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科學發展統領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實施“科教強區”和科學的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推動我區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以新觀念、新思維、新思路、新舉措去攻破新的難點,創造新的業績,提高我區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20*年科技工作重點
一、繼續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是全黨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也是科技部門今后工作的一大重要政治任務。
二、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科技工作,必須適應新科技革命的趨勢,把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推動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的位置,大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實踐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的路子。”這是科學分析了當前世界經濟科技形勢和發展趨勢,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作出的精辟論述。我區要建設經濟強區,必須要建設科技強區,必須大力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在20*年我們把企業科技研發中心和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以創建“科技強區”為載體,提高科技創新力。
以區委、區政府提出“文化大區”建設為契機,加快創建“科技強區”的步伐,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力度,以此帶動企業和全社會的資金投入到科技事業工作中去,形成了以政府資助為引導、企業自主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信貸投入為支持,多渠道、多層次的全社會科技投入體系。力爭明年通過“科技強區”的創建驗收。
四、繼續抓好科技經濟觀的指導思想與大科技工作思路落實。
要不斷強化經濟科技觀的指導思想,大力支持共性的行業研發中心,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要繼續抓好“大科技”工作思路的落實,解決區域特色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和大力扶持省級(*)灘涂養殖科技園區等一些受益面廣、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的行業科技問題,使科技對經濟與社會的貢獻率不斷增大。
五、推進高新產業發展和提升傳統產業。
一是重點扶持以機光電一體化、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二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仍然是我區工業增加值的重頭戲,因此*要加速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注重電子信息等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嫁接,要大力開發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加快對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改造。三是發揮各種抓手的作用以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提升:(1)做好各類科技成果的鑒定、評審工作,以及科技成果的轉化、實施工作。(2)要進一步強化對科技項目管理,管理上力求取得突破,實行一條龍服務,開展項目落實督查,使有限的項目資金用到刀口上,同時制定政策鼓勵企業進一步申報科技立項,引導和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實現量高質優提高產品檔次,走科技提升之路,建設以提高品質、培育特色為突破口的種子種苗工程,并使我區的一些支柱、龍頭產業發展為高新技術集群。(3)繼續做好省*灘涂養殖科技園區的建設,20*年要加快省*灘涂養殖科技園區建設,提高科技含量。(4)以科技創新信息化為平臺,提高科技創新的服務水平。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一是積極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取得支持,共建創新載體;二是繼續推行技術難題聯合招投標;三是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籌建博士后流動站;為企業的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開拓科技工作新局面。(5)積極組織企業申報20*年度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對已列入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加強跟蹤管理,及時協調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高新技術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六、全面實施區委、區政府的戰略部署,提升我區整體科技創新能力。
根據區委、區政府的戰略部署,“主攻三產,提升二產,優化一產,”我們作為區屬單位,用科學技術來全面實施區委、區政府的戰略部署,提升我區整體科技創新能力。一是主攻三產:(1)在靈昆等地加大以觀光、垂釣、旅游、趕海、品鮮、購物和體驗漁家風情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漁業發展;(2)利用科技手段支持做精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實現商品住宅精品化、智能化;支持構筑布局合理的商貿購物網絡與現代化物流業,做強商貿業,提高競爭力。二是提升二產:在十大傳統支柱產業中,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力爭傳統產品高新化。三是優化一產:繼續實施以山上大棚楊梅、平原大棚蔬菜、灘涂標準化海水養殖的“三帶”戰略,使我區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為主的具有*特色的都市農業進軍。
七、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思想,努力創造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人文環境。
積極配合區委、區府人才戰略,推進人才工程,我局將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在20*年評*區科學技術獎,對在*工作的有貢獻的大院名校專家們予以重獎。其次,啟動“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項目,進一步提高科技人才居住、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優化區域人才環境,真正實現科技人才“引進來,留得住,用得好”。再次,配合組織部在人才標準認定、深化職稱改革、人才產權激勵機制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為創造一個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人文環境,提供有利的借鑒。最后,繼續開展自然科研人員職稱評審工作,解決科技人員特別是外來科技人員職稱評定難的問題。
八、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全民科技素質。
精心組織科普宣傳活動周,廣泛開展科技咨詢、專題講座、知識培訓、科技下鄉活動;舉辦以“參與、探索、發展、創新”為主題的全區中小學生科技教育活動;圍繞“講科學生活,建文明社區”,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社會性的科普教育活動;加強科普陣地建設,加大社區扶持力度,擴大社區科普工作者隊伍和科普志愿者隊伍。
20*年科技工作建議
一、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根據《關于開展創建科技強市和科技強縣活動的通知》(浙委辦發[20*]29號)文件精神要求,財政科技投入要達到財政總支出的3.5%以上,是“科技強區”申報創建的前提條件。
二、進一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力度,大力建設有機、綠色農產品,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三、加快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創建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投入的新型企業科技投入體系。
四、加快企業信息化試點、示范企業扶持力度。
五、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提高科研裝備和產業裝備投入。
六、加大獎勵發明,提高保護知識產權。
七、加強創建科技強區的組織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