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慈善教育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縣各級慈善組織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參與下,根據一屆七次理事會確定的工作計劃,進一步加強慈善組織隊伍建設,大力弘揚慈善文化,創新工作方式,加大慈善救助力度,豐富慈善幫扶內涵,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現將《20*年度慈善工作總結及2009年度慈善工作意見》發給你們,請認真總結經驗,根據各地實際做好有關工作。
一、20*年度工作總結
年內,慈善工作進一步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縣、鎮(區)及有關部門領導不僅參與慈善工作,還親自參加各類慈善活動。縣委書記張仁貴、縣委副書記姚沈良等領導先后到我會調研,聽取匯報,指導工作。
年內,進一步健全組織網絡,加強基礎建設。采取專題調研與經常性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對困難群體、慈善資源、“造血型”救助項目等的調研,各鎮、區分會均上報了調查情況表和調研報告,為慈善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現實依據;修改完善了救助實施辦法和分會年度工作考核辦法,并以文件形式下發各分會;根據上半年村級班子換屆改選,村民委人員調整的實際,各鎮慈善分會對村慈善聯絡員及時進行了調整,并印發了聘請文件,組織了業務培訓。
年內,累計募集資金296萬余元,其中:慈善資金163萬元,*地震救災款133萬余元。進一步強化了救助長效機制,在深化大病困難救助、“幫你圓大學夢”、“*中小學生愛心午餐”、“造血型”救助、敬老院“慈善年夜飯”、應急性特殊困難救助、節日慰問等項目救助的基礎上,推出救助新項目,全年支出慈善資金566.88萬元(含向*地震災區援助款105萬元),另外物質援助為羽絨服578件、太陽能熱水器18臺(套)、童裝8000件(套),援助災區和兄弟縣(市)童裝12182件(套)。僅本縣范圍的救助,支出慈善資金455萬余元,同比增42.51%,4996人次受助,同比增74.53%。“*中小學生愛心午餐”工程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20*年浙江慈善獎(項目獎)。
年內,進一步推進慈善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多形式、多領域開展慈善宣傳工作。編輯出刊了反映我縣慈善事業發展歷程的長篇報告文學《純愛》和畫冊《前進中的海鹽慈善事業》,出刊《慈善簡報》22期、《海鹽慈善》報5期,策劃播出《海鹽慈善》電視專題12期,長年播出慈善公益廣告;積極開展慈善文化進基層活動,組織開展義工宣傳服務活動7次,組織慈善文藝演出5場。
20*年的慈善工作,在鞏固完善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深化完善,開拓創新,力求爭先創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重點工作:
(一)、建立一支義工隊伍,推出三大義工服務項目。
年內,在嘉興市范圍內率先建立了慈善義工隊伍,開拓慈善工作領域,推出了非物質性援助,豐富了慈善救助的內涵。
1、建立義工隊伍。年初,經一屆七次理事會討論,決定建立海鹽慈善總會義務工作者分會,并任命了義工分會會長和秘書長。根據工作需要和義工招募情況,組建了10個鎮(區)義工工作站以及共青團、交通系統、教育、醫療衛生、文藝、三鑫鋼結構廠、廣播電視等7個義工分隊。于3月5日全民學雷鋒日、“浙江省志愿者日”正式舉行儀式,宣布海鹽縣慈善總會義工分會成立,并分別給義工分會和義工工作站、義工分隊授旗。目前,我縣義工隊伍已發展到1020人。慈善義工組織隊伍的建立,標志著海鹽的慈善事業又向縱深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2、制定義工工作制度。在慈善義工分會成立、義工隊伍建立的同時,及時出臺《海鹽縣慈善總會義務工作者分會工作規則》和《義工守則》,并分別以文件形式、《義工手冊》的形式印發各鎮(區)慈善分會和義工本人,使義工工作一起步就步入規范化運作軌道。
3、推出義工服務項目。我縣慈善義工隊伍建立以來,以“學雷鋒、獻愛心、助別人、促和諧”為宗旨,在積極參與慈善宣傳、善款募集、扶貧幫困、義診等活動基礎上,著重推出了三大服務項目。
