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社局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一是加大促進就業工作力度。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57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147人,其中省內新增轉移1521人。二是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全縣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530.9萬元,完成全年民生工程任務的108.3%。其中,扶持個人創業7420.9萬元,扶持小微企業2110萬元。通過創業擔保貸款直接扶持個人創業675人,帶動就業2169人;還款率為100%。三是積極搭建就業服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專項招聘活動,今年發布以園區企業為主的企業崗位招工信息,日均瀏覽量超過0.26萬余人次。累計提供招聘服務5.25萬余人次,其中線上服務1.78萬余人次,通過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招聘員工3200余人次,留住了返鄉人員1588人在園區企業就業。四是大力開展就業培訓。針對當前就業現狀,因地制宜開展家政育嬰員、電商等技能培訓,目前開展三期線上崗前培訓共109人,技能培訓16期380人,創業培訓15期384人。五是全力推動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計劃圓滿收官。今年下達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任務數是2100人,截至目前,全縣共計培訓人數為1858人,其中崗前培訓1014人、技能提升培訓380人、新型企業學徒制培訓80人、創業培訓384人。六是做好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托管工作。新增接收封存檔案827份,轉遞檔案293份。
(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一是加強社保擴面工作。
2021年10月底,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及靈活就業參保人數33503人(含企業及靈活就業退休人數10432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3萬人(含退休人員24431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342人(含行政事業退休人數2393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225;以上均完成下達的參保人數任務。全縣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9648人,已完成任務數98%。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919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1515.64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不含年金)7529萬元,失業保險基金征繳317.26萬元,工傷保險基金征繳133萬元。二是優化待遇資格認證方式。深入推進減證便民,著力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自助認證和社會化服務認證相結合的認證新模式。大力推廣使用“人社APP”“贛服通”進行網上自助認證、對身體不便的群眾采取上戶幫忙審查等社會化服務認證方式。截至目前,2021年度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10245人完成待遇資格認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4036人完成待遇資格認證。三是推進社保卡應用。截至目前,社會保障卡窗口共為群眾辦理首次申領社保卡1022張,睡眠卡和庫存卡發放509張,補(換)卡697張,其中為特殊身份人員辦理15張,減免費用480元。四是做好2021年度養老保險調資工作。對全縣參保的退休人員進行調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調資人數10797人,人均調資104.08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調資10797人,人均調資7.68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調資人數2338人,人均調資155.75元。五是做好工傷案件的受理和調查工作。工傷案件受理并調查137件,認定121件,不予認定1件,同意撤銷4件,已調查2件。
(三)穩步推進人才人事工作。一是做好各類招聘工作。完成2020、2021年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招考工作,共招錄36人;完成2021年度“三支一扶”人員招募工作,共招募17人;做好省中小學教師招聘工作,對招聘環節進行監督,共招錄10人;推進2021年度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工作,崗位設置繼續向偏遠鄉鎮和應屆高校畢業生傾斜,上報招聘計劃數87個,其中鄉鎮單位設置崗位數34個;應屆高校畢業生身份崗位數22個,占比為25%;基層服務要求崗位數3個;大學生畢業生退役士兵身份崗位數5個,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推進中。二是做好基層服務人員安置工作。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嚴格遵循安置原則,對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各類基層服務人員進行落編安置。今年以來,安置三支一扶人員13人,林業定向生3人,醫學定向生2人,教師定向生30人,免費師范生1人。三是做好高素質、高學歷人才引進及培養工作。人社局與教體局聯合成立工作組,開展碩士研究生人才引進工作,現已引進2人;四是做好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及人員轉隸工作,根據改革要求,嚴格做好單位變更、人員轉隸后的各項維穩工作,保障工作的順利推進。改革共涉及133個單位,969人。五是做好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推薦了9位高層次人才參加市高層次人才聯誼及兩家企業參加線上引才活動,申報了博士后創新實踐工作基地一家(省瑞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審核推薦37名專業技術人員評審高級職稱資格、69名專業技術人員評審中級職稱資格,審核認定375名專業技術人員的初級職稱資格。六是做好工資福利工作。審批機關、事業單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對象5人,審批一次性死亡撫恤金36人,審批調整遺屬生活補助169人;辦理到齡退休審批手續348人,辦理退休人員退休證157人;審批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發生變化工資變動495人、工勤人員正常晉升工資3621人,審批教(護)師(士)增加教、護齡津貼66人;辦理2020年新錄用人員轉正定級工資165人,確定2021年新錄用人員工資86人,退伍安置人員工資4人。
