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生態農業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9年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部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以促進農業發展觀念更新為先導、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著力點,以加快農業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增加農業投入為保障,合力推進我區農業的轉型升級。
(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以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為核心,深入推進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做大做強畜禽、水產、蠶桑、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6大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增強“三帶二區”的輻射力。在形成特色化的“三帶二區”的基礎上,加快發展農產品現代加工業和流通業,加快發展集生態觀光、旅游休閑、農業科技文化推廣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科學規劃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相適應的農產品加工功能區,優化產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區域產業發展重點,努力形成以加工業為主導的農業塊狀經濟新格局。力爭完成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并以農產品專業加工園區規劃建設為平臺,集聚更多的加工企業,發展配套產業,推進農業結構的立體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二)深化農業產業化理念,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深化農業產業化理念,將強龍興農工程建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結合起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延伸產業璉,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戶生產專業化、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推進練市欣農禽業產業化、申浩兔業產業化、綠雅淡水產品深加工、溫氏禽業產業化、雙林紫鑫湖羊養殖等現代農業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構筑招商引資和技術改造的平臺,完善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區外工商界、科技界來投資合作開發*農業,力爭實到外資2000萬美元,實到內資3億元。進一步發揮農業資本經營的優勢,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力爭明年農產品出口額超1億美元。進一步發揮農業企業家協會的行業自律、行業振興、行業服務、行業調控等作用。
(三)實施高標準的農業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
按照高效生態農業建設要求,把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把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與整治農業污染結合起來。大力推進標準魚塘和桑園小區建設,切實抓好高標準平原綠化工程建設。2009年計劃建設標準魚塘11000畝、桑園小區2000畝。加快林業建設步伐,力爭明年建成市級綠化示范村9個,省級4個。抓緊實施平原農區防護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積500畝。積極探索高效生態農業新模式,推廣立體種養模式、設施栽培模式等,控制小規模、低水平養殖方式,壓縮散戶養殖面,穩步推進規模種養殖。繼續做好沃土工程和畜禽規模場污染治理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高農業的生態功能和抗風險能力。
(四)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增強“三農”發展的活力。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量化集體資產,推進公司化經營,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探索和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以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實施土地流轉以獎代補激勵政策等多種方式方法,帶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規模農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資產性收入。大力發展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各類合作組織,破解小農戶和大市場的難題。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全面落實農村各項政策,已經實行的扶農政策不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減。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不斷提高農民的非農收入。
(五)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健全基層責任農技推廣體系。
按照農業發展新階段的要求,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重點,以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核心,統籌科技資源,優化結構,整合力量,轉變機制,搭建布局合理、效能統一、精干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培訓教育新的平臺。認真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開展各類科技推廣活動,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在動植物品種改良、節本增效技術、產后加工升值、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的高效利用等重大關鍵技術領域取得較大突破,全面提升農業科技的基礎實力、創新能力和轉化效力,逐步完善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結構優化的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動力源泉。
(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整體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進程,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推進從種子種苗、基地生產、加工營銷等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生產。并從農藥、肥料農資生產供應到農業生態環境整治等各個環節都要體現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要求,提供有效的保障。規范農資市場秩序,深化農業執法體制改革,強化農業法制監督,健全完善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監測制度,遏制坑農害農行為,維持良好農資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加大對種禽場、規模場、交易市場的抽樣力度,做好禽流感、口蹄疫抗體等的監督抽查,提高對動物疫情的檢測預警、應急控制和多功能服務能力。加大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品”認證工作的支持力度,力爭新增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7只、綠色食品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