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充分利用京廣鐵路以西丘陵區土地寬裕、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交通便捷的優勢,打造臨城至沙河的百里產業經濟帶,是市委、市政府在認真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和密切結合我市實際基礎上做出的、推進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大抉擇,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戰略重點之一。《**市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2015)》,主要闡明規劃區域、指導原則、奮斗目標、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的行動綱領,是指導產業、城鎮和生態建設的重要依據。
一、規劃區域
百里產業經濟帶位于**市京珠高速以西的海拔500米等高線以下區域。涉及橋東區、橋西區、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全部和**縣、沙河市、臨城縣、內邱縣的部分鄉鎮。其中,**縣涉及8個鄉鎮,分別是皇寺鎮、會寧鎮、南石門鎮、西皇村鎮、羊范鎮、太子井鎮、祝村鎮、晏家屯鎮等;沙河市涉及8個鄉鎮,分別是沙河城鎮、新城鎮、白塔鎮、十里亭鎮、綦村鎮、劉石崗鄉、冊井鄉、留村鄉等;臨城縣涉及6個鄉鎮,分別是臨城鎮、黑城鄉、石城鄉、西豎鄉、東鎮鎮和鴨鴿營鄉等;內邱縣涉及7個鄉鎮,分別是內邱鎮、五郭店鄉、柳林鄉、南塞鄉、大孟村鎮、官莊鎮、金店鎮等。規劃區域內土地總面積2603.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20.9%。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中低山、中部為丘陵區、東部為山前平原區。東鄰柏鄉縣、隆堯縣、任縣、南和縣;西鄰臨城的郝莊、趙莊,內邱的獐貘、侯家莊,**縣的北小莊、將軍墓、龍泉寺,沙河的蟬房、柴關;南鄰邯鄲的永年縣和武安市;北鄰石家莊贊皇縣。規劃區域南北最長約80公里,東西最寬約43公里。
二、發展基礎
百里產業經濟帶包含**市區以及**縣、沙河市、臨城縣、內邱縣的經濟發達區,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冶金機械、煤炭化工、建材、紡織、醫藥等5大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是全市經濟發達地帶,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由于地處丘陵區,又受到一些客觀條件和環境因素的制約,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統籌考慮、協調共進。
(一)產業基礎較為雄厚,發展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百里產業經濟帶規劃區域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2.6億元,占全市的38.6%;完成財政收入42.7億元,占全市的71.1%;農民人均純收入3555元,比全市平均高275元。規劃區域內的經濟結構以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經濟為主,200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67.9%,第三產業占26.1%,第一產業占6.0%。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了6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個百分點。規劃區域有規模以上各類工業企業283家,200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23.1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59.5%;實現利稅46.74億元,占59.2%,在我市工業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為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問題比較突出。以資源開發型產業為主,產業鏈條短,相互關聯度不高,產業配套缺失,功能不完善;沒有統一規劃,盲目布點,布局不合理,條塊分割,沒有形成一個經濟整體,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比較嚴重,環境保護問題突出。
(二)資源比較豐富,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百里產業經濟帶的各類生產要素比較豐富。土地資源相對充裕。規劃區域內,有基本農田1155775畝,占29.59%;一般農田268029畝,占6.86%;未利用地1467782畝,占37.58%。未利用地中有五分之一靠東分布,海拔在150米以下,且成方連片,為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提供了土地支撐。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規劃區域內已發現的礦產有6大類23種,礦產地118處。主要有煤炭、鐵礦石、石膏、瓷土、藍晶石等,儲量分別為311768萬噸、28614萬噸、7871萬噸、732萬噸、215萬噸,其中藍晶石儲量全國第一,瓷土、石膏儲量華北第一。水資源相對豐富。我市屬于嚴重缺水地區,但百里產業經濟帶規劃區域水資源卻相對比較豐富,主要由孔隙水、巖溶水和地表水組成??紫端x存于太行山前沖洪積扇群組成的山前傾斜平原。巖溶水,分為百泉和石鼓泉兩大水系,面積分別為1638.6km2和692km2。地表水,自北向南分布有午河、泜河、李陽河、小馬河、白馬河、牛尾河、七里-順水河、沙河-南澧河共8條河道。南水北調總干渠貫穿南北。規劃區內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48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3座、?。á瘢┬?座、小(Ⅱ)型38座,約控制64%的山區丘陵面積、總庫容7.12億m3,興利庫容3.77億m3。該區域目前可供水量為58623萬m3,用水量為42014萬m3,現支撐量為16609萬m3,為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時,由于該區域主要處于丘陵區域,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森林覆蓋率只有13.5%,比全市低10.5個百分點;地處**市水源上游,80%以上的面積為水源地補給區,城市地下水源保護區全部位于該區域,區域內的污染企業對**地下水構成了潛在威脅;變質巖區、灰巖裸露區和灰巖淺埋區占全部未利用地的60%以上,屬于地下水源補給區,在開發建設中需慎之又慎;礦產開采和項目建設的矛盾突出,需要統籌考慮、合理規劃。
(三)交通較為發達,基礎設施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截止2005年底,規劃區內有國省干線9條422公里,縣道5條170公里,鄉道706公里,村道1550公里。公路網主骨架已形成了“七縱(京珠高速、國道107、苗大線、皇褡線、北龍線、邢峰線、劉西線)、八橫(南郝線、東樓線、隆昔線、邢昔線、邢和線、邢左線、固坡線、南石線)、一環(**市外環)”的網絡布局,連接百里產業經濟帶的各個城鎮。區域內干線公路密集,東西向公路等級高,連通性好,基本能夠適應規劃區內經濟發展需要。但是,在丘陵區缺一條南北公路干線,東西向的公路多是斷頭路,貫通性差,使規劃區域難以形成一個經濟發展體。此外,與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相配套的水、熱、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差距較大,不能支撐經濟帶的建設要求。
三、戰略定位