(四)勞動關系更趨和諧穩定。一是加大宣傳力度。人社局出臺了《關于印發縣關于進一步做好治欠保支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開展縣<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集中宣傳活動的通知》,舉辦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學習培訓;印發《條例》宣傳知識手冊、宣傳彩頁、宣傳掛圖共100多份;對全縣5家建筑工地開展了“送條例、進工地、穩就業、保民生”普法活動,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0余份,解答咨詢50余人次;利用“三八婦女節”這個重要節點,積極宣傳《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切實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2021年潔美電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獲得了第二屆“省模范勞動和諧企業”的光榮稱號;二是依法治理欠薪案件。今年,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共受理投訴案件67件,涉及勞動者325人,涉及金額297.35萬元。其中受理建筑領域投訴案件15件,涉及130人,涉及金額150萬元,已結案65件,結案率達97%;回復信訪督辦件共23件,涉及30人次,涉及金額50余萬元,已全部協調處理完畢。三是開展勞動用工檢查及日常巡查。今年以來,先后5次會同住建局、交通局、市監局、水利局等多部門,開展2021年度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監管聯合抽查工作、建筑工程領域勞動用工專項檢查、打擊防范強迫智力殘疾人勞動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以及女職工產假等權益專項執法行動和日常巡查活動。共對我縣轄區內63家單位進行檢查,涉及總用工數共計2148人。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違規行為6起,整改5家,1家正在整改,責令用人單位與職工補簽勞動合同30余份,有效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四是做好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共受理124起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涉及勞動者387人,為勞動者追回涉案金額約997萬元。
(五)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一是引導園區企業精準對接就業。緊緊圍繞縣內“十大工程”,鼓勵縣內項目優先吸納本地農民工。給予工業園區企業每吸納一名脫貧勞動力給予1000元/年補貼。截至目前已撥付13家企業吸納脫貧勞動力補貼3.6萬元。二是職業技能提升助力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今年累計組織開展脫貧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14人次,分別為育嬰員、電子商務、中式烹調師、美容師培訓,發放生活費補貼3780元。撥付3家企業脫貧勞動力以工代訓19人3.42萬元,幫助脫貧勞動力通過技能提升實現就業。三是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帶動就業。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給予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創業扶持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為13戶脫貧戶發放創業貸款83萬元。撥付一名脫貧戶一次性創業補貼0.5萬元。撥付2家幫扶車間吸納脫貧勞動力補貼3.5萬元。四是統籌公益崗位托底幫扶就業。截止目前安置脫貧勞動力841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826人,邊緣戶15人,主要用于公共環境治理、光伏維護、砍雜鋤草、防火防汛宣傳員等崗位,實現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五是社保代繳減少脫貧戶支出。為5097名符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代繳每人每年100元保費;建檔立卡脫貧戶享受城鄉居保待遇2482人;建檔立卡脫貧戶免費補換社會保障卡10人,共計減免320元。
(六)聚焦黨風政風,人社服務提質增效。一是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二是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窗式受理”綜合窗口建設,不斷加大減證便民力度,人社局制定了《關于開展人社“班子成員走流程”的工作方案》,每位班子成員通過陪同辦、親自辦、監督辦等形式,深入窗口一線,體驗辦事流程,全力提升人社服務水平,推動人社惠民惠企政策和服務更好惠及企業群眾。三是開展“窗口腐敗”專項整治。整治局少數“窗口”干部職工存在的服務不規范、業務不熟練、工作方式過于簡單、上班紀律松懈等行為。從理論學習、日常監管、業務工作等全面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共查出4個具體問題,形成專項整治問題清單。四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局黨組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主要原因是本地企業發展空間不大,薪資水平低,人才流動范圍窄。部分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望值過高,仍然存在不愿去企業和基層就業的觀念。
二是園區有些企業缺乏技能人才,出現“技工荒”現象。企業需要技術工人,但由于培育一個成熟的技術人員需3個月甚至6個月,而且需要足夠的培訓資金,致使企業不愿培訓培養技術工人,造成中等以上技工嚴重短缺,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三是社保擴面征繳工作滯后。今年8月份省里出臺了暫停補繳城鎮養老保險的文件,導致今年城鎮養老保險任務數缺口較大。
四是高素質人才招錄難,政策吸引力不足。因經濟、地理位置、交通、職業發展等原因,我縣在高素質人才招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巨大的,也是需要亟待解決的。我縣雖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但對比其他地區的引才政策而言,顯然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吸引力不足,力度不大,并且縮小差距的方式不多。政策實施過程也存在著宣傳不到位、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人才工作生活環境等配套設施有待提升。
三、2022年工作計劃
一是重點扶持中長期的職業教育。短期培訓對于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于中長期的技能人才培養已不適用。政府應及時調整培訓補貼政策,將技能人才培養納入教育重點,從職業院校辦學能力建設入手,加大投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層次,提升培養能力和水平。鼓勵初高中畢業生學習技能,走技能成才的道路,為長遠的產業發展培養大量技能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鼓勵引導大學生在鄉就業創業。
二是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全面實施。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圍繞保民生、保穩定、保增長的大局,不斷健全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征繳,重點提高園區企業參保率,切實做到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三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繼續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宣傳教育力度。利用普法宣傳周、安全生產宣傳月、根治欠薪行動、攻堅專項執法檢查等重要節點,推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網絡,廣泛宣傳普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內容。同時,充分利用戶外廣告牌、電子顯示屏、張貼實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標語及條幅,基本做到覆蓋城市街道、社區、公園、大型商場、人力資源市場、農貿交易市場、建筑工地等人流密集地點,切實提升《條例》知曉率。
四是統籌、創新人事人才管理工作。一方面對于人員高素質招錄難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充分宣傳、落實和完善現有人才政策,提升高素質人才的生活、工作待遇,保障高素質人才在宜工作能夠安心、放心、開心;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各用人單位走出去引才,面對面了解和掌握應聘人員的需求,消除人才引進來的后顧之憂,提升引才成功率。為工業創新發展三年倍增行動、“縣十大工程”貢獻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