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西部地區師范教育改革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西部大開發為西部地區高等師范教育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去年總書記在西安召開的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西部大開發戰略,這給西部地區高等師范教育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當前各省市都在盡一切力量,研究和規劃作好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準備工作。各省市都把教育的發展作為大開發的重要思路。特別是從去年高校擴招開始,全國高校擴招48萬人,其中陜西高校擴招1.2萬人。高校擴招數額如此之大,給西部各省高等師范教育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給高校帶來了壓力。正是這壓力,使我們商討盡快落實擴招工作的具體措施,如充分挖掘高校現有潛力,改革學校后勤工作;根據各校實際情況積極推出了“走讀”制度;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審查、審批一批職業技術學院,具有發放學歷文憑資格的民辦高校和聯合籌辦一批高等師范學院。所有這些充分調動了高等教育戰線上廣大教職工的改革熱情,給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生機。
(二)西部大開發高等師范教育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西部和東部的差距,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勞動力素質的差距,人才的差距。據統計,“西部地區199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比全國低1.53個百分點。全國接受高等教育比率不到4%的省區有5個(廣西3.75%,貴州2.86%,云南3.36%,西藏2.06%,青海3.55%)其中4個在西部,占80%”。北京、天津、上海三直轄市,適齡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更高一些,西部大多數省(市)仍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僅以陜西為例,有科教優勢,但對經濟社會的全面影響,科教優勢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陜西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為25.12%,高出全國15.88%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關于陜西及其西部各省科技經濟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外流的勢頭,現在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伴隨著21世紀科技的高速發展,知識經濟的興起,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對我們經濟的影響和對全民素質提出的要求。特別是西部各省是身跨農業社會、工業時代、信息時代三個階段,具有相對落后,基礎薄弱,包括教育在內的各種事業帶有過渡性,不確定性和探索性特征。因此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師范教育,比別的省份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任務,為西部大開發培養大批的合格師資和高素質的勞動者。從這個意義上說,西部大開發,高等師范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研究和制訂西部大開發,必須從這一實際情況出發。
二、西部地區高等師范教育的情況分析
(一)中國西部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分布情況(1995年)
從上表統計結果看,截止1995年西部有高校214所,其中綜合大學14所,理工院校50所,農牧院校15所,林業院校2所,醫療院校25所,師范院校62所,語言院校2所,財經院校13所,政法院校5所,體育院校2所,藝術院校7所,民族院校7所。改革開放20年來,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特別是師范教育(占總數30%)以其低重心,寬覆蓋面,緊密結合西部地方經濟和基礎教育需要發展為目標,完善了西部的高等師范教育體系,堅持為西部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輸送合格人才的辦學宗旨,基本上形成了三級層次布整體完善的態勢。
(二)西部地區高等師范教育布局、結構存在的問題
按照高等學校統計分類相比較,西部地區普通高校類別齊全,學科也比較完善。但由于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及其專業布局都受計劃經濟體制的約束和管理體制,條塊分割且條條制約過強,導致院校科類、專業等層次的結構不協調,缺少區域的平衡性,如青海、寧夏、西藏高校少,無法合理配套。目前西部地區辦學層次和院校科類結構不合理,出現比例失調,如四川現有42所高校中有一半即21所是專科,而專科中又一半,10所是師范專科。可見調整專科比例,尤其師專升本科的比例更顯突出。
(三)西部地區基礎教育大發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師范教育的發展水平
貫徹實施《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來,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迅速,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兩基”工作取得了決定性發展。以陜西為例,1998年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達74.04%,1999年實現80%,2000年全省基本實現“普九”的目標,全省11個素質教育實驗縣和30所實驗學校的試點工作已全面展開。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也將有較大發展,一些地(市)已著手考慮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問題。但嚴重制約陜西省“普九”的提高和高中階段教育較快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高質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本科教師來源短缺。
陜西省高教布局結構不盡合理,不僅反映在高師本科層次比例低,也反映在本科師范院校布點少,面臨師范教育層次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1998年陜西省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僅有1600人,占師范類本專科畢業生總數的45.9%。據預測,到下個世紀前5年僅初中階段全省統計需增加師范本科畢業生約4萬人,遠不能滿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