今后5-10年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宏觀上,我們正處在一個不可多得的黃金發展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間的產業轉移和重組加快,國內資本北上內移,為我們承接產業轉移、調整優化結構、乘勢崛起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區位上,我市地處京津冀、環渤海、膠東半島城市群、中原經濟區的結合部,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各地競相發展、區域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區域發展格局不斷演變的形勢下,面臨著一次新的機遇。國家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使土地資源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至關要素,充分發揮我市丘陵區荒崗、荒坡、荒灘多的優勢,就成為我市新的競爭點。百里產業經濟帶的構建,加上邢和鐵路、邢汾高速的開通,對于形成沿渤海、黃海城市群連接中西部腹地的能源、物流樞紐,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能逐步改變全市經濟發展欠發達的格局。
(一)指導原則
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促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聚集,實現集群發展為目的,以土地整理開發為重點,以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產業鏈條為紐帶,深入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加注重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搶抓**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機遇,著力培育大工業、發展大物流、建設大城市、構筑大交通、打造大環境,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努力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為此,必須堅持以下指導原則:
——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按照開發與保護并重,以科學開發促進保護的思路,充分考慮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對產業發展、城鎮體系、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統一謀劃,合理界定各類生態功能區,突出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加強污染綜合治理,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生態建設互為依托和協調共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打破行政區劃、統一開發和整合資源。立足區域發展全局,打破行政區劃,工、農、商、旅、居統籌安排,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重點推進產業布局、城鎮發展、基礎設施、區域市場和生態建設五個一體化,實現區域內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最優化配置。
——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并重。在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招商、資源整合、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的同時,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有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參與開發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成片開發與集約經營相結合。堅持推進節約、集約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鼓勵企業建設高層標準廠房,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潛力,促進土地集約化經營和有效利用,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產出率。
——合理分工、優化布局。按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構建產業體系的要求,對區域內的產業發展進行科學分工和布局,引導配套產業向同一園區集聚,相關產業向相近園區靠攏,強化產業內部有機聯系,發展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產業空間集聚度,增強產業間協調配套能力。
(二)發展重點
按照“一帶兩翼”發展戰略要求,以培育大工業、發展大物流、建設大城市、構筑大交通、打造大環境為重點,努力把百里產業經濟帶打造成推進我市更好更快發展的強力引擎。培育大工業,依托現有產業、企業、園區、城鎮和交通要道,按照適于發展工業的未利用地發展工業優先的原則,主要沿107國道(京廣鐵路)和百里產業經濟帶南北大道布局工業,重點建設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冶金裝備制造工業園、紅星工業園、旭陽工業園、德龍工業園、羊范工業園、金百家中國玻璃城、金馬嶺工業園、恒利工業園、留村工業園、清修崗工業園、官莊大孟工業園、長壽崗工業園、龍海工業園、東鎮工業園、臨南工業園等16大工業園區。發展大物流。立足于服務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沿京廣鐵路和107國道,臨近城市、城鎮和工業園區,重點建設悟思物流中心、好望角物流中心、醫藥物流中心、褡褳物流中心、官莊物流中心、東鎮物流中心等6大物流中心。建設大城市,重點建設1個大城市即中心城市,1個中等城市即沙河市,8個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即臨城縣城、內邱縣城、白塔、新城、羊范、官莊、大孟、東鎮等,逐步構建大小城市(鎮)星羅棋布、生態園區和觀光農業成片、森林綠化相隔、快速交通相連的城市(鎮)連綿區。構筑大交通,著眼于實現園區之間、城鎮之間、園區與城鎮之間、規劃區域與外界之間的快速連通,重點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南北大道、邢汾高速、環城高速、邢和鐵路、邯港鐵路、京鄭客運專線、**機場等7項重大交通工程,打造**大十字交通樞紐和三環四聯交通網絡,構建立體化交通格局。打造大環境,重點搞好龍崗生態區、百果園生態區、青山生態區、張果老山生態區、天梯山生態區、映雪湖生態區、劉石崗生態區、大沙河生態區、柳林生態區、北嶺生態區、岐山湖生態區、綠嶺生態區、盤石生態區等13大生態區建設,重點實施“3區(旅游觀光區、水庫綠化區、生態保護區)、4城(**市區、沙河市區、內邱和臨城縣城區)、6鎮(白塔、新城、羊范、官莊、大孟、東鎮)、6河(大沙河、七里河、白馬河、小馬河、泜河和南水北調干渠)、12路(縱穿百里產業經濟帶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鐵路]、丘陵區擬建南北公路和橫穿百里產業經濟帶東西的邢汾高速、邢和鐵路、邯港鐵路、南石、邢和、邢左、邢昔、隆昔、南郝公路)”綠化工程,對百里產業經濟帶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打造綠色百里產業經濟帶。
(三)發展目標
按照上述要求和發展重點,努力實現以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經濟規模。到2015年10年間,引進內外資企業500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0億美元,吸引國內市外資金1000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規劃區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18%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000美元,年均增長15%。工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20%。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18%。規劃區域內新增非農就業125萬人。
經濟結構。到2015年,規劃區域工業化水平達到8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以上;以商貿物流和旅游為主的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5%以上;生態觀光農業占到大農業的70%以上。工業(企業)入園率達到85%以上;工業園區土地產出率(增加值)為40億元/平方公里。
