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強化指導教育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經貿工作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縣”戰略,積極開展“臨港產業推進年”、“招商引資攻堅年”和“創新創業服務年”活動,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城鄉統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結構調整、招商選資、平臺建設、節能降耗、項目推進和商貿流通、經濟運行調控為工作重點,強化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一城三地”建設,實現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年經貿工作主要目標:
項目確保力爭
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0%
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0%增長12%
縣內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4%增長17%
全縣規上工業利稅增長10%增長12%
縣內規上工業利稅增長14%增長17%
工業生產性投入增長15%60億元
引進縣外內資15億元18億元
內資注冊資本5億元7.2億元
園區基礎設施投入7億元
新建標準廠房15萬平方米
新租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
新產品開發數85項
十一項經濟考核指標高于全市平均
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6%
自營出口總額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我們應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發展臨港工業。
(一)積極發展臨港工業。要緊緊圍繞“先進、開放、綠色、休閑”這一產業導向,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創新作為當務之急,把生態作為重要責任,積極發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船舶修造等臨港工業。著力推進東風等造船項目,打造杭州灣大型船舶制造基地。
(二)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注重發揮裝備制造業在工業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大力發展電器機械、現代儀器儀表、高檔緊固件、節能環保設備、電子專用設備、高端機電產品和機電基礎件等,著力推進海利普、克勞斯瑪菲等項目。
(三)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依托縣經濟開發區及縣科創園引進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占據產業鏈高端的高新技術企業。依托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海泰克標準件研發有限公司和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開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和產業化項目。努力完成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4家和引進、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85項的工作任務。鼓勵發展行業研發中心。
(四)努力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推進工業創新,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紡織、機械、造紙、建材、汽配、燈泡、小家電等傳統產業,加快實現從低加工、低附加值為主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為主轉變。支持傳統優勢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突破技術瓶頸,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鼓勵有條件的傳統優勢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發展。
(五)著力發展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緊固件、造紙、造船和輕紡“四大百億產業”發展,發展一批具有集群優勢的中小企業,努力壯大塊狀經濟規模。大力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繼續加強企業經營人才培訓。引導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品牌建設、市場開拓、跨行業跨區域融合,推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聚轉變。鼓勵縣內緊固件、造紙等企業通過參股并購、協作經營等方式走聯合發展之路,推進吉安紙業加快建設。
(六)引導發展龍頭骨干企業。深入實施“十百千”工程,積極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其對產業發展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企業集中力量,采取直接投資、控股、虛擬生產和虛擬經營、網絡化營銷等方式做大做強主業。著力推進海利、中達等一批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爭取盡早直接上市融資。
(七)培育扶持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重點發展與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會展服務等行業,鼓勵發展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產權交易、檢測認證、人才培訓等產業和中介機構,引進培育工業設計、品牌策劃、廣告制作等創意產業。著力抓好緊固件會展組織工作和嘉興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引進工作。
二、深入開展招商選資,努力提升我縣產業層次。
(一)實現引資增量提質。利用我縣交通區位條件、和諧社會環境等綜合優勢,堅持內外資并重、一二三產并舉、資金智力并引,攻堅克難擴大招商,力爭在引資的量上有更大的新突破,確保全年合同利用外資、實到外資和引進內資再上新臺階,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水平再有新提高。注重提高選資水平,把財政貢獻、拉動就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作為選資的重要評價因素,重點引進現代服務業項目、臨港產業及其關聯產業項目和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的先進制造業項目。
