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強新城區管理計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新城區管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政局加強新城區管理計劃

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達到176.2億元,同比增長13.5%;工業總產值497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20.12億元,增長13.1%;外貿出口總額9.7億美元,增長1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元,分別增長10%、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全力抓好七個方面共39項工作。

(一)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1、大力推進新城建設。認真做好中心區和站前區的規劃銜接工作,進一步完善功能布局,積極塑造城市個性。加快行政管理中心大樓、法院審判大樓的建設進度,啟動建設東一路、?嶼路等骨干道路網和給排水、供電等市政配套設施,建成經三路、緯十六路等道路工程,完成檢察院大樓、審批服務中心、人防地下商貿城和休閑廣場的前期工作。加快新火車站站前區建設,力爭建成河道改造一期工程,啟動實施一批配套道路工程和車站廣場等項目。

2、加大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6個,年度計劃投資11.55億元。續建西向排洪*段、*大道仙巖段、經濟適用房梧田點等16項工程,實施茶白公路拓寬、天長嶺隧道整治、經濟開發區道路網、*市忠義學校一期等10個新建項目。加快實施郭溪中學一期、周岙溪綜合治理等8個重點工程預備項目,爭取年內進場施工。積極做好婁橋至麗岙隧道、肇山水庫等30個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3、深入實施城市建設“民生工程”。切實抓好拆遷安置房建設,開工26萬平方米,建成7.6萬平方米。加快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全區污水管網普查工作,新建地下排污管網15.7公里,啟動建設4座污水泵站和仙巖、澤雅污水處理廠,加強已建管道的整合疏浚和管理。加強環衛設施建設,新建4座垃圾中轉站,新建、改建12座標準公廁。積極實施市區西片交通網工程,切實抓好*大道西段拓寬、溫金大道整治及延伸、站西路、站東路、廣化路南段等項目的政策處理和建設工作。實施交通疏導工程,建成*公路臨時接線、*南路改建、茶山環山路續建、瞿溪延川路與信達街拓寬、*路交通節點整治等工程,啟動建設新桐公路和104國道改建工程,做好龍霞路卡口拓寬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景山腳北側舊城改建步伐。

4、加強和改善城市管理。完善綜合執法機制,深化違法違章建筑、環境衛生、廣告店招、流動攤販等專項整治,不斷鞏固“三沿”整治成果,努力創建一批省級街容示范路、星級公園、花園式單位。探索建立“數字城管”的運行機制,大力推行路面保潔、路燈維護、綠化養護的市場化運作,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加強交通運營管理,完善紅綠燈、隔離帶等配套設施,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

5、努力改善資源要素支撐。加快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完成1.2萬畝土地整理任務,推進荒棄閑置地、低丘緩坡和地下空間的規劃利用,積極破解土地瓶頸制約。繼續推進電網建設攻堅,新建、續建15個110千伏以上輸變電工程,抓好農電網改造和有序用電工作。加快南片給水工程和通鎮進村供水管網建設,努力改善居民的飲用水條件。強化銀企合作,積極爭取上級的財力支持,拓寬民間資金投資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項目投融資機制。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6、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深入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加大工業投入,確保完成工業性投資25億元。做好*經濟開發區擴容和提升工作。集中精力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抓好工業項目開工建設率和竣工投產率,力爭往年已供地企業全部進場施工、200家企業竣工。嚴格規范工業園區管理,制定實施制造業“稅收畝產”管理辦法,切實提高工業項目的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抓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作,開展規模企業50強排序競爭,新增規模企業50家、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10家,力爭企業上市工作有突破性進展。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采取虛擬經營等方式,帶動中小企業加入產業鏈,強化特色產業集群優勢。加快建設仙巖竹溪、郭溪電鍍基地等標準廠房示范項目,著力構建中小企業集聚創業平臺。啟動建設一批經濟適用型寫字樓,積極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更好地為先進制造業基地服務。

7、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和落實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持續增加創新投入。深入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計劃”,抓好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設,新增10家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新實施技改項目40項。積極開展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力爭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30項,獲得專利授權200項。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聯合,推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著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引導企業推進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工作。