社會發展。到2015年,人口機械增長逐步加快,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達到100萬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達到80%,轉移農村人口100萬人,區域內城市化率達到80%。新增公路290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30公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年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年均增長13%。
生態環保。到2015年,每萬元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到1.5噸標準煤,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5噸以下,城市人均綠地8平方米,中心城市市區林木覆蓋率達到60%,縣級城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0%以上。規劃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45%,新增林地100萬畝。污水綜合處理率80%,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標準天數全年達到310天以上,規劃區域新上項目環保把關率100%,cod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比2005年削減36%和36.5%,建成國家級環保模范城。
經過不懈努力,力爭使百里產業經濟帶三年具雛形、五年見成效、十年大變樣,逐步把規劃區域建設成為促進自身發展和擴大內外開放的結合體,成為國際國內大公司大集團轉移加工制造環節、研發中心及其服務外包業務的重要承接基地,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區,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各種經濟主體共生互補的生態企業群落棲息地,成為推進**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成為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的排頭兵,成為強力帶動“兩翼”發展的百里產業經濟隆起帶。以打通西聯山西能源基地、東到黃海和渤海出??诘臇|西通道為基礎,通過打造百里產業經濟帶,構建**西聯東出、貫通南北的和融產業、市場、交通于一體的大十字樞紐。
四、工業布局
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特別是變質巖區、灰巖裸露區、灰巖淺埋區和南水北調干渠、重點河道、重點水庫等區域的生態環保要求,依托現有產業、企業、園區、城鎮和交通要道,避開基本農田和壓覆礦產資源,在經濟基礎好、未利用土地多、區位條件優、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區域,按照適于發展工業的未利用地發展工業優先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地開發建設一批規模大、產業集聚和輻射功能較強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構建點狀分布、規模適度、各有側重、功能互補、定位明確的“一帶多園”式工業空間布局。
(一)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園區。推進產業集聚。按照“規劃科學、定位準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原則,著力打造具備產業縱向拓展延伸、橫向關聯配套的傳統產業鏈和產、供、銷、科研、金融、中介服務等在內的服務鏈的產業集群式工業園區,使園區內企業特別是外引企業,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從開工到投產、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流程。新園區規劃按照產業集群的模式,一步到位。現有園區擴張提升,按照發展產業集群的要求,逐步實現由地理位置上集中、公共物品共享式工業園區向具有集聚效應和網絡效應的、產業鏈條完善的產業集群式工業園區轉變。引導分散在園區外的企業向園區聚集,新上項目和企業必須進園區。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打造園區產業龍頭。鼓勵龍頭企業采用多種方式,不斷將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拓展產業鏈條。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積極發展為企業服務的研究、策劃、咨詢、設計、檢測、培訓、出口、信息中心等各類中介組織,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
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傳統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轉變,建設循環經濟式工業園區。
推進企業內部循環,通過對企業進行生態設計,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與設備、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積極推廣余熱余壓回收、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清潔生產技術,在企業內部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做到節約、降耗、減污、增效,實現清潔生產。推進園區內產業、企業間循環,以資源循環鏈建設為主要途徑,推進資源在產業、企業間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水、廢氣、廢物排放;以建設生態園區為重點,建設和完善“三廢”處理設施,提高自凈能力,確保實現廢水、廢氣、廢物的達標排放。
提升工業結構。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調整,建設結構優良的工業園區,推動規劃區域工業結構升級換代,帶動全市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和研制開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優先支持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科技企業進入園區,加快發展生物化工制品、特種建材和耐火材料、半導體材料、智能化儀器儀表等具有本地相對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鋼鐵、裝備制造、建材、煤及煤化工、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著力提高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包裝產業、環保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完善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競爭力,提升就業能力。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逐步把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鋼鐵生產基地、裝備制造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煤化工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二)重點建設16大工業園區: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區3.24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58平方公里。突出線材加工基地主導地位,依托邢鋼優質線材,重點發展中高檔標準件和汽車零部件產業,突出特色,打造北方最大的緊固件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搞好企業整合、培育龍頭、延伸鏈條和技術創新,改造提升板材加工業,實現邢東板材產業質的飛躍,建成國內重要的高品質板材加工基地。依托雪絨紡織等優勢企業,實施名牌戰略,發展高、精、深、特產品,促進紡織行業產品結構調整,提高整體競爭力。圍繞區內重點領域和支柱產業,推進清華工業園建設,搞好先進模具、高強度緊固件、機電一體化產品、電子信息、復合光纜、高檔面料、納米技術應用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搭建平臺。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新城區。到2015年,累計投入200億元,gdp達到150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
