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循環經濟管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對順利完成“十一五”奮斗目標至關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加大支持“三農”力度,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工業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提升經濟整體競爭力;以現代物流業為先導,優化提升服務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壯大開放型經濟,著力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著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以文化大市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提升城鄉文明程度;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出發點,注重解決民生問題,著力構建和諧社會。2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根據市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和上述發展目標,今年市政府將按照“抓重點、促全面”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以下32項工作。
(一)經濟建設方面共11項
1、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積極推行標準化、綠色化生產,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5只。引導馬蹄筍、楊梅等一批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新增生產基地1萬畝。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出臺扶持海洋經濟發展政策,壯大海產品精深加工業。編制湖嶺菜牛產業發展規劃。開展第二次農業普查,做好禽流感等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流通和科技推廣體系,引導成立“三位一體”的*農村合作協會,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合作化道路。
2、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實施《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大企業大集團的若干意見》,鼓勵18家優勢企業做大主業,新增銷售產值超10億元企業2家。啟動經濟開發區、汽摩配產業基地300畝標準廠房項目,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返回地建設標準廠房,著力構建中小企業集聚創業平臺。
3、組織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鞏固“企業服務年”活動成效,在抓好工業項目供地率和企業進場率的同時,著力推進一汽整車、深圳多彩等大項目建設,努力提高工業項目開工建設率和竣工投產率,力爭完成工業性投資26億元。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新實施技改項目90個以上。整頓規范涉工行業協會(商會),更好地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作用。
4、鼓勵企業爭創品牌。編制品牌培育規劃,完善創牌扶持政策與激勵機制,爭取列入中國名牌產品目錄1個、新增省級品牌6個。
5、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出臺《*市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市關于鼓勵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和《清潔生產企業標準評估辦法》等政策文本,積極實施“1633”工程,建設工業循環經濟重點項目3個,創建清潔生產企業10家,新增ISO14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單位4家。加快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完成測土配方施肥3萬畝。
6、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編制IT產業發展規劃,做好IT產業園建設前期工作。制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整合飛云江港區資源,啟動鳳凰山萬噸級碼頭和深水港區項目前期工作。
7、努力改善資源要素支撐。加快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加速丁山二期、閣巷圍墾等工程進度。編制山坡地利用規劃,積極開展宅基地復墾,開發利用閑置地、山坡地、邊角地和廢棄地。繼續推進電網建設攻堅活動,新建、續建2個220千伏和6個110千伏變電所。
8、扶持壯大現代物流業。出臺扶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實力強、輻射廣的物流企業2家以上,編制汀田綜合物流園區規劃。加快農貿城等專業市場建設,重點培育銷售額超億元連鎖企業1-2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3%。
9、加快發展特色旅游業。編制完成寨寮溪中心景區、梅龍溪景區詳細規劃,加大圣井山、桐溪、銅盤島、金雞山、臥龍峽等景區建設力度,完善花巖國家森林公園、千年木活字印刷村等景區(點)配套設施,爭創國家4A級旅游區。啟動美食城、游艇休閑中心、狩獵場等項目,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旅游,著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10、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實現合同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600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2.8億元,并在引進超1000萬美元項目上有新的突破。
11、保持外貿穩定增長。規范外貿企業出口行為,指導企業積極應對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重視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優勢產品出口比重,實現進出口總額12.8億美元。
(二)城鄉建設方面共6項
12、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編制上*片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高樓片、湖嶺片規劃,完成桐浦組團概念規劃編制。開展潘岱片、上望東片土地利用研究,編制完成市域給排水專項規劃、市人防專項規劃和城市管線綜合規劃。
13、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推進瑞祥新區建設,加快玉海文化游覽區心蘭苑組團和濱江防洪三期等項目進度,實施郵電路改建工程,實施5個“城中村”改造。建設塘下中心區、莘塍中心區和飛云中心區。
14、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5個,年度計劃投資10.35億元。續建溫福鐵路*段、飛云江三橋及接線、瑞楓公路、東新路改建等14個工程,開工建設1*國道*段改建、飛云江堤防工程、下埠水閘工程等11個項目,積極做好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段、*繞城高速公路*段、龍麗溫高速公路*段等30個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15、繼續實施城市道路整合工程。打通郵電南路南端通道,建設莘陽大道二期、安陽路與經濟開發區連接道路、塘河北路與商城大道連接道路,整合萬松東路、瑞湖路、商城大道與沿江東路,改建福泉河橋,完成沿江東路與濱江大道交叉口、1*國道與羅山大道、羅鳳大街交叉口渠化工程。
