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思路
以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核心,強基礎、穩面積、推科技、提單產、促總產、育產業、優結構的思路,以實施農田地建設工程、良種推廣工程、科技興農工程、植保工程、產業培育加工工程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為重點,努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穩定。
(二)目標、任務
——糧豆作物播種面積19.1萬畝;
——糧食總產量3279萬公斤,與上年持平
——推廣雜交稻良種5.5萬公斤,種植2.75萬畝;
——推廣雜交玉米良種8萬公斤,種植3.2萬畝;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
——中低產田地改造0.6萬畝,高穩產農田地建設0.2萬畝;
——米蕎種植面積3.5萬畝;
——蔬菜產量5900噸,增5%;
——漁業產量245噸,增2%;
(三)采取的措施
1、抓好以高穩產農田地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為此一
是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地,確保全縣基本農田地面積保持在17萬畝;二是在繼續開展土地復墾開發的同時,引導農民廣施農家肥,改良土壤;三是要繼續推進高穩產農田地建設力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利用率;四是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保糧食生產吃上“營養餐”;五是要加大五小水利建設進度,努力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大力發展集約農業和高效農業。
2、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提高“兩雜”良種覆蓋率,以單產促總產。一是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確保糧食生產總量。2009年糧豆生產面積穩定在19.1萬畝左右,總產3279萬公斤,其中:稻谷播種面積9.1萬畝,玉米5.69萬畝,米蕎3.5萬畝;二是抓好兩雜良種“上山下田”力度,20*年,計劃在全縣推廣種植“兩雜”面積5.95萬畝,其中雜交稻推廣種植2.75萬畝(水稻2.55萬畝、旱稻0.2萬畝),實現產量9*.5萬公斤;雜交玉米3.2萬畝,實現產量704萬公斤。
3、加快優勢農產品產業建設,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按照“優化布局,突出特色、重點扶持”的原則,全面推進橡膠、茶葉、蠶桑、米蕎、甘蔗、蔬菜等六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建設,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推進大作物生產朝著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4、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一是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工作。進一步做好我縣農業環境監控工作,對水、土壤、農產品進行定期檢測,加強農業廢棄物的管理,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專項整治。二是大力推廣農業產業標準化生產,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三是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推動品牌建設。要以“佤山牌”米蕎等重點品牌建設為重點,全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高產業競爭力。
5、抓好農民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一是要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抓住國家實施“陽光工程”的機遇,適應勞務市場結構性需求變化,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的專業技能培訓,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二是抓好新型農民的科技培訓。農民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提高農民素質意味著開發農民增收潛力。2009年,要積極引進、認真組裝一批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并通過廣泛宣傳與培訓讓更多農民掌握1-2項致富增收技術;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大力推廣應用優質高效規范化生產技術、節本增效綜合技術、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四是以農技推廣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主要措施,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機制。
6、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按照“抓龍頭、帶基地、促增收”的發展思路,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組織標準化生產,努力打造好龍頭企業的“原料車間”;協調龍頭企業與農民的關系,促進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實現“雙贏”;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引導龍頭企業向高精深方向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步入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
7、強化重大病蟲草鼠防治工作,確保農產品安全生態。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植保條例》,進一步加強植保體系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研究新的病蟲害發生治理對策,加大重大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力度,將種植抗病蟲良種、保護利用天敵和改進耕作制度等自然控制措施與搞好預測預報、采用科學防治指標和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等人為防治措施有機結合,做到重大病蟲草鼠害的防治向網絡化、無害化、公益化轉變,從而有效控制病蟲草鼠害的發生。同時,要研究污染和殘留的控制對策,實施農藥減量計劃,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尤其是減少高毒化學農藥用量,節約防治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確保農產品安全生態。
8、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活力。一是嚴格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以點帶面推進全縣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轉;二是引導扶持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全面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建設;三是嚴格按照上級精神,積極主動協調相關部門,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制止新債,化解舊債。
9、強化農業綜合執法,為“三農”保駕護航。一是加強執法人員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素質,改善執法手段,提高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二是積極搞好種子監督檢驗工作,開展種子、農藥、化肥等專項整治活動,凈化全縣農資經營市場,維護農資經營秩序,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確保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認真對待群眾來信來訪,正確處理群眾舉報案件,依法查處大案要案;四是進一步加強對減輕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切實維護農民權益
10、加大農業項目的爭取與管理力度,確保各項任務高效完成。一是積極主動爭取縣委、政府、省農業廳、市農業局對我局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為全面完成各項農業生產任務墊定基礎;二是積極向上爭取各種項目,以項目為載體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三是認真落實“目標責任制”,加強機關內部管理,強化目標管理和考核;四是認真做好省、市下達的各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工作,確保各個項目的順利實施并按質按時完成,為今后爭取更多的建設項目打下良好基礎;五是按照縣委的部署,認真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落實;六是及時完成縣委、政府、省農業廳、市農業局下達的各項交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