冶金裝備制造工業園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以邢機、邢鋼、長征廠為基礎,以在現有廠區內改造提升為重點,同時在其與七里河之間規劃新的建設用地,作為進一步擴張和集聚相關企業的發展空間。邢機,進一步加快自身擴張和同業整合重組步伐,逐步建成世界級優質軋輥制造基地和研發基地,打造世界第一品牌和第一規模。邢鋼,進一步加大技改力度,突出做精、做專、做強,逐步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金屬制品母材專業化生產企業。長征廠,充分發揮原有基礎優勢,積極尋求與大公司大集團的合資合作,逐步建成**省重型汽車加工基地。通過做大做強邢機、邢鋼、長征三大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及關聯配套產業發展。到2015年,園區累計投入1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利稅達到100億元。
紅星工業園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涉及會寧鎮的會寧、小良舍村。以紅星輕型汽車制造廠為依托,逐步建成集生產、改裝、配套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新興汽車工業園區。到2015年,累計投入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利稅20億元。
旭陽工業園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涉及宴家屯鄉的龐馬、東石村、陳家屯、石相、豐裕等5個村。依托中煤旭陽焦化集團,發展煤化工業,建設煤氣發電及煤氣外輸項目,利用煤氣建設金屬鎂加工企業、20萬噸乙醇項目等。切實加大環保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到2015年,累計投入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利稅20億元。
德龍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包括南石門鎮的南石門、大石頭莊、小石頭莊、西石門、北尹郭、中尹郭、南尹郭等7個村。以德龍鋼鐵集團為中心,延長產業鏈條,在發展鋼鐵制品深加工的同時,積極發展橫向關聯配套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完善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近期抓好50萬噸冷軋薄板和德龍環保能源綜合利用等鋼鐵深加工項目,到2015年,累計投入1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利稅50億元。
羊范工業園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中心區規劃在固坊、祁村、喉咽、北唐村、羊范、東候蘭等6個村。利用**縣羊范鎮的成片荒草地,規劃建設高科技工業區、一類工業區、二類工業區、生活區等四個功能區,近期重點引進和發展建材、機械制造、線材制品加工等產業。到2015年,累計投入2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利稅100億元。
金百家中國玻璃城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以金百家玻璃工業園為中心,包括沙河市橋東辦事處的田村、毛村、常莊、辛寨、大杜村、小杜村、高村、東趙莊一帶,以現有建材、玻璃等生產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以玻璃深加工制品、陶瓷、新型建材為主導產品的建材業,建設全國玻璃及玻璃制品生產加工基地。到2015年,累計投入1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利稅50億元。
金馬嶺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市的白塔、窯坡、顯德汪等。依托安仁集團、海生集團等優勢企業,發揮當地豐富的資源和雄厚的資本優勢,引導企業向煤化工、還原鐵、鑄造、冶金制造等地面工業發展。到2015年,累計投入12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50億元,利稅50億元。
恒利工業園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以沙河市欒卸村為中心,輻射冊井鄉等鄉鎮。以恒利制藥為龍頭,發展中草藥提取、醫藥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到2015年,累計投入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利稅40億元。
留村工業園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市的北俎、東九家、大村、東北流、榮莊、九家鋪等,積極推進投資100億元的長春大成集團20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大力發展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到2015年,累計投入1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利稅50億元。
官莊大孟工業園在京廣鐵路以西,梁原店村與南宋村之間,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煤化工、新型建材、汽車零部件等工業。依托建滔集團,發展煤化工業,近期抓好投資8億元的10萬噸甲醇生產線和投資1.8億元的苯加氫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投資120億元年產180萬噸甲醇項目前期工作,努力建成亞洲乃至全球重要甲醇生產商。依托金牛能源玻纖公司,發展新型建材工業,近期抓好投資6.7億元的玻璃纖維三期改擴建項目,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產企業。到2015年,累計投入1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利稅60億元。
龍海工業園在107國道以東,隆昔路以南,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以龍海鋼鐵公司、順達冶煉公司、未來鋼廠為依托,發展鋼及鋼制品產業。在現有線材基礎上,開發生產棒材等優質鋼制品,增強企業后續發展能力。近期重點抓好120萬噸線材生產線、高爐煤氣綜合利用發電,以及50萬噸轉爐技改和7500立方米制氧站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累計投入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利稅20億元。
清修崗工業園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在內邱縣五郭店鄉,京廣鐵路以東、京珠高速以西、高望村和西張村以南,利用其大面積荒草地,規劃建設工業園區,重點發展化工、建材、紡織、鋼制品等工業。近期引進**紫衿衫有限公司紡織服裝、澳大利亞eec集團鋁制品等項目入駐園區,引進中聯子巖、恒源化工等企業進駐園區。到2015年,累計投入1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利稅50億元。
長壽崗工業園在隆昔路以北,內邱縣柳林鄉的馬河村和西石河村之間,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近期抓好野芙蓉提取生物黃硐及生產ve項目、飲料生產項目和小雜糧生產線與紅薯深加工生產線,引導現有的棗仁加工企業入駐園區,逐步把園區打造成以發展醫藥、食品等產業為主的生態觀光型工業園區。到2015年,累計投入5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利稅20億元。
東鎮工業園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從臨城縣城向東,跨越南水北調,東至107國道。在南水北調以西,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南水北調以東,發展能源、建材、鋼鐵等基礎材料工業。到2015年,累計投入2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利稅100億元。
