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計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情況。縣地處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交錯地帶,境內海拔在1138—4154米之間,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日照2100小時左右,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平均無霜期183天,年均氣溫9.3℃,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縣自古就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稱,境內有中藥材資源690多種,其中有收購量的就有142種,常年家種、面積比較大的藥材有當歸、大黃、黨參、紅芪、黃芪、柴胡、板藍根、黃苓、羌活、獨活、秦艽、百合、草紅花、甘草等10余種。縣哈達鋪、理川、城關片原屬岷縣,是中國道地中藥材“岷歸”的主產地,1984年境內所產當歸、大黃、紅芪、黨參獲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年哈達鋪當歸基地通過國家質檢總局GAP認定,年全縣15萬畝中藥材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年當歸產品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年當歸、紅芪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另據省藥檢所檢測,縣所產當歸、黨參、紅芪、黃芪、大黃、柴胡、羌活、甘草、板藍根等藥材均高于年版藥典規定標準,稱得上同類藥材品種的上品。據《漢代醫簡》、《居延漢簡》等文獻記載,縣在北魏時期就開始種植當歸等中藥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藥鄉”。在多年的中藥材種植加工過程中,各級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中藥材種植的一系列經驗,進一步擴大了種植規模,提高了藥材質量,創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藥材優勢品牌,推動了中藥材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縣上有專職負責中藥材產業開發的規劃指導、技術培訓、信息交流、溝通協調的中藥材產業開發服務中心。全縣目前共有農業方面專業技術人員200多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20多人,是發展中藥材產業主要的技術力量支持。

(二)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一是中藥材生產種植現狀。近年來,通過加強基地建設,擴大種植規模,狠抓技術服務,鞏固擴大了哈達鋪、理川、南陽三片傳統藥材生產種植基地建設,建成了哈達鋪至阿塢、哈達鋪至龐家、理川至八力、南陽至好梯四個中藥材示范帶,使中藥材種植面積以成倍的速度增長,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占全縣耕種面積的30%以上,呈現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在種植中,堅持片、帶、點示范相結合,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為35.76萬畝,其中當歸10萬畝、黨參6.5萬畝、大黃4.5萬畝、紅芪4.3萬畝、黃芪5萬畝、柴胡3萬畝、其它2.46萬畝。在藥材產業開發中,積極引導農民穩定發展市場前景好的紅芪、當歸、大黃、黨參,適當發展柴胡、半夏、天麻,大力發展市場緊缺、增產潛力大的羌活、板藍根等優質中藥材,當年新引進藥材品種86個,馴化當地野生藥材品種13個,選育成功56個。在種植技術上,著眼于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積極推廣了當歸膜側種植技術、黨參剪莖技術,大力開展藥藥倒茬和熟地育苗,提高了藥材品質,保護了生態環境。在年,全縣中藥材產量達到6500萬公斤,產值達到30433萬元,農民人均藥材收入達到722元,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8%。

二是中藥材加工業現狀。全縣現有登記注冊并正常生產經營的有遠大生物科技公司、惠農中藥材科技開發公司等8戶中藥材企業,實有從業人員435人。年加工紅芪原條710噸、當歸原條260噸、黨參原條95噸、大黃100噸、中藥材飲片424噸、提取當歸油0.9噸,實現銷售收入4400萬元,利潤610萬元、上繳稅金13萬元。在產品認證方面,遠大生物科技公司通過了當歸種植GAP認證、中藥飲片GMP認證和中藥飲片銷售GSP認證。合興中藥材公司取得了《中藥材自主經營出口許可證》。

三是中藥材的加工銷售現狀。年全縣共有中藥材加工銷售大戶92戶,中藥材加工銷售從業人員1362人。當年中藥材收購量達到6662噸,實現銷售利潤725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滯后。目前,全縣中藥材生產的組織形式以千家萬戶的藥農自發進行生產為主,藥農主要根據當年市場行情安排來年生產,雖然各級組織和藥農自發建立的協會組織在政策引導、信息服務、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千家萬戶式的生產對藥材的集約化生產有不利影響,也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中藥材基地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在地道藥材產區建設基地,再由基地帶動農戶的工作有待于深化。

二是中藥材產業缺少項目支撐,科技含量不高。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了35萬畝,占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但由于缺少中藥材生產方面的科研攻關、技術推廣、栽培示范等方面項目支持,因此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建設、良種生產繁育體系建設、先進適用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新品種選育和引種推廣、野生資源人工栽培馴化、新產品研究開發、科技成果交流等工作還相當落后。中藥材栽培技術的不規范,影響到藥材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除當歸、黨參等中藥材品種有過一些一般性研究外,大多數藥材栽培仍處于經驗性栽培階段,沒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成果供生產中推廣應用。

