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級市社保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是大力促進就業創業,統籌城鄉就業取得新成效。熱情服務企業招工用工,組織企業用工缺工情況調查,開展“用工服務與招商同行”活動,引進和培訓招商引資企業急需人才。組團赴云南、甘肅等省開展人才輸入對接活動,建立了一批外省市勞務輸出基地,每年可輸入5000名適應全市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一般勞務人員。大力打造全省聯通的就業信息平臺,網上標注公共就業服務平臺228家、企業80家,極大地滿足企業和城鄉勞動力對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的需求。強化技能培訓和上崗就業對接,組織送培訓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商鋪“四進活動”,動態跟蹤就業情況。扎實開展職業資格鑒定,促進培訓、鑒定、就業形成了良性循環,努力提高培訓后的就業率,全年職業技能鑒定4000人,取證3500人。拓寬培訓思路,將培訓前移,讓部隊士兵在退伍之前學到一門實用技術,省、部級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宣傳推廣,中央電視臺8月2日《新聞聯播》節目也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報道。舉辦定期招聘、專場招聘、網絡招聘、集中招聘等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全方位構建立體式人力資源市場。通過各種媒體用工需求信息5萬余條,及時向城鄉勞動者發放“春風卡”1.1萬份。全年新增就業崗位9100個、新增就業118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100人、創業帶動就業2250人,分別完成目標的113.8%、107.3%、175%、15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2%以內;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6615人,完成目標的147%;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6913人、失業人員4500人、創業人員930人,分別完成目標的125.7%、128.6%、155%。
二是全面推進擴面提標,社保體系建設跨上新臺階。出臺失業保險基金擴大支出范圍試點方案,完善與省政府文件規定一致的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調整職工生育保險政策,基本醫療保險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參保群眾享受更多實惠。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為1.57萬名被征地農民、5417名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辦理參加社會保障手續;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別凈增繳費6306人、10325人、5226人、11377人、11115人,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126.1%、206.5%、261.3%、227.5%、222.3%;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覆蓋率繼續保持在98%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15萬人,基本實現全覆蓋。4.15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普調10%,人均每月增資165.1元。免費為1626名已納入社會化管理企業退休人員健康體檢。從今年1月起,知青半家戶和六十年代精簡下放職工養老補貼、被征地農民原政府保養金、第四年齡段的歷次被征地農民養老金、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分別提高50元、50元、42元、10元,惠及11.5萬人。社會保障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蘇南地區率先全面實現“四個不出村”的基礎上,積極打造特色,做到“三個不出門”,即參保登記不出門、權益查詢不出門、銀行代扣保費不出門。
三是著力加強引進培育,人才資源開發邁出新步伐。主動做好人才政策的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為企業招攬人才提供熱情主動的服務。組團參加“龍城英才計劃”在成都、西安、廣州等地的推介會;組織企業赴哈爾濱、沈陽、南京、重慶等地開展“人才服務進校園,全國選才促發展”系列招聘活動;舉辦市人才政策(上海)推介活動。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全年引進各類人才5850名,高層次人才310名,其中高層次研發人才28名、海外人才75名。組織指導申報“龍城英才計劃”項目146個,申報數量和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33個項目成功入圍,資助總金額達6100萬元。1人入選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4人獲得省“企業博士集聚計劃”資助,3人獲選市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堅持人才投入優先保障,組織年度人才開發資金的申報和審批,共有122人次獲得資助獎勵金額合計377.76萬元。開展第四屆市杰出人才評選活動,激勵更多優秀人才提高科研本領、多出成果。組織2家企業成功申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市共7家),組織建站單位參加專業培訓,督促建站單位重視和加強博士進站。加強各類人才信息庫建設,完成市外籍高層次人才通訊錄的校對和編印,共編錄市外籍高層次人才信息390余條。組織地方建設工程專業職稱評審7次、評審2055人次,推薦高級經濟師認定29人,初聘定職310人次,輔導280人次申報國家級中高級職稱。
四是有效優化糾紛調處,和諧勞動關系取得新發展。指導企業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全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由人均每月930元調整至1100元,上調幅度達18.3%。建立健全預防和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專項工作機制,開展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春暖行動”,著力提高小微企業和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積極開展“誠信用工、和諧共享”勞動關系創新活動,大力宣傳市級以上勞動關系和諧示范企業。深入基層,走訪企業,先后在天目湖、竹簀、別橋等三個鎮(區)開展“送政策、解難題,服務企業面對面”系列活動,為123家企業解決用工難題60余個。深入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自主開發的勞動保障監察網絡管理系統投入使用,結合全市企業分布情況建立起10個一級網格、202個二級網格。全年主動巡查用人單位780戶,書面審查用人單位1920戶,勞動監察處理勞資糾紛704件,責令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558份,為3859名職工補繳社會保險費2856.1萬元,責令用人單位追發職工工資435萬元。創新實行預備庭審制度,落實“陽光仲裁”制度,推行“快立、快調、快結”的勞資糾紛調處模式。全年共立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345件,仲裁機構案件結案率100%、案件調撤率達70%以上,共為勞動者追回損失2567.5萬元。
五是始終堅持科學規范,人事工資管理得到新加強。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公務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舉辦公務員職業道德主題教育演講暨征文比賽;創新公務員學習培訓模式,開通“市公務員網”學習平臺。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原則,圓滿完成47名公務員、57名教育系統工作人員、97名衛生系統工作人員、36名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招錄工作。深入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健全崗位管理制度,做到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以崗定酬、合同管理。完成3702名公務員、13532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級別工資晉升和薪級工資晉升審批。對全市事業單位基本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模底,科學細致地制定全市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和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完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審批工作。按照“考核考試積分選崗安置辦法”,接收安置17名軍隊轉業干部。對334名企業軍轉干部審核發放生活補助金共計800余萬元,對27名需救助企業軍轉干部審核發放醫療補助金21萬元。扎實開展人才教育培訓,累計培訓2200余人。分別舉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培訓,共培訓學員381人。組織105人參加職稱計算機培訓,考試3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