免費贈送基層科技人員、管理干部和農牧民。
該項目的申請學會進行了充分的選題、論證,重點結合自治區優勢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任務、措施,以及中央有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綱領性文件和精神,歷時2個月申報得到批準。期間得到了*農科院專家的大力支持與幫助,理事長單位《*農業科學》編輯部承擔了組織、編寫報告、數次返修報告并請專家審閱的大量繁雜工作。該項目的申請成功是學會自創會以來首次獲得自治區科協項目的補助,為今后學會的多層次、高標準的創新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7印制精美明信片
每年學會都將向團體會員和上級主管領導寄送賀年卡,今年學會將58個團體會員的名單印制在明信片上,共發行100份,由《*農業科學》編輯部設計、校對,寄送自治區科協學會學術部、自治區科技廳情報所、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報刊管理處、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兵團科協及團體會員單位。
8專用信箱
為了便于今后于學會單位的聯系,除公布理事長單位電子信箱(xjnykx-h@)、秘書長單位電子信箱(xjdfbtb@)外,又設立了專用信箱(xjkjqk@),方便了廣大團體會員的聯系與交流。
9存在問題
(1)相當數量的編輯部沒有及時將電子信箱地址留給理事長或秘書長,使得科協相當數量的文件無法及時傳達(自治區科協所有文件均通過電子郵件寄送,為無紙辦公)。例如,“*青年科技獎的評選”、“中國青年女科學獎評選”。只好由秘書長通過電話形式打往各編輯部,詢問有否申請者。一些編輯部電話號碼變更后也未及時通知。今后希望團體會員單位將電子郵件信箱、辦公室電話、負責人手機號碼報送至秘書長處,以便及時聯系業務(附件7)。
(2)學會工作人員均為兼職,有時學會工作和自身業務工作交叉在一起,常常難以完全兼顧,這也是學會的一個特點,屬正常現象。學會理事們有的在烏市,外地也不少,致使一些會議常常到會人員不齊,有的甚至曠到,組織紀律性較差,今后若學會召開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請在家的常務理事或理事必須到會。
(3)學會日常工作與編輯部的工作常常穿插在一起,或許有失誤的地方,絕大部分會員能夠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也出現過個別理事報怨的多。希望今后多理解和支持學會工作,提出好的建議和想法,共同把學會工作做好。
學會好比是一個大家庭,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又是少數民族邊遠地區,為了提高學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學會的凝聚力,今后學會將組織一定規模的學術和評獎活動,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將學會做大做強。
10*7年工作計劃
(1)編輯出版自治區科協項目《*杏樹栽培管理技術》并發行到基層。
(2)認真收發自治區科協學會學術部的電子郵件,并做好登記和回復工作。
(3)配合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科協和新聞出版局組織的第七屆自治區科技期刊評獎工作。
(4)擬首次進行學會先進集體評選工作。
(5)開展學術活動。
(6)與內地期刊編輯學會建立聯系。
(7)繼續申請科技科協學會項目。
(8)制定學會的相關管理制度。
(9)召開二次常務理事會。
(10)為*8年學會成立20周年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