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個人匯報范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首先,我非常感激公司給了我與單位共同成長的機會;同時也賦予了我責任和壓力。作為主管,我必須站在公司與員工雙重的立場上來思考/考慮每一個要面對的問題;首先,我要考慮公司/組織的利益,其次也要考慮員工的根本利益。
自我入職以來,通過對生產現場情況觀察和向有關方面了解,現在我所在的事業部正處于(淡季)一種生產效率低下,人員懶散,紀律渙散的狀態。這樣,就出現了這些以往不會出現的異?,F象,同時也正因為這些問題就反應出了我們與別人的差距。
現存有幾個明顯的不利于工作開展和管理的現象;具體如下:
1.現場紀律渙散,隨意性很強;發現過有個別員工在生產現場打瞌睡/看報紙,少數員工穿著拖鞋(穿著拖鞋,在車間里面工作的員工是不允許的,有特殊情況可以除外;從安全考慮,特別是五金廠)。
2.現場5S標識不明確,工作區域與物料擺放區域無明顯劃分和標識。
3.操作員工品質意識較弱,沒有強有力自檢制度,自我品質控制力度不強/較弱。
4.由于暫時生產定單量較少,機器開動率小,生產一線員工流失嚴重;也導致部分品管人員辭職流失。致使生產一線人力嚴重不足,如生產進入旺季后將會帶來多方不協調/脫節的現象,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和品質控制。
5.沒有執行強有力的應急處理機制(如:生產淡季人員管理/培訓制度)。
6.內部配合意識/團隊意識較弱,工作推脫,責任推脫;各自為政。
從以上這些不良現象可以看出,建立強有力的管理制度是式在必得,并且要嚴格執行;有制度不嚴格執行,將比沒有制度更糟糕。在此,我以個人的名義向公司提交以下改善性建議,只供參考!
1.建立以激勵為核心手段。國外心理學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按時計酬的員工只要運用他們的20%-30%能力即可保住職業;而受到充分激勵的員工,其能力能發揮出80%-90%,提高效能3-4倍。
如今,每一個企業都要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市場原材料價格不斷的上漲,人力成本的不斷在提高,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員工生活成本提升,職員的生活要求越來越高,各項開支成本都在提高;而市場的竟爭又越來越強,產品價值不斷下滑。就因為這一大一小的差距,從而加劇了企業運轉的成本;同時也有形的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只有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和過程控制成本,在客戶方面增加可信度和客戶滿意度。
2.注重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和建立有效的人才培訓機制;對表現優秀的人員予以提拔,表現差的予以辭退/建議辭職;同時加強內部培訓,讓員工有歸屬感/成就感/安全感,來減少人員流失;外訓可簽署培訓協議,以協議的約束力來控制管理人才的流失;一般來說,經外訓的人員往往又是公司的骨干力量,他們的流失將也會是公司的損失。
只有擁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有利于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從而為獲得產品成本優勢提供必要保證;只有擁有高水平的生產工人才有利于提高產品合格率,提高生產效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只有擁有高素質的員工才有利于壓縮開支,減少鋪張浪費。
總之,只有擁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才能獲得成本優勢。
3.注重團隊建設,實行參與激勵。
我們都知道:1+1>2的協同效應來源于團隊成員的默契配合。在如今的新經濟時代.要想使企業快速發展卻沒有一支默契配合的團隊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建立一種既能充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又能增強團隊(包括部門小團隊和公司大團隊)向心力/協同力的績效考核便顯得十分重要。
成本管理遍及企業的每個角落,每位員工的行為都會對企業的總體成本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保持全員參與,共同執行計劃的制定、實施、控制和業績評價等整個過程,這樣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利于提高計劃指標的可靠性。由于高層管理者所掌握的信息可能遠遠遜色于其下屬所掌握的信息;以高層管理者為主體制定的計劃/指標往往主觀性太強,容易脫離實際;有時上級認為富有挑戰性的指標,在下級看來可能不切實際,難于達到,因此失去信心,放棄努力;相反,有時上級根據以往下級成本的歷史水平所確定的成本指標,認為是富有挑戰性的指標,而下屬看來卻輕易實現。
由于員工更了解本部門的實際情況,以他們的估計制定的指標往往更接近實際,對管理的指導意義更大。同時員工參與計劃制定過程,員工親自參與制訂部門或負責執行的部門計劃,可以得到自身精神上的滿足,從而增強其責任感。
4.實現以領導行為激勵與榜樣激勵。
領導的模范帶頭作用對員工行為有很大的激勵作用。領導者以身作則,積極努力工作,如同無聲的命令,有力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另外,在企業各層次的責任中心中選擇業績突出的個人,將他們樹立為廣大員工學習的榜樣。讓他們總結成本管理中的先進經驗與事跡,使得員工從中受到啟發與教育,進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
5.實行危機激勵。
在現實的激烈競爭條件下,企業必然會在當今的激烈市場競爭中遭到失敗可能;將企業的成本水平與行業成本水平及主要競爭對手成本水平進行對比,發現差距,以便在全體員工的思想中形成一種危機感。實行末位淘汰機制,當員工有這種危機感時往往容易激發他們發憤精神,有利于將其潛能充分開發出來;另外,再執行的時候必須嚴格,要不只會恰得其反。
6.合理考慮員工/職員待遇問題;主要存在于內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同行收入)這兩個環境因素。
首先是企業內部公平問題;在薪酬設計中,員工關注內部的相對不公平遠遠大于外部的不公平;員工關心的不僅是自己的工資水平,更關心與他人工資的比較;他們認為同樣的工作內容就應該拿相同的薪酬。當員工感覺到對自己不公平時,他的滿意度通常會下降;而且員工在比較時,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他人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報酬與滿意度聯系的關鍵不是個人的實際所得,而是對公平的感覺。
再次就是外部公平性問題;當員工認為他的工資與外部同行、同地區人員的工資相差很大時,他的不滿情緒就會油然而生。是主動面對,還是被動接受;以上兩種情況沒有處理好的話,就會出現大量的人員流失,為別家公司培養了人才。
對于企業來說,人工成本能下降自然是好事;而作為員工來說,總希望工資多多益善,這永遠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理想的結果只能是向雙方期望的中間靠齊,達到彼此都滿意。
如有不當之處,還請領導指正為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