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民委服務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回顧
㈠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題活動
按照州委的統一部署,我委及時成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州民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并于3月初啟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州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辦公室和第三指導檢查組的有力指導下,緊密聯系民族宗教工作實際,以促進科學發展、維護邊疆安寧、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為目標,堅持把深化學習貫穿始終,把查找和解決問題貫穿始終,把動員和依靠群眾貫穿始終,學習實踐活動開展得卓有成效。
㈡深入貫徹落實陽光政府四項制度
根據州委、州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委內工作實際,積極貫徹落實“陽光政府四項制度”。成立了以黨組書記、主任為組長,黨組成員、副主任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貫徹落實“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州民委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實施細則》,確保重大決策聽證、重要事項公示、重點工作通報、政務信息查詢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認真清理行政審批和非行政審批事項,收集整理常見問題答疑,通過政務信息公開網站,開展便民服務,接受社會各界的全面監督。同時,按照要求開通“96128”政務信息查詢專線,指定專人負責電話答疑、服務。
㈢狠抓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實施
一是大力宣傳民族政策。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廣泛深入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民族區域自治法》和自治州《自治條例》的學習宣傳。年初,我委從*多民族多宗教和地處邊疆的州情出發,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第一責任來落實。把20*年確定為民族工作的“宣傳教育年”,堅持不懈地搞好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按照總書記關于“不僅要教育群眾,更要教育干部;不僅要教育少數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漢族干部;不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領導干部”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認真貫徹《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提綱》(中宣發〔20*〕21號),大力宣傳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典型,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民族團結好”的主旋律,使“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做民族工作光榮、講民族團結高尚”的良好氛圍,增強了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團結、穩定、發展、進步的意識。
20*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了全面總結*民族和民委工作,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年初,委內組織人員撰寫*民族和民委工作60年回顧總結,并及時上報國家民委和省民委,得到了國家民委和省民委的肯定,被錄入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叢書刊物。
二是簽訂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書。20*年3月18日,全州民委工作會議上,州政府與各縣政府簽訂了《20*年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狀》。會后,各縣政府與各縣民委、各鄉(鎮)簽訂;各鄉(鎮)與各村委會簽訂;村委會與各村民小組簽訂。做到了責任目標明確,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
三是認真排查調處涉及少數民族的各類矛盾糾紛。針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牢牢把握民族團結穩定大局,依法協調民族關系,全州沒有發生一起因民族問題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繼續鞏固和發展了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特別是拉薩發生“3.14”事件后,面對復雜形勢,全州上下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堅持“團結、教育、疏導、化解”的方針,以藏區和邊境地區為重點,及時組織干部入村訪貧、排查調處隱患矛盾、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有力地維護了我州藏區和邊境地區穩定,抵御了境外敵對勢力和達賴集團的滲透破壞,為保持全省的團結穩定大局做出了貢獻,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是認真報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材料。根據《*省民委關于評選*省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的通知》和《*省民委關于評選國務院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的通知》精神,及時向州委、州政府領導匯報,嚴格按照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評選條件、評選要求,自下而上,公開、公正、透明地評選有廣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先進個人和集體。認真做好國務院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省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先進材料報送工作。圍繞評選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工作,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的教育,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的宣傳,使評選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過程,成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
㈣狠抓調研工作,充分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
