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執行計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執行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市*7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8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7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7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幫助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市二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推進“三大轉變”和“兩大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搶抓機遇、超前謀劃、積極作為、扎實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和任務。

初步預計,*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17.8億元,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2.3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339.7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215.8億元,增長18.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6億元,增長2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3億元,增長36.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9.9億元,增長39.8%;全市實際利用外資7273萬美元,增長21%;外貿進出口總額3.2億美元,增長1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1億元,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3122元,增長18.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4.8%和1.1%。

農業發展形勢良好。糧食連續四年豐收,總產量達139.2億斤,增產10.2億斤,增長8%,總產量占全省的1/7,穩居全省第一。結構調整扎實推進,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101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管理;改造中低產田27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4.5萬畝,新增旱澇保收田14.2萬畝,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完成村村通工程2812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1304個,建成鄉鎮客運站58個;解決了20.6萬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增沼氣用戶20萬戶,讓300多萬農民用上了清潔能源;完成1.1萬戶無電戶和203個盲點村的電力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家店2407家;建成生態文明村207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畜牧業、林業發展迅速,占農林牧漁業產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2.6%和7.8%。勞務經濟穩步發展,全市培訓農村勞動力3.2萬人,勞務輸出258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42億元。

工業、服務業快速發展。預計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301.9億元,增長1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1.8億元,增長22.5%。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8.9億元,增長33.9%;實現利稅126.6億元,增長83.3%。優勢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62家,其中,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企業13家,超20億元的企業5家。工業集聚區建設快速推進,全市11個工業集聚區產業發展規劃全部得到省發改委批復,納入省重點支持范圍,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7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37.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64戶。服務業發展提速,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15.8億元,增長18.4%。旅游綜合性收入26.8億元,增長1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8.4億元,較年初增加51.6億元,貸款余額455.9億元,較年初增加45億元;保險業保費收入15.7億元,增長31.6%;房地產開發竣工面積184.2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94萬平方米。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33.2:41:25.8調整到32.1:41.5:26.4,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7.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搶抓國家實施中部崛起和全省加快黃淮四市發展的政策機遇,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省專項資金項目1196個,資金8.4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5.5億元,省專項資金2.9億元。爭取黃淮四市發展專項資金項目19個,資金6510萬元,占總資金的33%,居黃淮四市第一位。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開工和建成了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建設項目?!半p十五工程”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其中,十五項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6.2億元,占年計劃的103.5%。11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1億元,占年計劃的101.3%。其中,納入省重點管理的23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0.8%。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17.6公里,達到451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1/10;干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83公里;渦河航運開發、沙潁河上游航運開發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總投資27億元的2×3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國家發改委已同意做前期工作。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積極應對國家環保總局對我市實行流域限批的嚴峻形勢,深入開展環保聯合執法集中整治,清理62條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土政策”,對174家“掛牌保護”企業實施摘牌;對37家企業派駐環境管理員,在39家重點污染企業安裝在線監控儀,新建完善65家企業重點治污設施,規范排污口140個,提前一個月在6個限批城市中第一個解限,環境保護邁上了新臺階。列入*7年計劃內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關停小火電19臺機組、18.4萬千瓦,節能減排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關閉大型黏土磚瓦窯廠693座,復耕面積1.3萬畝,發展新型墻材企業300多家,土地“三項整治”新增土地5萬畝。

各項改革深入推進。改革改制國有企業27家,盤活資產近20億元。重點企業改制取得重大進展,蓮花集團完成精干主業、輔業分流改制和股權分置改革;*紗廠、康鑫電纜廠改制成效顯著,產銷兩旺;北京三吉利能源有限公司成功收購*發電公司資產;*電纜廠破產重組啟動生產;廣東聯塑集團租賃華林恢復生產。農村各項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進展順利,農村信用社改革不斷深化,5個縣(市、區)聯社實行了統一法人;城市信用社組建商業銀行工作取得新進展;郵政儲蓄銀行掛牌開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86%,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57.5%。同時,文化、投資、財稅、交通、價格、公用事業等領域的改革也都邁出了新的步伐。