8、努力打造“品牌強區”。深入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推動企業由無牌、貼牌向有牌、名牌轉變,爭取設立2家省級以上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品牌商標5枚。重視和加強技術標準化工作。鼓勵中小企業加入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的產業鏈,打造一批產業品牌“后備隊”。放大鎖具、眼鏡、楊梅、甌柑等區域品牌效應,進一步壯大集群經濟。啟動建筑業后方基地建設,拓展提升建筑房地產業,爭創省級“建筑之鄉”。

9、大力培育現代商貿業。規劃建設*商城,加快推進阿外樓生態旅游度假大酒店、馬加斯石材市場、郭溪商貿中心等項目,改造提升*裝飾材料市場、*禽蛋市場、浙江皮革市場。切實抓好新城核心商務圈的規劃布局,啟動建設總部經濟園、大西洋購物中心、中心區大酒店等項目,完成*世界風情街、*人商務大樓建設前期工作。深入實施“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推進社區商業網點建設,加快農貿市場規范化改造。

10、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出臺扶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整合提升一批物流企業,推行現代物流經營模式,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物流新格局。做好潘橋現代物流園區建設的前期工作,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加強*貨運市場管理,完善物流設施和信息網絡,力爭運輸成交額突破20億元。

11、加快發展休閑旅游業。著力推進澤雅旅游服務中心、吹臺山旅游休閑中心、*樂園二期、仙巖大酒店等一批項目,抓好仙巖景區入口道路拓寬、源口至林岙公路改建等通景道路建設,提升旅游綜合接待能力。做好會昌湖水上公園藝術走廊、塘河景觀帶等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規劃建設茶山特色休閑街、澤雅戶外體驗運動基地等特色項目,積極發展“農家樂”,大力開發紅色旅游,進一步拓寬休閑產業發展領域。加強澤雅四連碓造紙作坊群、仙巖梅雨潭等旅游拳頭產品的包裝與宣傳,積極舉辦旅游節會活動,打響*的休閑旅游品牌。

12、大力發展文教服務產業。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積極培育多元化文化市場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包裝印刷、文教用品、文化娛樂、公關策劃等文化產業,培育發展以工業設計與研發為重點的創意產業,不斷壯大咨詢、會計、評估、法律等中介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壯大信息服務業。

(三)加快新農村建設

13、精心培育現代都市農業。深入實施“強龍興農”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增強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和帶動力,新增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切實抓好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的建設管理,建成農產品加工區一期工程。健全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壯大花卉、果茶、蔬菜、藥材等優勢產業,繼續抓好楊梅技術創新和“甌柑西擴”工作。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動植物疫病防控,推進農業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創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個。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出口農業。

14、加快舊村改造和村莊整治。深入實施“千百工程”,啟動山根、茶堂、下林等舊村改造項目,完成45個村莊的整治任務,創建6個全面小康示范村。繼續開展以治理農村“臟亂差”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清潔行動”,切實抓好村莊綠化,加強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作,使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15、大力加快山區發展。培育和發展山區特色農產品基地,增強“造血”功能。鼓勵山區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引導山區農民外出創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健全道路交通和供水供電網絡,進一步完善山區的硬件設施。深入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加快建設*大道至源口大橋段防洪壩、澤雅大道拓寬等項目,啟動“農家樂一條街”的招商引資工作和先期項目建設,做大做響特色餐飲服務業,努力把澤雅建成“梅家塢”式旅游新城鎮。

16、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鎮、街道機構改革,依法做好管理權限下放委托工作,努力提高調控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財政綜合預算管理,不斷增強鎮、街道的生財、聚財和理財能力。抓好村級民主管理和村務公開,控制和化解村級債務,加大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步伐,完成景山街道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村合作協會,提高社會協作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抓好第二次農業普查和延長山林承包期工作。

(四)加快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7、扎實做好選商引資工作。創新招商方式,加大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的招商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深入實施“以民引外”,強力推進“零土地招商”,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優秀人才、知名品牌和現代管理經驗。組織參與各類重大經貿活動,抓好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切實提高招商項目的成功率、落地率。力爭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資9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700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2.5億元。

