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經濟發展管理計劃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如:個別重點外資企業出口下降影響全局,出口增量單一狀況亟待改變;國家政策等宏觀因素變化較大,給出口企業帶來較大沖擊;受出口退稅分擔機制影響,地方政府缺乏發展外貿的積極性;一些外資項目因土地問題進展受阻,各地要求增加外資用地指標呼聲強烈;利用外資地區不平衡現象突出,省級開發區吸納外資功能不強;,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趨緊,外資參與更難。
從國內外形勢來看,今后一個時期開放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和中央政治局第四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經濟全球化進程仍在持續,以現代服務業以及研發和高端制造環節轉移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正在興起,服務外包備受各國關注。伴隨著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也迅速增多,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機”。國家外經貿政策將作進一步調整,并更加注重系統性和針對性,這將決定今后一個時期開放型經濟走向。
20*年,*市外經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大局,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牢固樹立“科學招商”理念,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一)做優外貿。
從順應經濟全球化浪潮和保持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冷靜研判形勢,積極主動應對,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努力保持我市外貿快速、健康、穩定發展。
1、完善外貿扶持政策。一是加強對外貿形勢的調查研究和分析預測,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新思路新對策,出臺有效的進出口激勵政策。二是繼續實施現有的外貿發展扶持政策,對外貿從業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予以支持。三是結合形勢要求對年度外貿扶持重點作出調整,及早出臺當年政策。
2、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一是提高高端產品出口比重,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鼓勵機電產品出口。二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優化改造,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方向提升,注重農產品和塊狀經濟發展。三是更加重視并積極推動服務貿易的發展,在做深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領域的同時,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
3、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一是通過舉辦出口品牌建設現場會、經驗交流會、專題報告會等形式,提高出口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品牌意識。二是鼓勵企業積極爭創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品牌”和省級出口名牌,以爭創品牌促出口提升。三是推動企業在境外注冊商標,維護合法權益,爭創國際品牌。四是與海關等部門聯合開展維權打假活動,做好知名出口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4、大力拓展新興市場。一是在雙邊和多邊框架下,大力拓展中東、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出口市場,形成新老市場并舉局面。二是組織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重要傳統交易會,組織、支持企業參加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內外著名展銷會,特別是面向新興市場的展會。三是邀請我國駐外或外國駐華商務官員介紹新興市場國家的關稅、貿易政策變化和市場行情,降低貿易風險。
5、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一是加強公平貿易工作,完善“外經貿局—中介組織—企業”聯動的公平貿易工作機制,防范國際經濟風險。二是建立健全公平貿易預警機制,及時預警信息,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主導作用,幫助企業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三是進一步加強對公平貿易人才的培訓工作,為政府和企業培養一批精通法律、外語、國際經貿等知識的公平貿易人才。
6、努力擴大進口規模。一是深入研究國家進口政策,結合*實際,做好配套并認真貫徹執行。二是鼓勵企業用足用好各項優惠政策,擴大進口規模,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三是優化進口結構,在先進設備、原材料、能源進口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四是建立健全政府部門間進口管理服務聯動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進口貿易中出現的問題。
(二)做強外資。
積極貫徹落實“主攻大項目,招引五百強——利用外資三年行動計劃”,遵循“規模與質量并重、工業和服務業并舉、開發區與區縣(市)并進、開放與改革并行”的原則,推進科學招商,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確保招商引資五年翻番,力爭提前完成。
1、招引世界500強企業,推進外資大項目建設。一是實施世界500強三年招引計劃。20*年對阿爾卡特、漢高、默克、三菱聯合金融控股集團等30個世界500強項目予以重攻。二是營造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環境。特別關注和摸清與*同質同類城市對世界500強的招商政策,進行對比研究,及時提出我市招引世界500強政策。三是全力以赴做深做透大項目促進工作。完善大項目推進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重大項目協調工作例會;堅持大項目推進“三表一制”和大型活動簽約項目跟蹤通報制;建立大項目聯合會審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加快審批進度。
2、狠抓主產業利用外資,促進城市品質提升。一是千方百計引進先進制造業,把引進外資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投資向產業鏈兩端延伸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大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并使之嵌入本地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工業發展水平。二是千方百計引進現代服務業,加大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力度,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城區金融集聚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的作用,吸引金融和物流業的外資進入,推進服務業大市建設。三是千方百計招引境外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介地鐵、公路、橋梁等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城市化進程。
