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快工業項目管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下一步,根據市委市府關于工業發展“22222”工程的戰略部署,統一思想,集中時間,集中力量,以更強有力的措施,確保任務落到實處。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
(一)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今后五年,*要走在前列,實現率先發展,首先要在傳統產業方面,重點推進低壓電器向中、高壓電器的轉變,傳統電器向智能化電器的轉變,提升建工鉆頭、休閑服裝、圣誕禮品等特色行業,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在新興產業方面,重點扶持汽摩配、船舶制造等行業,營造一批能帶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產業帶。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光電機一體化、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行業,努力培育產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采取“騰籠換鳥”、“培育新鳥”、“造林養鳥”、“放飛群鳥”和“森林關鳥”的方式,全力遏制“三高一低”,全面落實工業發展新“五十條”,以政策為導向,支持企業進行結構性調整,引導企業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集約型轉變,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圍繞發展先進制造業,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以創新為動力,以項目為支撐,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一是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形成符合*實際、規范和完善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體制。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抓好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進一步發展面向行業或區域的技術服務平臺。整合政策資源,實施好國家和省級重點技術創新專項,抓好合力攻關和產業化扶持。建立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協調機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二是重點實施技術改造“雙千工程”項目。集中力量抓好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重點項目,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投入。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項目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圍繞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進一步抓好國內外招商引資項目。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和項目實施綜合協調。三是推動制造業品牌工程建設。制定品牌培育指導目錄,著力擴大品牌規模,發揮品牌效應。四是扎實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構筑更具集聚優勢和發展優勢的重要制造中心和產業基地。
(三)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注重發展循環經濟。把資源節約型經濟納入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重點,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一是以節能降耗為中心,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十一五“期間,*市要以“6545示范工程”為工作抓手,全面推進區域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1)六個重點行業實施工業循環經濟。火電行業、造紙行業、電鍍行業、啤酒行業、新能源行業、廢舊物資回收和再資源化行業。(2)積極開展5項重點工作。即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3)開展4個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項目,即1個省級工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態化改造,3個市級工業園,即虹橋溪西工業園、柳市新光工業園、**大橋工業園。(4)50家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和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爭取每年啟動建設10家。做到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抓大促小、抓點促面,把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落到實處、引向深入。二是以“4121工程”為抓手,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按照國家新近頒布的《工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編制通則》的要求,認真抓好清潔生產企業的試點和推廣工作。構建廢舊資源回收利用新體系,加快發展廢舊物資回收產業。
(四)圍繞黃金海岸,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市擁有*灣129.6公里陸地海岸線和良性的深水碼頭,沿江海涂資源豐富,發展臨港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潛力。要以港口為依托,發揮海岸線資源和區位優勢,規劃好港口工業,發展臨港型經濟,開辟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堅持港口綜合利用開發,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工程建設,努力改善投資環境,船舶加工、引進船舶制造等大項目。通過10年努力,逐步構筑起以船舶制造、石化產業、能源產業等為主導,以港口物流業為支撐的臨港產業群,預計實現新增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五)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一是推進研究開發產業的發展。抓好產業規劃和發展,切實改變研究開發產業“短腿”現象,加快形成研究開發與工業生產協調發展的產業新格局。二是推進中介服務產業的發展。促進商務、信息、金融、教育等中介服務業發展,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三是推進現代流通產業的發展。重點抓好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現代會展等服務業的發展。四是推進原料供給產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把產業鏈延伸到能源原材料領域,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發展。
(六)圍繞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完善產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完善家族式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現代化管理模式;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經營業績考核體系。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維護職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