三是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健全,專業人員不足。目前,全縣雖然成立了正科級建制的縣中藥材產業開發中心,但同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和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趨勢要求相比,技術人員比例太低。現有技術人員素質不高,指導中藥材種植的能力有限。同時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大多長期從事糧食和經濟作物技術推廣工作,藥用作物栽培專業知識欠缺,指導生產實踐經驗不足,技術推廣服務跟不上中藥材生產發展的需要,嚴重制約了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中藥材投入不足,制約了中藥材產業化進程。中藥材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由于農民收入普遍較低,在中藥材種子、種苗、肥料和生產技術等環節投入嚴重不足,一方面制約了藥農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應用,導致中藥材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難以適應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形勢。

五是中藥材銷售上缺乏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承載,風險比較大。全縣中藥材市場主要依托鄉鎮農貿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基本上沒有倉儲、曬場、揀選、切制等配套的加工設備,起不到產業帶動作用,更無力拉動產業發展。全縣90%以上的藥農在藥材采挖后,就地貯藏,由于貯藏條件有限,很容易受到外地藥材商的價格操縱,造成增產不增收的局面。加上全縣一些區域性農貿市場,場地還沒硬化,曬場建設不足,裝載設備缺乏,造成中藥材結構性過剩和季節性賣難問題依然嚴峻,給中藥材營銷帶來較大風險。由于縣內沒有中藥材專業市場,大宗中藥材及其初加工產品價格受省外大市場的制約較為突出。

六是缺乏帶動能力強的中藥材加工企業,產后加工層次低,轉化增值能力弱。在加工環節,中藥材加工企業總體投入不足,規模小,加工增值率低。藥材企業和多數專業加工戶,多以家庭作坊式組織生產,加工場所不合格,手段原始,工藝落后,產品質量難控制。同時由于中藥材加工企業屬季節性生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雖然能帶動從業人員上崗,但每年的就業時間有限。

七是質量檢控體系幾乎空白,科技支撐能力嚴重不足。由于沒有質量檢控的專門機構,難以實行流通環節的市場準入制度,因此,進入市場的絕大部分中藥材和切片,沒有嚴格的藥用品質檢測和安全指標控制,有效成分含量不清,農藥和重金屬殘留、SO2二次污染等問題依然存在。與近幾年國家和省上對農業投資大幅增加相比,對中藥材的科技投入十分有限,一些生產技術難題長期未能解決,科技成果創新、轉化、應用程度低。專業從事栽培、育種、加工和新藥研發的高級人才奇缺,基層技術推廣體系中的專業人員更是寥寥無幾,總體上無力支撐產業向高層次方向發展。

三、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機遇

1、中藥現代化將進一步推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中藥現代化就是將傳統中醫藥的優勢、特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采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中醫藥,闡明其本質,建立中藥現代化研究開發體系,健全中藥標準規范體系,改進中藥生產工藝和質量體系,完善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同時開拓新的國際醫藥市場,從而使人們及時用上安全性更高、療效更好、質量更穩定、使用更方便的中藥。國家已于1997年9月啟動了《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中藥現代化在對而言最大的現實意義是,有助于合理開發、挖掘中藥材優勢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中國入世為中藥材走出國門提供了平臺。人類的健康需要中藥,中藥需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形勢。目前,在世界藥品市場中,天然藥品已占30%,國際植物藥市場份額每年可達270億美元,而且呈迅速增長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世界上有超過3/4的人口在直接或間接地使用中草藥產品,中藥作為朝陽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潛力日益顯現、作用日益增大。入世后,我們與國際市場融為一體,為中醫藥向國際市場擴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中草藥產業作為我國為數不多能保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域,將有可能成為我國最大的知識經濟產業。

3、中藥膳食化的走向將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身心疾患為主的現代疾病正逐步取代以往的傳染性疾病,醫療模式正由治療型向預防型轉變。中藥膳食化因其天然、安全、平衡、獨特的療效,且理論體系完整,實踐內容豐富,藥物資源廣闊,順應了當今時代人們“崇尚天然,回歸自然”的理念,傳統中藥材的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中藥材醫療保健產品的不斷開發,對中藥材市場強勁的拉動,無疑給中藥材產業發展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4、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將有力促進中藥材精深加工。隨著科技的發展,組織培養、現代智能日光溫室、無土栽培、超臨界萃取等技術已應用于農業生產,這些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將為改造傳統藥材產業,提高生產率,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難得的機遇。

5、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強農民收入的政策導向將進一步推動我縣中藥材向社會化、產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由于特殊的地域特點,我縣糧食作物產量低而不穩,隨著退耕還林項目的實施,近一段時期內農民吃糧將不再是問題,在調整產業結構中,具有傳統優勢和地方特色,且經濟效益明顯的中藥材產業必將替代糧食作物的生產,并順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向產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四、全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思路和總體目標