3、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打響基地城市品牌。一是制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規劃,籌建*市服務外包實訓中心,整合本市教育資源,與知名跨國服務外包企業合作,力爭把*建成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二是堅持培養和引進并舉,吸引國際知名服務外包企業落戶*,同時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本土服務外包骨干企業,鼓勵企業參加國際認證,取得國際市場“通行證”。三是高起點推進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加快騰飛集團*新加坡科技園的建設步伐,促進服務外包產業要素集聚。
4、發揮開發區作用,突出主平臺功能。一是加強對開發區的投資服務,依托開發區,合作聯動,更好地發揮開發區的項目載體和招商主體作用。二是抓住開發區轉型升級的契機,力促產業、企業、項目等要素資源向開發區集聚,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針對省級開發區吸納外資功能不強的現狀,向先進地區學習,拓寬招商引資思路,爭取在全市工業項目利用外資中的占比有所上升。
5、推進以民以外和以外引外,提高招商工作實效。一是以民以外,推出100家民營企業對外招商,典型引路,引導企業通過多種合作模式開展“民外合璧”,為外資企業本土化和民營企業國際化尋找最佳結合點,打造草根企業升級版。二是以外引外,充分發揮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特殊作用,對現有外商投資企業進行跟蹤服務,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戰略、投資意向,動態調整“以外引外”重點服務名單,以服務促引進,幫助在杭外資企業實現多領域擴張、滾雪球發展。三是依托產業鏈進行招商引資,確定重點目標市場,排出主攻企業名單,分頭舉辦專場活動,努力構筑*產業集群體系。四是挖掘和動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通過敲門招商、駐點招商、借力招商、搭臺招商等方式,增強招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6、提升宣傳推介水平,著力營銷投資環境。一是樹立“經營品牌,營銷城市”理念,把先進的公關理念和市場營銷方法引入到招商引資工作中,創新招商理念和方式。二是建立*市招商引資宣傳推介體系,對*市的整體對外形象進行包裝策劃,統一協調安排全市招商活動。三是與國際知名公關公司合作,利用公關公司的專業資源提高我市招商引資推介水平,在外商中間進一步宣傳*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境外投資。
(三)做大外經。
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市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1、搶抓“走出去”的戰略機遇。抓住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家政策支持等有利機遇,推動*企業主動“走出去”。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走出去”工作的重視程度,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2、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領域。鼓勵我市企業“走出去”目的在于拓展*經濟的發展空間。要從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高度出發,推動國際營銷網絡體系建設和境外生產體系建設,重點推進資源開發、能源合作、研發合作、市場開拓等領域的項目,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實現“三外”聯動。
3、夯實外經工作基礎。完善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專項資金和專職人員到位。建立“走出去”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走出去”企業信息共享和信息對接,儲備一批“走出去”項目。對大型境外投資項目要密切跟蹤,及時提供有效服務,促進項目早見成效。
4、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促進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境外上市,通過置換股權等手段收購兼并海外具有世界領先技術、品牌、研發能力、國際營銷渠道的企業。鼓勵企業以集群化方式“走出去”,對華立泰國工業園進行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健康發展。
(四)做深服務。
按照“有求即來、有問即答、有困即幫、有商即談”的服務承諾,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理念,著力構建外經貿公共服務新體系。
1、轉型。根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需要,轉變外經貿局職能,加快培育社會中介機構,充分發揮外經貿企業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自律和發展。完善績效考評制度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統一、科學、有效的外經貿考核體系,進一步增強統籌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能力。
2、搭臺。積極搭建招商引資、會展促銷等專業平臺,組織好大型境內外招商活動,做好參加重點展覽會的管理服務工作,為全市各地各部門和企業開展外經貿工作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舉辦面向企業的各類培訓,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政策咨詢,暢通外經貿信息傳遞渠道。
3、建網。充分整合現有網絡資源,建設統一的外經貿網上服務平臺,加快公共服務信息化進程。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加強與外貿、外資企業的及時溝通,上下聯動。
4、提速。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完善AB崗制、一次性告知制和服務承諾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綠色通道”制度,為外貿企業進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
5、創牌。創新舉辦“西博會投資合作周”、“外商投資企業服務月”、“外商投資企業季度咨詢服務午餐會”,加強“*市外經貿服務大使”派駐和管理工作,為外資企業提供優質的政府服務。創新外經貿發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創建一流工作業績,不斷提高外經貿的工作和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