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衛生健康十四五規劃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到2025年,建立覆蓋全省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服務,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與2020年相比,主要健康指標有較大提升。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務優化升級,健康飲食和健康行為習慣全面普及,人人享有高質量的健康環境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公平顯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5年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逐步提高。
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基本形成,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創新整體實力大幅提升,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立起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區域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二、衛生健康規劃主要指標
1、健康狀況:到2025年,基本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0%。加強口腔衛生,12歲兒童患齲率控制在30%以內,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15%,嬰兒死亡率降到6‰以下。
2、健康生活: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35%以上。
3、健康保障:到2025年,每千常駐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達3人,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達6張,基本形成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
4、健康環境:2025年,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覆蓋率達100%,醫療廢物收集范圍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5、健康服務:到2025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實現全覆蓋,居民續約率達到95%以上,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引導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設置規范化的母嬰室,提高母乳喂養率。不斷擴大婦女“兩癌”檢查覆蓋面,婦女常見病篩查率提高到80%以上,實現早診早治。開展婦女產后抑郁癥的預防和干預。推進中醫服務集約化發展,實施“熱敏灸+”推廣計劃,到2025年熱敏灸在全區醫療機構實現全覆蓋,中醫藥服務在治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衛生健康規劃主要任務
1、加強公共衛生健康服務
(1)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婦幼健康、應急救治、綜合監督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應對重大災難事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疾病防控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快速檢測和醫療救治能力。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健全基層婦幼衛生服務網絡。不斷提高衛生健康綜合監督水平,強化公共衛生保障能力。健全院前急救服務體系,規范院前急救管理,不斷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期間,一是計劃新建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其建設成為全國一流水準,具有較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能力、現場專業處理能力、實驗室研究能力強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二是將區婦幼保健院按“二級甲等”的標準建設新院區,開展婦女、兒童各項保健服務及綜合門急診服務;三是新建市區應急醫療救助中心,項目總用地100畝,總建筑面積68000㎡。建設確診輕癥救治樓,床位200張;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醫學觀察樓,床位300張;預檢分診留觀樓,床位300張。建設相關醫技輔助科室建設。
(2)加強重大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嚴格落實《疫苗管理法》規定,加強疫苗管理,保證疫苗質量,規范預防接種。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強艾滋病篩查、醫療救治和隨訪管理,提倡同伴教育,擴大艾滋病篩查范圍,全面落實臨床用血核酸檢測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使疫情保持在較低流行水平。建立結核病分級診療和防治綜合服務模式,規范肺結核診療管理,加強耐多藥肺結核篩查、監測和救治,使肺結核疫情持續下降。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有效應對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熱、麻疹等重點傳染病疫情。鞏固消除瘧疾成果,強化寄生蟲病和飲水型氟中毒、氟骨癥、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使地方病不再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點問題。
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強化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菌病等重大動物源性傳染病的源頭治理,積極防范輸入性突發急性傳染病和鼠疫等傳統烈性傳染病,完善人畜共患病和紅火蟻等危害人群健康的檢疫有害生物協同防治體系。
(3)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推動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機會性篩查,逐步將符合條件的重大疾病早診早治適宜技術納入診療常規。
(4)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鞏固和提高鄉鎮(街道辦事處)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健康服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成果。加大財力投入,繼續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完善鄉鎮衛生院的基本醫療功能,提升村衛生室健康服務能力。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待遇從優,關心和解決基層醫務人員學習、生活、工作、職稱晉升等切身利益訴求,引導、支持和鼓勵他們愛崗敬業,扎根基層、服務基層。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積極探索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綜合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康復、護理、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和社區養老等健康服務。
“十四五”期間,一是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一次性整體立項,分批、分級建設,一攬子解決業務用房、人員編制等“瓶頸”問題。二是改擴建鄉鎮衛生院。按標準規范化建設發熱、腸道門診及感染樓和醫養結合服務大樓。