中藥材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擁有著巨大的市場和豐厚的回報,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也是盡快解決群眾溫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現實需要。全縣上下要按照市委王璽玉書記爭創“四個第一”的要求和縣委朱寶瑩書記提出的“六個突破”,牢固樹立“藥材興縣”的強烈意識,確立中藥材產業在我縣農業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對中藥材產業開發投入極大的熱情,掀起加快發展中藥材產業的高潮,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把我縣的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再造“千年藥鄉”的輝煌。

(一)發展思路

全縣中藥材產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中藥材產業全面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設為目標,搶抓全市特色產業開發新機遇,優化種植結構,培育拳頭產品,打造優勢品牌;強化基地建設,擴大種植模式;推進科技興藥,促進精深加工;加強技術、信息服務,努力提高質量、效益;培植龍頭企業,加快市場建設,暢通銷售渠道,著力推進我縣中藥材開發走上社會化生產、專業化經營,產、加、銷一體的產業化路子,努力把中藥材產業建設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

(二)總體目標

打造一個品牌,即道地藥材品牌。培育五個拳頭產品,即當歸、紅芪、黨參、大黃、黃芪。建設三個基地,既以哈達鋪、理川為重點,輻射兩片七鄉鎮20個村,建成10萬畝當歸生產基地、8萬畝黃芪生產基地;以將臺、賈河為重點,輻射何家堡、城關、車拉、新城子等6鄉鎮15個村,建成5萬畝紅芪、2萬畝柴胡種植基地;以南陽、新寨、獅子等7鄉鎮為主,在良恭河流域、岷江流域建成6萬畝大黃生產基地、6萬畝黨參生產基地。按照市場供求變化,引導藥農在適宜的區域發展經濟效益顯著、市場潛力大的名優中藥材3萬畝。支持和培育5戶龍頭企業,10戶運銷大戶。通過五年努力,使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實現人均種植一畝藥材,中藥材總收入達到4.9億元,農民人均藥材收入達到1500元,使中藥材收入占農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5%左右,中藥材各環節稅收達到1000萬元。

五、今后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地建設,穩定種植規模。加強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每年在哈達鋪、理川、南陽等藥材主產地建立千畝以上藥材種植基地6個,在每個鄉鎮建立鄉級示范點1個,通過示范帶動,穩定種植規模,每年中藥材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35萬畝以上。同時,抓好官鵝溝中藥材科技示范園建設,將示范園建成全縣中藥材展覽、新品種引進馴化和試驗示范、科技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科技示范園,使其成為全縣的藥材培訓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

(二)優化品種結構,打造優勢品牌。在穩定發展五大傳統藥材種植的同時,各級組織特別是農業部門要加大對市場的研究,對接市場需求,引導藥農適時調整中藥材品種結構,引導農民群眾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綜合效益明顯的藥材品種。在實現藥材種植結構最優化的同時,更在注重中藥材品質的提高,積極推廣中藥材GAP種植技術,引導藥農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益,為增強我縣中藥材市場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大力開展“一注冊三認證”工作,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要充分運用現已取得的認證成果,開展廣泛宣傳推介,努力培育中藥材優質名牌產品。一是在北部高寒陰濕區努力培育當歸、黃芪兩個優質名牌產品,二是在良恭河流域重點打造大黃、黨參兩個優質名牌產品,三是在岷江流域重點抓好紅芪優質名牌產品,力爭通過2-3年打造出道地藥材品牌。

(三)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要加大對龍頭企業、專業村在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采用招商引資和激活民間資本相結合的辦法,投資建設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精深加工型、出口創匯型龍頭企業,有效解決產業鏈條不長、效益不明顯的問題。一是對現有縣內中藥材加工企業進行扶持整合,增強企業生產規模和市場競爭能力。如對遠大科技公司、合興中藥材公司兩戶企業在大力扶持的基礎上,按照企業法等規定,通過政府引導,按照企業自主、平等互利原則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并進行重點培育,提升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使其成為真正能夠帶動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二是通過招商引資,興辦龍頭企業。要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在兩年內引進和建成一戶制藥企業,與藥農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帶動我縣中藥材產業化發展進程。三是對全縣小型中藥材加工企業、組織和農戶要采取引導和保護的辦法,鼓勵開展中藥材分級整理、切片等中藥材初加工等級的加工,使原藥就地實現最大化增值。