(二)創新招商方式方法。加強招商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在全縣各鎮努力形成各具特色、富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有計劃、有重點地推出招商區塊。堅持招商引資與激活民資“雙輪驅動”,突出以特招商、以優招商、以商招商、關聯招商,鼓勵企業嫁接改造、增資擴股,積極推進“零增地”招商。要通過緊緊抓住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機遇,主動參與區域經濟的分工與協作,強化區域間關聯發展,以“鹽通四城”的氣概,主動承接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強在產業發展和港口開發上的合作。以核電為依托,大力培育發展核電配套產業。
(三)夯實招商引資平臺。充分發揮“以港興區、港區聯動”的體制優勢,加快大橋新區基礎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快征遷和加大投入,確保大橋新區在環境形象和產業承載能力上實現大提升。抓住杭浦高速通車及紹嘉跨江通道建設給*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大鎮級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投入2億元,1個功能區進入市甲級、4個進入市乙級。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力度,圍繞全年標準廠房建成面積15萬平方米,租賃面積不低于66%的目標任務,以創業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創業基地的建設步伐。完善工業功能區規劃修編,積極探索鎮工業功能區與縣經濟開發區聯動發展機制,積極推進農保地調整工作,并通過建設用地復墾、盤活閑置空閑土地等方法,實施“騰籠換鳥”,為項目引進拓展空間。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BT(建設+移交)等新型投融資方式,為工業平臺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三、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增加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一)細化節能工作責任。完善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把節能降耗任務落實到鎮(區)和企業,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聯席會議制度,落實節能降耗目標應急預案,打好節能降耗攻堅戰、持久戰,確保完成年度目標工作任務。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節能降耗良好氛圍,推動全民節能降耗行動。
(二)重視節能結構調整。嚴格實施新建項目能耗評估制度、項目環境準入制度和項目環保“三同時”制度。把好節能減排源頭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繼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做好新型墻體材料開發和推廣使用工作。探索建立排污權交易平臺,促進市場化配置公共環境資源。
(三)加強能源利用監測。引導企業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和計量認證,健全能源消費統計和分析制度,嚴格執行高能耗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積極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加快造紙、化纖、緊固件等重點行業節能技術改造,積極推廣“回水利用”新技術和“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完成緊固件園區污染整治,實施企業在線監測2-3家,強制清潔生產審核5家。
(四)加快推進區域集中供熱。完成于城片、西塘橋片、百步片供熱管網建設,推進大橋新區供熱管網建設,加大集中供熱范圍內小鍋爐拆除力度,對熱效率不達標或不按計劃淘汰的小鍋爐不予年檢。加快鍋爐煙氣余熱回收技術的攻關和推廣使用。
四、狠抓工業項目推進,奮力提高工業投入產出。
(一)進一步加大工業投入。發展以大企業為龍頭、成長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新型企業組織體系。在優化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率的前提下,確保工業投入質量,嚴格項目竣工驗收,力爭全年完成生產性投入增長30%以上。組織開展好“跨越杭州灣-走進*暨20*中國•*南北湖文化旅游節”經貿系列活動。
(二)狠抓重點項目推進。繼續實施重點工業項目縣級領導聯系制度,著力抓好3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的推進。在協調服務的同時,督促項目業主認真履行項目合同,認真執行投資計劃,資金及時落實到位,科學制訂施工方案,抓緊開工,抓緊建設,抓緊投產。繼續抓好重大項目的儲備,有針對性的篩選論證一批競爭優勢明顯、帶動作用強、發展前景好的項目。
(三)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堅持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相結合,鼓勵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推進基礎裝備創新、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四)發展現代家庭工業。發展現代家庭工業,不僅需要全民主動參與,也需要龍頭企業積極帶動,更需要政府部門合力扶持。規范發展是實現家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更加注重環保、更加注重安全,引導家庭工業向集聚點集聚發展。
(五)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開展對工業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評價,建立“以畝產論英雄”的導向、約束、評價體系,挖掘樹立行業標兵的,引導企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追加投入,擴大產出。
五、推進濱海新城建設,著力提升城市商貿功能
(一)大力發展專業市場。完成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一期工程、海安汽貿汽配城建設并開業,加快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二期工程建設。
(二)加快重大商業項目建設。積極發展大型購物中心、倉儲式超市、連鎖店、專賣店等商貿服務業,鼓勵發展經濟型酒店。引導特色街(區)建設,開展董家弄步行街整治提升,培育特色餐飲品牌。推進新江廈百貨、金色港灣、核電高星級酒店和綺園文化區大潤發超市加快建設。
(三)繼續推動農村現代流通網建設。大力推進連鎖經營向社區、學校、工廠發展,促進村級配送網絡的完善及配送率的提高。
(四)完善商貿流通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重點商貿企業聯系制度、重大商業項目跟蹤服務、酒類流通管理、屠宰管理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五項商貿流通長效管理機制。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預警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