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局加強防洪減災管理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計劃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對全面實現“*”計劃目標,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年水利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五屆七次全會精神,積極開展以“創新破難、加快發展”為主題的大學習、大推進活動,認真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治水理念,著力提高防洪減災能力、農村生產生活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科學治水能力和執政興水的能力,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努力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扎扎實實開展工作,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全面完成水利“*”計劃,為我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0*年,我市水利工作的奮斗目標是:計劃投資8.8億元。其中,治太、城市防洪、大中型水庫建設等三項重點工程計劃投資4.1億元。啟動建設二輪“治太”工程,積極實施千庫保安、萬里清水河道和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科學編制水利“*”規劃等規劃前期工作,切實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加強水資源管理,繼續推進水利改革,重視防汛防旱工作,提高水利科技水平,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20*年水利工作的重點是以下五個方面:
(一)加大骨干工程建設力度,著力提高重點區域防洪減災能力。
1、配套完善一輪“治太”、一期城防工程建設,切實抓好工程驗收。完成*船閘擴建工程、菁山和鲇魚口水閘工程,完成導流港、旄兒港二期和長兜港二期拓浚工程,完成洛舍大閘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德清大閘上游兩側連接段工程,建設南潯橫古塘拓浚工程。完成*中心城防解放港防洪堤、德清城防余英溪改道工程,續建長興城防金陵、張家村排澇站工程。根據新修編的*市城市防洪規劃,組織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新一輪城市防洪工程建設資金籌措機制,為各級政府當好參謀。以整治大錢港為契機,指導幫助吳興區啟動東部新區防洪工程建設,續建新市、孝豐等重點城鎮的防洪工程。加強對一輪“治太”、一期城防工程驗收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驗收工作如期完成。
2、以大中型水庫建設為重點,啟動二輪“治太”工程。完成老虎潭水庫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盡早開工建設老虎潭水庫。合溪水庫爭取年內啟動建設。全面完成泗安塘拓浚工程,實施西苕溪梅溪曉墅港整治工程,爭取啟動實施大錢港整治工程。鳳凰水庫汛前完成蓄水驗收前的各項工作并開始蓄水。
3、加強非工程措施建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以水庫除險加固、重要堤防、危險圩堤加固為重點開展各項防汛檢查和整改督查;督促落實防汛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山塘水庫、重要堤防、城防工程等重要地段的防汛安全責任制,建立有效的防汛責任監督機制;認真編報各類工程年度控運計劃;把完善各類防洪搶險工作預案列入防汛工作重點,為確保重點預案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主汛前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抗洪搶險演練;建設市縣區防汛遠程會商系統和東西苕溪防洪一期工程遠程圖象監視系統,爭取主汛前發揮作用。做好水文預報測報,逐步開展水質監測和水資源調查評價等工作,為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積累基礎資料。爭取建成水質化驗中心。
(二)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著力提高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能力
1、以提高水庫安全度為重點,繼續實施千庫保安工程。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切實抓好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努力體現水庫“安全、高效、美麗”的要求。按照省水利廳關于千庫保安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要求,切實加強全市千庫保安工程的建設管理。根據省廳下達的建設目標,完成20座水庫保安達標建設。全面完成對河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2、以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安全為目的,積極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積極探索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扶持、資金補助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主動接軌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力求同步實施、整體推進。認真總結基層在實施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通過宣傳積極推廣。爭取實施12個省立項目(其中續建項目2個),確保實施8項,改善人口8.0萬人,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3、以改善城鄉水環境為目標,加快實施開展萬里清水河道建設。按照省廳和市“百千”工程要求,全年計劃完成310公里清水河道建設任務。著眼于防汛保安、改善水環境、建設生態市這個目標,把萬里清水河道建設與治太、城防、航道整治工程建設和村莊整治結合起來,與外圍圩堤建設結合起來,與淤泥制磚試點結合起來。注重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清水河道和外圍圩堤建設投入新機制。出臺市區萬里清水河道建設補助政策。繼續完善以清除水葫蘆為重點的水面保潔長效管理制度。
