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審計發展規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了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在促進我市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和諧社會建設中的職能作用,根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審計署2006至2010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和省審計廳有關意見精神,結合全市審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和諧社會構建和新農村建設為重點,繼續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實”的審計工作方針,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全面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努力在我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發揮新的更大作用。
(二)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經濟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和諧*”建設,以審計創新為動力,以提升審計成果質量為核心,以加強審計業務管理為基礎,以“人、法、技”建設為保障,全面提高依法審計能力和審計工作水平,進一步推動審計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積極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審計監督模式。
(三)主要任務
認真落實修訂后的審計法,全面加強審計監督。
——繼續堅持以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為基礎,嚴肅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重大損失浪費問題,治理商業賄賂,懲治腐敗,促進懲防體系建設。
——按照提高政府資金使用績效的要求,建立健全績效審計框架、評價體系和技術方法,使績效審計按照國際慣例覆蓋全部政府性資金。
——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在宏觀管理中的作用,注重從政策措施以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發現問題,并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深化改革,加強宏觀管理。
——以促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資效益、規范建設領域經濟秩序為目標,認真總結近年來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方面的做法和經驗,不斷深化投資審計。
二、工作要求和工作重點
(一)工作要求
1.堅持“兩個并重”。
——堅持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審計與績效審計并重,每年投入績效審計的力量占整個審計力量的一半左右。以專項審計調查為主要方式,以揭露嚴重損失浪費或效益低下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為重點,以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為主要目標,全面推進績效審計,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適合*實際的績效審計方法體系。
——堅持專項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并重,每年開展的專項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占整個項目的一半左右。重點審計和調查國家政策法規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重大決策的落實情況,關注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促進相關政策制度的落實和完善。
2.加強三項工作。
——著力于實行科學的審計管理,不斷創新審計管理方式和方法,整合審計資源,提高審計工作層次和水平。
——著力于完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防范審計風險。
——著力于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環境下新的審計方式,大力開展計算機審計,積極推廣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工作重點
1.財政審計。
以促進規范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建立社會主義公共財政制度為目標,以預算執行審計為重點,以支出審計為主,全面提升預算執行審計的層次和水平。注重整體性,對預算執行的總體情況作出評價;注重效益性,檢查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注重宏觀性,對一些涉及宏觀政策的問題提出審計意見;注重建設性,對關系財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進一步加強市本級預算支出審計,促進建立科學的預算定額和支出標準,規范預算管理。
——深化市本級預算單位審計,加強對與其關系密切的下級單位的審計監控,注意從總體上把握和分析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揭露預算執行中的突出問題,促使相關單位加強和改進管理,使市級單位預算管理基本達到規范,其下級單位違法違規問題明顯下降。
——適應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探索部門決算(草案)審簽制度。
——積極開展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的審計,加強與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有關的資金、重點生態保護工程、重點污染治理項目的審計和審計調查,探索符合*實際的審計模式。
——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作為審計工作重點,在總體把握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情況的基礎上,統籌安排審計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新農村建設重點資金、重點項目的審計監督。從涉農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的主要環節入手,重點檢查相關政策措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揭露侵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促進加強資金和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益,推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以績效審計為主要方式,以促進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完整、規范管理為目標,掌握社保資金總體狀況,著力從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問題,促進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實現社會保障目標,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加強科技、教育、醫療等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專項資金的審計和審計調查,揭露擠占挪用、損失浪費等影響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問題,促進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進一步改進稅收審計,更多地采取專項審計調查方式,揭露和反映稅收征管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深化征管體制改革,從管理機制上解決稅收流失問題。
2.投資審計。
以促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資效益、規范建設領域經濟秩序為目標,對政府投資項目開展績效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揭示建設領域存在的重大損失浪費等問題,并從體制、機制和管理角度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以績效審計為主,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投資項目的審計,促進加強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組織開展對政府重點建設資金管理、分配和使用效果的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促進科學決策、規范管理。
3.經濟責任審計。
繼續堅持“積極穩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范風險”的原則,并根據中組部《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的要求,努力完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制度建設,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進一步探索科學的經濟責任評價體系,力求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
4.金融審計。