改善民生卓有成效。全市用于解決民生問題的財政支出達到41.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40.7%。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五件實事全部兌現。投資9710萬元,維修改造農村中小學校394所、23.9萬平方米;更新農村中小學課桌凳60.7萬套;投資1億多元,實施“一建五擴”工程,市區中小學生上學難和學校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改造鄉鎮衛生院18所,市中心醫院病房大樓、市中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基本建成,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六縣市新農合參合農民522.1萬人,參合率達85%;新增就業人員7.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7萬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9.8萬人、38.1萬人和38.6萬人,養老金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低保對象11.3萬人,發放低保資金1.1億元;農村低保對象32.3萬人,發放低保資金1億元。75所敬老院全部建成入住,農村五保戶集戶供養率由20.5%提高到30.5%。15萬平方米安居小區、1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主體工程全部完工,6萬平方米社會保障性住房正在加緊施工,補貼中心城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租金349萬元,市區困難群體住房難得到緩解。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三農”問題突出、對外開放程度低等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制約因素增多,經濟加快發展的壓力增大。國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著力控制信貸總量,繼續嚴控土地閘門,進一步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資金、土地等對我市經濟發展的制約將更為突出。二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較大。受糧油、肉類等食品價格上漲較多和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等因素影響,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比全國高0.2個百分點,比全省低0.4個百分點,對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三是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隨著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持續增多,糧食穩定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的難度加大。糧食連續四年豐產豐收,繼續增產的空間有限,農資價格上升壓力不減,對種糧農民補貼政策的增收效應減弱,務工收入持續增加的困難仍然較多,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四是工業化水平較低。工業經濟總量小,大型企業少,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工業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五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就業再就業壓力大,社會保障能力弱、覆蓋范圍小,群眾對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等問題反映比較強烈,部分群眾生活困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任務比較繁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按照市委二屆五次全會部署,制定和實施今年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改革開放和以人為本,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的一致性,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開創我市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建議*8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生產總值增長13%左右,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5%、17.3%和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邁出新步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4%,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4.67%和1.13%。并對節能減排目標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人民生活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有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下。

——價格漲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低于上年實際水平。

三、*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按照市委二屆五次全會提出的要求,堅持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創造性開展工作,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努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務:

(一)著力推進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重點企業為依托,以重大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改革創新、資金投入和戰略重組力度,培育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推動重點行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構建適應新階段要求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抓好現有重點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研究發展優勢、明確發展戰略,搞好發展規劃、做好具體項目。注重引進戰略投資者,支持中方實業、蓮花味精、財鑫集團等重點企業內引外聯,利用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壯大主導產業。認真抓好益海糧油、中方紡織、輔仁藥業、金丹乳酸等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醫藥化工龍頭企業的項目建設,提高主導產業的產能和規模。注重引進關聯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推動主導產業由群體優勢向“品牌+規?!眱瀯蒉D化。同時,著力培育機械制造、新興能源和新型建材等成長性強和貢獻率高的優勢產業。努力推進自主創新。積極引導企業增強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意識,加大人才和資金兩個關鍵環節的投入,堅持先進性、實用性、可行性三項原則,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抓住與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經濟技術合作的機遇,依托我市2家國家級、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突出抓好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等重大科研項目,不斷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積極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使其逐步成為帶動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全力推動工業集聚區建設。中心城區重點加快經濟開發區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區、城西重工業區、城北創業孵化區、商水紡織服裝工業區、港口現代物流服務區5個功能區建設步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的大企業入駐。各縣市區按照省發改委批復的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完善工業集聚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保證新入駐企業投資強度和節能減排。

(二)著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基礎,以產業化發展為先導,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轉移農民為重點,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推進農業生產手段和經營方式現代化,加快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加強村鎮規劃,加快整治村容村貌,努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穩定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實施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專用玉米良種補貼、棉花良種補貼、油菜良種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完成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抓好國家優質糧產業工程項目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提高農產品單產水平,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0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穩定在135億斤左右,力爭突破140億斤。繼續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提高蔬菜、油料、棉花等作物生產能力,擴大優質農產品和短缺農產品生產。推動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落實好生豬、奶牛和肉牛生產扶持政策,以大用集團、陳州華英、志元食品、金絲猴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圍繞龍頭建基地,不斷提高畜牧業的規?;藴驶a業化水平,新增標準化養殖小區260個以上。進一步完善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切實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力爭使畜牧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充分發揮*職業技術學院、海燕職專等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職能作用,實施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切實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的技能水平,培訓農民工10萬人以上,勞務輸出達到270萬人次。鞏固提升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勞務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新的勞務品牌,推動人口大市向人力資源大市、勞務輸出大市向技工輸出大市轉變。支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再解決20萬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繼續改造升級600公里縣鄉公路,新建改造500公里農村公路。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全面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爭取新建10萬農村戶用沼氣,積極推進農村改廚、改圈、改廁。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完成70個以上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和14萬戶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三)著力推動投資持續增長和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有保有壓,積極作為,繼續謀劃和建設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促進投資在結構優化的基礎上持續快速增長。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切實把投資重點放在支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節能減排、產業升級、生態環保、自主創新、社會事業、城鎮基礎設施、交通能源等國家鼓勵的領域及我市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升級項目。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加快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聯動機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開工條件,限制盲目建設“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中的粗加工項目。集中精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今年我市初步擬定1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74.4億元,年計劃投資68.6億元。緊緊圍繞這些重點項目,實行項目責任制,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尤其是政府投資項目的稽察,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格落實責任,確保項目早達產、早見效。一是全力推進“雙十五工程”,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二是繼續推動銀企合作,努力擴大信貸投放規模。加大重點上市企業培育力度,扎實做好上市培訓和推薦等工作,爭取河南漯阜鐵路、金絲猴集團等企業盡早上市融資,努力緩解資金制約。三是加快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完善重大項目推進配合聯動機制,超前謀劃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切實加強對項目可行性的論證,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好項目庫。全力做好中石油煉油廠項目爭取工作,確保未來幾年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持續拉動。

