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林業局十一五期間林業發展規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省市貫徹意見,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榮縣林業“十一五”期發展規劃。
一、榮縣林業的基本情況
(一)森林植被。榮縣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針闊混交林。全縣植被種類豐富,構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森林植物主要種類有77科163屬280種。其中,喬木48科129種,灌木23科79種,藤本21種,竹類9種,蕨類30種,草本12種。其中分布有國家二級保護珍稀植物桫欏。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柏木、桉樹、大頭茶、慈竹、麻竹等。
(二)林地資源。榮縣林業用地面積46104.4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3251.5公頃,疏林地面積6038.9公頃,灌木林地面積31.2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5889.3公頃,無林地面積974.6公頃,苗圃地面積8.9公頃。四旁樹占地面積11892公頃。
在有林地面積中,林分面積為21188.9公頃(防護林面積13492.2公頃,特用林面積332.8公頃,用材林面積7297.2公頃,薪炭林面積66.7公頃),竹林面積7152.1公頃,經濟林面積4910.5公頃。
(三)森林蓄積。全縣活立木蓄積1894035.7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1147913立方米,疏林地蓄積138243立方米,散生木蓄積24427立方米,四旁樹蓄積583453立方米。
按優勢樹種(組)劃分,各優勢樹種立木蓄積:馬尾松1234032.1立方米;柏木156953立方米;濕地松47456立方米;杉木35502立方米;桉樹274415.96立方米;大頭茶45241.2立方米;其它100435.45立方米。
(四)森林覆蓋率。全縣森林覆蓋率23.08%。
(五)野生動物資源。我縣現有野生動物資源46科500余種,以蛇、蛙、鳥類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為多。屬于國家二級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有22種,常見的有10種;屬于四川省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有11種,常見的9種。這些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淺丘、深丘區。
(六)林業機構。我縣有縣級林業局1個,1個縣屬國有國有林場,林業科技推廣站1個,森林資源管理站1個,木材檢查站1個。現有鄉鎮基層林業工作站26個,職工86人。全縣擁有高級工程師1名、工程師27名。有省級高石梯森林公園和省級榮縣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一個縣級鷺鳥保護小區。
二、榮縣林業“十一五”期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現代林業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大精神,走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性發展道路,建立以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縣級生態安全體系,以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設,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林業產業化體系建設,深化分類經營改革,加大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推進依法治林、科技興林,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促進林業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使林業更好地為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二)基本思路
加快培育森林資源,強化保護和管理;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搞好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生態功能等級,重點抓好四個體系建設,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生態補償工程建設;搞好山區綜合開發,大力興辦速生豐產林基地和松脂基地,發展竹膠板、木片加工、竹筍加工、松香深加工等產業建設;發展森林旅游業。
(三)遵循原則
1、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處理好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和合理利用。
2、堅持優化環境、分類經營、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進一步改善全縣生態環境。
3、堅持綜合開發與集約經營相結合的原則。資源培育、利用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發展山區經濟相結合。抓好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大綜合開發力度,發展林產工業。以林業為主導產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4、堅持科技興林原則。以科技促資源增長,推進林業產業發展。
5、堅持依法治林原則。完善林業執法體系,加大執法力度,保障林業建設健康有序地進行。
6、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原則。采取多種形式、鼓勵不同所有制成分參與林業建設,促進我縣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
(四)發展目標
林業“十一五”計劃的總體目標,是增資源,增效益,優環境,初步建立起喬灌草搭配、點線面協調、帶網片結合,具有多功能與用途的森林生態網絡,重點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適應的林木及林產品生產能力基本形成,推進林業現代化進程。
圍繞總目標,全力發展二大工業原料林基地、抓好三大生態工程、構建四大體系、逐步形成五大林業支柱產業,實現總產值翻一番的目標。具體就是:建設好巨桉、楊樹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森林生態補償三大工程;構建穩定的森林生態體系、林業產業發展體系、森林防護體系和有效的林業社會化服務四大體系;逐步形成竹膠合板、竹筍(材)加工業、松脂深加工業、木片加工業、森林旅游業等五大林業支柱產業;確保森林覆蓋率達到并保持在30%以上,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2195706立方米,年采伐限額控制在10000立方米以內;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綠地率達到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實現全行業林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的目標,將榮縣林業推向強化管理、依*科技、優化結構、增加效益的新階段。
