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貿易局加強經濟服務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20*年全市會展經濟工作情況、2010年會展經濟工作計劃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主要特點和成效、主要做法、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重點工作、會展產業發展呈加速度態勢,行業運行質量較高、創新申辦機制,提升會展業國際化水平、優化會展發展環境,提升辦展辦會水平、立足全域*,推動區縣節會經濟大發展、加強營銷推廣,提升會展產業知名度和城市美譽度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20*年,面對甲型流感和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影響,全市會展業高舉科學發展觀大旗,以“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為統領,緊抓“災后重建、擴大內需、試驗區建設”的“三個機遇”,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按照“全域*”的理念,實施“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會展業總體發展戰略,加快“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會展總部集聚區、中國節慶活動中心”建設,在會展經濟規模、拉動作用、產業知名度等方面均創歷史新高,實現了會展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展示*震后新形象,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作出明顯貢獻。
一、20*年全市會展經濟工作情況
(一)主要特點和成效。
1、會展產業發展呈加速度態勢,行業運行質量較高。統計顯示,預計20*年全市會展業直接收入25.52億元,增加值18.7億元,同比增長35.2%,超計劃目標15.2個百分點;共舉辦各類展會節慶活動320多個,同比增長23.04%,其中專業展會100多個,論壇和學術會議100多個(全市全年舉辦各類會議1.48萬個,大型綜合專業論壇和學術會議100多個),節慶活動120多個;全市展覽總面積達170萬平米,同比增長21.4%。在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82個專業展覽會,平均規模超過1萬平米,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會達8個,增加3個;在嬌子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00多場會議中,平均參會人數超過300人。
2、經濟拉動作用顯著,會展產業鏈競爭力增強。20*年,全市參展參節參會人數超過7240萬人次,其中外地來蓉人數超過1062萬人次,直接帶動旅游、廣告、餐飲、娛樂、交通、信息通訊等服務業的發展,拉動消費215.2億元,增幅超過22%。沿海和*、*等地來蓉設辦事處和分公司的會展企業新增數十家。其中世紀城洲際集團的效益排名其全集團亞太區各分部效益第一。
3、展會品牌影響力突出,行業知名度提升。20*年,我市專業展呈現出規模明顯擴大的趨勢,第80屆全國糖酒會、第10屆*家具展、第12屆*汽車展、第10屆西博會、第62屆醫博會、第62屆藥交會等展會規模均在8萬平米以上,同比增長均超過20%以上;論壇和會議規格、規模普遍提高,如亞歐減災能力建設研討會、第七屆軟洽會、第八屆中國律師論壇、20*國際茶葉大會、首屆中國*新能源國際論壇、20*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暨全球華人泌尿外科會議等;節慶賽事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如第六屆美食旅游節、第二屆中國非遺節、20*年*購物節、*啤酒節、第五屆會展文化節、20*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總決賽等。
20*年,我市在國內外會展業界內的影響迅速提升,被譽為“中國會展經濟的領跑者”。繼20*年中國貿促會將*與*、*、*、*列為中國五大會展中心城市,20*年,*被業界評為“中國十大會展城市”、“中國十大魅力會議目的地城市”、“中國十大節慶城市”等。
4、會展國際化程度提高,推動*對外交流合作加快。20*年,*會展經濟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其中:糖酒會首次設立1萬平米國際紅酒專館;醫博會3000家參展企業和12萬客商中國際化程度超過60%;亞歐首腦會議的45個成員國和相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亞歐減災能力建設研討會;第十屆西博會有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4938家企業參展,6位外國政府首腦和27個國家的70位部長級官員、駐華使節,以及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出席;20*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總決賽有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位世界頂級選手參賽。
(二)主要做法。
1、實施三大會展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會展之都”建設步伐和會展產業科學發展。20*年以來,*創新實施“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會展業總體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會展經濟整體實力;實施“三步走”階梯式發展戰略,即2011年建成中國中西部會展名城,2020年建成*內陸會展名城,2030年建成“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國際重要會展名城;實施把*建設成為“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會展總部集聚區、中國節慶活動中心”三大具象目標發展戰略。20*年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第一步目標今年提前實現。