18、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建立出口企業信息平臺,引導企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積極培育出口品牌,大力發展加工和服務貿易,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的出口比重。整頓和規范外經貿領域經營秩序,加強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之間的聯動,健全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有效機制。重視進口工作,支持企業進口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短缺資源。

19、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鼓勵優勢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新建一批境外生產加工基地、商品市場、原料開發基地、研發中心和營銷網點,總投資350萬美元以上。積極擴大對內開放,參與長三角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經濟分工與合作,提高區域開放融合水平。發揮僑鄉和在外*人優勢,加強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的合作交流。

(五)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20、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加強城市公共綠地建設、生態公益林保護和礦山環境治理,做好郭溪老虎山、潘橋華亭山等公園的規劃編制,新增綠地5萬平方米。推進生態區創建工作,建成市級生態鎮1個、生態村8個。配合抓好以三?濕地為核心的生態園建設,充分發揮城市“綠心”功能。全面實施“清水河道”工程,切實抓好截污納管、河道保潔等工作。

21、大力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鞏固澤雅、南湖廢塑料和電鍍行業污染整治成果。健全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提高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在線監控率。加大皮革、陶瓷、造紙等行業污染整治力度,推進農村面源污染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集中整治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著力解決擾民嚴重的噪音、廢氣和餐飲業油煙等污染問題。

22、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編制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開展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試點工作,加強循環經濟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抓好工業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建設,力爭6家以上企業通過省級清潔生產審核驗收、10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嚴格執行危險廢棄物轉移和回收制度,推進電鍍廢渣、皮革廢水、鞋革廢料的循環利用,啟動建設南白象廢舊物資流通市場。廣泛開展綠色企業、社區、學校、醫院等創建活動,實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大力倡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23、切實抓好節能降耗工作。加強資源集約利用,完善節能降耗的目標責任管理機制和重點領域推進機制。強化產業導向,嚴格控制和治理高能耗項目。大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耗能設備。加強重點單位的能耗管理,對年耗能3000噸以上標準煤的企業實行節能監測與審計。推進建筑節能,新建項目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創建節約型機關,努力降低辦公能耗。

(六)加快提升區域文化實力

24、深入開展文化先進區創建活動。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啟動建設梧田文化中心,創建“東海明珠工程”和“金海岸文化網工程”各1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00個。重視文化隊伍建設和文化精品生產,深入開展以“共同的家園”為主題的文化系列活動,精心打造“*韻律三部曲”。有效整合各類文化藝術和人文資源,做好澤雅屏紙工藝等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工作。強化文化市場監管,確保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加快實施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啟動《*區志》編纂工作。

25、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充分利用科技促進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平臺,引進和培養一批創新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技術、知識、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切實解決人才在住房、社保、子女教育、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問題。開展新一輪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優秀青年專業人才和行業技能標兵的評選工作,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26、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和公平實施。加快新一輪校網布局調整,啟動建設任巖松中學、南白象一小,抓好*六十一中學、梧田三小等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創建省級標準化學校10所。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深入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和第二輪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完善教師評價制度和交流任教服務期制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重視學前教育,加強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建設。

27、加大衛生強區創建力度。全面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著力推進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建4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完善“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健全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和醫療救治體系,抓好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強化流動人口免疫管理。建立健全由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和新*人共同享受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確保農村居民參合率達到85%,繼續做好參合農民免費健康體檢工作。進一步規范藥品價格和醫療收費行為。配合抓好*附一醫新院建設,啟動建設*市區南片急救中心,積極做好區公共衛生大樓建設前期工作。

28、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發展社區體育,不斷增強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加快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新建10個健身苑點,切實抓好麗岙、梧田、婁橋等體育活動中心建設,創建2個省級體育強鎮。培育體育市場,發展體育產業。

29、積極創建省級示范文明城區。開展以和諧創建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實抓好法制教育和科普教育,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科學素養。加大文明村鎮建設力度,重視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和社區物業管理,建成2個省市級文明社區。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征集和懲戒體系。積極遏制喪事大操大辦、出大殯等不良現象,推進*白化治理,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墓區,力爭“三沿五區”私墳治理率達90%。深入開展“雙擁”活動,切實做好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不斷加強統計、審計、人事、外事、民族、檔案等工作。