2、加強醫療服務
(1)加強醫療救治體系的建設。全面建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基本實現優質資源配置均衡化。
“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區第一人民醫院新院區、區第二人民醫院、區中醫院新院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并投入使用。改擴建區人民醫院,建設一所精神病專科醫院全面提升我區醫療服務整體水平。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
(2)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與水平。建立規范有效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縣、鄉醫療質量控制網絡,優化醫療機構內部質量控制機制。探索建立影像、檢驗、病理等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實現實時高效管理與控制。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推進預約診療服務,規范診療行為,優化診療流程,深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推進合理用藥,基本實現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和暴力犯罪行為,切實保護醫務人員的安全。
(3)推進智慧健康醫療衛生服務。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創新“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大力推進智慧健康醫療衛生服務。實施健康醫療信息惠民行動,推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遠程醫療服務信息系統,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鞏固和擴大“智慧百鄉千村健康醫養扶貧工程”成果,提高健康大數據采集和開發利用能力,支持和鼓勵鄉村醫生運用智慧醫療平臺和智慧健康小屋為村民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實現健康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服務。“十四五”要開展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科室建設及智慧醫療平臺第二期建設。2020年8月份已開始第二期智慧百鄉千村醫養扶貧工程建設,確保“十四五”期間全區所有公有產權村衛計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智慧醫療工程全覆蓋,更好地為廣大老百姓服務。
(4)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完善分級診療政策,加快形成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著力構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健全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切實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加強陪護工培訓與規范管理。圍繞縣外轉出率較高的病種,加強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提升縣級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疾病診療能力。建立醫療聯合體、醫院集團、對口支援等多種協作模式,提高服務體系整體效益。
3、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
(1)提高婦女和兒童健康水平。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婦幼健康和優生優育工程,實施母嬰安全計劃,豐富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向孕產婦提供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引導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設置規范化的母嬰室(“十四五”期間區擬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區疾控中心接種門診部、大型商場、4A級以上旅游景區設立的母嬰室按照上級要求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高母乳喂養率。不斷擴大婦女“兩癌”檢查覆蓋面,婦女常見病篩查率穩定達80%以上,提高宮頸癌和乳腺癌早診早治率。開展婦女產后抑郁癥的預防和干預。加強兒科醫學建設,建設標準化示范兒科門急診,提高兒童危重癥救治能力。抓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省級試點,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制度。(“十四五”期間,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到2025年,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2)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發揮各級各類學校在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各類體育場地向青少年開放,廣泛開展群體性青少年體育活動。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疏導、干預和保健服務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教育,引導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性。提高青春期性知識普及率,深入實施“青春紅絲帶”專項行動,完善艾滋病防治網絡和干預措施,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
(3)促進老年人健康。針對老年人康養需求,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優先為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定期開展體檢、巡診、健康指導和健康評估,并建立健康檔案。
(4)維護殘疾人健康。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實施精準康復,為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完善醫療機構無障礙設施,改善殘疾人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康復服務體系,優化康復資源整合與配置,加強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建設,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機制,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簽約服務。
(5)保障低收入人群健康。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疾病醫療保障水平,最大限度減少因病致貧、返貧的發生。優先為低收入人群建立健康檔案,發放居民健康卡,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健康管理和服務。
4、加強醫防醫養融合發展服務
(1)促進醫防結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對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加強指導、培訓和考核。充分發揮醫共體在“醫防”能力建設作用,落實防治結合要求。著力提升縣域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動醫療健康服務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2)加強醫養結合,保障健康老齡化。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和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鼓勵醫療衛生服務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養老機構開展巡診服務實現全覆蓋,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實現全覆蓋,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以滿足和適應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十四五期間”,區支持民營區第三醫院轉型發展為醫養結合綜合性醫院,爭取全區所有鄉鎮衛生院建設醫養結合服務大樓項目)