臨南工業園在臨城縣臨城鎮的水南寺村、山下村、上溝村以西,南駕回村、老泉溝村以北,東代社村以東,東升村以南,大約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規劃建設臨南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工業。到2015年,累計投入2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00億元,利稅150億元。
五、現代物流布局
以服務于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為核心,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根據工業園區布局,依托現有的專業市場,沿京廣鐵路和107國道,規劃建設6大物流中心,構建分布合理、結構優化、高效低耗、面向全國、聯通國際的現代物流體系,逐步把**市打造成華北重要的區域物流中心。
悟思物流中心在邢和鐵路、京廣鐵路、邢汾高速、京珠高速、邢臨高速、107國道交匯附近,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建設悟思物流中心。以發展物流為主,以發展工業為輔,大力引進外資或國際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成集專業化商品的信息系統管理、采購調達、訂貨管理、供應鏈關系管理、回收物流服務于一體、輻射晉冀魯豫四省、面向華北地區的大型綜合物流中心。
好望角物流中心在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園區,規劃面積21.3公頃。經營范圍涉及倉儲、運輸、裝卸、配送、包裝、加工、物流信息、咨詢、商貿等,近期抓好物流倉庫、站房、綜合樓等項目建設,建成一個具有物流信息、車輛調度、會員管理、安全監控、倉儲、配送、加工包裝、專線快運和咨詢服務等現代功能的華北地區重要的現代物流服務企業。
醫藥物流中心在市區南三環路以南、江東三路以東,東二環以西,興達大街以北,規劃總占地19.61公頃。以藥品經營為主,整合傳統物流資源,以聯接各業務客戶的高效信息網絡為基礎,實現貨物集散、中轉、倉儲、配載、配送等功能,建成以**為中心、立足**、覆蓋華北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醫藥物流園區。充分發揮與公路樞紐相結合的增效作用,逐步建成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醫藥批發和流通中心。
褡褳物流中心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在沙河市火車站與京珠高速公路之間,以位于普通店、毛村、常莊、田村、高廟、淮莊一帶的玻璃制品及玻璃原輔材料專業市場、位于沙河市區南環路一帶的緊固件和汽車零部件市場為支撐,以發展物流為主,以發展工業為輔,建設現代物流網絡,發展物流配送。
官莊物流中心在京廣鐵路以東,內邱縣官莊鎮以南,下屯村以北,鄧村以西,規劃面積0.2平方公里,以官莊大孟工業園為依托,建設大型綜合性物流中心,近期抓好投資1.2億元的武漢馬應龍(恒祥)醫藥物流中心項目建設。
東鎮物流中心依托東鎮工業園,輻射臨南工業園,在臨城縣東鎮鎮建設物流中心,規劃面積20公頃,重點服務于當地的工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逐步成為集工業品和農副產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物流中心。
六、城鎮建設
按照以產興城和以城促產的思路,依托產業發展城鎮,依托城鎮發展產業,加快中心城市和縣(市)城以及重點鎮的擴張和拓展,提高建設質量和標準,逐步構建起以1個大城市(即中心城市)為中心、1個中等城市(即沙河市)為次中心、8個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即臨城縣城、內邱縣城、白塔、新城、羊范、官莊、大孟、東鎮等)為重點、以百里產業經濟帶為腹地的城鎮群和城鎮連綿區。
(一)壯大中心城市。以建設最適宜創業城市和最適宜居住城市為目標,將市區與周邊縣(市)毗鄰地區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明確城市拓展方向,拉大城市框架,壯大城市經濟,改善城市生態,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1、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重點加快5個新區建設步伐。西北新區,在中華街以北、北三環以南、西二環以東、京廣鐵路以西,規劃面積15-20平方公里,加快打造以行政辦公、金融商貿、高等教育和居住娛樂為主要功能的西北新區。七里河新區,在東起京珠高速公路、西至**縣西先賢村西南,東西長18公里,土地面積35平方公里的七里河區域內,建設城市新區,以水和自然為主題,對水系進行綜合治理,改造生態環境、搞好市政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近期以生態自養農業為支柱產業,遠期以水域花園環境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逐步建設成為**乃至全國最有特色的花園式生態城市新區。白馬河新區,在東起京珠高速公路、西至南北水調干渠,東西15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的白馬河區域內,利用沿岸荒灘,“克隆”七里河建設機制,對白馬河進行綜合治理,將白馬河沿岸建成生態環境一流、集休閑、娛樂和服務功能配套為一體的內河現代高檔生活區。皇寺新區,在以**縣皇寺鎮為中心3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充分發揮八一水庫、青山水庫(規劃)的水資源優勢和郭守敬故里、玉泉寺等文化資源優勢,利用其低山丘陵區的成片未利用地,規劃建設皇寺新區。由內到外設計三層同心圓結構,第一層為新區中心區,即起步區,占地5平方公里,以皇寺村為中心,涉及皇寺、東羊臥、西羊臥、蘇村等;第二層為新區主城區,占地10平方公里;第三層為新區擴展區,占地15平方公里。近期作為**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遠期建成集商務、文化、會展、生態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山水新城區,成為**未來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區。河西新區,在市區南水北調總干渠以西、西三環以東、趙古莊崗以南、七里河以北,約4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規劃建設河西新區。核心區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對李馬崗、趙古莊、張東等荒崗、荒坡地進行開發,逐步把新區建成以商住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為重點的生態新區。老城區與新城區、新城區與新城區之間,以各種綠地、森林、生態農業相隔,以快速交通通道相連,逐步把**市建成各城區既互為一體,又自成體系的大園林城市。
2、提升城市綜合實力。著眼于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力和綜合競爭力,傾力打造包括以橋西區、橋東區、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縣為主的“三區一縣”中心城市經濟。以規劃建設中的新區和工業園區為依托,以“三區一縣”為平臺,大力發展符合中心城市特點和要求的勞動密集、產業關聯度強、技術含量高、消耗低、無污染的產業,切實加大對冶金、建材、能源、紡織服裝、煤化工、食品等現有產業的布局調整和結構升級,建立與市區人口規模、就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體系,加速產業集聚,擴大經濟總量,提升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氣、集中處理垃圾和污水。加快城市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建設好會展中心、體育場(館)、博物館、科技館,改擴建圖書館、文化館等文體服務設施,達到能夠承辦專業性的國際會展和省級綜合體育賽事、國際專項體育賽事的水平。加強城市環境治理,搞好城市綠化、美化、凈化,全面提升城市的美譽度。
