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實施義務教育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目標
——幼兒教育:本市戶籍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5.5%以上,新建改建中心幼兒園4所,剝離小學附設幼兒園10所。
——義務教育: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新增省標準化學校14所,小學、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繼續保持在100%和99%以上。
——高中教育:初升高比例達到98%以上,確保普職比達到1:1,十五年基礎教育普及率達到98.5%以上。
——職業教育:爭創國家級示范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籌建第二職教中心。
——成人教育:創建*市級示范性社區學校10個,社區教育培訓率達到80%,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任務。完成電大升格。
——在校學生非正常死亡率控制在萬分之零點五以內,在校學生違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省、市黨代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新農村教育”,努力實現“教育品質化、教育公平化、教育最優化、教育規范化”,辦人民滿意教育。
三、重點工作
(一)推進“新農村教育”,實現教育品質化
1、提升“新農村教育品質”。
一更加明確“新農村教育”定義,突出“引領、均衡、品質、科學”八字方針,即“引領”新農村建設,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深度研究均衡發展“溫柔級差”原理,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全力塑造農村學校“品質”,張揚學校鮮明個性;尋求“科學”支撐,堅持科學發展,使農村學校成為“鄉村花園、社區學園、師生樂園”。
二“新農村教育”課題子課題群進一步擴充,研究隊伍進一步擴大,整體研究方案更加完善,更臻科學。
三進一步總結推介“新農村教育”研究成果,見諸媒體。
2、致力打造“三名工程”。全面推出名校打造指標體系,突出學校特色,彰顯引領示范功能,實施“名校打造”工程;名師工作室進一步深化,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實施“名師培養”工程;為學生成為未來的精英人才打下扎實基礎,實施“名生培養”工程。
3、提倡務實的教學研究作風。教育教學研究要為提高教育質量、提升教育品質服務。
4、以新課程改革為重點,促進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形成一套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課程不斷發展、符合地方特點的評價體系;重視高考策略研究,促進教師觀念更新,建立科學的學科質量評價體系,促進高考質量進一步提升。
5、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堅持德育為先,深化“生態德育”工程,改革評價機制,把班集體“精神家園”建設引向深入。切實抓好黨的十七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結合“陽光體育”、“奧運年”等活動,加強學校一日常規改革,讓學生有一個“朝氣蓬勃的早晨、輕松愉快的課間、豐富多彩的下午、歡樂活潑的中午、自主自動的傍晚”。深入實施后30%學生的跟蹤監測制度,引導學校、教師特別關注后進生,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積極推進德育導師制和推廣“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和興趣的課堂評價體系,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和促進素質教育。
6、深化全市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進一步擴大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聯合藝術學校規模,確保素質教育實踐學校“五一”前啟動開學。
(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化
7、繼續實施“三控”和“三限”政策,控制農村教師進城;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舉辦重點學校或重點班規定,認真研究解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加強學籍學歷管理,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學生學籍管理電子化。
8、開展名師骨干教師“千人支教大行動”,有效探索骨干教師從城鎮向農村逆向流動新機制,促進優質師資向農村傾斜。強化指標,明確支教人數;強化激勵,使支教工作務實求效。繼續分層次、分類型推進教師培訓工作,創新教師教育機制,務求教師教育在實效性上有新突破。溝通各種教育形式,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大規模、高質量、高效益培養培訓教師。
9、把好教師入口關。堅持新教師考錄制度,進一步完善“陽光人事”政策;拓寬新教師來源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加大從非師范類優秀大學畢業生中錄用新教師的力度。
10、以中考“陽光招生”制度改革再完善為抓手,進一步貼近農村初中,確保城區與鄉村學校的均衡度,改革方案更趨科學,更顯和諧。
11、分步實施、逐步推進“校域一體化”、“鎮域一體化”、“市域一體化”進程。選擇若干鎮和學校,推廣*三小“校域一體化”經驗;在鎮域范圍內實現教師福利待遇同工同酬;力爭最后達到全市教師“陽光工資”,待遇一致。