(四)加強市場建設,暢通銷售渠道。抓住蘭渝鐵路和成蘭鐵路在哈達鋪建站的大好機遇,爭取中央和省市的支持,在藥材主產區哈達鋪建成全縣中藥材專業市場,使其成為輻射及周邊地區的中藥材銷售、加工、倉儲、物流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心,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中藥材專業市場,不斷推動全縣中藥材產業化進程。并逐步把理川、南陽、城關打造為縣內外有影響的綜合性中藥材市場。各鄉鎮要建立中藥材信息服務聯絡制度,及時收集當地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品種和價格走向,利用政府網站和農業信息網,向國內外定期藥材信息,互通市場行情,實現網上交易,促進產品流通。加強市場研究,認真分析市場需求和價格動態,為藥材生產提供充足、有效、及時的信息,科學引導藥材生產,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益。同時由政府主導,組織業務骨干在亳州、安國、玉林等國內主要藥材專業市場設立縣中藥材推介銷售窗口,常年駐點,使其成為我縣中藥材走向國內外市場的重要載體。要加大對縣內中藥材協會的支持力度,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使其成為新型的市場主體,發揮其服務、指導和開拓市場的作用。協會要組織全縣中藥材主產區的生產者、經營者和科技人員,定期開展活動,及時交流各地生產和銷售情況,組織重大技術的聯合攻關和示范推廣,積極為全縣中藥材生產服務。

(五)完善技術服務體系,提升藥材開發水平。一是加強中藥材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通過良種繁育體系的建立,逐步提高中藥材生產的良種覆蓋率,為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大管理力度,規范中藥材種子(苗)生產經營活動。要制訂出中藥材種子(苗)的質量標準、分級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標準,建立健全中藥材種子(苗)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加強對中藥材種子(苗)生產經營的管理,規范種子(苗)市場,維護良種選育者、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強技術指導。一方面要深入對中藥材生長發育規律、病蟲害防治、質量形成機理和調控技術等關鍵問題的研究,形成配套的規范化栽培技術;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中藥材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及時更新技術推廣隊伍的知識結構,使技術推廣體系適應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需要。通過開展培訓、示范推廣,提高中藥材栽培水平,提高中藥材產品質量。四是加強信息服務。幫助群眾研究市場行情,引導他們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盡量減少藥材種植的盲目性。五是加強銷售服務。要對全縣各類農產品市場進行全面整合,按照“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的要求,重點建好哈達鋪中藥材專業市場,為群眾銷售中藥材提供有效載體。要大力培育中藥材營銷大戶和經紀人隊伍,利用他們交際廣、信息靈的優勢,確保中藥材貨暢其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組織要充分認識發展中藥材產業對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把中藥材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的第一支柱產業,高度統一思想,切實加強領導,集全民之智,舉全縣之力,形成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強大合力。要針對制約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認真研究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和培育種植大戶、重要基地與龍頭企業,打造拳頭產品,特別是項目工作要向中藥材產業傾斜,把有限的資金用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上來。

(二)加大宣傳力度。要大力宣傳我縣氣候獨特、污染較輕,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有效成份高等優勢,宣傳我縣發展中藥材的優惠政策和基礎條件,宣傳我縣中藥材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全縣上下共同打造“藥材大縣”。同時,要確定主導產品,開發系列優質名牌產品,積極參與推薦、展覽和展銷等活動,擴大我縣藥材的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使中藥材成為消費者信任的產品。同時,要加大對地方特色產品的保護和開發,走以品牌拉動銷售和生產的路子。

(三)增加產業投入。縣財政要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的資金投入,每年要拿出100-200萬元的資金,設立中藥材產業開發基金,對中藥材產業進行重點支持。要進一步創新投資機制,既要爭取國家投資、銀行融資,更要注重啟動民資、招商引資,改變投資主體單一的局面,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客商多元投資的體系。引導和協調金融部門通過小額信貸、風險投資等方式,投資開發中藥材產業,支持有潛力的企業發展訂單生產,解決企業和農民發展中藥材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逐步探索建立以企業自我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支持的投入機制,鼓勵引導本地藥材大戶投資辦廠,興辦基地。

(四)加快人才培養。積極做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加強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適時引進醫藥拔尖人才,形成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體系,保證藥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和勞動力的需求。要建立與科研院所的聯系制度,聘請在中藥材領域有一定建樹、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知名專家、學者,為我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把脈,幫助我們理清工作思路,提升產業開發水平。同時要積極組織中藥材產業從業人員學習培訓,不斷提升生產和經營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富川| 略阳县| 朝阳区| 桑植县| 江华| 平阳县| 邮箱| 喀喇沁旗| 金寨县| 德庆县| 双流县| 新竹市| 房山区| 米脂县| 三亚市| 巴塘县| 晴隆县| 水富县| 尼木县| 旬邑县| 建水县| 临颍县| 枣阳市| 郸城县| 通城县| 涞水县| 翼城县| 彩票| 琼结县| 安阳县| 溧阳市| 清新县| 龙州县| 巨野县| 长乐市| 呼和浩特市| 繁昌县| 多伦县| 旺苍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