(二)加快發展縣(市)城。沙河市區、內邱、臨城縣(城),依托發展基礎較好的優勢,科學規劃,加速擴張,加快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加速產業和人口集聚,增強綜合實力。沙河市區,以“工業化、生態型中等城市”為發展定位,向北發展,在107國道以東,京珠高速以西的七里河沿岸,建設城市大型功能區,跨過大沙河逐步與**市區接壤。內邱縣城,沿南水北調總干渠和京廣鐵路南延北展,向北與青修崗工業園相連,向南與官莊大孟工業園相接,逐步拉大縣城框架。臨城縣城,依托舊城,向東拓展,加快建設縣城新區。向南與臨南工業園相接,向西沿泜河與岐山湖生態新區相連,新區向東與東鎮工業園相接,并對泜河及沿岸進行綜合治理,建設特色山水名城。
(三)建設重點鎮和小城鎮。規劃區域內的鄉鎮,按照各自產業、區位、環境特點,借助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機遇,加快發展城鎮經濟,完善重要基礎設施,提升城鎮功能,加速外延擴張,加快人口、產業、市場的集聚。白塔、新城、羊范、官莊、大孟、五郭店、東鎮等發展基礎較好的重點鎮,努力向建設小城市邁進;其他鄉鎮特別是發展基礎薄弱的鄉鎮,努力向建設小城鎮邁進。經過5—10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把規劃區域內的鄉鎮建成綜合型、工貿型、交通樞紐型、高效農業型、旅游觀光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成為百里產業經濟帶的重要節點。
七、基礎設施
著眼于為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充分考慮工業和城鎮發展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依托現有基礎,按照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優化網絡、提高水平的原則,切實加強交通、水利、電力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體系。
(一)交通設施建設。按照百里產業經濟帶的園區和城鎮布局特點,為實現園區之間、城鎮之間、園區與城鎮之間、規劃區域與外界之間的快速連通,以現有交通網絡為基礎,新建與改建相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建設公路、鐵路、空港,打造市區為核心的大十字交通樞紐和三環四聯交通網絡(大十字交通樞紐由南北向的京珠高速、107國道、京廣鐵路、京鄭客運專線與東西向的邢臨高速、邢汾高速、邢和鐵路、邯港鐵路構成;三環分別為市區外環、環城高速、百里產業經濟帶環路;四連分別為東與交通動脈相連、南與邯鄲相連、北與石家莊相連、西與山西相連),構建立體化交通格局。
1、公路建設。高速公路。拓寬改造京珠高速(國道g030),建成雙向8車道;加快推進邢汾高速公路建設,使其與邢臨高速公路連為一體;盡快謀劃建設邢港高速,打通西聯東進高速公路通道,形成高速公路的十字樞紐。謀劃建設環城高速,在西外環和北外環外規劃建設邢汾高速支線,東與謀劃中的邢德高速相連,與邢汾、京珠高速一起構成城區環城高速??v向公路。對現有百里產業經濟帶縱向公路進行改建大修,重點建設好百里產業經濟帶南北大道,依托現有的邢峰線邢邯界至羊范段、皇褡線羊范至皇寺段,再由皇寺向北延伸,經內邱縣柳林村、南賽村到臨城縣石城村,向西重復東樓線一段路程后向北折至石家莊贊皇縣的院頭鎮,連成一條縱貫**百里產業經濟帶的南北大道,成為該區域的縱向主動脈。按照雙向8車道、寬60米的標準規劃建設,并在兩側預留道路拓寬用地。對京深線(國道g107)進行拓寬改造,在東龐路口至石邢界段的東側新建半幅一級公路。對苗大線(縣道x010)、皇褡線(縣道x205)、北龍線(鄉道y055)、邢峰線(省道s222)、劉西線(縣道x206)進行拓寬改造,建成一、二級公路。新建北通線(北小莊-御通),將現有的北龍線由龍泉寺,經朱莊、孔莊、渡口莊鄉,重復邢和線、邢左線、固坡線、南石線部分路段,南至沙河市與邯鄲交界,途經2個縣(市),7個鄉鎮;新建內西線(內邱縣城-西豎鎮),起點內邱縣城,止點臨城縣西豎鎮,穿東樓線,途經2個縣,5個鄉鎮,18個行政村;新建趙峽線(趙窯-峽溝),位于沙河市境內,起點趙窯,止點峽溝,經3個鄉鎮;新建灰院線(灰卜-院頭鎮),東起苗大線灰卜,西至石家莊贊皇縣院頭鎮,途經祁村、山口、水峪等十幾個行政村,進一步延伸完善縱向交通干道。橫向公路。對南郝線(省道s327)、東樓線(縣道x251)、隆昔線(省道s328)、邢昔線(省道s321)、邢和線(省道s322)、邢左線(省道s323)、固坡線(縣道x254)、南石線(省道s329)等現有的八條橫線,根據實際路況進行改建或大修,根據區域交通量,以結合實際、適度超前為原則確定技術等級,提高區域內橫向快速連通能力。
2、鐵路和空港。加快推進邢和、邢港兩條地方鐵路建設,打造西聯東進的鐵路通道,積極推進京鄭高速客運專線建設,把我市打造成鐵路交通的十字樞紐。同時,根據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需要,適時謀劃建設園區、企業的鐵路專用線;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依托沙河機場,適時謀劃建設**機場。
(二)水利設施建設。按照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要求,以提供水資源保障、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城市品位為目的,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南水北調。積極配合國家和省完成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段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配套工程,到2010,使市區和邢、沙、臨、內四縣(市)主要城鎮及相臨工業園區用上長江水。水庫建設和除險加固。在白馬河上游,**縣的東青山、西青山和南青山3個村之間的區域內,謀劃建設青山水庫,與規劃的皇寺新區相連,構建山水城市,并為相鄰工業園區及**市區提供水資源保障。實施朱莊、臨城、野溝門、馬河、亂木等5個重點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提高防洪能力,并為其周邊城鎮、工業園區及下游提供水資源保障。河道治理。對七里河、白馬河、大沙河、小馬河、泜河等5條重要河流進行綜合治理,謀劃建設配套河渠,提高排洪防汛能力,并為兩岸附近城鎮及工業園區提供水資源保障。集雨工程。搞好山區小流域治理,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建設集水窖、塘壩、坑塘、水池、攔水壩等集雨工程,為生態觀光農業、林業綠化等提供水資源保障。
(三)電力設施建設。著眼于為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提供電力保障,充分考慮經濟發展需求,加強電源點建設和電網改造。加快推進沙河煤電一體化項目,做好各項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積極推進熱電聯產、高參數大容量發電、煤電綜合開發、坑口矸石電廠和對電網穩定運行起重要支撐作用的后續電源點建設。以滿足負荷需要為出發點,優化網絡結構,建設堅強電網,規劃建設220kv變電站6座(臨城1座、沙河2座、**市3座),110kv變電站19座(臨城3座、內邱1座、沙河3座、**縣3座、**市9座),共增加變電容量3028mva,輸電線路176公里。
八、生態環保
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改”的工作方針,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狀況,切實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態建設步伐,確保在工業得到大發展的同時,環境得到綜合治理,生態得到保護性恢復,最大限度地削減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改善造成的不利影響,逐步把規劃區域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百里產業經濟帶。