2、創新申辦機制,提升會展業國際化水平。在京設立聯絡處,加強與國家部委、行業協會聯系,申辦到20*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暨全球華人泌尿外科會議等9個項目;整合部門資源,聯合申辦到第八屆中國律師論壇(已辦)、第20屆中國圖書博覽會等;深化與中糖集團、國藥集團、歐盟國際商會的合作,提升糖酒會、醫博會、藥品會、歐洽會等展會的合作層次;拓展與英國勵展博覽集團中國公司、中國電子展覽集團、華博勵展、中國機械聯合會、阿里巴巴公司的合作,引入并定點打造中國*微電子展、中國西部電子展、中國西部禮品展、中國西部制造業博覽會、中國網貨交易會等。
3、優化會展發展環境,提升辦展辦會水平。完善會展政務服務“一站式”工作機制,對不同規模和檔次的展會實現分級服務和管理。完善會展統計工作,對大型展會節慶活動開展專項調查,加強產業運行質量監控。對市政府舉辦的重點會展節慶活動實施招投標制度,引入行業優勢主體、知名策劃公司、廣告公司、展覽企業辦展辦會,保證了我市自辦品牌展會節慶活動的提檔升級,如美食節、軟洽會、西博會*館、購物節等。*會展行業協會、*旅游行業協會、*餐飲同業公會等協會組織100多家企業發起并建立會展旅游聯盟。
4、立足全域*,推動區縣節會經濟大發展。將美食節、購物節等重點節會向二、三圈層區(市)縣延伸,擴大品牌覆蓋面。以“城鄉一體化、擴大內需”為目標,按照“一區(市)縣一主節”原則,扶持每個區(市)縣重點打造1—2個品牌節會。統計顯示,20*年區(市)縣節會活動超過110次。
5、加強營銷推廣,提升會展產業知名度和城市美譽度。以營銷*為目標,聯合相關部門策劃并啟動2010年*世博會*市相關活動。與市委宣傳部、各大新聞機構合作,分階段有重點開展會展產業和重點展會宣傳。將糖酒會、軟洽會、西博會、醫博會、藥品會、律師論壇等展會作為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宣傳城市和行業。發揮貿促會渠道優勢,利用國際經貿活動平臺,先后在韓國、法國、巴西等國以及*、*地區開展推廣。全面展開與《中國會展》、《會展財富》等5家會展專業媒體合作以提升我市在會展業界的影響。
(三)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雖然20*年我市會展產業保持了高速增長,但是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依然突出:一是西安、重慶、武漢等中西部城市超過20萬平米新場館近兩年內將投入使用,追趕勢頭迅猛,對我市會展場館硬件設施形成挑戰,對展會申辦形成更大壓力;二是國際國內一流的品牌展會的缺乏,影響了我市會展業地位的進一步提升;三是我市會展節慶活動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還有待大幅度提高,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本土會展龍頭企業和專業人才的培育。21寫作秘書網
二、2010年會展經濟工作計劃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以“統籌城鄉、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部署為指導,發揮城市比較優勢和會展先發優勢,深入實施“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會展業總體發展戰略,實現會展業的跨越創新科學發展,全面推進“*內陸會展名城”建設,加快“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發展步伐。2010年,全年計劃舉行會展節慶活動360個以上,會展產業直接收入增長20%,超過30億元以上,拉動消費270億元,5萬平米以上展會8個,新申辦展會10個以上。
(二)重點工作:
1、規劃先導,全面提高“會展之都”建設水平。深化《*建設“會展之都”課題》研究,按要求制定《*市會展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和《中國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單項規劃。主要確定*會展的國際目標定位、重點發展領域和功能區、重點打造品牌和龍頭企業、政策措施等。
2、以打造對外交流合作平臺為主線,加強自辦品牌培育,辦好承接展會。高起點策劃并創辦2個國際論壇;承辦好全國糖酒會、全國書博會、全國藥交會、全國藥機會等;鞏固并提升自辦品牌會展節慶活動,自辦展有西博會、家具展、汽車展、電子展、禮品展、鞋展等;節慶活動有美食節、購物節、桃花節、放水節等;論壇和會議有歐洽會、軟洽會、新能源論壇、網商大會、化工新材料論壇、零售商大會、醫學論壇、環境論壇、美食論壇、統籌城鄉論壇等。
3、擴大招展引會網絡,增強展會申辦效果。推廣成功經驗,進一步創新展會申辦*聯絡處工作,并聯合部門和企業在*、*等地增設聯絡處。加強與國家外交部、商務部、發改委、中國貿促會等國家部委和國際組織駐京滬機構的聯絡,申辦更多、更高規格的國際會議。探索創建國際大型展會申辦基金,整合資源,加大申辦資金投入。進一步細分會議市場,重點申辦高端國際組織行業會議、企業年會、獎勵旅游會議。同時,完善國際國內大型專業展會主辦單位和關鍵人士的激勵辦法。
4、著眼國際會展市場,制定并實施會展業國際營銷計劃。以參加2010年*世博會為重點,組織實施好*市相關活動,開展好新一輪城市大營銷。增加國內國外會展產業和項目推介頻次,突出在*、*、*等城市和亞歐美等地的*友好城市的推廣。深化會展產業和會展項目季度新聞制度,及早定期向社會公布信息。會同宣傳部門、展會舉辦機構,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投放宣傳廣告。
5、比照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完善會展設施。對標國際會展之都法蘭克福,立足我市的國際定位,合理規劃布局會展場館、會議設施、節慶舉辦場地,規劃并推進2個大型展會集聚區(世紀城新會展中心、非遺公園展覽中心)、5個國際會議集中舉辦地、5個大型節慶活動舉辦地的相關建設任務。按照國際標準,用新技術、新材料改造現有會展設施,提高會展硬件的智能化、網絡化、人性化水平。推動主要會展場地完善配套設施,特別是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的海洋公園和歌劇院。
6、夯實會展基礎,加強會展人才培養。適應新形勢,按國際慣例修訂會展統計指標體系,為深入掌握產業發展狀況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按會展產業鏈發展要求,發揮會展行業協會作用,健全會展節慶活動項目庫和包含展覽企業、廣告策劃公司、賓館酒店、旅游景點等信息的數據庫。健全評估體系和會展服務招投標制度,引導會展企業走“綠色環保”和“循環經濟”的路子。加強*會展網站、貿促網和展會專題網站建設。推動*高校開設會展專業,形成“學、研、用”統一的培養機制。將展會項目、企業引進和高層次會展人才引進相結合。全面實施“會展行業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對*全行業從業人員開展輪訓,并選送一批人員參加國際國內的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