4、以啟動千萬畝十億方工程為抓手,推動面上農田水利建設。按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生產能力,適應農業集約化、精細化、產業化的要求,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做好18萬畝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抓好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突出圩堤修復、加固重點,保障圩區防洪安全。
(三)加大水政執法和水資源管理力度,著力提高水環境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1、強化水法制宣傳教育,堅持依法治水。結合“中國水周”、“全國法制宣傳日”等主題活動,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嚴格開發建設項目水保方案審批程序,加強方案實施過程的跟蹤檢查、監督管理,確保“三同時”制度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大水政執法力度,特別是對開發建設項目占用水域、圍堵河道等行為要嚴格依法辦事。加強調研,提出加強水域保護措施。
2、結合礦山企業綜合整治工作,集中開展礦運碼頭專項整治。從防洪、礦山企業綜合整治需要出發,將礦運碼頭專項整治列入20*年水政執法的一項重點工作,使整治工作在半年內取得明顯成效。及時分析總結整治情況,研究制定長效管理辦法。
3、加強水資源基礎管理,重視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強取水許可管理,嚴格實施開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科學做好水資源配置。實施東部平原地下水限采、禁采計劃,做好限采工作的督促檢查。以省出臺的用水定額為契機,分析工業生產用水現狀,選擇部分企業開展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制度。加強對水資源費價格調整政策的宣傳,確保調價工作落實到位。加大水資源規費征收力度。
(四)加大規劃管理工作力度,著力提高科學治水能力。
1、科學編制各項規劃前期工作。編制完成《*市水利發展*規劃》。圍繞啟動二輪“治太”工程建設,進一步做好列入太湖流域防洪規劃的幾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及審查工作。爭取完成《環湖大堤后續工程大錢港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審批立項。
2、繼續推進各項水利改革。按照市水管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加大水管體制改革力度,力爭20*年全市基本完成水管單位改革。在進一步完善市直管單位改革工作的基礎上,推動縣區水管體制改革。指導幫助縣區開展試點并出臺水管體制實施方案。加快推行市直屬水管單位管養分離步伐,已實施管養分離的工程項目,要加強對項目的合同管理。探索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改革工作,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制訂政策。全面完成設計院轉制工作,加快推進水利工程隊轉制。
3、加強水利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全面推行建設項目工程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項目法人制,規范工程建設管理各項活動,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加強對工程建設資金撥付使用過程的審計和監督,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市場秩序,規范水利施工企業、監理單位及相關執(從)業人員市場行為。切實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監管,規范評標過程和評標專家管理。加強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確保無重大傷亡事故發生。
(五)加大自身建設力度,著力提高執政興水能力。20*年,市水利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實踐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扎實工作,開拓創新,防汛防臺工作成效明顯,水利建設進展良好,規劃管理不斷加強,改革發展穩步推進,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強化,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水利工作任務,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先進單位、全市重點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等。
一、領導重視,措施有力,確保了全市人民安全度汛
今年我市汛期的主要特點表現為雨量略少、梅雨正常、臺風活躍、汛情總體平穩。雖然短時強降雨和臺風對我市部分地區產生影響,但由于領導重視、準備充分、措施扎實,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防汛工作。主汛前,國家防總、省政府領導先后來我市檢查指導防汛工作,市委、市政府領導深入現場檢查防汛工程,3月中旬,由局領導帶隊組成六個檢查組赴縣區對重點防汛工程進行檢查,及時發現了一批重點防汛隱患和問題,并督促縣區和有關部門進行整改,投入856萬元對25.6公里危險圩堤應急加固。在抗臺期間,干部職工堅守崗位,特別是太湖沿岸遭遇“蒲公英”臺風襲擊后,局領導帶領干部職工迅速趕赴一線,組織指揮救災工作。強化防汛抗旱基礎工作。編報完善各類重要工程年度控運計劃,督促制定對河口水庫等一批重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方案,編制完成全市防汛信息系統規劃,對全市水情系統進行了數據整合,開發了水情信息網站系統,制作完成我市水系模型沙盤。認真落實各項防汛責任制。督促落實以防汛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全市152座小型以上水庫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并將責任人名單在*日報公布,對環湖大堤、導流東大堤等重要堤防按百米一人進行落實公布。同時編制完善各項防汛預案,組織開展了抗洪搶險演練和重點工程防汛演習。由于準備充分,措施得力,各方密切配合,工作扎實有效,確保了全市安全度汛。
