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計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計劃

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是“保增長、保轉型”的重要之年。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六屆七次全會以及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發展方針,圍繞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扎實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以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為抓手,以推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切實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加快建設區域創新平臺為重點,完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環境,努力集聚創新資源,著力激活創新要素,大力轉化創新成果,加快提升我市科技綜合實力和區域核心競爭能力,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根據這一總體要求,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標為: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590億元,增長20%以上;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300項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達到585億元,占比達到20%以上;全社會R&D(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35%以上;組織實施100項省級以上重大和重點科技項目、100項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項目;專利授權量力爭達到2500件以上;力爭新增科技企業孵化面積13萬平方米;引進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10個左右;在科技金融創新等方面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今年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著力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1.加強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群。主要是抓好“五個一批”。一是引導企業開發一批新產品。鼓勵企業開發自有創新技術、自有知識產權、自有品牌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化程度高的“三自三高”新產品。全市力爭開發國家級、省級新產品300只以上(其中國家重點新產品15項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達到585億元,占比達到20%以上。二是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新培育認定科技型初創企業6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0家、高新技術領航企業4家。三是引進一批科技型企業。以南太湖科創中心為重點,市縣(區)科技孵化器聯動,著力引進一批有“大、好、高”項目的科技企業,新增入孵企業50家,新畢業企業15家。四是認定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確保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做大做強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590億元,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力爭達到23.5%以上。

2.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做強高新技術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一是加強德清生物醫藥等3個國家級和長興綠色電池等3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發展的指導服務工作,新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產業關聯度大的企業,進一步集聚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區域競爭力。二是加強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培育和升級工作,做好《*市生物與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并對產業發展的方向進行正確引導。重點支持南潯區電梯和長興綠色電池兩大產業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大力培育南潯光伏信息產業、長興縣即熱式電水器、安吉縣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三是加快建設一批能夠承載國內外高新技術項目和企業集聚的專業化創業平臺,努力形成區域經濟新的產業集群,積極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3.加強科技型企業與資本的對接,推動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組織科技型企業與創投公司和擔保公司以及銀行的對接,加大創投公司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的投資,引導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力度。指導全市的創投公司積極爭取國家、省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的支持。進一步加強與上市辦合作,把產品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廣的高新技術企業推薦上市融資,謀求更大的發展。

二、切實加強農業和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范區建設

1.不斷深化市校新農村科技合作。深化與浙江大學的戰略科技合作,以點帶面促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積極推進縣區、鄉鎮、村三級科技示范創建工作,積極申報省級以上科技綜合示范村,力爭有1-2家進入試點。繼續推進德清縣省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縣的試點工作,深入開展科技強鄉(鎮)創建活動。二是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企業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積極培育省級農業科技企業6家、農業企業科技研發中心5家。加快建設浙江南太湖農業高科技園區和浙江大學(長興)農業高科技園區,努力做大農業高科技產業,并力爭創建1家國家級農業高科技園區。建設10個農業科技示范特色優勢產業基地。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開展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綜合示范縣區創建活動。三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力度。圍繞農業主導、特色和優勢產業,重點在種子種苗、農產品加工、生態養殖、疫病防控等方面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引進轉化和培育龜鱉、鮮食玉米等10個優質、高效、產業化帶動力大的農業產業化種子種苗科技示范基地。積極推動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重點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四是深化科技特派員工作,積極推動團隊、法人科技特派員工作,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做好科技特派員換屆和科技特派員專項的組織申報工作,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2.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一是加快環保節能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用。圍繞綠色生產、節能減排降耗,發展循環經濟,實施“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攻克一批高氮磷高COD等污染物排放削減、畜禽等廢棄物循環利用和環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推廣一批可再生能源、高效節能技術和產品,特別是加快實施省市治理太湖藍藻和水污染防治重大項目。二是積極創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進一步強化南潯區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安吉縣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工作,推動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使實驗區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示范區、樣板區。南潯區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完成中期驗收工作,安吉縣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進一步加快社會發展公共安全領域科技進步。一是推進生物醫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加強慢性高發疾病的監測、干預和飲用水安全等綜合防治及關鍵技術的攻關,推動氣象、水利、食品安全檢測等方面的技術進步,讓科技進步更多惠及老百姓,努力打造民生科技。二是積極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加強重點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管理工作,建設完成硯山GPS連續基準站、楊家埠地下流體觀測站等重點項目;做好“十一五”期間市地震指揮中心等地震重點建設項目的推進工作。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力爭每個縣區建立1所防震減災教育示范學校。三是積極做好國防科技動員工作。組織好科技動員潛力調查,根據國防要求做好科技動員基本建設工作,整合科技動員資源,確保國防動員科技建設的協調發展。