繼續以促進防范風險、提高效益、規范管理為目標,適應金融改革的需要,進一步拓展地方金融審計的思路和方法,推進建立安全高效穩健的地方金融運行機制。
5.國有(國有控股)企業和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
以促進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為目標,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以經濟責任為中心的企業審計路子,促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通過揭露問題,促進整改提高,為企業發展服務。
——檢查企業會計信息特別是損益的真實性,嚴肅查處各種弄虛作假行為和重大違法違規問題;關注營銷費用的管理和使用,治理商業賄賂;關注企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檢查、分析和評價企業資產的質量狀況和保值增值情況,揭露國有資產流失及侵害職工利益的問題。
——規范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加強國外貸援款項目執行和效益情況的監督。
三、支持和保障措施
(一)依法規范審計行為
——進一步貫徹實施《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和《經濟責任審計條例》等法律法規。
——不斷完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全面貫徹審計署6號令,加強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落實審計工作各環節的工作目標和質量要求,實行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
——認真抓好根據《審計法》重新修訂、完善的各項審計準則和審計指南的組織實施,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二)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不斷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把審計監督與社會監督結合起來,促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
——積極穩妥地推進審計結果公告,逐步規范公告的形式、內容和程序,到2010年基本做到審計項目的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外披露的內容外,全部對社會公告,逐步健全科學規范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密切與被審計單位的聯系和溝通,積極促進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把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作為審計結果公告的重要內容。
(三)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和市委、市政府有關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探索建立適應審計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審計干部隊伍素質。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按照提高素質、優化結構、增強能力的要求,不斷強化領導班子建設,切實提高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堅持以競爭上崗和雙向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干部選拔和任用機制,完善審計系統干部選拔和任用制度,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和水平。
——按照公務員分類管理要求,繼續探索審計人員職業化管理體制,健全科學的業績考評體系,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機制。
——優化干部隊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使既熟悉審計業務,又了解和掌握計算機、法律、經濟管理、工程技術等知識的人員占整個審計人員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審計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加強教育培訓,以審計人員能力建設為核心,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培訓隊伍、提高培訓質量。
——加強機關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發揮機關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陣地作用,開展機關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按照國家離退休工作方針政策,做好離退休老干部工作。著力弘揚“依法、求實、嚴格、奮進、奉獻”的審計精神,培養優良的工作作風,建設文明和諧的審計機關。
——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八不準”審計紀律和其他各項廉政規定,進一步規范審計權力運行,強化對審計權力行使和領導干部的廉政監督,建立面向內外兩個層面,教育、制度和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
(四)推廣先進審計技術方法
大力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強力推進計算機技術與審計業務的融合,提高審計工作的自主創新能力。
——完善審計管理(OA)和現場審計實施(AO)兩大應用系統,逐步開展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部門的聯網審計和信息系統審計,全面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加強對“1拖6”審計管理系統的運用,大力推動AO、OA交互使用,建設好審計專網和審計外網,為推動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轉軌搭建平臺。
——大力推廣和完善審計抽樣、內控測評、風險評估等審計方法,積極研究探索適合我市審計工作的先進方法,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管理水平、效率和質量。
(五)有效整合審計資源
——建立科學的審計計劃管理體制,對審計項目計劃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根據審計目標確定審計項目計劃,有效整合、利用審計資源,增強計劃的科學性。搞好年度審計項目計劃與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之間的銜接,探索實行滾動項目計劃。實行計劃執行情況考核和審計項目后評估制度。
——完善審計業務經費零基預算法,加強審計成本控制,提高審計機關資金使用效益,在建設節約型機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探索審計項目招標和組織管理,加強系統內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整體效能。
——加強審計成果的綜合分析和開發利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審計信息利用的層次和水平。
——進一步加大審計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有利于依法審計的良好氛圍。增強審計宣傳工作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內部協調性;密切與新聞單位的聯系,增強新聞報導的主動性;辦好審計網站,不斷擴大審計工作在系統內外的影響。
——強化審計理論研究,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增強審計科研為審計工作服務的有效性和建設性。
——加強審計學會和內部審計協會建設,規范社團工作。充分發揮審計學會在審計理論研究方面的作用。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通過內審協會強化對內審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服務。
(六)強化對全市審計工作的指導
——指導縣(市、區)審計機關緊緊圍繞政府工作中心開展審計,使之更好地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建立重要情況通報制度,幫助縣(市、區)審計機關及時了解把握國家大政方針和審計工作發展全局,明確審計工作發展思路和重點。
——實行局領導分片聯系點制度,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基層工作中的好經驗,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搞好分類指導。
——加強審計規范化建設的協調指導,開展審計質量檢查,促進提高審計業務質量。做好本級優秀審計項目評選和省優項目參評推薦工作。
——加強審計業務指導和培訓,通過不定期舉辦審計專業培訓班和專題研討班等方式,研究專業審計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提升業務層次和水平。加強對計算機應用的培訓,推動計算機輔助審計水平整體提高。
——探索建立市局與縣(市、區)局人員交流培訓制度。每年有計劃地安排縣(市、區)局業務骨干參加市局統一組織的審計項目,促進交流,提高水平,鍛煉干部。
——加強審計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縣(市、區)局要及時向市局報送業務綜合報告;市局各處室要進一步加強對縣(市、區)局審計工作情況的綜合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審計成果。
本規劃自發文之日起施行。各縣(市、區)審計局根據規劃要求,認真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以確保完成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