16、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啟動100個行政村整治,創建6個全面小康示范村。全面推進“鄉村康莊”工程,新建、改建通村公路430公里,努力實現等級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的“雙百”目標。開工建設老56省道改建工程和平陽坑大橋。積極改善群眾飲用水條件,全面啟動塘下片自來水管網改造。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百里清水河道建設,力爭建成防洪堤7500米,完成河道整治39公里。
17、深化生態市建設。加快“三山公園”建設,啟動沿海防護林工程和城市綠屏二期工程,完成2400畝海岸基干林帶、1500畝飛云江水土保持林的造林任務。加快生態鄉鎮規劃實施,支持*鎮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力爭8個鄉鎮達到省級生態鄉鎮標準,10個鄉鎮通過*市生態鄉鎮驗收。鞏固小熔煉整治成果,加大對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青山白化”和飛云江流域無序采砂的整治力度。
(三)社會事業方面共6項
18、加強精神文明和文化事業建設。開展孫詒讓精神學習宣傳活動,組織做好“藤牌舞”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啟動有線電視網絡“村村通”工程,建成文化藝術中心,力爭5個鄉鎮通過“東海文化明珠”和“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驗收,安排8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文化特色村(社區)評選,繁榮城鄉文化。爭取跨入全國先進文化縣(市)和省首批示范文明城市行列。
19、大力加強科技人才工作。加快科技創業中心等平臺建設,探索科技創業投資機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8%。積極培育和發展人才市場,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20、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推進學校標準化工程,支持平陽坑、荊谷、碧山等鄉鎮創建*市級教育強鎮,新增*市級以上示范學校(幼兒園)2所、*市級以上重點高中1所。完成市十中遷建工程,啟動市電大、市技校遷建項目。從今年秋季開始,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政策。組織做好*中學110周年校慶籌辦工作。
21、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快公共衛生中心大樓和市中醫院遷建工程進度,啟動瑞德醫院和市三醫遷建項目。理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優化鄉鎮衛生院配置,健全村級衛生網絡。
22、加快發展體育事業。鞏固省體育強市創建成果,完善城鄉體育設施,加快體育中心二期田徑場和游泳館工程建設。積極備戰省第十三屆運動會。
23、切實抓好計劃生育工作。鞏固計劃生育“百日攻堅大行動”成果,繼續開展計生專項整治活動,努力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社會撫養費征收難和流動人口計生管理不到位問題。
(四)改善民生方面共9項
24、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養老保險擴面長效機制,完善非公企業醫療保險政策,強化失業、生育保險服務,推進采礦、建筑等行業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工傷保險工作,新增各類參保人數1.45萬人次。
25、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覆蓋面。做好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工作,力爭供養率分別達95%和99%。
26、加強下山移民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加快下山移民示范社區、搬遷點、扶貧點建設,完成下山移民安置1000人。深入實施“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全年培訓3萬人次。
27、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深化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積極引導食品生產企業申報QS認證,完善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管責任網和群眾監督網,加強食品質量日常監測,保障群眾飲食安全。
28、繼續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1)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力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0%,參合總人數達50萬人;(2)實施“農民信箱工程”,發展“農民信箱”用戶1萬戶;(3)實施“食品放心工程”,新增鄉鎮連鎖超市8家、農村放心店135家、規范化農產品市場12個;(4)實施“村居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新建生活污水沼氣凈化池100座、生態公廁和衛生公廁50座;(5)實施“環城河上游流域整治工程”,清垃圾、拆違章、治污水,著力改善環城河上游流域生態環境;(6)實施“安居工程”,解決200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7)實施“扶貧幫困助學工程”,資助530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8)實施“農民飲用水工程”,改善50個行政村4萬人的飲用水條件;(9)實施“殘疾人康復工程”,幫助2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為100名貧困殘疾人配備康復器材;(10)實施“關愛新*人工程”,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
29、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整治和規范化管理活動,健全市、鄉鎮、村(居)、企業四級防控體系,抓好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礦山開采、建筑施工等領域的安全監管,加強公眾聚集場所消防整治,切實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30、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健全應急網絡,加強實戰演練,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創新社區管理體制,推進社區民主自治。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
31、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維穩工作機制,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重視綜治工作中心、司法所、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和看守所建設。完善防控體系,抓好重點要害部位物防、技防設施建設,加大打擊查處力度,力爭刑事發案總量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內。
32、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實施行政許可法,落實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深化效能建設,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大力發展電子政務,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積極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動。
各位代表,新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新的歷史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在中共*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扎實工作,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順利完成既定的各項任務,譜寫*“十一五”發展新篇章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