三、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支撐作用

1.逐步建立完善《*市重大技術難題庫》。瞄準國際國內技術和產業發展前沿,圍繞我市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節能、文化創意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紡織、建材兩大傳統產業以及現代農業,深入開展“*市100個重大技術難題”征集活動,梳理出制約*產業發展的100個重大、關鍵和共性的技術難題,建立并完善《*市重大技術難題庫》,為組織申報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和實施市級重大專項打好基礎。

2.大力申報并實施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一是積極組織申報。按照國家、省支持的重點領域,結合我市產業實際,積極申報一批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和優先主題,爭取國家和省科技財政的大力支持。全市力爭新組織實施國家級科技項目50項以上,省級以上重大重點科技項目100項以上。二是加快科技項目的實施。加強服務,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科技項目實施中的難點和問題,推動一批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做強做大。加快推進161項去年底前已列入國家、省重大和重點科技項目的實施工作,這批項目總投資19.8億元,項目實施后,預計每年可新增年產值87.5億元,年新增利潤13.7億元,新增稅金7.3億元,新增年創匯額3780萬美元,申請專利198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三是啟動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探索建立市、區重大科技項目會商制度。上下聯動,加強主動設計,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并實施1—2個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市級重大科技項目,進一步提高實施科技項目的支撐作用和顯示度。

3.切實加強科技項目特別是重大科技項目的跟蹤管理。一是建立重大科技專項動態跟蹤機制。對已列入市級以上的重大和重點科技項目,特別是對已列入國家、省的重大和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強科技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加速其科技成果的轉化,并強化績效考評制度,切實提高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進一步加強科技項目的統計監測。建立健全科技項目和科技工作的統計監測、評價和通報制度,及時、準確地反映全市各縣區及企業的科技進步動態。面向科技系統和企業舉辦1—2期科技統計培訓班,提升科技統計人員的素質,提高為管理決策服務的水平。

四、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平臺,著力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1.加快建設科技創業園區。加快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運行,加快建設長興科技創業園二期工程、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長興)、德清科技創業園三期,盡快啟動實施安吉、南潯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設,加快德清科技城、吳興東部科技城規劃建設,力爭全市新增科技企業孵化面積13萬平方米。探索建立“創業導師+創業投資+專業孵化”的孵化企業的創業輔導。市科創園通過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復審,吳興科技創業園通過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認定。

2.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圍繞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做強做大“兩個中心”、“三個平臺”,即: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浙江大學南太湖現代農業科技推廣中心和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蠶桑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新培育市級以上區域創新服務中心3家,并力爭南潯木業區域服務中心創建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市場網絡平臺和科技信箱的服務功能,為*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3.加快建設企業技術研發平臺。積極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鼓勵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來*建立研發機構,新創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0家。鼓勵縣區積極引進1—2家全國著名高校和國家重點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心、創新基地。

4.加快建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快我市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大力發展科技咨詢、評估和專利等各類科技中介機構,重點扶持中國浙江長三角·歐洲波羅的海地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金衛知識產權事務所等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機構,努力增加機構數量,提高服務層面,擴大服務范圍,改善服務設施,改進服務手段,為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成果轉讓和技術咨詢等服務。

