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區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計劃綱要》實施五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殘工委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銳意進取、穩步拓展,通過制訂和實施各項切合我區實際的工作措施,加速了殘疾人事業與我區經濟社會的融合進程。我區殘疾人事業繼續保持快速、有序、健康發展的勢頭,殘疾人社會保障、就業、康復、文體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績,殘疾人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
一、“十一五”期間殘疾人工作各項任務完成情況
(一)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不斷完善。
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把殘疾人工作列入重要且特殊的民生工作議事日程,建立了區委領導、區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在組織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工作時,做到殘疾人工作與之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檢查。對于涉及殘疾人工作的重要事項,列入區長辦公會議集體研究討論,重大事項提交區委常委會。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殘疾人工作匯報,幫助解決問題。區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全區的殘疾人工作,建立了工作規則、職責分工和年度任務分解等制度,各成員單位都將殘疾人工作納入部門職責,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區政府主要任務分解也把“進一步強化、細化殘疾人生存和發展權益的保障措施,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列入其中,使全區殘疾人工作責任更加明確,確保了各職能部門能更好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每年全國助殘日期間,區四套班子有關領導分頭走訪調研基層殘疾人工作,參加主題慶祝活動,并已形成制度化,給殘疾人工作以有力支持。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加速殘疾人工作與全區經濟社會的融合進程提供了堅強的領導保證。
(二)殘疾人組織建設取得新進展。
殘疾人工作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明顯加強。區、街道殘聯召開了第四次代表大會,各級殘疾人組織在換屆中得到調整、充實和加強,“代表、服務、管理”職能不斷增強。一是通過貫徹中國殘聯等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的意見》,區殘聯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二是各街道均建立了殘聯,由民政助理員兼任街道殘聯理事長,具體承擔各項助殘政策的落實。按照上級要求,各街道配備了殘疾人專職委員,實行半天工作制,給予一定的工作補貼。三是加快工作重心的下沉,及時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基層,開展好殘疾人工作者業務培訓班,切實將各項工作引向深入。引導廣大殘疾人和基層工作者的理念實現從“有困難,直接找殘聯”到“有困難,就近找社區”的轉變,使社區成為直接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工作層面。四是加強殘疾人專門協會規范化建設,使殘疾人群體逐漸樹立起大局意識、法制意識和理解意識。
(三)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
圍繞殘疾人群體最為關心的救助、養老、醫療等問題,年均投入資金180余萬元,著力建設惠及所有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擴大生活救助覆蓋面。7月起實施《殘疾人分類補助實施辦法》,909名殘疾人享受70-200元/月不等的生活補助金,基本做到了全區未就業殘疾人幫扶救助的全覆蓋面。通過實施《殘疾人臨時救助實施辦法》,解決殘疾人因病、因災等突發性特殊原因造成的暫時生活困難。二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貼。對229名以自由職業者、失業人員和個體工商戶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殘疾人給予1200元/人的補貼;對5名老年殘疾人參加養老保險一次性躉交給予3000元/人的補貼。三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政府買單的形式,對485名一、二級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給予全額免費。另外,對187名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三、四級殘疾人,以殘聯補貼的形式,給予個人自理部分50%的補助。
自月起,年均投入350萬元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目前,已有357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全額享有440元/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14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級殘疾人享受2000-9600元/年的集中托養、日間照料或居家安養補助;為619名貧困殘疾人提供免費康復服務或康復補助。這項政府推動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廣大殘疾人、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和一致好評:10月份,遠東零點市場調研咨詢有限公司開展的殘疾人服務滿意度調研顯示,382名被訪殘疾人對“殘疾人康復工程”的滿意度為92.17分。同時,我區還積極深化殘疾人幫困救助工作的配套措施改革,向管理要效率,加大政策文件清理力度,強化基層培訓,優化操作流程,逐步將臨時性、應急性、補缺性的助殘服務轉變為長效性、常態性、全面性的政策保障體系,確保了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規范、有序。
(四)殘疾人康復工作成效顯著。
我區堅持改善民生、維護民利的價值導向,年均投入120余萬元康復經費,使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的覆蓋面和質量明顯提高,推動了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實現。累計為204余名聽力殘疾人免費配發助聽器216只,人工耳蝸4例;向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免費配發各類康復訓練器具、輔助器具6200余件;為100余名截肢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和矯形器;組織3000余人次到各類康復機構訓練;為370名白內障患者施行免費手術;為404名低視力患者配送助視器;大病救助125名;發放康復醫療救助卡2843只;精神病救助3700余人次。
目前我區正結合公共衛生服務屬地化建設,加快建設肢體、聽力語言、視力、精神、智力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依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了殘疾人康復指導站和社區康復服務站,并配備了技術人員及協調員,有利于今后為殘疾人提供便利的康復服務。