(1)“愛心家園”關愛孤兒成長項目。為了讓孤兒在親情和快樂中健康成長,義工分會推出“愛心家園”活動項目即慈善義工組或義工個人關愛結對孤兒,年內有312名義工與42名孤兒結對,經常性地看望走訪,有的送去生活用品,有的送去學習用品,有的讓孤兒第一次點上了生日蠟燭,使這些孤兒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2)、文藝宣傳演出項目。“春節”、“重陽節”等期間,組織義工分會文藝分隊到敬老院、海鹽老年公寓、社區等進行演出,宣傳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3)、“造血型”救助跟蹤服務項目。結合“造血型”救助,組織鎮(區)獸醫站、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有農技特長的義工,與得到生產扶貧的困難家庭結對,給予義務跟蹤指導服務,為“造血型”救助順利有效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圍繞一個目標,結合實際開展二項募捐。
年內,縣、鎮(區)二級慈善組織緊緊圍繞“共建和諧社會”這一大目標,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賑災募捐和慈善募捐。
1、賑災募捐。*大地震災情發生后,按照縣委、縣政府及民政局的部署,積極迅速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共接收賑災捐款1336501.32元,其中13727人次捐款615949.66元,69家企事業單位捐款720451.66元。在做好捐款接收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義工隊伍的作用,縣、鎮(區)分別組織慈善義工上街募捐,走街串巷為廣大市民提供賑災捐款的平臺,并呼吁社會人士為災區捐款。同時,與縣紅十字會聯合發出抗震救災、為災區人民奉獻愛心的倡議書;及時策劃制作5月份的慈善電視專題片,播出了1期反映慈善義工上街賑災募捐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災區奉獻愛心的電視專題片《抗震救災眾志成城》,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為災區人民傳遞真情,奉獻愛心,與災區人民共度難關。
2、慈善募捐。年內,雖因上半年全縣抗震救災款募集的面廣量大,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縣、鎮(區)分會還是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了日常性慈善募捐工作,也涌現了支持事業的典型善人善事。10月8日,浙江欣興工具有限公司慈善冠名捐贈25萬元,分5年到位,成為我縣20*年度唯一的一家慈善冠名捐助企業;年初,*控股集團在原有冠名捐助415萬元的基礎上,再次慷慨解囊,慈善捐贈28萬元定向用于縣中醫院購置救護車,為海鹽的醫療公益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重陽節前夕,海鹽陽港熱水器有限公司向我縣鎮(區)敬老院捐贈并負責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8臺(套),解決了敬老院老人熱水洗浴的困難;武原鎮慈善分會組織了義賣葡萄、萬祿幼兒園組織小朋友義賣自己的玩具、平湖師范學院的28名學生自發組織義賣自制絹花,并將募集資金悉數捐到縣慈善總會;嘉興恒鋒工具有限公司蒲焱銘主動上門,捐出了他被評為浙江省優秀農民工所獎勵的1000元獎金。
(三)、抓住一個落腳點,加大三個救助力度,推出三個救助項目。
年內,緊緊抓住扶貧濟困這一慈善工作的落腳點,進一步著眼長效,加大力度,深化完善,創新形式,擴大救助效應,著力打造項目救助品牌。
1、加大三個力度。年內,根據一屆七次理事會決定,20*年進一步突出救助重點,“造血型”救助擴面增量,大病困難救助項目、“幫你圓大學夢”助學項目分別提高救助標準。
(1)、大病困難救助項目。救助條件、標準均作了調整,低保戶救助起點由原自負2000元以上降為1000元以上,救助標準由原自負額的30%提高到自負額的50%,救助封頂由原1萬元提高到1.5萬元。其他大病困難戶救助起點仍為自負2萬元以上,救助標準改為自負2萬元~3萬元之間由原2000元提高到3000元,3萬元~4萬元之間由原3000元提高到4000元,4萬元~5萬元之間由原4000元提高到5000元,5萬元~6萬元之間由原5000元提高到6000元,6萬元以上由原6000元提高到8000元。年內,大病困難救助支出141.61萬元,同比增24.89%。