(一)環境治理。一是強化環境準入和淘汰制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污染物排放達標制度,建立健全經濟、法律和行政監管體系,從源頭上加強環境污染的防治。對規劃區域內的項目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南水北調總干渠以西區域鼓勵發展一類工業、限制發展二類工業,三類工業在南水北調以東的工業園區集中擺放。對不符合市區功能定位的重點污染企業實施搬遷工程,爭取到2015年基本完成搬遷改造。二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整治鋼鐵、建材、煤炭等工業行業的水體污染,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城鄉生活污水排放。在城市地下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范圍之內禁止新建水污染嚴重企業,原有水污染企業逐步實施搬遷改造,**年底前,取締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的工業排污口。在西部山區上游加強選礦企業的污染治理,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水污染企業堅決取締。對貫穿百里產業經濟帶的南水北調中線沿線水污染企業進行綜合治理,在南水北調中線沿線地區實施重點城鎮、工業園區和企業的水污染治理工程。三是加快城市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率。擴大中水回用的比重,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加快市區、沙河市、內邱縣、臨城縣以及重點鎮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并完善配套管網建設,逐步實現污水處理廠智能化設計和智能化遠程自控運行。四是實施城鎮空氣質量達標工程。逐步調整城市工業布局,降低“廠在城中”產生的大氣污染。加快城鎮集中供熱管網的建設,普及使用天然氣。實施燃煤電廠脫硫工程,削減城鎮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優化城鎮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清潔能源在末端消費中的比例達到55%以上。加強建筑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有效控制城鎮的揚塵。加強對機動車的管理,提高進入標準,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五是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探索利用廢棄物和垃圾的新工藝、新技術,努力實現廢棄物和垃圾的資源化。
(二)林業綠化。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林業綠化先行。切實加大林業綠化投入,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林地和未利用地,堅持點線面相結合、林果花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和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以城區綠化為中心,讓森林走向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以道路河渠為重點,營造綠色長廊;以丘陵荒地為主體,建設生態公益林和經濟林,改善生態環境;以工業園區之間、城鎮之間、園區與城鎮之間為腹地,通過植樹造林,建成經濟活動的緩沖區,以利于生態環境休養生息,逐步構建山地丘陵森林為主、各類防護林相輔、生態廊道相連、城鎮村莊綠化鑲嵌的百里產業經濟帶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實現森林資源空間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建成環境優美的風景帶和展示**風貌的形象帶。
重點實施“三區、四城、六鎮、六河、十一路”綠化工程:“三區”,一是旅游觀光區,包括豐樂園、百果莊園、恒利莊園、森林公園、玉泉寺、張果老山、天梯山、靈霄山、軍都山、扁鵲廟、天臺山和崆山白云洞等。二是水庫綠化區,涉及東石嶺、朱莊、東川口、羊臥、馬河、臨城、亂木等水庫。三是生態保護區,在片麻巖區發展以優質核桃、大棗、酸棗為主的經濟林,在石灰巖區發展以側柏為主的防護林。規劃造林面積56.5萬畝,植樹4172萬株?!八某蔷G化”,就是**市區、沙河市、內邱縣和臨城縣城區綠化。規劃造林面積8萬畝,植樹440萬株。逐步建成以林木為主體,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傲偩G化”就是白塔、新城、羊范、官莊、大孟、東鎮等重點鎮綠化,規劃造林面積4萬畝,植樹220萬株?!傲泳G化”,就是大沙河、七里河、白馬河、小馬河、泜河和南水北調干渠綠化,規劃綠化長度197公里,造林面積6.4萬畝,植樹339.1萬株?!笆肪G化”,指縱穿百里產業經濟帶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鐵路]、丘陵區擬建南北公路和橫穿百里產業經濟帶東西的邢汾高速、邢和鐵路、邯港鐵路、南石、邢和、邢左、邢昔、隆昔、南郝公路,規劃綠化長度241公里,造林面積9.5萬畝,植樹618.5萬株。
(三)生態區建設。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生態與文化結合、旅游與經濟共贏,充分利用未利用地、農用地中的園地及其他用地,依托重點水庫、重點旅游景區、現有的生態園區,因地制宜地建設以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生態休閑旅游為主的大型生態建設區,加強植被的自然恢復,不斷提高生態承載能力。
重點建設好13大生態區:龍崗生態區,在橋西區迎賓大道以北,白馬河以南,依托龍崗山體,建設1500畝的龍崗公園,建設580畝的郭守敬歷史文化廣場,輻射面積10平方公里。百果園生態區,位于**市豫讓橋新區采煤沉陷區,規劃面積15.64平方公里,建設以農業產業示范為主的生態公園,兼具生態農業與高效農業示范以及農業觀光等功能,建成具有濃郁中原農郊風貌的生態景觀園區。青山生態區,依托八一水庫和規劃中的青山水庫,以**縣皇寺鎮的風山為中心,核心區面積2平方公里,在南北大道和南水北調總干渠之間,建設**市植物園,與玉泉寺、郭守敬故里等人文景觀連成一體,輻射面積50平方公里。張果老山生態區,以張果老山旅游景區為核心,輻射面積40平方公里,涉及**縣皇寺、南石門、會寧、西黃村四個鄉鎮,建設文化生態旅游區。天梯山生態區,依托東川口水庫和天梯山旅游景區,利用**縣太子井鄉的大量未利用地,規劃建設方圓30平方公里的生態建設區。映雪湖生態區,依托朱莊水庫,在其與廣陽山旅游景區之間的40平方公里內,建設生態觀光旅游區。劉石崗生態區,自白塔鎮欒卸村向西,經劉石崗、渡口,到秦王湖一帶,與馬會河治理相結合,輻射面積60平方公里,以萬畝銀杏風光帶為生態構架主體,大面積種植銀杏、柴胡、酸棗仁等名貴藥材,發展綠色產品、精致農業和醫藥加工業。大沙河生態區,自107國道起,沿大沙河向西,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通過河道綜合治理,利用沿岸荒灘,整理開發土地,建設集生態農業與高效農業示范及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區。柳林生態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依托扁鵲廟、太子巖、馬河水庫、鵲山湖、百果莊園等旅游資源和眾多文化古跡,突出中醫中藥文化,結合傳統棗仁加工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北嶺生態區,在內邱縣的五郭店鄉,利用東磁窯、東北嶺、山凹、安子溝等村莊之間的大量未利用地,依托北嶺水庫和馬莊水庫,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建設以經濟林和生態觀光農業為主的北嶺生態區。岐山湖生態區,核心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充分發揮岐山湖風景資源、地理等方面優勢,建設以湖濱自然風光為特色、水上多主體多形式的游憩娛樂為主,融旅游、會展、商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一體的生態觀光區。與崆山白云洞景區連成一片,輻射面積100平方公里。綠嶺生態區,以臨城縣綠嶺公司為龍頭,以綠嶺周圍為中心,低山區以東輻射四個鄉鎮,規劃面積3萬畝,發展核桃種植和深加工,建成**省最大的薄皮核桃基地,輻射面積100平方公里。盤石生態區,以臨城盤石豐樂園為依托,核心區面積2500畝,規劃面積1萬畝,輻射面積20平方公里。利用荒崗坡地,栽植冬棗、薄皮核桃、杏、桃等果樹,建設干鮮果品冷藏設施,建設培訓中心、賓館等休閑娛樂場所,發展會展、旅游休閑業。
九、政策措施