30、切實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力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年”活動,努力創建省級優質服務先進區。完善利益導向機制,加快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為1.9萬名已婚育齡婦女提供免費生殖健康檢查。不斷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系,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加強社會撫養費征收,繼續推進優生優育工作。

31、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大網絡資源整合力度,深入實施“農民信箱”工程,推進社區和家庭信息化,逐步實現網絡到村、信息到戶。進一步發展電子政務,加強網上審批和政府信息上網工作,推廣應用OA協同辦公系統。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引導企業采用信息技術改進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

(七)加快構建和諧*

32、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推進養老、醫療、工傷保險擴面工作,強化失業、生育保險服務,力爭參保人數新增5.5萬人。下大力氣抓好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努力擴大覆蓋面。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認真抓好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工作,力爭農戶參保面達80%以上。加強城鄉低保和集中供養工作,建成婁橋中心敬老院。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加大慈善工作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捐助和幫扶活動。切實解決貧困家庭“住房難”問題,全面落實廉租房政策,完成30戶特困殘疾人家庭、90戶低保家庭的危房改造。

33、切實做好擴大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創建一批職業培訓實訓基地和重點示范專業,確保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人次。重視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繼續為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提供免費職業教育。建立鎮、街道就業服務中心,積極幫助被征地農民、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

34、繼續推進“和馨行動”。深入開展關愛新*人系列活動,啟動建設4.5萬平方米安心公寓,建立2家“和馨行動定點醫療機構”,落實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政策和貧困生助學制度,進一步解決新*人在居住、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規范勞動用工行為,加強勞動監察,完善勞動爭議預防和調解機制,力爭各類企業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

35、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建立網格化巡邏防控布警體系,完善暫住人口管理機制,深化“掃黑槍、除黑惡、反兩搶”和禁毒、禁賭等專項整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力爭刑事發案率下降5%。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成一批平安社區、平安村鎮、平安單位。認真解決農村歷史遺留問題和信訪突出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廣泛開展“五五”普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

36、切實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抓好教育培訓、隱患排查、分類管理和執法監督工作,持續推進居住出租房、無證無照經營、鞋革企業、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安全等專項整治,努力實現三個“零增長”。加強食品、藥品和餐飲衛生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各項防汛抗臺措施,完成10座病險山塘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啟動實施一批小流域綜合整治工程,確保安全度汛。切實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應急管理機構和信息網絡,加強實戰演練,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

37、認真抓好為民辦實事工作。圍繞群眾關注、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集中精力辦好二三產返回地開發、拆遷安置房建設、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等10件實事項目。完善督查機制和考評辦法,確保實事項目按時全面完成。

38、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優化財政收支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三農”、社會事業、社會治安、生態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強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切實抓好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收支科目改革,健全財政專項資金監督管理和追蹤問效制度,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39、切實加強政風建設。不斷開拓創新,狠抓工作落實,千方百計化解發展瓶頸和社會矛盾。加強依法行政,優化辦事流程,完善公務員考評體系,推行審批許可超時默許制度,提高政務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切實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廣泛開展“陽光投訴”活動,梳理和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認真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各項措施,進一步抓好商業賄賂治理,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各位代表,如今的*,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黨和人民賦予我們光榮而神圣的使命。讓我們在中共*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區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嶄新的風貌、出色的工作,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全力打造“一城四區”,全面構建和諧*,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斗!

養老保險實施力度,新增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萬人,落實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政策和貧困生助學制度,開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渑池县| 延边| 田林县| 阿瓦提县| 濉溪县| 盘锦市| 乌鲁木齐县| 沿河| 桐城市| 安泽县| 横峰县| 东莞市| 合江县| 唐山市| 通化县| 东阳市| 阳泉市| 石楼县| 土默特右旗| 汕尾市| 孝感市| 西平县| 铜陵市| 台东县| 织金县| 璧山县| 彭泽县| 漠河县| 中西区| 菏泽市| 阳曲县| 格尔木市| 威远县| 宣汉县| 滨州市| 准格尔旗| 普定县| 长汀县| 徐水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