5、加強中醫藥創新發展服務
(1)健全城鄉中醫藥服務體系。健全以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高標準建設區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十四五”建成以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旅游為重點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
(2)拓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一是推進中醫藥養生養老試點工作。推動各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合作,指導其規范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發揮中醫藥在養生、保健方面的優勢,探索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新模式、新機制。二是開展“熱敏灸”推廣工作。形成了以區中醫院為龍頭,全區5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26家鄉鎮衛生院、3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02家村衛健室為輻射的熱敏灸服務網絡,并依托智慧醫療平臺完善熱敏灸醫療服務網絡建設。在酒店汝水賓館內設置了熱敏灸體驗區,4A級景區仙蓋山和大金山寺分別設立了熱敏灸體驗館,文昌里等5個熱敏灸體驗館建設已全部完成,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3)發展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積極推進有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治未病中心(科),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拓展中醫醫院服務領域,鼓勵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師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技術支持。推動中醫藥與養生融合發展,建設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6、加強健康服務產業發展
(1)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業。一是發展提升中醫藥文化旅游觀光。大力發展中醫藥農旅產業,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點建設。在仙蓋山景區打造中藥健康產業園,該產業園以農業和中藥為主題,以養生休閑觀光為核心,以中藥材種植為基礎,開發農旅觀光、生態康養相結合的系列旅游產品。今后將引導周邊居民、貧困戶參與中藥材生產,發展中醫藥旅游產業的同時助力脫貧攻堅。并引入中醫藥知識研學游、團隊中醫藥休閑品質觀光游,提升中醫藥旅游內涵與品位,讓中醫藥文化深入游客內心。二是豐富完善中醫藥康養旅游服務。積極打造中醫藥健康康養旅游示范品牌。家和十里桃源健康小鎮集文旅度假、生命康養、健康管理、配套居住、優質教育于一體綠色健康與生態文旅創新融合的健康小鎮。三是探索開發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積極對我區盱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健康茶系列產品作為健康旅游商品進行宣傳推廣;鼓勵羅針牡丹田園綜合體引進先進工藝,生產牡丹精油系列產品;推進仙蓋山景區在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點的同時,將園區種植的靈芝加工成靈芝酒,利用菊苣種植引進益生菌健康產品等。四是促進中醫藥文化遺產傳承發展。鼓勵中醫藥非遺項目申報,讓中醫藥文化非遺傳承“活起來”。我區旴江穴位療法、草藥采集與加工于2019年成功申報為市級非遺傳承項目將這兩個項目列為市級非遺項目。
(2)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充分發揮我區山水、溫泉、中醫藥、“森林氧吧”等獨特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發展健康養老與醫療、體育、旅游等相互融合的養生養老新業態,重點培育一批健康養老集聚區(社區)和連鎖集團。支持醫療機構發展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康復醫院、護理院。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整合資源、完善功能,建設醫療養老聯合體。(仙蓋山森林康養基地已獲批成為首批省級森林康養基地。主要計劃建設養老公寓、養生會所、康養療養中心、休閑娛樂活動中心等)。
7、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廣泛開展愛國衛生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環境保護、公共場所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食品安全衛生、個人和家庭衛生、傳染病防治等方面知識,深化創衛教育,引導和規范市民創衛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
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面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建設工作,以“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干凈整潔,文明衛生,井然有序,和諧宜居”為總體目標,開展城市環境“綠、美、亮、凈”綜合整治,著力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搞好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環境治理,推動“秀美鄉村”建設。持續推動農村改廁工作,保證資金到位,堅持質量標準,到2025年,全區基本完成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加強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機制,推廣“戶集、村收、鄉轉運、縣集中處理”的管理模式。扎實開展“除四害”活動,做到環境治理和藥物消殺相結合。實施病媒生物監測消殺,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到2025年,努力把我區農村建設成為人居環境干凈整潔、適合居民生活養老的美麗家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8、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體系建設
完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加強對公共衛生、疾病防控、衛生應急等專業人才的培養。
(1)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做大做強衛生疾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穩定基層疾控隊伍,制定有效激勵機制吸引高素質人員進入各級疾控機構,始終保持疾控隊伍常態化的高水平應急處置能力。組建衛生應急救治專業技術隊伍。
(2)加強護理人才尤其是高層次護理人才的培養。
(3)加強中醫人才培訓。培養熟悉重大傳染病救治的中醫藥繼承與創新人才。
(4)加強基層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針對基層力量,挑選優秀基層公共衛生人才,定期學習進修培訓,夯實基層基礎,不斷提升基層一線公共衛生專業隊伍能力和服務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