(一)資本多元運作。按照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引進各方投資,大力引導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成片開發和項目建設。一是實施“飛地”戰略。對百里產業經濟帶工業園區實施“飛地”戰略,可由三區四縣(橋西區、橋東區、高開區,**縣、沙河市、臨城縣、內邱縣,下同)以外的縣市區政府招商或組織本地企業開發建設。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成機制,充分調動各縣市區的積極性。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對林業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對城鎮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等環保工程,對水、電、路、城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切實利用好國家開發銀行軟貸款,通過政府擔保,項目運作,用于先期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突出招商引資。把整個百里產業經濟帶包裝成項目進行招商,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百里產業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選擇若干園區推進整體招商,建設成批成團外商投資的工業園。對規劃區域內園區、項目進行統一招商,吸引國際國內大集團、大公司到百里產業經濟帶安家落戶。支持建立孵化器企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搞好利用外資項目管理,努力做到親商、安商、富商。同時,加強與上級聯系,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強政銀企對接,發揮好銀行的融資主渠道作用;創造優良環境,充分挖掘民間資金潛力。
(二)打破條塊分割。打破目前三區四縣行政區劃,形成合力和綜合優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減少因行政分割而造成的效率流失。加強百里產業經濟帶與兩翼的互補和融合。百里產業經濟帶內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要考慮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要考慮兩翼的需要。重大產業發展和生產力布局,不僅要考慮本區域的優勢,還要考慮到全市的整體優勢。要加強信息溝通,處理好一帶與兩翼的經濟利益關系,依靠百里產業經濟帶的發展來帶動兩翼發展。
(三)嚴格科學開發。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后,必須嚴格按規劃落實實施。對百里產業經濟帶內的違規“五小”企業,依法取締,確保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對布局不合理的企業限制擴張,引導向相應園區集中;對選址不合理的項目,不予審批立項。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在產業、技術、環保達標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區位、不同產業,確定不同的土地投資率和稅收產出率,一般每畝土地投入要在100萬元以上,納稅在5萬元以上,提高資產密集度和集約化水平。
(四)傾力打造環境。全力創建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一是優化政策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思想和工作障礙。堅決革除一切阻礙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研究制定一系列規劃區域內涉及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二是加強宣傳發動。大力宣傳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讓全市人民了解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的重大意義,并自覺服務于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三是整治機關工作作風。深入開展以抓落實為核心的作風整頓,重點整治政令梗阻、效率低下、推諉扯皮和態度不端“四個頑癥”。四是開展我為優化環境做貢獻活動。確立人人都是“環境”的思想認識,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主動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爭當優化環境的模范,形成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發展氛圍。五是加大對破壞發展環境行為的懲戒力度。用紀律和制度約束人、警示人,對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堅決給予嚴懲。
(五)群策群力攻關。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財政、國土、交通、水利、規劃、建設、城管、農業、林業、鐵路等諸多部門相互配合,協調聯動,需要各縣市區特別是三區四縣共同實施。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責任,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協調聯動,圍繞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強化服務意識,千方百計為投資者、建設者排憂解難,切實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征地、電力、水源、交通等方面的問題。要破除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至上意識,樹立大局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觀念,群策群力進行攻關。
十、規劃實施
完善規劃體系,加強規劃銜接。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的大思路、大布局,立足于分解細化本規劃確定的總體任務目標,加快研究制訂本規劃下的配套專項規劃;三區四縣要著眼于整個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立足本行政區域,根據本規劃的總體思路、布局和任務要求,加快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配套實施規劃。以上規劃是本規劃在特定領域(區域)的延伸和細化,主要明確特定領域(區域)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建立本規劃與專項規劃、三區四縣規劃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在重大生產力布局、重點項目安排、基礎設施建設上,確??傮w要求一致,空間配置和時序安排科學合理。特別要搞好本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的銜接配合。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監控和調整機制。規劃一經制訂,要按照規劃審批項目,把規劃作為規劃期內規劃區域配置資源的重要依據。本規劃由市政府制訂和組織實施,成立由市級主要領導掛帥的**市建設百里產業經濟帶規劃實施委員會,負責對百里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進行組織協調和推進。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作為市政府常設臨時機構,按照委員會確定的工作任務,負責對各項具體工作進行落實、實施和協調。加強規劃執行情況分析,適時組織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加強社會監督,及時相關政策和信息。建立規范的規劃實施調整制度,規劃實施期間,如遇國內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確需對本規劃進行調整時,由相關部門和縣(市)區提出調整方案,按程序報市政府批準執行。
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百里產業經濟帶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重大建設工程。要按照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每個年度根據進展情況、形勢變化和階段性建設需要,科學合理地提出建設和工作重點。要把土地整理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創新機制,依靠市場運作,引進內外商,激活民營資本,對規劃區域內的未利用地進行整理開發,變土地資源潛在優勢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競爭優勢;建設完善的路、電、水、汽等基礎設施,先造環境,后聚產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重大項目建設,形成緊張有序、分段實施、逐步跟進的建設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