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城市化建設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大力提高工業競爭力。加大東部產業集聚區的開發力度,加快上馬工業區塊、東南工業集聚區、東海塘圍區工業配套設施建設,新開工企業22家。完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抓好已供地企業開工和投產,新開工10家,投產10家。繼續推進經濟開發區征地拆遷工作,確保項目順利開工。盤活閑置土地,建設標準廠房16萬平方米,緩解中小企業用地緊張問題。抓好200個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爭取工業性投入增長27.5%,大力提高企業技術裝備和技術開發占工業投入的比重。搭建支柱行業科技創新平臺,新增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家。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作用,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爭取每個主導產業均建立行業協會。繼續開展“三百企業”競賽活動,新增規模企業90家、超億元企業20家,爭取上市企業1家。爭創國家免檢產品3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省級以上著名(馳名)商標5件。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提高企業家的安全生產和社會責任意識。引導建筑企業爭創優質工程,確保完成建筑施工產值200億元。
二、整合提升現代服務業。實施中心城區“退二進三”戰略,籌建綜合性商業服務中心。抓好人民路、萬壽路傳統業態改造。完成九龍湖商圈詳規編制。加快九龍大酒店、農貿城、裝飾城、溫西工量刃具市場等商貿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舉辦中國水泵、空壓機展和中國工量刃具展等各類展會。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做好鐵路站場物流中心建設前期工作。加速旅游資源開發,完善*景區設施,完成*書院、千年曙光園建設。不斷開拓旅游市場。大力發展休閑旅游。
三、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新增國家有機食品認證3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實現農業龍頭企業產值70億元,力爭規范化合作社占比達90%以上。嚴格實施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年糧食產量14.6萬噸。繼續抓好小流域治理和生態景觀林建設。加快推進金清新閘排澇二期和擔嶼圍涂工程,啟動*中心漁港建設。鼓勵發展優勢水產養殖業,新增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基地5個。積極扶持遠洋捕撈,引導近海捕撈向節能高效型轉變。因地制宜實施“十百”工程,建成達標村80個、示范村12個。鞏固提高“兩片兩線”整治成果,推進村莊成片連線整治。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行污水無害化處理。建立市級部門一對一聯村制度,加強村企結對工作,啟動合作項目150個,落實合作資金1500萬元。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大力發展農(漁)家樂,加快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四、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狠抓招商選資,整合招商資源,充實招商項目庫,開展各種形式項目推介活動。進一步發揮異地商會招商聯絡處作用,深化“總部經濟”招商模式,抓好“回歸工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組織企業參加國際性專業展會,設立*產品境外展銷中心。爭取設立商檢辦事處,申辦保稅倉庫,建立海關快速通關機制。引導企業積極申辦進出口經營權,新增獲權企業50家、實績出口企業50家。加強對外合作,進一步開展與韓國*區等城市的友好交流。
五、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強化規劃引導和管控,完善九龍匯、鐵路站場等規劃,基本建成城市規劃展覽館。開工建設西環路四期和雙南路,續建工業園區六條主干道路、肖浦路城區段、萬昌路北延、九龍大道東延。啟動開元山莊建設。改造樓山入城口。做好九龍匯滯洪區建設前期工作。加快住房建設,新建商品房5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3.4萬平方米。啟動坊下街舊城改造。完成錦屏公園二、三期綠化和湖心公園建設,開工建設下保山公園和五龍山風景區,實現人均增綠1平方米。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突出抓好車輛和戶外廣告管理。扎實推進小街小巷整治,建設新型城市社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規范固廢拆解業,啟動再生資源園區建設,基本建成省級生態市。
六、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甬臺溫鐵路*段、石松一級公路、76省道復線城南段建設,開工建設104國道復線澤國段、81省道松門過境段、新客運中心。繼續實施坦龍線、吳坑線等縣道和民間危橋改造。建成110KV浦頭變、琛山變、文峰變和東林變,全力爭取開工建設220KV溫嶠變、東海變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完成長潭引水*配水工程。抓好海水淡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湖漫水庫庫區改造。開工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擴大城區截污工程三級管網建設范圍,確保污水處理率達65%。加快電信、郵政、移動、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
七、努力建設和諧文化。完善校網布局,完成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建設。實施農村小學二級管理模式。啟動第二職教中心建設,推行職業教育券制度。加強學校管理,建設和諧校園。創辦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聯合藝術學校。全面落實農村公共衛生12項服務,切實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加強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嚴防霍亂、流感、狂犬病等重大傳染病,高度重視職業病、結核病及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設立衛生監督分所,完善紅十字會管理體制。積極創建省級文化先進市。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建設博物館、王伯敏藝術館。大力發展社區、企業、村落等群眾性文化,舉辦文化藝術節。穩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開展數字電視建設試點,完成第二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第四屆職工運動會。大力推進“生育文明百村新”工程,實施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免費體檢,建成村(社區)計生服務室600家。加大人口計生依法管理和性別比綜合治理力度,不斷改善人口結構。
八、突出抓好社會管理。健全社保、救濟、福利、優扶安置、再就業保障體系,加強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擴面工作。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大力推進“新民之家”建設。切實強化道路交通、消防等領域的安全管理,大力抓好“三合一”企業、出租私房等重點部位的安全隱患普查整治,開展全民安全教育培訓,努力實現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個零增長”。健全信訪工作機制,規范信訪秩序,解決一批信訪積案,確保信訪總量和“三訪”發生率繼續下降。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等違法犯罪活動。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快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逐步推行網上審批、網上辦事、網上監督和無紙化辦公。整合現有資源,強化政府門戶網站功能,擴大政務公開,實現信息互動。創新工作方法,推進并聯審批,縮減審批環節,逐步下放審批權限,實行一個窗口對外審批,“一站式”、“保姆式”服務,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繼續深化“工業服務年”、“項目推進年”活動,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行政管理,降低行政成本,著力打造節約型政府。抓好公務員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機關作風,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
十、繼續為民辦好實事。不斷深化執政為民理念,把群眾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辦好以下十件實事。
1、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全市行政村通車率達97%以上。
2、開通長潭引水*配水工程松門、石塘段,建設新河、濱海引水工程。
3、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成參保農民免費健康體檢40萬人,建立家庭和個人健康檔案。
4、實施城區“天網工程”,試行農村家庭聯防報警系統,強化社會治安管理。
5、基本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建立健全“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四級環衛處理體系。
6、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提高水稻、大棚蔬菜(瓜果)、生豬、雞、鴨5個農業品種參保率;開展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工作,爭取參保面達80%以上。
7、加強食品安全工作,60%以上農村“放心店”納入統一配送體系。
8、繼續開展水生態環境治理,完成河道、溪堤整治50公里。
9、實施農村文化“2531”工程,送5000場電影、50000冊圖書、100場演出到農村,每個鎮(街道)新建1個健身苑、1個籃球場。
10、建立“*慈善兒童之家”,實行孤兒生活全供養,教育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