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建設及規劃工作進展順利
(一)骨干工程建設按計劃實施。東西苕溪防洪工程完成投資1.36億元,占年計劃的115%。其中,導流港拓浚及標準堤建設工程完成投資5268萬元,完成水下土方疏浚100萬方,標準堤建設市區段累計完成22公里;長兜港二期和環城河拓浚工程完成投資308萬元,完成長兜港二期護坡、丁家港水閘工程,啟動建設長兜港堤頂防汛公路和綠化工程;*船閘年計劃投資4175萬元,實際完成投資4206萬元;旄兒港二期工程年計劃投資340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34*萬元,完成水下土方疏浚137萬方、護岸工程9.1公里;開工建設菁山、鲇魚口水閘,完成投資384萬元。完成環湖大堤竣工初步驗收。*中心城市防洪工程完成投資4073萬元,占年計劃的159%,完成了城南閘站、急水港閘站、大錢港一期拓浚工程、老年公寓段擋墻工程,解放港防洪堤已完成前期政策處理和招投標工作。
(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穩步推進。組織開展全市小型水庫安全巡查管理督查工作;完成萬方以上山塘普查工作;指導全市開展16座水庫的保安達標工作,開展泗安、天子崗兩座中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工作。指導完成全市9項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改善人口12.5萬人;完成全市20*年度12項農民飲用水工程編報工作。結合治太、城防、航道整治、圩堤加固等工程建設,完成清水河道建設317公里,其中示范村河道整治15.6公里;擬定《市區萬里清水河道建設資金補助辦法》并報市政府。督促抓好全市河道長效保潔工作,并組織開展對水葫蘆集中清除活動,進一步探索長效保潔機制。出臺《*市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暫行管理辦法》,完成5.43萬畝標準田施工管理和技術指導;組織實施了中格局圩區驗收,全市20萬畝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市級驗收。
(三)規劃及前期工作扎實有效。完成《*市區城鎮供水水源規劃》和《*市區河道整治規劃》審批工作。修編完成《*市城市防洪規劃》。《*市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市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設規劃》審查工作。編制完成《環湖大堤后續工程大錢港整治可行性研究報告》(送審稿)。完成孝豐、新市兩座重點城鎮防洪工程初步設計審批。完成了老虎潭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等13項專題研究報告并通過審查批復,老虎潭水庫建設工程項目各項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組織開展了水利“*”規劃前期調研。
三、抓住機遇,積極推進,水利改革工作初顯成效
(一)水管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完成了《*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征求意見、上報等工作,并經市政府批準實施。對市直水管單位進行改革試點,撤消*市河閘管理所,建立*市環湖大堤管理所、東西苕溪管理所和城市防洪管理所,由*市太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局實行統一管理。積極推行工程管養分離,對中心城防5萬平方米綠地養護、環湖大堤及北排工程維修養護向社會公開招標,實行市場化運作。
(二)事業單位內部結構不斷完善。為理順事業單位內部關系,進一步明確職責、優化整合資源。根據市編委《關于調整市水利局下屬事業單位的批復》精神,編制完成了《實施方案》,將原有的14家事業單位調整為6家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由原來的287名調整為110名。完成了太湖局全員聘用制改革試點工作。指導完成太湖局、水文站、水政監察支隊、水管處等單位內部機構設置
(三)事業單位轉制穩步推進。完成水利部*培訓中心改制工作。穩步推進設計院改制工作,已完成資產評估報批核準等前期工作,并將改制預案報市事改辦預審。著手開展水利工程隊轉制前期工作。。
四、依法治水,夯實基礎,水政水資源工作不斷強化
(一)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水法律法規,組織參加省廳舉辦的水法知識競賽。配合省、市人大做好有關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工作。宣傳貫徹《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項目、收費依據等進行清理,15個行政許可項目向社會公布。開展了占用水域情況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為擬定水域保護措施提供依據。
(二)加強水政執法和監督檢查。認真貫徹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對新開工項目、在建項目、完工待驗項目的水土保持工作開展了全面檢查,對檢查出的申蘇浙皖高速公路、杭宣鐵路復線存在的問題進行督促整改。出臺了《關于礦山企業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通知》,對原市區早期開采的55家石礦補編水保方案。開展礦運碼頭專項整治,對吳興區、*經濟開發區365座碼頭進行調查摸底,并制定東、西苕溪礦山碼頭專項整治方案。克服不著制服執法的困難,查處水事案件40起,查處率達98%以上。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水資源費征收管理專項執法檢查,全年征收水資源規費462.9萬元。
(三)加強水資源基礎管理工作。啟動東部平原地下水限采工作,對限采區承壓水井情況進行調查,編制并上報限采方案,20*年度限采區開采計劃已經市政府批準實施。組織開展入河重點排污口普查,完成資料收集并已上報。開展《*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并完成兩項專項報告。圓滿完成水資源公報編制工作。
五、抓好結合,強化管理,各項工作呈現新面貌
(一)結合“三安全”,強化行業管理。加強水利建筑市場行業管理,開展在建水利工程合同管理檢查。做好工程招投標管理工作,確保規范操作。開展水利專項資金檢查和審計,保證了資金安全。加強對工程質量監督,從嚴格竣工驗收向從施工準備、施工過程前移,保證了工程安全。