(2)、“幫你圓大學夢”助學項目。進一步提高對低保、城鎮特困職工家庭高校學生的救助標準,當年錄取就學的救助由原4000元提高到6000元,跟蹤救助由原3000元/學年提高到4000元/學年。年內,救助130人,支出“幫你圓大學夢”助學金55.6萬元,同比增19.83%。
(3)、“造血型”救助項目。年內,繼續把“造血型”救助作為建立救助長效機制的重點,在總結前二年“造血型”救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要求全縣有條件的鎮、區,根據本地和受助農戶實際,加大“造血型”救助力度,為困難戶鋪墊發展生產的成本,讓更多的困難戶通過自力更生,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通過認真調查摸底,與生產資料供應方、農技服務方、農產品收購方等聯系銜接,進行收益測算,最后根據農戶的生產能力和生產環境,確定受助對象、生產扶持品種、數量、發放方式等,形成可行性報告,上報總會論證通過后,受助困難戶、生產資料供應方、慈善組織三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和義務,然后發放生產資料。并在生產扶貧品種上,注重因地制宜、因戶制宜,不拘一格,年內有8個鎮開展養豬、雞、羊、兔、甲魚、種植葡萄、梨、蔬菜等養殖、種植業的造血型救助,共有156戶困難家庭得到生產資料救助和免費技術培訓,救助支出達31.8萬元,其中:95戶養殖母豬,同時配套養殖肉豬的49戶。造血型救助深受鎮、村和家庭經濟困難、具有勤勞脫貧致富愿望的農戶歡迎,也切實起到了預期的成效。全縣配套扶持的肉豬已全部出欄,每頭收益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如:武原鎮城南村低保戶陳留根家,2007年受助的4頭母豬,20*年共出售苗豬78頭,獲利17000元,家庭經濟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有望脫貧致富。
2、推出三個救助項目。在進一步加大救助力度的同時,我會緊緊圍繞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創新救助方式,推出了三個新救助項目。
(1)、春節慈善年貨券項目。為了讓困難家庭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春節前夕,向全縣2051戶城鄉低保家庭、城鎮特困職工優惠證家庭,每戶發放200元慈善年貨券,由受助對象根據需要到所在鎮、區指定供應點提取年貨。經結算,共支出資金40.81萬元。
(2)、“參與低保戶危房改建”項目。針對雖然縣、鎮、村三級分別對危房改建進行補貼,但低保家庭的危房改建還是存在較大經濟困難這一實際,決定20*年起給低保危房改建對象救助3000元/戶,為低保戶改善居住條件提供一定的幫助。年內,給9戶危房改建低保戶發放救助金35000元。
(3)、“慈愛小天使”項目。自7月1日起,我會與縣衛生局聯合開展了贈送新生兒嬰幼兒服裝“慈愛小天使”活動,委托全縣8家開展產科的醫療機構贈送每位新生兒2件(套)由海鹽新享億服裝有限公司捐贈的全新服裝。此項目不僅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捐贈物資的作用,讓捐贈人的愛心得以充分體現,同時也讓嬰幼兒淋浴慈善的陽光,在愛心孕育中成長,成為健康快樂、富有慈心愛心的一代新人。項目的開展受到醫院、社會的歡迎和好評。
回顧一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最大的問題是20*年募捐額僅占支出額的一半,雖然有賑災捐款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未開展大規模“心連心”慈善募捐這一大客觀原因的存在,但也應客觀地認識到社會各界的慈善意識還有待強化和提高,慈善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推進,慈善募捐尚未與救助形成良性互動、同比增長,慈善資金實力有待增強。其次是救助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化。第三是規范化建設和隊伍建設有待推進。