“十一五”計劃主要指標:
1.森林資源消長目標
有林地面積:78萬畝
林種比例:生態公益林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60%以上
森林覆蓋率:30%以上
期末活立木總蓄積量:2195706立方米
森林采伐量:年均10000立方米以內
毛竹采伐量:年均50萬根以內
2.主要產品產量
木材:年均6000立方米
竹材:年均50萬根
竹膠板:年均3000立方米
松脂:年均3000噸
3.林業總產值
2010年全行業林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
4.營林生產(年均)
新造林30000畝
低產林改造10000畝
封山育林80000畝
育苗1000畝
5、林業科技
①加速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的選擇培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力爭在"十一五"期間篩選出1--2個優良樹種供生產應用。
②推廣良種良法。"十一五"期內,推廣良種良法的普及率達到100%。
③引進和培育林果、花卉優稀品種,發展林果、花卉產業,應用高新技術發展高附加值的林產品深加工,應用信息技術加強森林資源監測和管護。
④應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蟲害技術,鞏固造林成果。
五、建設重點與要求
(一)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
建設好縣森林生態網絡體系,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營造成一個分布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效益兼顧的森林生態體系。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1.8%,到2010年達到并穩定在30%以上。
1、搞好三大工程,全面推動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
到2010年,基本建成50萬畝高質量的生態公益林體系和28萬畝商品林建設。重點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生態補償工程,重點抓實工程造林、公路沿線綠化、農村四旁林網、城市林業。抓好林種、樹種、林分結構調整,完成生態公益林的林分改造、補植,全面提高林分質量和功能等級。到2010年,全縣生態公益林郁閉度達0.7以上,一、二類生態林面積占50%以上。
除此之外還要抓好以下工程:
(1)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大頭茶母樹林基地建設項目;在同心工區老林口,建設800畝大頭茶母樹林基地,為全縣林業生產提供優質種苗。
(2)榮縣楊樹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項目,在鼎新鎮、度佳鎮、旭陽鎮,造楊樹1萬畝。
(3)榮縣巨桉工業料林基地建設項目,在35個鄉鎮,建設巨桉8萬畝。
(4)鄉土香樟優良品種建設項目,在雷音鎮、牛尾鄉、河口鎮、古文鎮等鎮,新造林20000畝。
(5)“四旁綠化”造林工程,在35個鄉鎮大興四旁造林,新造林50000畝。
(6)低效林改造,在旭陽鎮、雙古鎮、東興鎮、金花鄉等鎮鄉,改造1萬畝,提高森林質量。
(7)薪炭林建設,在觀山鎮、東佳鎮、復興鄉、長山鎮、保華鎮等鎮鄉,造林1萬畝,解決農民燒材問題。
2、抓好森林公園建設
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森林公園,吸引游客觀光旅游,以旅游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著重抓好,國有榮縣林場高石梯護林防火設施建設項目,國有榮縣林場省級森林病蟲害測報站建設項目,國有榮縣林場改善護林防火、生產、生活用水條件建設項目,促進國有林場發展。
3、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貫徹《四川省綠化條例》,每年植樹節,本縣男18--60歲、女18--55歲的公民,除喪失勞力外,每人義務植樹3--5株以上,包種、包管、包成活。對無故不履行義務者,責令限期補栽;對不完成義務植樹任務的單位,征收綠化費。"十一五"期間,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85%以上,各鎮每年辦1--2個義務植樹基地。
(二)林業產業體系建設
以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以竹膠合板、松脂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林業經濟快速發展,建成林業基地、林產加工、旅游服務等促進林業產業體系的形成。主要抓好筍材竹和竹產業基地建設擴大竹材原料基地、撫強、做大蓮花竹膠板廠,加快工業原料林建設,為源鑫木材加工廠等提供充足原料。抓好松脂采脂工作,建立加工廠,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盡最大努力發揮森林經濟效益,年出松脂1800噸以上。
1、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以發展優質巨桉、楊樹,2005--2010年,每年發展1-2萬畝;到2010年巨桉林達到10萬,楊樹達到5萬畝,馬尾松速生豐產林達到15萬畝。
2、松脂基地建設。"十一五"期間,抓好10萬畝馬尾松松脂基地的造林和撫育管護。到2010年,年產松脂達到3000噸。
3、竹基地建設。重點是改造低產林,增加竹子資源,開發竹子加工新產品。出材量達5000噸,出筍量達2萬噸。
4、以市場為導向,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加強對林產工業的指導。堅持"引導、整頓、提高"的原則,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技術標準整頓,技術改造提高,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對集中、適度規模、技術設備先進、產品質量高、經營效益好的林產工業體系。建設好竹膠合板生產、木片生產、筍加工等加工業。
(三)森林防護體系建設
1、森林資源管理。嚴格執行木材采伐限額、采伐跡地更新制度和采脂規程,落實中幼林封山育林,確保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和合理作用;完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建設,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管理和監督力度,規范執法行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對木材檢查站的監督和管理,規范木材流通秩序,嚴厲打擊木材流通違法活動;開展林地普查,建立林地信息管理系統,完成林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林權證的換發工作。
2、森林公安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基層森林公安派出所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全體干警進行不定期的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干警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為林業保駕護航。
3、森林防火體系建設。抓好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和森林消防隊建設,建立森林火險預測、監測系統,"十一五"期間,抓好高石梯了望臺及鎮鄉森林防火無線通訊網建設,提高預測、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綜合能力。
