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發展均衡教育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和諧理念與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發展全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提升教育強區地位,共建共享品質教育”為目標,著力于“均衡”、“規范”、“提高”和“安全”,推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為建設“生活品質之城”以及和諧創業、和諧發展、和諧生活的現代化都市新區,合力推進“五質”提升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思路
(一)堅持均衡發展,初步構建起科學與和諧發展的現代教育體系
1.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協調、快速發展。
——學前教育。貫徹落實市學前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關于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學前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強化職能,推進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以分園或教學點形式,按“六統一”模式努力辦好農村規范化幼兒園。加大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投入,繼續開展創建學前教育先進、達標鎮鄉(街道)評估活動,積極創建市學前教育先進區。規范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堅決取締非法辦幼托園。召開全區學前教育工作會議。
——義務教育。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使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包括殘疾兒童少年和外來務工子女)都能在相對均衡的條件下接受良好的九年義務教育。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課本費和作業本費工作。完善幫困助學機制,持續開展幫困助學活動,確保困難家庭子女、“三殘”兒童少年等“好上學”。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外來務工子女學校為輔的辦法,繼續做好外來務工子女的入學工作,努力做到不拒絕一位外來務工子女求學。穩步實施小班化教育,擴大優質義務教育資源。
——高中教育。扎實推進*中學、瓶窯中學體藝館等項目建設,加快全區高中“擴容促優”步伐,繼續開展各類重點(示范)學校爭創活動,不斷增加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供給總量。繼續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全區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的比例達到99%以上,普職高之比繼續保持1:1。積極貫徹落實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六項行動計劃”和《*區關于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面向社會和市場的辦學方向,大力發展優質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推進職高專業現代化建設,積極創建專業品牌,提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繼續做好省市級示范專業和實訓基地創建工作,大力推進學分制實施。
——成人教育。加快社區學院新建項目啟動和區域性成校的現代化建設步伐,積極構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終身教育體系,著力推進社區教育發展,努力創建學習型社會。大力配合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和職工“雙證制”教育,加快各級各類教育培訓產業發展。
2.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實施全區新一輪學校布局規劃,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進一步擴大全區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抓緊良渚鎮中學、瓶窯鎮中學、*鎮二中、臨平街道中學、良渚鎮勾莊中學、五常中心小學等新建項目以及閑林鎮中學、倉前鎮中學等擴建項目的實施,確保按期完工。積極做好運河鎮中學、徑山鎮中學、仁和鎮中學、塘棲鎮超山中心小學、南苑中心小學等規劃新建項目的啟動工作。進一步做好直屬學校有關建設、改造項目的實施工作。繼續開展省標準化學校的申報、創建工作,推進*市現代化標志性教育強鎮創建工作,加快我區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
進一步加大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鞏固“校校通”工程建設成果,不斷完善以*教育網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網絡基礎平臺和電子政務系統,加大工作平臺的使用力度,努力實現辦公自動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學校共享。
構筑城鄉教育互助共同體,全面推進城鄉中小學結對互助。進一步完善機制,擴大結對互助覆蓋面,扎實開展好區內學校“結對幫扶”活動和區外城鄉中小學結對。通過城市(鎮)中小學和農村學校結對互助,加速城市(鎮)優質教育向農村輻射,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張,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水平。
3.推進公民辦學校均衡發展。積極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依法鼓勵和支持各類民辦學校的發展,并充分發揮其在解決外來務工子女“上學難”問題上的作用。通過年終統計、換證和督導評估等手段,進一步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形成公民辦學校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積極實施名校集團化戰略,以“名校+新校”、“名校+民校”等模式,掛牌成立若干教育集團試點,推進優質教育的普及化、平價化發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
(二)堅持規范辦學,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1.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落實省教育廳關于“減負”的各項規定,制止違背教育規律的“功利性”行為和有損教育形象的違規做法。健全責任制,切實加強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的督查力度,嚴格落實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和課業負擔,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活動和休息時間。積極采取措施,有效遏制違規分重點班、快慢班、節假日違規辦班、補課和違規征訂教輔資料等現象。進一步加強學籍管理,規范中小學招生工作。
2.規范學校收費行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部門關于20*年規范教育收費、進一步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年秋季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除只能按規定標準收取課本費、作業本費(按規定免收的除外)、寄宿生住宿費外,取消一切代辦收費和服務性收費,相應的合理支出納入公用經費開支范圍。進一步完善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堅持幼兒園按等級收費、民辦學校按成本收費政策。繼續推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陽光工程”,嚴格收費責任制。
3.規范學校民主管理。貫徹落實《浙江省教代會工作新規程》,不斷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和校務公開體系,全面推進校務公開工作。要切實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尤其要加強對支出的督查和食堂財務的管理,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繼續加大對教育設備政府采購工作的管理力度,規范教育設備等招投標行為,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繼續做好校長任期內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積極創建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繼續開展人民滿意學校評選活動。
(三)提升教育品質,進一步增強*教育的“軟實力”