五、切實加強政產學研合作,著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1.廣泛開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活動,加強科技項目的對接。在認真征集企業的技術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組織開展科技合作對接活動。積極組織各類企業與大院大所開展小規模、經常性、深入型、緊密型的科技對接活動,組織我市企業參加深圳高交會等全國和全省性的大型科技合作活動,著力解決技術難題100項以上,力爭新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項目達到100項以上,并努力在引進、轉化一批技術集成度高、產業帶動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新技術新產品上有新突破,努力突破創新“瓶頸”、增強創新后勁、提升創新層次。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力求新突破。

2.精心引進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載體,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積極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聯合共建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心等創新載體,新引進共建創新載體5家,新建2家高校院所的*技術轉移中心。積極創造條件,探索組建一批產學研戰略聯盟。

3.努力引進高校和大院大所共建高新技術產業化園區和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積極鼓勵縣區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有針對性地大力引進有實力、水平高的高校和大院大所,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高新技術產業化園區和產業化基地,積極爭取引進國防軍工系統和央企系統的科研機構和科技產業化項目并建立國防科技產業園和央企科技產業園,加快推進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產業集群的發展。

六、扎實推進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1.積極推進區域試點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方案》,抓好各項工作落實,進一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各縣區要積極開展省知識產權示范縣區創建工作。在中小學校和高校組織開展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工作。切實加強科研院所的專利工作。

2.積極推進企業專利的創造和運用。進一步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專利制度,力爭新培育省級專利示范企業10家,市級專利示范企業20家。鼓勵企業創造專利技術,力爭全年專利申請量55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600件;專利授權量達到25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70件。鼓勵企業購買國內外發明專利特別是重大發明專利。加強企業專利信息化建設,根據我市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行業建立專利專題數據庫和分析系統,為企業研發、技術引進等提供服務。進一步加強企業專利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企事業單位專利管理初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暫行辦法》,組織開展好培訓、考試和認定工作,深化企業專利特派員工作;與國內知名高?;蚺嘤枡C構合作,舉辦知識產權研修班,提高專利管理工作水平。

3.積極推進專利保護工作。積極打擊專利侵權違法行為,認真辦理專利侵權案件。扎實開展專利委托執法工作。加快推進建立行業知識產權合作組織,探索建立專利維權援助機制,增強企業的維權能力。進一步強化執法協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專利)公安聯絡室的作用,加強部門間的執法協作。同時,積極參與*市行政執法機關聯席會議和長三角十六城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及時知識產權工作白皮書。積極協助*中院爭取專利糾紛審判權。

七、大力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建設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1.深入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圍繞我市重點培育發展的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節能、文化創意等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完善“南太湖精英計劃”實施辦法,精心組織實施好第二批“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新引進10名左右“帶項目、帶資金、帶團隊”的能夠把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海外歸國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發展壯大科技創業創新的領軍人才隊伍。對符合條件的,積極組織申報省級研發型科技創新團隊。

2.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積極推進百名優秀科技型企業家培養計劃,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富有世界眼光和戰略遠見的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重點培育30名左右企業家。加快實施千名骨干研發人才培養計劃,結合各類科技項目的實施,加大力度發現、培養和集聚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300名左右。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科技人才,申報并爭取列入省錢江人才、新苗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技術創新計劃。

3.逐步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獎勵力度。要牢固樹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企業家創新核心地位,啟動企業家科技創新獎評選活動,對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對產業發展、企業成長和科技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進行表彰獎勵。指導企事業單位,貫徹落實好有關科技人才的激勵政策,特別是落實好技術要素參與股權和收益分配的政策、科技成果獎勵政策等,營造有利于集聚一流人才、爭創一流貢獻、獲得一流回報的創新創業氛圍。

八、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

1.健全組織領導體制機制,增強各級黨委政府的推動和主導作用。一是健全科技工作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時研究和部署本地區的科技工作,協調解決科技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合力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科技創新工作領導體制。二是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重點,健全考核目標體系,強化引導作用。三是建立科技工作通報制度。每季公布全市和各縣區科技創新工作的進展和成效,強化科技工作導向,努力形成縣區科技工作創優爭先、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2.完善激勵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一是進一步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150%抵扣所得稅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增強企業內生性發展的競爭力;要鼓勵和支持企業申報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認真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按15%征收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做強做大。二是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1+8”政策,制定和出臺《關于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的若干意見》、《*市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辦法》、《*市企業家科技創新獎評選辦法》等配套政策。