4、森林病蟲害防治。重點是加強監測、預報與警報體系建設,建立森林病蟲害情報檔案和數據庫,掌握全縣病蟲害動態,預測短、中、長期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和危害程度,定期預報,準確及時警報,提供防治決策依據;對林木影響突出的松毛蟲實施工程治理。
(四)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林業科技的重點:穩定林業科技隊伍,加強推廣體系建設和林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加強林木良種引進和繁育,重視優良用材、生態樹種特別是優良闊葉鄉土樹種的選育;加強林業科技推廣及成果產業化,推廣應用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抓好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的體制改革,把林業科技推廣中心辦成公益事業單位。
2、林業工作站建設。鞏固林業站的達標成果,配置交通通訊設備,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檔案。加強林業站實體建設。
3、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加強森防隊伍建設,對測報員進行培訓,提高測報水平和防治能力。堅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運用生物防治技術,提高防治效果,確保有蟲不成災。
六、主要措施和對策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完善各級行政領導林業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把林業建設列入考核各級領導政績內容。縣政府每年組織造林檢查驗收,成活率不到85%不計入年度造林完成任務。各級黨政領導要把林業工作作為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林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真抓實干,抓出成效。積極制定、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切實解決林業存在的問題。
(二)建立穩定的林業政策保障機制,加大林業投入。推進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建立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合理流轉機制,促進林業建設投資新機制的建立。宣傳優勢在山、潛力在山、致富在山新理念,宣傳*山致富典型,鼓勵群眾走經山致富之路;穩定和完善林業生產責任制,在自愿的基礎上發展多種經營形式;讓農民得到實惠。
(三)實施好科技興林,提高工程建設質量。要嚴格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認真執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質量技術標準,開展技術培訓,普及先進實用技術,抓好科技示范,努力提高工程質量和科技水平。認真執行造林質量事行政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四)推進林業科技與體制創新及經營機制創新,提高林業整體水平。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縣級林業科技機構主要從事推廣、開發和科普工作;林業企業要加強技術開發和改造,提高產品競爭力。鼓勵科技人員到林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承包、技術服務,創辦經濟實體,對成績突出的給予重獎,并優先或破格評聘技術職務。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率,擴大先進技術的覆蓋面。充分發揮林業科技作用,推廣應用先進的林業科技,推廣良種良法,采用優良種子、容器育苗、無性系扦插育苗;調整樹種布局,多造松闊混交林,少造純林,提高抵抗病蟲害能力;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促進林業發展。
(五)穩定林業機構,提高林業干部隊伍素質。從林業發展大局出發,保持林業機構的穩定性和工作職能的完整性。進一步穩定和完善基層森林公安、林業工作站、木材檢查站、森防站、自然保護區等基層組織,發揮其重要作用。優化林業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林業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培養一支掌握現代林業理論和生態保護方針政策,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以公務員為主體的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一支政治合格、素質過硬的行政執法隊伍;造就一支專業、職稱結構合理、知識不斷更新的專業技術隊伍;建立一支以技術工人和林農為骨干的林業工人、農民隊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林業基礎知識和生態保護意識的農村干部隊伍。
(六)、采取嚴格措施,強化工程資金管理。一是嚴格按制度,規范工程資金的使用行為。二是加強工程資金的審計,提高工程資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重視廉政建設,從教育入手,以制度作保證。把兩大工程資金用好,為把榮縣建設秀美家園而奮斗。公務員之家
(七)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保護工作。從實際出發,不斷建立、健全林業管理規章制度,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抓好業務培訓,提高執法水平,強化執法和執法監督,使林業建設得到強有力的保障。抓好林業普法教育,提高全縣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識。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切實抓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確保林業生產秩序穩定。一是建立兩個體系,即資源管理體系和資源監測體系;二是強化三個管理,即堅持采伐限額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木林地資源管理,三是做好三個核查,即:人工造林實核查、林地增減動態核查和森林資源消耗量核查;四是加強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通過上述工作,逐步使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鞏固林業建設成果,確保森林資源的有效增長。
(八)興起了社會大辦林業的高潮,發動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廣泛吸收和鼓勵盡可能多的投資主體參與造林綠化,放手搞活民營私有林業,要為業主搞好項目服務、政策服務、管理服務、信息服務。繼續保持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九)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國有林場要堅持“以林為本,合理開發,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經營方針,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基地和二、三產業,提高經濟效益,為全縣林業發展起示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