民族工作的性質、對象和任務,決定了調查研究是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貫穿于民族工作的全過程。面對新形勢、新階段,民族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民族工作者要緊緊圍繞當前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務,關注民族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現實問題,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駕馭和解決民族問題的能力,當好各級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鑒于*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和艱巨性,在20*年的調研工作中,我們改變過去以民委機關為主的單打一的模式,從機制上采取開門搞調研、聯合搞課題形式,充分發揮有關部門在相關領域的優勢,提升民族研究工作的水平。加強對國家和省已經出臺的民族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督察調研;圍繞分類指導、促進發展,開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重點縣”建設和特困民族試點的實施情況調研;圍繞維護團結、促進和諧,進一步加強對國辦發〔20*〕33號文件貫徹落實的調研;會同有關部門,認真開展“3.14”、“6.4”、50周年和國慶60周年等敏感節點信訪穩定工作和藏區維穩工作的調研,開展邊境一線地區和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工作的調研;圍繞培養人才、推薦人才,加強對少數民族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開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現狀和少數民族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研等。通過深入調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形成調研報告報上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
㈤狠抓民族經濟項目的實施
嚴格按照《*省民委關于20*年民族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和全省民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州民委及時召開民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并要求各縣民委要堅持“分類指導、確保重點、統籌兼顧、梯次推進”的原則,認真組織開展好項目申報工作,同時與各縣民委簽訂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考核驗收責任書。
興邊富民工程實施情況。*州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的有瀘水、福貢、貢山3個縣,共有21個鄉鎮、155個村委會,總人口2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7.13萬人。2004年我州貢山縣率先被列為“全國興邊富民行動重點縣”,2007年瀘水、福貢兩縣也被列為“全國興邊富民行動重點縣”,*也由此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0*年度,上級民委下達我州“興邊富民行動重點縣”建設資金910萬元(其中,福貢縣300萬元,貢山縣250萬元,瀘水縣360萬元)。通過“興邊富民工程”的實施,把加快發展的目標、任務、措施落到實處,以此凝聚人心、強化動力,促進了全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情況。*州有怒族、獨龍族、普米族三個人口較少民族,分布在全州3個縣15個鄉(鎮)的46個村民委員會,共48658人(怒族26823人、普米族16407人、獨龍族5428人)。20*年,上級民委投入我州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資金2660萬元(蘭坪縣1200萬元,福貢縣730萬元,貢山縣730萬元)。項目的實施,切實加快了我州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的脫貧發展步伐,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眾的文化生活,解決了群眾經濟收入困難問題等。全州各級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十二項驗收指標,加強協調溝通,繼續鞏固提高已驗收的13個行政村扶持成果的同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積極做好20*年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驗收工作。
做好上海對口幫扶獨龍族發展前期工作。上海市與*省于1996年建立對口幫扶合作關系,先后在我省保山、德宏、臨滄等地進行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滬滇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滬滇對口幫扶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更是成效顯著,其中扶持德昂族貧困地區的扶貧模式被國家民委譽為新時期民族團結、和諧發展的典型案例。經滬滇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決定將幫扶獨龍族發展作為“十二五”期間滬滇對口幫扶人口較少民族合作的主要扶持項目,具體工作由上海市民宗委、*省民委牽頭組織實施。為做好對口幫扶前期準備工作,10月12日至13日,省委副書記李紀恒等一行到獨龍江鄉調研,并召開了加快獨龍江發展專題調研工作會議;10月24日至29日,上海市民宗委、*省民委赴獨龍江鄉進行實地調研。明確了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分類指導、整合資金、整鄉推進的扶貧方法,在獨龍江鄉重點實施“五大扶貧工程”,推動獨龍江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㈥全面推進社會各項事業持續發展
民族教育事業得到新發展。認真鞏固“兩基”攻堅計劃成果,加大對寄宿制貧困學生補助力度,加大職業教育發展的力度,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全州共辦有小學校(點)882個,小學在校生49998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有464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6.9%;辦有高完中8所、初級中學1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在校高中生6036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5515人,占學生總數的91.37%;初中生21227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9803人,占學生總數的93.29%;初中毛入學率為95.9%。辦有中等專業學校1所,職業中學2所,辦有幼兒園17所,辦有特殊學校1所。全州共辦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938所,全日制在校學生86774人。
民族衛生事業得到新發展。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目前,全州共有注冊醫療機構118個,政府舉辦醫療衛生機構57個(其中:州、縣綜合醫院5個,中醫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29個;中心血站1個;州、縣婦幼保健機構5個,州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5個;衛生監督機構5個;計生服務機構5個)。州、縣、鄉病床設置數為1342張,每千人口擁有2.7張病床。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現有1882人,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有459人,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有260人,有注冊護士627人,藥劑人員91人,檢驗人員67人,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含放射)105人,與衛生技術相關專業技術人員273人,鄉村醫生570人。每千人口擁有3.8名衛生技術人員,每千人口擁有1.5名醫師(含助理執業醫師)。二是鞏固提高新農合參合面和籌資水平,全面推進新農合全州統籌試點。20*年,全州參合人數404656人,參合率達96.30%,與20*年相比提高3.16個百分點。三是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新農合藥品以州為單位統一競價采購、統一配送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藥品價格綜合降價25.17%,衛生耗材綜合降價42.56%,實現了城鄉藥品同質同價。四是加快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抓好鄉村醫生和村級計生宣傳員整合工作,穩步推進以鄉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鄉鎮衛生院實用衛生技術人才培訓為重點的“人才興醫”工程,提高鄉、村兩級衛生服務水平。五是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和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