(二)結合機關效能建設,規范內部管理。組織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完成了局制度匯編,為確保全局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文稿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公文進一步規范。精心做好上級領導來湖接待工作。認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議案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實現與市政府聯網。加強行政和事業單位財務資金管理和指導,保證了資金運行安全。圓滿完成市審計局對局主要領導任期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簽訂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書并落實了責任制。
(三)結合執政能力建設,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了以“黨旗在我心中”為主題建黨83周年系列活動。積極開展“樹三觀、爭六好”班子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了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黨性修養和執政能力。組織黨員干部到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以建設學習型機關為契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四中全會精神及兩個《條例》。加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完成機關黨總支的換屆選舉和事業單位支部調整工作,發展新黨員6名。重視人才培養,新提拔副科以上干部6人,招聘大學生3人,有50人次參加學歷、知識更新等學習培訓。出臺了《科及科以下干部選拔任用管理辦法(試行)》。重視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建立局紀委書記與下級談心談話制度和廉政談話,全年沒有發生黨員干部違法違紀案件。重視老干部、工會、婦女和共青團工作,完成了工會、水利學會換屆工作,組織開展參觀考察、文體娛樂和文明處室創建等活動,認真抓好聯系鄉村及扶貧幫困工作。重視水利宣傳,建立了*水利網,全年被上級黨政部門和新聞媒體錄用信息報道600多篇,為水利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
在充分肯定去年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水利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與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需求相比,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防洪抗災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隨著一輪“治太”、一期城防工程建設的完成,重點區域防洪體系基本形成,但平原河網地區面廣量大的圩堤塌損嚴重、圩區防洪形勢依然嚴峻;預防和抵御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能力還很薄弱。二是依法治水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特別是開發建設單位及少數部門領導水法制意識比較淡薄,占用水域、圍堵河道現象難于有效遏制,水域占補平衡難于落實到位。三是水環境整治任重道遠。城鄉水環境與“水清、岸綠、景美、流暢”的要求相比差距不小,水葫蘆等水生物尚未徹底清除,河道清淤還沒有建立有效的機制,河網水質不僅難于改善而且呈現出惡化態勢。四是重建設、輕管理,基礎工作比較薄弱。長期來形成的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導致水利基礎性工作相對滯后。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1、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學習教育。以創建學習型機關為契機,組織干部職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特別是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干部職工。按照市委的部署,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創新破難、加快發展”為主題的大學習、大推進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觀念和發展意識。組織開展對干部職工法律、科技、管理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執政興水能力。
2、加強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繼續開展“樹三觀、爭六好”班子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規范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業單位全員聘任制。加強廉政建設,立足于教育,著眼于防范,從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防線。加強執法監察和專項審計,健全監督體系。積極發揮工青婦、學會等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
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內部管理。探索創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積極推進文明單位、文明窗口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爭創市級文明單位。加強水利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可持續發展水利。重視信訪、綜合治理工作,善于化解矛盾,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強資金財務管理指導,探索財務管理模式。進一步理順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抓好制度建設的貫徹落實,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