(五)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在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促進殘疾人就業。我區完善了殘疾人就業登記制度,充分發揮區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所的就業援助和服務轉介職能,根據殘疾人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進行登記,并及時聯系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和各類企業,積極推進殘疾人就業。根據2009年開展的殘疾人就業聯系走訪服務活動調查顯示,全區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共2133人,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1191人,占就業年齡段殘疾人的55.8%,其中按比例就業578名;福利企業集中就業510名(其中在海曙區福利企業就業有168人,其余在其他地區的福利企業);個體就業103名。692人就業困難,250人有就業意愿和能力但未能就業。加強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收繳、管理和使用,加大了審計和監管力度,5年來累計收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突破1億元,其中我區分成49%,主要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就業扶持和特殊困難補助,使廣大殘疾人受益。
(六)殘疾人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
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和其他教育方式為補充的殘疾人教育體系。
一是殘疾兒童少年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提高,殘疾人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基本接受了免費教育。區教育部門出臺了《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實施辦法》,使殘疾兒童少年能在適合于他們發展的教育環境中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教育,學到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的勞動技能,增強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為他們今后能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二是特教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支持性教育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通過整合達敏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和智力殘疾康復。圍繞“關愛殘疾孩子,發展特殊教育”的全國助殘日主題,大力扶持達敏學校的智障學生特殊教育、智障康復課程推廣等支持性教育資源,贊助出版了《支持性教育資助叢書》,并向全區491戶智力殘疾人家庭進行了書籍贈送。
三是殘疾人高等教育助學力度不斷加大,年均投入10余萬元,累計對127名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給予了4000-5000元/年的助學金。
(七)扶殘助殘的社會環境更加文明
我區逐步形成了全社會扶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工作格局,關愛殘疾人蔚然成風。區人大對區殘聯和各街道落實《殘疾人保障法》進行執法調研;區政協班子領導帶領政協委員對殘疾人工作開展視察活動。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殘疾人工作積極呼吁,獻計獻策,有力地提高了殘疾人事業的社會關注度,部分建議提案被采納,切實解決了基層殘疾人的實際困難。81890盲人電影院、盲人圖書室、盲人網吧、GPS“一找靈”等助殘服務相繼推出,深受盲人及智障家庭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成為我區殘疾人工作的一張重要名片。殘疾人書畫才藝展、殘疾人手工藝品網絡義賣等活動,展示了殘疾人的精湛才藝和良好精神面貌。鼓樓、段塘等殘疾人工療站的不斷發展,連續三年政府購買殘障康復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良性運作,教育部門支持性教育模式的導入,使中、輕度智力殘疾人得到了良好的托養、康復服務。孝聞社區積極推廣“你行我也行”特奧精神,組織社區居民經常性地與智障人士開展康復性、拓展性趣味運動,有效地促使智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會,被中國殘聯、中國特奧委員會授予“全國特奧示范社區”稱號。(我省共有三個社區獲此殊榮,其中孝聞社區是寧波市唯一的授牌單位。)面向全體低收入家庭開展的“文化助殘,共享和諧”報卡、書籍贈送活動,“攜手參與展示風采”殘疾人趣味運動會等活動的舉辦,使殘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及相互間團結意識得到加強。區國稅局、質監海曙分局、區行政服務中心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方便殘疾人辦理業務。團區委組織青年志愿者和社會企業長期開展的針對殘疾人結對助學服務,使全區關注、關心、關愛、幫扶殘疾人群體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八)殘疾人素質逐步提高
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和殘疾人節日,采取統籌安排和資金扶持的方式,在各街道、社區因地制宜地組織基層殘疾人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幫助殘疾人樹立自信,引導他們融入社會公共文化生活。通過加強素質教育,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參加生產勞動擺脫了貧困,其中一部分人實現了勤勞致富,各行各業的英雄模范群體中都有殘疾人的杰出代表。一批優秀殘疾人投身社區建設,成為社區“兩委會”成員,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五年的努力,我區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計劃綱要各項任務已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廣大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為殘疾人同全區人民一道實現小康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客觀因素和殘疾人自身障礙的影響,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我區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的滯后將長期制約廣大殘疾人的服務需求;相當多的中低收入殘疾人隨著物價指數的不斷攀升,生活水平難以穩定保障;改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的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尤其是殘疾人就業問題不容樂觀等等。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殘疾人實現小康生活,已成為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進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