民族文化事業得到新發展。加強民族文化保護、文化產業建設、文化活動場所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全州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藝術研究所1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5個;全州共有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的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4座,有線電視入網用戶14000多戶。全州廣播人口覆蓋率為87.74%;電視人口覆蓋率為86.64%。全州年內出版各類報刊書籍41種,共有25430份冊。
民族體育事業取得好成績。一是體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根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表明,全州共有各類體育場地590塊。其中體育系統15塊,教育系統430塊,其他系統145塊,場地實用面積257514㎡,(人均占有場地0.5㎡,低于全省人均占有場地0.7㎡和全國人均占有場地1.3㎡水平)。建設全民健身樂園、路徑8個。二是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全州鄉鎮、5個社區、186個村委會都建了全民健身指導協調機構,建立各級各類體育社團組織18個,成立青少年俱樂部2個,創建全民健身活動點164個,每年都舉辦大型全民健身運動、系統運動會,爭創16個體育特色鄉(鎮)和億萬農民健身鄉(鎮),1個小康體育特色縣,體質監測各類人員7295人,批授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79人。全州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28萬人。群眾體育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并連續8年受到國家、省表彰。三是業余訓練和后備人才培養取得明顯成效。結合我州實際,合理設置業余訓練項目,實現了省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四是體育產業穩步發展,各種體育經營項目蓬勃興起,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㈦實現好、維護好、落實好少數民族群眾的根本利益
民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落實好少數民族群眾的根本利益。做好民族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關注少數民族群眾的民生問題,積極創造條件多辦實事好事。*是全省基礎設施最薄弱、貧困人口最集中、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民生問題十分突出,是*扶貧攻堅的“上崗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把民族工作擺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實施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措施,大力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從我州的情況看,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已有較大改善,反映普遍的教育、文化、衛生、醫療、安居等方面問題得到逐步解決,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20*年的民族工作中,一是在感情上實實在在地站在少數民族的立場上想問題、定政策,不搞花架子;二是在立項上確確實實地為少數民族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不搞政績工程;三是在落實上踏踏實實地把問題解決到底,不搞表面文章。堅持把為少數民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重點,堅持一年一個新變化,確保民族工作有一個新發展。
㈧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環節。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是衡量一個民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又是檢驗民族政策落到實處的重要標準。當前,人才匱乏仍然是制約我州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把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各級各類人才作為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來抓。年內,會同教育等部門認真抓好民族教育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繼續鞏固和擴大“兩基”成果。按照“培養一代人,改變一代人”的思路,對我州人口較少民族、特困民族采取特殊的措施促進教育公平和服務均等化。會同組織人事部門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因地因族制宜,加強對我州少數民族人才資源開發和干部隊伍建設的研究,全州在招錄(招聘)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時,對少數民族特別是人口較少民族采取設特崗、加分照顧的政策措施。抓好選派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到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省級機關掛職鍛煉、學習培訓等組織協調工作,拓寬少數民族干部來源。
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制定和實施地區人才發展專項規劃,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機制,幫助培養更多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努力,使我州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更加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截止20*年5月,全州干部總數為17538人,少數民族干部14354人,占干部總數的81.85%。,其中傈僳族4367人,占30.4%。按行政職務劃分,廳級干部中少數民族31人,占總數的86.1%,其中傈僳族14人,占45.16%;怒族2人,占5.6%;獨龍族1人,占2.8%;普米族1人,占2.8%。縣處級干部中少數民族366人,占總數的76.9%,其中傈僳族91人,占19.1%;怒族32人,占6.7%;獨龍族8人,占1.7%;普米族22人,占4.6%。科級干部中少數民族1996人,占總數的83.6%,傈僳族占30.12%。科級以上各級領導班子,少數民族干部的配備率已達到100%;全州縣級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均為少數民族干部,其中傈僳族6人,占37.5%;怒族3人,占18.8%;獨龍族1人,占6.3%;普米族1人,占6.3%。州直69個部門中,有63個部門的主要領導是少數民族干部,占總數的91.3%,其中傈僳族26個,占37.6%;怒族5人,占7.3%;普米族1人,占1.5%。按技術職務劃分,全州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為12159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數為597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數為3589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數為6510人。
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推動機關建設出現新氣象
民委是黨委、政府與各族群眾的“連心橋”,在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維護各民族平等權益,協調民族關系,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職責,要履行好職責,完成好州委、州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必須不斷提高調查研究、解決復雜問題、管理民族事務、維護團結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再接再厲,注重建設學習型、研究型、服務型、協調型的民族工作部門。