12、做好“三免一提高”工作。即從春季入學開始,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中小學生教科書費;免除符合四個條件的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借讀費;秋季開始,實施職業教育免收學費制度;大幅度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小學、初中分別達到350元、450元,并做到向農村傾斜。
13、繼續加強農村完小建設,兌現農村完小獎勵政策。制定“新農村教育”系列救助政策,明確對象,形成規范,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發放,確保弱勢群體接受公平教育。
14、繼續以市人大跟蹤審議為契機,解決好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問題,興建或改建公辦中心幼兒園完成4所;創新機制,解決小學附設幼兒園剝離問題,剝離10所以上。
15、加大事業計劃的控制力度,嘗試改革職教招生方式方法,確保實現職普比1:1。繼續解放思想,創業創新,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校企零距離”。
16、繼續大力實施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成立第二職教中心籌建小組,確保2009年暑假第二職教中心進入*師范。
17、響應“市外*”建設號召,繼續深化拓展東西部合作辦學模式與渠道,讓西部學生來*學有所成,服務*經濟社會建設。
18、積極創造條件,爭創國家級示范性職技校;特殊教育繼續爭創全國、省先進。
19、成人教育注重培訓的實效性,進一步加強成人教育干部隊伍建設。完成電大升格。深度調研,規劃先行,妥善安排經費預算,更加規范地解決好3萬多外來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三)推進教育資源整合,實現教育最優化
20、研究區域教育“溫柔級差”原理,繼續實施農村完小二級管理體制,升格2-3所完小。
21、努力貫徹落實好溫政辦發[20*]51號文件精神,大力度調整高中段校網結構。*、*、*、*、*幾個區域校網調整全面推進。
22、實現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網全面改版,實現名師、骨干教師資源網上共享、全程互動,充分發揮其“宣傳、服務、研究”的功能。加強高中段數字化實驗室建設。
23、團隊學校發展最優化,做好團隊學校發展三年階段總結,提煉經驗,加強宣傳,表彰先進,20*年資金結對幫扶要達到200萬元。
24、提倡學校節儉辦學,以“政府承擔,分步實施”為原則,研究并力爭妥善完成教育負債化解工作。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債務在兩年內完成還貸。
25、人才資源整合最優化,深入學習貫徹新《勞動合同法》,妥善做好撤并中小學校及教育機構教職工的安置工作,實現科學分流,發揮最大效益。
(四)推進依法辦學,實現教育規范化
26、全面推進依法辦學,規范辦學行為,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違必糾;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規范教育行政審批。
27、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深入探索主動介入防范在先的工作機制。強化對學校招生、收費、基建、后勤等的管理和監督,深化校務公開。加強教育經費的嚴格管理和監督。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積極推進廉潔教育進校園,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28、嚴肅校長請假制度,重申校長兼課制度,要求校長應深入教學一線,靜心搞教育教學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9、深入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建設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加強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繼續開展學校周邊綜合治理專項整治行動,維護師生健康和安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完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認真排查并及時整改工作薄弱環節,妥善處理校內突發公共事件;堅決查處在職教師違規帶生、體罰學生及其它有違師德行為,維護教育系統的持續穩定。
30、進一步深入實施“新農村教育”互動制度,深化黨內民主懇談,總結經驗,推介宣傳,深化落實。
31、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自覺踐行總書記提出的“四點希望”,做好“十人引領,百人示范、千人支教、萬人樂業”群體師德創優活動,讓我市教師成為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32、精心組織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展示30年教育改革開放的成果,總結30年教育改革開放的經驗,進一步堅定推進教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33、進一步加強機關建設。積極推進機關轉變職能,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推進學習型機關、學習型支部建設。重視青年干部的培養。做好教育信訪工作。按照上級要求,繼續做好退管服務工作和系統內計劃生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