(四)著力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把發展服務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力爭今年取得更明顯的成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關帝廟維修擴建和外部環境整治,啟動平糧臺古城遺址保護與開發工程,建成市多功能影視城等文化事業設施。積極整合書畫經營、藝術培訓、雜技培訓與演出等文化資源,鼓勵民營文化企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引導支持*日報、廣播電視等單位,在廣告傳媒、印刷發行等方面,深化體制改革,整合優良資產,興辦文化產業項目,切實增強我市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加快發展旅游產業。以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契機,以沙河景觀帶、太昊伏羲景區、老子故里景區、關帝廟景區、袁世凱故居景區為重點,搞好旅游發展總規劃,加快景區建設,提升景區品位,形成“周—淮—鹿”、“周—項—淮”、“周—西—淮”旅游精品線路,不斷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步伐。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推進豫東南醫藥物流中心、*糧食現代物流中心、豫周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和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

周淮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一批市場項目建設,不斷提高我市現代物流業水平。

(五)著力推動城鎮化進程。走集約節約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提高城市對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撐能力。加快發展中心城市。依據中心城市總體規劃,以東區開發、舊城改造為重點,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東區加快項目入駐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市體育中心和市圖書館、博物館綜合項目,加快市廣電中心、報業大廈綜合建設、安居小區二期三期、市委黨校新校區等項目建設進度,爭取早日建成;舊城改造著力抓好文昌大道西段、關帝廟文化旅游廣場、潁河社區、回民社區、半島城邦、濱江·國際星城六大重點改造和建設工程,加大中心城區路況改造力度,力爭完成六一路南段和新建路西段的改造任務,積極做好八一路鐵路地下通道工程協調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繼續抓好中心城區小街小巷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完成10條次干道亮化,實現所有小街小巷硬化亮化。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為契機,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步伐,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新建和完善街頭綠地16處,確保今年實現創建目標。把城市發展和培育城市產業結合起來,逐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輻射力,增強城市經濟的競爭力。加速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重點抓好縣城和沈丘付井、鹿邑玄武、項城秣陵等39個國家、省、市重點小城鎮的擴容提質,加快城鎮化步伐,力爭今年城鎮化率達到28%。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積極探索周商一體化管理途徑,加快推進周淮一體化進程,推動城鄉資源互促互補、協調發展。

(六)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采取強有力措施,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各項目標任務。堅持對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生產能力和產品一律淘汰,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允許新建,對超標或超總量控制指標排污的工業企業一律停產治理,對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任務的縣市區一律實行“區域限批”的總體要求,繼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多層標準化廠房建設,嚴把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繼續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切實抓好“禁實”工作,今年上半年縣級以上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大力發展新型墻材生產企業,解決好“禁實”后的建材接續,最大程度地滿足城鄉建設需要。強化對水源、土地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抓好造林綠化,進一步提升全市整體綠化水平。

(七)著力推進改革開放。深化企業股份制改革,積極推動邦杰集團、華林集團、*紗廠、宋河酒廠等企業的改制完善工作。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搞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繼續抓好投融資、財稅、金融、文化、事業單位等改革。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充分發揮市開發區和縣(市、區)工業集聚區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推動承接產業轉移由零散向集群化轉變。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明確主攻地區、主攻產業,瞄準國內工業企業、民營企業500強,搞好項目策劃,鼓勵和促進境內外資金投向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公益性基礎設施等領域,繼續引進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加強對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努力提高簽約項目履約率。

(八)著力推動社會和諧和民生改善。要更加關注民生,以加強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加大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向社會事業薄弱環節傾斜力度,大力推進“十件實事”的落實,使城鄉居民得到更多實惠。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實施好40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薄弱中小學改造,改造學生宿舍、食堂面積9.24萬平方米。繼續實施“一建五擴”,啟動城區中小學改擴建二期工程,爭取年內擴容學生11850名,進一步解決城區中小學入學難、“大班額”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在東區規劃建設職業教育示范基地,通過擴大辦學規模,拓展辦學專業,提升辦學層次,建設高標準職業技術院校。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城鄉醫療救助體系;繼續推進縣醫院、縣中醫院和縣婦幼保健院建設改造;加快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將農民工納入醫保范圍;在全市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受益面,使參合農民人數達800萬以上,參合率達85%以上。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7萬人以上,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5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萬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繼續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推進農村敬老院建設,使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40%。實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落實好廉租房政策,加大經濟適用房、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中心城區投資1.2億元,新建經濟適用房12萬平方米,解決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1500戶;投資6400萬元,建設廉租房8萬平方米,解決低保住房困難家庭1460戶。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市| 始兴县| 隆林| 灌阳县| 安平县| 房产| 集安市| 武穴市| 大理市| 都昌县| 陆良县| 嘉义市| 大名县| 涞源县| 公主岭市| 宣城市| 瑞金市| 敖汉旗| 泰来县| 四平市| 大同县| 长顺县| 邻水| 昭苏县| 新化县| 汕头市| 喀喇沁旗| 巩留县| 宁远县| 庆元县| 镶黄旗| 镇巴县| 开阳县| 兴业县| 灵石县| 南雄市| 呼伦贝尔市| 静乐县| 兰州市| 东源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