一是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繼續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把握新時期民族工作的本質、規律和特點,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是圍繞中心,履行職責。要圍繞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完成好州委、州政府交給的任務,履行好部門職責,當好參謀助手。
三是團結奮進,樹立形象。堅持以良好的作風抓班子、帶隊伍、促業務,切實加強民族工作部門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廉政建設,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為黨委、政府服務、為少數民族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手段,改善工作條件,樹立民族工作部門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州民族事務委員會是主管全州民族事務工作的州人民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組成部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民族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像我州這樣一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3%、地處邊境沿線、各項發展相對滯后的自治州而言,民族工作更是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任重而道遠。目前,由于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和開展“興邊富民行動”工程,民族工作部門的任務、職責都有了改變,工作量加大,任務加重。
*是個典型的集邊疆、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全國唯一的一個傈僳族自治州。州內民族眾多,比例居全國30個自治州之首,全國22個人口較少特有民族中,*省就有7個,而*就占了3個;在*,由于各民族居住分散,又加之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決定了*民族工作的特殊性、艱巨性、重要性和長期性。現階段黨中央、國務院、省、州各級黨委、政府都對民族工作極為重視,特別是開展“興邊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脫貧發展和特困民族的扶持及明年即將開展上海幫扶工作以來,民族工作部門的工作量加大,任務艱巨。目前民族工作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和艱巨的任務,形勢是可喜的。州民委作為主管全州民族事務工作的州政府的職能組成部門,現有的人員編制與所擔負的工作任務極為不適,州政府下達給州民委14人的編制,由于部門事務多,人員編制少,特別是加大民族經濟項目工作力度和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以來,人員顯得更加緊缺,有些工作難以按時完成,有時一個人要擔負3個人的工作量。
三、2010年工作要點
在新的一年里,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基地,一品牌”的總體發展思路和宏偉目標,緊緊抓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結合*實際,充分發揮民族工作部門的作用,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切實加強民族和民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2010年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屆四中全會、省委八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州委六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認真落實好州委屆次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加強學習民族工作業務知識、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做好我州民族工作。
2、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20*〕13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學發展的決定》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尤其要貫徹好國辦發〔20*〕33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及《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學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認真做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和我州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發揮好民族工作部門的參謀助手作用。
3、進一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的深入開展,切實采取措施,加快組織實施好“興邊富民行動”重點工程,使之做到實施一件,見效一件,真正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抓好民族團結示范點,以民族關系好、經濟發展好、社會治安好、村容村貌好、教育科普好五項內容為主,開展好民族團結示范活動。同時,加快散雜居民族、特困鄉、村,尤其是3個人口較少特有民族和邊境民族地區脫貧發展為突破口,千方百計促進民族地區發展進步。
4、進一步加強學習,吃透中央、省、州有關民族工作等方面的文件和會議精神,站在民族工作的高度,圍繞各族群眾要求迫切、事關民族地區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操作性的特殊政策措施建議,使之真正能夠為州委、州政府決策服務。
5、協同各級各部門,認真抓好上海對口幫扶獨龍江各項工作。
6、協同組織、人事部門,切實采取和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認真做好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推薦工作。
7、加大學習宣傳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辦法》、《*省民族鄉工作條例》、自治州《自治條例》的力度,進一步修改完善出臺我州三個民族鄉的《民族鄉工作條例》實施管理辦法。
8、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云辦發200219號文件,努力做好我州獨龍、怒、普米3個人口較少民族五大扶貧工程的實施,實現“四通五有一消除”的目標。
9、認真抓好《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考評工作。
10、努力做好我州民族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做好民族團結穩定工作。
11、按照州委提出的“三基地,一品牌”的總體發展思路和宏偉目標,繼續抓好民族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扶貧等項目的調研、申報工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到位,解決我州各族群眾的各種困難,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12、抓好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黨支部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
13、積極做好20*年全州民委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
14、努力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和接待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做好民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上報工作,為上級黨委、政府決策服務。
15、協同有關部門抓好一年一度“闊時”節活動以及農村文藝匯演工作。
16、加強橫向聯系,交流合作,促進部門工作。
17、繼續抓好民族團結試驗示范點和扶貧掛鉤聯系點的各項工作。
18、按質按量完成好州委、州政府和省民委交辦的各項工作。
19、加強民委系統的自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