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勞動保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6年勞動保障系統將繼續堅持“就業優先、保障并重、積極維權”12字工作方針,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年”為抓手,全力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初步實現“有崗可上、有崗能上、有崗愿上”的目標。
一、就業是民生之本。“有崗可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前提,新的一年必須緊緊依靠發展促進就業。
1、全力辦好再就業園區,打造統籌城鄉就業平臺。再就業園區是我縣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及統籌城鄉就業的平臺,力爭園區新增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
2、轉變就業觀念,推進組織就業、靈活就業。全民創業行動為契機,以組織起來就業為基礎,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失業不失志,努力創辦小型企業,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轉變就業觀念。
3、組織勞務輸出,促進勞動力就地轉移。探索建立就業、求職登記制度,幫助農民逐步實現就地轉移就業,有序組織勞務輸出。
4、全面落實再就業政策,發揮政策促就業效應。認真落實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突出做好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工作。
5、辦好勞動力市場,構建城鄉一體化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強化管理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平臺作用。組織好招聘、交流洽談會和日常職業介紹。
6、加強社區平臺、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建設。加快社區平臺和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建設,健全勞動保障聯絡員制度。落實專職人員,并及時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確保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7、積極招商入園,開發就業崗位。認真開展“招商引資突擊年”活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方面引進各類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開發就業崗位,創造就業平臺,完成縣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
二、技能是就業之本。“有崗能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礎,新的一年必須以技能鑒定為抓手強力推進職業準入制度。公務員之家
1、統籌培訓資源,抓好技能培訓。充分利用職業教育、陽光工程培訓、社會培訓、扶貧培訓、SYB創業培訓、企業培訓等多種方式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城鄉勞動力的就業競爭能力。
2、推進技能鑒定,培養大批技術工人。提高對職業技能鑒定重大意義的認識,以培養技術工人為核心,強化就業培訓工作,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并要求培訓機構做好培訓和就業結合的文章。
3、加強執法檢查,嚴格職業準入。提高對職業準入制度的認識,加強企業用工資格檢查,初步形成就業準入的用工氛圍。
4、發展職業教育,力爭引進一所新辦職業技術學校。爭取與上海客商聯系,辦一所以培養高端家政為主要對象的職業技術學校,為職業培訓平臺建設添磚加瓦。
5、“引鳳返巢”引導有一技之長的民工回鄉創業、就業。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吸引有能力創業的民工回鄉創業已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應盡早謀劃,采取多種優惠措施鼓勵有一技之長的民工回鄉創業和就業,從根本上解決現在的“中青年在外打工,老幼弱在家看門”的鄉村現狀。
三、權益是和諧之本。“有崗愿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核心,新的一年要以勞動合同為抓手,全面推進勞動關系的融合。
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力推進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擴面征繳,力爭啟動生育保險,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五大保險的全面啟動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工作的根本前提,進一步規范社會保險的征繳是擴面工作的重點。
2、加強勞動工資支付情況檢查,確保職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解決職工“當務之急”。工資支付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特別是民工工資拖欠,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焦點問題之一。要加大力度不定期開展工資支付情況檢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3、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爭建立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大隊。加大執法力度,首先必須有一支專業化的執法隊伍,建立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大隊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前提。
4、加強勞資糾紛調處,力爭與相關部門組建職工維權中心,在民營企業建立工會組織、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督促民營企業做好工會組織、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等勞動關系協調機構的組建工作,同時與工會、司法等部門組建職工維權中心,充分發揮就近、就快處理勞動爭議作用。
5、做好信訪工作,及時妥善處理各種信訪案件。熱情接訪,主動下訪,慎重處理每一件信訪,力爭使糾紛處理在萌芽狀態,減少重復信訪案件的發生。
6、加強宣傳,辦好簡報,籌建歙縣勞動保障網。宣傳工作是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下大力氣辦好歙縣勞動保障簡報,并積極籌建勞動保障網,使之成為宣傳政策、溝通信息、解決問題的窗口。
四、隊伍是事業之本,“高效務實”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保證,新的一年必須著力錘煉一支思想解放、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特別能戰斗的勞動保障隊伍。
1、思想建設。繼續弘揚“奮斗、兼容、敬業、愛民”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干部職工要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利益觀,規范從政行為,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2、能力建設。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基礎,要不斷加強學習,熟悉業務,多比較,多研究,要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效能建設。進一步轉變勞動保障部門的職能,規范機關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切實踐行“三個代表”,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