3.創新發展科技金融體系,創造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的融資新優勢。積極爭取德清縣列入科技部全國科技金融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建立科技專業銀行。會同有關金融和中介機構等,積極探索開展科技金融產品的創新;積極探索建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投入;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質押代款辦法,拓寬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積極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到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或收購重組上市公司。創新各種舉措加快推進“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建設。

4.健全科技項目的申報立項制度,增強科技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和公信力。一是改進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布局。根據我市實際,著眼于提高績效,突出科技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為重點,統籌兼顧,改進和完善市科技計劃項目結構。市財政科技經費重點保障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開發市場潛力大和附加值高以及產業帶動力強的新產品、符合我市重點培育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二是健全“三審一決策”制度。改進和規范科技項目申報和評審操作流程,建立健全項目承擔單位、科技人員和專家誠信檔案。三是建立健全科技項目網上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完善網上申報、專家評審、逐級審核、集體決策、立項公示和后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技信用制度和科技項目績效評價制度,使科技項目管理更加規范、透明和科學,進一步提高科技項目申報和立項的科學性和群眾滿意度。

5.加強科技創新宣傳,優化創新創業氛圍。組織舉辦好“科技宣傳周”、“知識產權宣傳周”和年度“十大科技事件”評選等活動。緊緊圍繞全市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和熱點,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廣泛宣傳科學知識和科技政策,大力宣傳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典型經驗,進一步在全社會弘揚創新創業精神,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推進創新創業實踐,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讓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新愿望得到尊重,創新激情得到釋放,創新才能得到發揮,創新成果得到肯定。

九、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著力提升服務經濟轉型新本領

1.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根據中央、省、市委的統一部署,結合實際,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緊緊圍繞“千方百計保增長、全力以赴抓轉型”活動主題,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科技工作,更加自覺地堅持把支撐發展作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把以人為本、加強民生科技作為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引進培養人才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把服務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目的,把統籌兼顧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方法。抓實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各項工作,切實強化理論武裝、彰顯實踐特色、推動思想解放、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科學發展。

2.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深化“創業創新好班子”創建,深化“五型”機關、“五型”干部和文明機關創建活動,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大局,通過加強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機關學習日、科技論壇等學習培訓和調查研究,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論和科技業務素質,著力增強干部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繼續加強年輕干部的充實和培養,不斷增強干部隊伍的活力。在全市科技系統組織開展科技工作創新獎的評選活動。進一步完善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健全科學的工作考核激勵機制,大力激發干部的創業創新熱情,大力支持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干部開展工作,大力營造干部創優爭先、爭創一流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健全和落實機關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提高科技部門工作運行的科學性和規范化水平。

3.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科技幫扶促調活動和百名科技人員聯系百家企業活動,健全和落實市縣區科技部門領導干部聯系科技型企業、困難戶等“五聯系”制度,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加強為企業和群眾服務,不斷提高基層和群眾的滿意度。認真開展“勤儉節約、共渡時艱”活動,努力減少行政支出。加強機關作風的監督檢查,大力營造講政治、講正氣,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明是非的良好風尚。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市科技局關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2012年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財務內審制度,加強內部財務的監督。扎實開展黨風黨紀和廉政教育,強化法制宣傳,深入推進黨員和干部的廉潔自律工作,努力確??萍疾块T開拓創新、務實高效、清政廉潔的良好形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邛崃市| 钟山县| 万宁市| 麦盖提县| 商水县| 临城县| 平乐县| 习水县| 新绛县| 芒康县| 吉首市| 腾冲县| 伊吾县| 镇远县| 崇信县| 莫力| 桓台县| 阳信县| 安乡县| 嘉定区| 白银市| 定远县| 贵南县| 凌云县| 兴国县| 依兰县| 巴南区| 济南市| 左权县| 景洪市| 阆中市| 岳普湖县| 呼和浩特市| 周至县| 郸城县| 饶阳县| 星子县| 营口市| 甘洛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