1.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專業成長。完善教師師德教育、培訓制度,在廣大教師中繼續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要充分發揮學校黨政和工青婦等組織的作用,深入開展“群體師德創優”等主題教育活動,以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系列評選、表彰、宣傳為抓手,積極培育和弘揚教師以德育人、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良好風尚。推進“作風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職員工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效能意識。嚴格實行教師師德在評優、評先、評職中的“一票否決制”。
加強教師培養和培訓。推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繼續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培訓工作,加大職業高中專業課教師的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全面推廣開放式教師培訓模式,加強教師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健全名優教師培養的長效機制,著力提高特級教師、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人選的培訓質量。開展區第三屆名師名校長、第八批學科帶頭人評選工作。加大招師引智力度,繼續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緊缺人才問題。
繼續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試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度,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管理。完善教師職務評聘分開實施辦法,適當提高農村中小學中、高級教師職務崗位比例,逐步改善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健全教職工考核機制,改進和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山區和農村教師補貼政策。改革教師招聘工作,嚴格教師準入標準,規范編外合同制教職工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統籌城鄉教師資源,深化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制度。
2.提高校長治校水平,打造管理品牌。建立健全教育、管理、考核、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強學校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建設,提高校長依法辦學、依法治校能力。修訂完善考核制度,運用考核結果,加強對學校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創新干部培訓機制,繼續通過高級研修班、提高班、出國或異地培訓等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加大干部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校長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繼續舉辦開放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完善實施“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3.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全面育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繼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民族精神教育實踐活動。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深化文明學校創建工作,大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德育骨干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努力構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員育人機制。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和安全教育,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積極參與社會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攜手1+6,清潔進萬家”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學校團隊工作基礎建設和學生黨建工作,努力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的主體作用,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服務活動。
改進和加強教學工作。遵循積極、穩妥、創新、務實的基本原則,因校制宜,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加強對學校課程設置的指導,促進學校規范開設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善學科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對農村薄弱學校及薄弱學科的專業扶持,繼續深化初中畢業學業考試改革。樹立全面育人的教學指導思想,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并構建促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引導學校和教師結合自身工作,針對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難點和瓶頸問題,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加強學校體育、藝術、科技和勞技教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并做好系列校園青春健身操的推廣工作。完善學校體育工作評價制度,定期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切實加強學校藝術、科技和勞技教育,廣泛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各類藝術、科技和勞技教育活動。繼續舉辦中小學田徑運動會、藝術節和科技節等。
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積極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創建示范(等級)學校,繼續開展中小學綜合督導發展性評估,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段學校督導評估體系。繼續實施對鎮鄉(街道)的教育督導工作,認真落實*市教育局對區、縣(市)教育局進行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的有關工作。
(四)健全安全機制,努力打造“平安校園”
1.加強校園安全工作。認真組織學習《中小學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落實《校園公共安全應急預案》,健全校園安全防控工作機制,加大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切實加強食堂衛生、學生宿舍的防火、防盜、實驗室藥品、門衛以及學生交通、車輛接送、防溺水等安全管理。加強對學校保安(門衛)、食堂后勤人員、保健教師的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嚴格持證上崗制度。深化“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完善評估、考核、驗收機制。完善法制副校長和輔導員制度,促進全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進一步做好學校衛生工作,加強學生健康教育,做好各類傳染病和學生常見病的預防教育和防治工作。
2.加強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健全制度,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切實保障網絡信息安全。要落實安全保密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網上信息審核制度,規范網上信息工作。繼續加強教育宣傳與信息工作,主動、及時向社會宣傳重大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充分發揮教育宣傳與信息工作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認真落實緊急信息報送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杜絕重大或緊急信息瞞報、漏報、遲報現象。
繼續做好信訪(來訪)、檔案管理、校史編撰、語言文字、教育交流與合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