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民生保障稅源管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街道總體工作目標和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打造“幸福*”為總抓手,夯實基層基礎,關注民生保障,提升環境品位,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經濟保領先、城管爭第一、社區創一流、民生更幸福、黨建出精品”五大目標。
(一)更加注重稅源培育,努力實現“經濟保領先”目標。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明年的經濟工作在注重量的擴張同時,更要注重質的提升。明年我們要把稅源培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現有政策下,稅收總額確保1億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超過5500萬,街道經濟在區各街道中保持領先地位。一是抓新增點培育。做好寶馬汽車的銷售許可證審批服務工作。做好維多利亞麗嘉酒店、桔子商務酒店、蘇寧電器旗艦店、銀泰百貨*店開張營業的服務工作。做好兩岸公司整合上市的有關服務工作。二是抓優質項目引進。南山路在已有4部名車的基礎上,20*年爭取再引進2-3家名車品牌,使南山路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名車一條街。繼續選擇引進私募基金公司、投資公司等占地少、高風險、高收益項目。三是抓改造項目帶動。20*年,*地區主要有中山中路保護、勞動路聯合房產地塊開發、省軍區二招、碑林保護等地塊保護和改造項目,街道將提前介入,密切關注,做到招商與施工同步進行。繼續抓好勞動路涌金藝術谷的培育發展工作。四是抓服務質量提升。充分發揮街道商會等信息平臺作用,做好以企引企工作。定期對街道稅收前30名企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信息,搞好服務。加強招商干部隊伍建設,加大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明年準備推出企業名稱儲備庫建設,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取名難問題。
(二)更加注重機制建設,努力實現“城管爭第一”目標。以打造“上城區最清潔街道”為抓手,堅持“整管合一”的長效工作機制,夯實基層基礎,爭取城市管理各項工作全市領先、全區第一。繼續開展“零失分”社區創建活動,健全獎懲制度,力爭5個社區在每月的保潔檢查中全部或大部分實現“零失分”,力爭*地區街巷清潔度位列六個街道前2名。切實加大投入,完善“捆綁式”考核機制。抓好保潔員、協管員的隊伍管理,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積極發揮社區宣傳員、監督員、勸導員、信息員和巡查員的“五大員”隊伍作用,形成良好氛圍;按照有關規定,加大對各類違規、違章行為的依法管理力度;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提高地區健康教育、初級保健、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三)更加注重軟硬件建設,努力實現“社區創一流”目標。以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為目的,不斷提高社區建設水平,力爭5個社區全部達到4星級以上,年度和諧社區考核全部進入前15名。明年,主要在硬件設施建設、爭先創優、隊伍建設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力爭在硬件建設上有新的突破。加大社區硬件建設投入,通過租、借、調、騰等形式,按照每百戶30平方米落實配套用房,2-3個社區達到每百戶5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標準。勞動路、*門社區辦公用房主要抓住危舊房改善契機,通過拆除安置、置換、租賃等形式,促進辦公用房相對集中。惠民苑社區主要通過與東河指揮部的溝通協調,置換或租賃部分場地,力爭20*年底前到位。清河坊社區主要依托清河坊二期改造或中山中路保護工程,加強與吳山指揮部的溝通協調,力爭早日確定辦公用房安置地點。二是力爭在爭先創優上有新的突破。以提高社區居民的滿意率為切入點,健全社區工作激勵機制,增強工作爭創動力。根據不同層面和不同的創建目標,將爭先創優工作與社區工作者的待遇掛鉤,充分調動廣大社區工作者的爭先創優工作積極性。引導社區工作者提高總結經驗能力,強化宣傳意識,力爭多出經驗、多出典型。三是力爭在隊伍建設上有新的突破。通過公開招聘、定向引進等方式規范社區工作者進入渠道,使社工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專業水平明顯改善;加強社區工作者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和為居民辦好事、辦實事的能力;落實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福利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關心愛護社工隊伍中的人才,調動和保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建立社區干部述職制度,開展社工的德能勤績綜合考核工作,引入能進能出的社區隊伍機制。
(四)更加注重和諧發展,努力實現“民生更幸福”目標。一是完善幫扶救助體系。加大對困難家庭的救助力度,推廣“一卡在手,生活無憂”服務工程,對街道弱勢群體進行分類結對幫扶,并通過“定向捐助”、“愛心超市”、“愛心基金”等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幫扶合力。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困難戶、老年人和失業人員為主要對象的社區服務救助體系。二是完善有效就業安置機制。繼續完善社區公益性崗位、地區單位吸納、家政服務和手工編織“四位一體”的有效就業安置模式,采取不定期舉辦招聘會、發揮“崗位銀行”等形式,著重解決“4050”困難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三是完善“五站式”為老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功能,以“五站式”為老服務模式為載體,建立健全以養老助老為主線、醫療衛生為基礎、家政服務為重點、文化教育為特色、司法維權為保障的為老服務網絡。做好退休人員的活動組織、節日慰問、體檢療養等工作,不斷提高地區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四是推進危舊房改善和庭院改善。明年完成后市街、惠民弄、蔡官巷等12處危舊房改善項目,提前一年完成改善任務。完成后市街44號、由義弄等9處庭院改善任務,切實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五是維護地區社會秩序穩定。扎實做好地區矛盾糾紛與不穩定因素排查調處工作,組建市場及企事業單位調委會,保障“四有五無”活動落到實處;深入開展“平安街道”創建工作,全面實施電子監控建設;抓好街道綜治網絡建設(防控體系、平安大隊、綜治片組、調解體系、物業聯防),因地制宜地開展專項斗爭和重點整治;立足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實行領導包案,完善黨工委、人大工委、辦事處“三訪合一”機制,完善街道信訪接待中心和科室、社區三級信訪工作網絡體系;落實消防安全工作,重點做好“多合一”建筑(企業)排查和整治工作;開展“嚴打”整治斗爭,重點打擊各種吸(販)毒犯罪活動;加大軟硬件投入,加強綜治工作中心、司法所建設。通過系列措施,確保地區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六是做好計劃生育工作。貫徹落實計劃生育法律法規,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
(五)更加注重夯實基礎,努力實現“黨建出精品”目標。一是加強隊伍建設和陣地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嚴格各項管理,夯實隊伍基礎基層建設,提高領導班子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和工作水平,促進機關干部和社區工作者兩支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強街道和社區兩級班子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抓好街道、社區兩級黨委中心組學習,繼續完善“理論每周學,心得半月談”的學習模式;積極發揮社區各類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抓好基層黨校、社區黨建室等陣地建設,精心組織教育活動,努力實現“一社一精品”的工作目標。二是強化黨建促進各項地區組織化建設。以黨建為主線,發揮黨建在地區組織化建設中的核心帶動作用。黨建促進共建工作開展,結合流動黨員“安家工程”,完善“連心橋”黨員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發揮社區黨員會客廳和功能性黨小組作用;注重特色街支部活動與服務游客群眾的結合;加強“兩新”組織的黨建覆蓋面。三是做好地區共建工作。結合“幸福*”的深化,努力促進地區共建活動向縱深發展。以文明單位為龍頭,發動地區單位共同參與;以地區聯誼、服務參與為主線,充分發揮“*地區商會”、“吳山商圈”等地區聯誼組織的帶動作用、雙擁傳統的紐帶作用,加強對地區單位的滲透服務和聯誼溝通,促進地區和諧發展、共駐共建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