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勞保局加強社會保障管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任務,明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的方向,標志著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開始了由城鎮為主向城鄉統籌、由城鎮職工向城鄉居民、由單一層次向多層次體系發展的重大轉變。社會保障作為國家的一項經濟制度,具有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調節收入分配、拉動經濟增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作用,是現階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歷來成為中央、國家重視,社會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我縣提出了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求,當前,我縣政通人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縣上下社會保障的意識不斷增強,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已具備了較好的社會物質條件和基礎。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一,努力擴大覆蓋范圍,讓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障。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縣基本形成了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但覆蓋面窄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要統籌考慮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將各類人群納入覆蓋范圍,實現城鄉統籌和應保盡保。但城鄉統籌不是城鄉統一,城鄉生產力總體水平和各方面條件、情況不同,城鄉居民在現階段享有的保障項目和保障水平也有所區別,不可能一下子實現同一個標準、同一種待遇。在城鎮,應當繼續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逐步把各類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都納入覆蓋范圍,同時抓緊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加緊研究制定城鎮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困難企業職工和無工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辦法。在農村,應當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與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結合的保障體系。當前,要特別注重解決被征地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做到應保盡保、應享盡享,確保他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建設而降低。
第二,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取決于覆蓋范圍的大小,而且取決于保障水平的高低。近年來,我縣GDP年均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接近20%,職工工資增長較快,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仍然較低,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救助的標準也都較低。因此,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從制度層面講,一是要按照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參保繳費與待遇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人們參保繳費;二是要改變目前主要依靠基本保險、保障形式單一的局面,推進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發展商業保險和社會救助,建立多層次的保障體系;三是要建立保障費用正常增長機制,根據經濟發展、職工工資、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和提高保障水平。當然,保障水平的高低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保障過高,就會超出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實際上難以做到;保障過低,又難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社會保障的作用便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第三,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和管理,不斷提高支撐能力和安全程度。加強基金的籌集和管理,做到應收盡收、確保安全和實現保值增值,是當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任務。我縣自*年開始建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年開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年開始對被征地農民實行養老生活統籌,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地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與此同時,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類保險參保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社會保險征繳工作初步實現了“五費合征”,社會保障管理體制逐步理順,管理方式日趨科學化、規范化,養老金全部實行了社會化發放,基金監督管理機制日趨完善,基金運行總體安全完整。截止20*年12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參保單位數4455個,參保人數1*428人,滾存結余43233.88萬元,基金支付能力為24.82個月;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44萬人,滾存結余27*.72萬元;被征地農民養老生活統籌參加人數32853人,有21256人已享受養老生活待遇,基金積余38932.34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單位1231個,參保人數55398人,基金滾存結余9328.4萬元;工傷保險參保單位3572個,參保人數51080人,基金結余686.44萬元;生育保險參保單位數3567個,參保人數5*80人,基金結余699.31萬元;失業保險參保單位3865個,參保人數52*7人,基金結余1562.27萬元。這種收大于支和積累逐年增加的形勢,為確保社會保障支付提供了資金保證,但基金總量與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障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當前,我縣要擴大覆蓋范圍和提高保障水平,必須進一步加強基金征繳工作,充分發揮地稅部門征繳的主渠道作用,同時要建立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近年來,社會保障基金規??焖僭鲩L,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基金安全程度逐步提高,基金管理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不規范的問題。現階段,要進一步加強基金監管工作,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報告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加強監督隊伍建設,開展基金安全教育活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揮行政監督、專門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協同作用,形成人人關心社?;鸢踩⒅匾暽绫;鸢踩?、維護社保基金安全的社會氛圍。在社會保險基金中,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是長期積累型基金,能否做到保值增值,直接影響到職工退休后的保障水平,也關系到未來的基金支付能力。隨著個人賬戶的逐步做實,要制定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既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又確保獲得較好的收益,避免基金貶值。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以人為本是社會保障工作的根本原則。各級社會保障部門要把為社會保障對象提供優質的管理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在鎮、社區建立社會保障服務窗口,在社區建立退休人員活動中心,搭建社區社會保障工作平臺,提供貼近基層、貼近社會保障對象的管理服務。二是發展養老服務業。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趨勢的發展,必須加快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老年服務體系。從現在開始,我們應當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選擇一些鎮、社區進行試點。三是增強提供社會保障的能力建設。其核心是推進社會保障的規范化、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特別是社會保險機構,要優化業務流程,規范服務標準,改善管理服務手段,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通過真心、真情、真誠的服務,對社會保障對象“記錄一生、跟蹤一生、服務一生、保障一生”。
總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德政工程。全縣各級組織和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始終把關注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和群眾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幫助群眾解決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要加強對社會保障熱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一線真情,掌握一手材料,動腦筋,想辦法,在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上謀求新突破,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社會保障是通過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社會經濟制度,必須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保證。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對于推進社會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推進社會保障工作遇到的很多矛盾和問題,都與法制不健全、監察手段不足有關,因此迫切需要加強法制建設。經過20多年的改革實踐,我們已積累了許多經驗,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立法基礎,當前需要加快這方面的工作步伐,把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盡快上升為法律,出臺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社會保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已將社會保險法列入立法計劃。同時,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條例、企業年金條例等配套法規,也正在積極研究、制訂中。相信,隨著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進一步加強,一系列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措施的配套、完善出臺、體系化,將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推動我縣社會保障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