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治理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0.9%和10.4%;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煙塵控制區覆蓋率保持100%。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繼續好轉,全河段水質保持Ⅳ類標準;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100%;飲用水源地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75%以上(單因子評價法)。區域環境噪聲和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分別控制在56分貝、70分貝以下。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0%、100%和100%。
*年環保工作主要措施是:
(一)堅持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為保障又好又快提高環保門檻。
在城市規劃中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劃分落實環境保護要求,在產業發展和布局中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實行控制性保護;開展規劃環評、區域環評和戰略環評工作,對建設項目實行嚴格的環保審批,堅決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嚴肅污染物總量控制責任,建立健全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和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確保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約束性指標;積極推進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市主要污染物存量。加大退二進三推進力度,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逐步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后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引導工業企業走產業聚集和園區化發展道路。強化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強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環保責任考核;加強環境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從嚴防范和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牢固樹立全社會環保意識,營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
(二)堅持以現念治理水環境,為廣州可持續發展建設碧水珠江。
以保護流溪河、沙灣水道和東江北干流等飲用水源為重點,加快推進水系建設,大力實施“碧水工程”。把廣州河網包括231條河涌建設成為城市防洪排澇的主要通道、生態環境的綠色走廊和城市景觀的重要節點。繼續推進市政府“一號工程”,加快河涌調水、補水工程建設;加快白云湖及北部水系建設工程;對河涌進行分類治理,逐步解決水質黑臭問題。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包括配套管網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效率;啟動中水回用工作,積極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嚴格控制水源保護范圍的開發建設活動,積極協調上游及對岸城市開展流域共治;從嚴開展西部水源地污染整治,加大對重點水污染企業的監督執法,嚴懲違法排污行為;加快推進西江引水工程,全力改善水質,逐步提高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三)堅持以綜合手段整治空氣污染,為迎接綠色亞運打造藍天白云。
按照《*—2010年空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的部署,全面推進空氣污染整治七個方面50項措施,加大“藍天工程”實施力度。以加強工業廢氣治理為抓手,狠抓重點工業脫硫和關閉落后小水泥、小火電,實現二氧化硫減排目標;以推動市區產業“退二進三”為推手,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騰出城市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以強化機動車污染控制為突破,全面實施標志管理和供應國三標準車用燃油,杜絕汽車冒黑煙現象,緩解中心城區空氣污染;以綜合整治飲食業污染為重點,有效遏制油煙、噪聲擾民現象,改善市民生活環境;以建立加油站油氣回收示范工程為基礎,啟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控制工作,減少形成灰霾的前體物排放;以加強建筑工地、道路保潔和散體物料運輸管理為核心,防治城市揚塵污染,增大環境空氣潔凈度;以保障2010年第十六屆亞運會廣州空氣質量為契機,協同周邊城市開展區域空氣聯防聯治,減少灰霾天氣頻發現象。
(四)堅持以惠民利民為最根本出發點,推進環境保護貫徹以人為本。
堅決貫徹市九次黨代會“富民優先、民生為重”的政策,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推動群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對擅自建設、擅自投產的建設項目,一律從嚴查處;對環保專項行動開展不力、環境問題突出的地區或行業,實行“區域限批”或“行業限批”;建立和完善環保、公安、工商、城管、法院等部門通力協作的橫向監管機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民生”的典型環境污染問題一查到底,屢查屢犯的實行掛牌督辦,整改不力的實施停產治理,治理無望的依法堅決予以關閉。努力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環境友好企業,讓環境保護行動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